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厨女当家-第4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坊里出来的。
  品尝了也确实是真好吃,别说是买回去做礼物,就是自己尝了一口都恨不得大口大口地好吃一顿,身上都带着银子,一买就停不下来,整条大街被他们买空了一半,尤其是王府的卤味,更是瞬间就被抢买一空,又紧急去王府运来一大车,才算是满足了他们的购买力。
  只是瞧着这一堆堆好像不要钱似的买来的东西,江蒙人都愁了,好在摊主都表示可以给送到船上,不然他们一趟趟运都要运上很久。
  江蒙国游人走了,因江蒙人到来而热闹的大街瞬间就宁静下来,各个小摊也极快地收了摊,只等着下次什么时候再有江蒙人的船支过来,他们再来摆摊。
  这样的摊子,每年摆上一次他们就够赚了,而王爷说了,等过了年,等江蒙与大衍的旅游线路真正开通后,这样的游人还会接待很多。
  为此,整条大街都是兴奋的,东西卖了不少,价也贵了几倍,只这一次就抵平常人家几年的赚头,真看不出来就这么几个人能买下那么多东西,果然是江蒙国人的银子好赚。
  往后江蒙人若是都来大衍旅游,别处不说怎样,最赚钱的还是他们渭城府,不管是来还是回,渭城府都是必经之处,才不怕东西卖不动。
  虽然在这里租一个摊位的费用很高,但只这一次就让他们看到这里面的暴利,比起那些还在观望的人,他们可以说是做了多么明智的决定。而那些还在观望的人,往后就是真后悔了,想在这里找个位置都不会像他们这么容易,
  而在回江蒙的大船之上,国舅则是最得意的那个,他身上的银子多,还都是姐夫给的,买了几车的卤味带回去,自己留一车,剩下的送进皇宫,就这味道保准皇姐夫吃了还想吃,等皇姐夫吃好了,他就算是成功地揽下来大衍采买的美差了。
  这里面不但利润高,油水足,最重要的是他真是爱死大衍国的美食,这好差事他一定要牢牢地抓在手里,可不能出半分的差错。
  至于那些来大衍是想打宁远王和他大舅哥主意的人,国舅看看这个,再看看那个,嘴角挂着丝丝嘲讽,这些都是一群还看不清状况的,真以为大衍国的人都是傻的,就他们聪明?就凭温老头的几句话,他们就把大衍视为囊中之物。
  还好姐夫不是昏庸无能之辈,不然真听了温老头的话强行跟大衍国开战,恐怕连人家的海岸都登不上吧!

  ☆、489 圣旨到

  江蒙与大衍之前没少明争暗斗,就是在渭城府贪官成风的时候,江蒙都没得到过任何好处,更不要说自从大衍皇帝把宁远王调过来,有宁远王坐镇渭城府,渭城府更像铁桶一块。
  若是之前趁宁远王在渭城府立足未稳时,他们还有机可趁,如今渭城府在宁远王的统领之下,不但海岸线更坚固,连城内百姓也万众一心,之前放过来的那些奸细不就是被百姓一个个地揪出来的,还有因为福寿膏一事,不但没让渭城府百姓失去雄心斗志,甚至让他们变得更加团结,只有江蒙国才是他们要共同抵制的敌人。
  这时候还想打渭城府,甚至是大衍国的主意,温老头也不知是不是脑袋被门挤了。反正他是有美食、美酒,不时再有几个美人,此生也就没什么遗憾了。
  江蒙的游人走后,不几日就是小年,这次的小年,因王府多了三个小主子,越发显得热闹,王妃和老太妃整天就围着三个小主子,王爷也很少出府,就是往常不怎么在王府的二爷也抽空就回来,瞧着三个侄儿侄女好不稀罕,被老太妃催着成亲也不嫌烦,反正老太妃多了三个孙儿,对二爷的注意也不那么多了,他爱怎样也懒得说太多,府里倒是一片祥和。
  谁也没有想到,就在王府一片喜庆准备过小年之时,宁远王接到京城皇上的圣旨,竟是要王爷进京述职,还要带上王妃一同前往。
  去年因宁远王初到渭城府,很多事情都要他亲力亲为,还有一些不服的官员也要他留下来压制,皇上也知道这情况自然没有召他进京,免得他一走渭城府就动乱了。
  而今年,宁远王将渭城府治理好了,百姓也安居乐业,之前那些想要乍乍翅的官员,收拢的收拢,收拾的收拾,连海上的海贼都给端了,渭城府没有比这时候更好的了。
  李旬一直就对贺楼远的能力很信任,来了一趟之后,对渭城府的治理成果也很满意,留在渭城府的探子隔几日就一封书信进京,李旬虽然远在京城,对渭城府也知之甚详。
  见渭城府已经没有宁远王坐镇的必要,李旬就想让他进京陪自己过个年,虽然他在皇宫里是够热闹的,可自从贺楼兄弟都不在京城了,他真是寂寞如雪啊。
  以往没事的时候贺楼玉会进宫去跟他斗斗嘴,哪怕是赖皮地从他这里讨些赏,或是在京城里惹点什么是非,让人弹劾到他面前,也总是当个乐子来瞧。
  又或者贺楼远进京跟人切磋武艺,哪怕是每次都让皇上很没面子地输掉,但好歹也有人可以不避忌皇上的身份敢跟他说实话,就算被贺楼远冷冷地嘲讽,或是被贺楼远打的浑身酸疼,也好过整日被人在耳边阿谀奉承。
  当然,这也就是贺楼家兄弟的特权,若是有别人敢对他动手或是赖皮地讨赏,李旬一准让侍卫把那人掐出去。
  无聊到了极点的李旬,大笔一挥,一封圣旨就从京城里发出了,结果刚好赶上北方暴雪封路,等圣旨终于经过重重阻碍来到贺楼远的手上时,已经是小年了。
  贺楼远看了眼圣旨,往桌案上一放,没事人似的,谁知道皇上又抽什么风?万一是把他诳进京城,然后突然又说想让他往后就留在京城伴驾,他在渭城府忙活这么久可不是都为别人做了嫁衣?
  至于说李旬当初说再也不给他换封地的事,贺楼远也没真当回事,都说皇上是金口玉言,一言九鼎,可事到临头,他总是有这样那样的理由反悔,别人还说不出来什么,真把皇上的话当回事,才是傻子,李旬的话在他看来连屁都不如。
  更何况就算此时立马启程,拖家带口的年前也赶不到京城,更不要说天气寒冷,他也舍不得家人跟着受苦,与其在半路上过年,还不如等过完年天暖和些再走。
  京城一定要去,可什么时候去,怎么去,贺楼远还是要好好琢磨琢磨,若是李旬真敢说要给渭城府换个主人的事,贺楼远就敢打的他太后都不认识。
  虽然他在渭城府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财力,但用这些换他狠揍一顿皇上,贺楼远觉得还是值得的。
  当然,对于李旬圣旨上所说,要携家眷一同进京……贺楼远想,他还得好好琢磨琢磨,当初李旬对凌小柔的那点心思,谁知道现在还有没有,就算凌小柔给他生了三个孩子,该防的狼还是得防。
  而知道皇上要让他们进京的消息后,老太妃和凌小柔倒是挺开心的,离开京城这么久,京城里也有他们挂念的人,就好比屈夫人和太后,凌小柔和老太妃都很想念。
  至于说李旬对凌小柔的心思,只要他们防着点,不让李旬见着人,他再有心思又能如何?在这种大衍国用人之即,李旬也不会做出让忠臣寒心之事。
  只是孩子还小,这样一路颠簸怕承受不住,最后想来想去,孩子肯定是不能带的,孩子不带凌小柔就不能跟着一起去,老太妃也疼爱孙儿们,也只能留下来。
  这样一来,进京的也就贺楼远一个人了,可贺楼远又是舍不得妻儿的,最后,那道圣旨虽然说是要让宁远王和王妃进京,上面提到的人却没一人去的。
  可不派个人进京去跟皇上解释一下,于皇上的面子也不好看,于是,知道莫提督也会进京述职,又会在京城里停留一顿时间后,贺楼远便派了庆生和莫红绸一起启程,虽然肯定赶不上年前到京城,也能让父女见上一面。
  得了令的庆生,怀里揣着贺楼远写给李旬的奏折,扁着嘴回府,瞧自家被莫红绸这些日子打理的喜气洋洋,还想着今年夫妻俩好好独自过个年,以往都是跟宁远王府里大家一起过的,虽然热闹却少了家的感觉。
  今年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属于他们俩的家,过个年却要在路上,庆生是敢怒不敢言,回来还得哄莫红绸,结果莫红绸一听要进京城看父亲,倒是乐意的。
  虽然她看似和莫提督不亲,可到底是亲父女,成亲时莫提督来了,又带来不少给她的嫁妆,让一直以为父亲心里没她的莫红绸也很感动。
  父亲不是心里没她,只是他的身份就决定了他不能像一般父亲那样疼爱子女,既然这样都能想着为她准备下不薄的嫁妆,莫红绸之前就算对父亲有所怨言,在此时也都没了。
  看父亲眼中对她的欣慰,她总算是能体谅父亲的苦心了。
  所以,一听庆生说奉了宁远王之命,进京去给皇上送信,还能见着莫提督,莫红绸对贺楼远的决定别说多感激了,把庆生郁闷坏了,好好的年也只能在路上过了。
  不过,今儿才是小年,若是他们快马加鞭往京城赶,又没累赘的人在身边,说不定真能在年前赶到京城也说不定。
  于是,听了庆生的话,夫妻俩赶紧收拾起来,除了带了足够穿到京城的棉衣,身上带的最多的就是银票,只要有钱还怕买不到东西吗?
  这夫妻俩都是常年在军中的将军,骑马赶路都是家常便饭,若真用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往京城赶,算算日子也不是来不及了,收拾好东西就牵着马出府,也没用平日里最宝贝的马,毕竟这些马要日夜兼程地赶路,到了驿站就得换,真累坏了自己的宝马他们也心疼。
  结果刚牵马出府门,就见到宁远王府派来的下人,将一只大大的包袱递过来,“王妃知道二位将军要进京,怕你们路上吃不好,特意亲自下厨做的一些吃食,请二位将军带着路上吃。”
  庆生和莫红绸都很感动,庆生更是深深地觉得,比起王爷,王妃才真是知道疼人呢,像这种要过大年了才把人赶去京城的事,也就王爷办得出来。
  不过,想想也是皇上闲的大发了才下这样的旨意,就不能让人好好地过个年吗?
  送走庆生和莫红绸,年也就越来越近,凌小柔每天忙着准备过年时要用到的菜谱,往年都是卫兵们在宁远王府一起过年。
  今年因江蒙国游人到来,不知道他们会在大衍国逗留多久,若是一路深入大衍内地,陪着他们的卫兵们也就不能赶回来在宁远王府过年了,结果他们只在渭城府待了几日,买了些东西,说了些莫名其妙的话,做了些莫名其妙的事,然后就回国了。
  闲下来的卫兵自然就要回宁远王府过年,虽然离乡背井,但能跟宁远王及其家人一起过个热闹年,可比陪着江蒙人有意思多了。
  更不要说今年宁远王府添了三个小主子,他们还等着为三位小主子送礼物呢。
  这人一多,要准备的也就多了,去年还因为渭城府事务繁忙,年过的有些简单,今年刚从江蒙国那里赚了银子,大家也都在渭城府立稳了脚,就打算好好地过个年,东西也准备的比以往都精致。
  除了王府里的下人每人都发了四套新衣,赏银也少不了,在吃食上凌小柔也是下了大功夫,比当初在皇宫里准备的满汉全席还下功夫,连那些自立门户的大厨们也被召回来不少,就为了给王府准备年夜饭。

  ☆、490 欢欢喜喜过大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