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此言休要再说。”于一旁的刘辨见刘协气语,忙言道。
“哎~臣当初曾向先帝言,陛下虽年幼,但聪慧,如今看来,乃是臣看错人矣!”对着这个小皇帝,潘凤亦是十分欣赏,毕竟他才九岁,能够有如今的作为已经极其不容易。
“你看错了朕,父皇又何尝不是看错了你!”刘协看着潘凤,更是怒道。
“杀了董卓自然很容易。”
刘协一听,顿时大喜,走到潘凤身旁言道:“朕就言潘师绝非那种不忠之人!”
看着刘协,潘凤更是大汗,果真还是有小孩子心理,转变的还真是有够快的。不过实在太嫩,董卓死后,你这个小皇帝又该如何?恐怕自己亦是保不了你。
“陛下现在只是看到董卓的骄纵,但陛下想过若是董卓死了会发生什么事么?”潘凤发现自己越来越有做老师的潜质了,以后或许可以考虑开个培训班,专门收养天下的英才,比如年轻的猪哥、庞统之流,抢抢水镜先生的饭碗倒也不错。
当然这只是想想,能够穿越一回,如果就这么做一个隐士,他又如何甘心?
“城外二十万董卓所部的西凉军,若是董卓死了,他们恐怕会从勤王之兵变为造反之兵,到时臣又如何能够护得陛下周全?”
“他们敢!”刘协怒道,然而一想那些董卓模样,其所带之兵又有何事不敢做呢?遂对潘凤言道:“还请潘师教我?”
“陛下,如今你虽贵为天子,然大汉之权却并未掌于手中。那董卓手掌兵权,乃是强势一方,如今陛下唯一能做的只有顺着他,以骄其心,伺机而动。”
“朕现在方知父皇之用心,这天子之位,果真不好坐。”
感受着于朝中的无奈,天子虽明掌天下之权,然实则连自己之命运亦是掌握不了。
“今日臣来宫中,乃是为另一事,还请陛下恩准。”
“潘师有何事,但可说来,朕自无不允。”刘协得知潘凤非真心投董卓,早已大喜。
“请陛下早日将万年公主下嫁于臣。”
然潘凤所说之话,让刘协一惊,便是刘辨亦不明潘凤所言乃是何意。
要知此时灵帝刚亡,乃是丧期,又如何可将大汉公主嫁于他人?即便是刘宏遗诏当中曾言将万年公主许于潘凤,这也得等到丧气过后。
然刘协经前冤枉潘凤之后更是知道潘凤所言之话皆有深意,乃问道:“不知潘师此乃何意?阿姐迟早都是潘师之妻,又何必急于一时,徒给他人闲话?”
对于自己的姐姐,刘协又怎会不喜,然其贵为大汉长公主,自是不能决定自己的婚嫁,能够嫁潘师,亦不算是坏事。至少其无论年龄样貌才学皆是人中龙凤。
“臣亦是无奈,怎耐臣实在太过优秀,若是一完人,董卓如何敢用?只得给他一个目中无君的模样,与陛下交恶,如此一来方才能取信于董卓。”
“竟是如此!如此看来潘师太过优秀亦是一种罪孽,此乃为朕,为大汉江山,朕岂有不允之理!”刘协听罢感动不已,言道:“如此,便委屈潘师了。”
“陛下所言之委屈,于他人眼中,何尝不是大幸也?”
潘凤大笑,后见刘辨依旧于一旁,心中又有计较。
竹简二 董卓乱 群雄起 第八十一章 秘进宫潘凤授计(二)
更新时间:2010…6…9 15:23:06 本章字数:4406
刘宏在位之时,惟恐其死后无人可保大汉江山,将宗族亲信之人尽皆分封出去,如刘焉任益州牧,刘表任荆州牧。加之本便已在幽州的刘虞,宗亲之人已掌三州之地。
其所想便是待其死后,能使其等三人抑制各地逆反势力。
然而,刘宏显然高估了汉室宗亲这四个字的份量。
三人中,刘虞乃是真正的治国之才,心中亦是向着天子。然刘表虽为汉室宗亲,平日里却未有报国之心,只是偏安一地。至于刘焉,当初其派张鲁于汉中,后张鲁思反,劫杀汉使,如今恐怕更是奢想不到。
如此一来这些汉室宗亲又有何用?于这乱世只不过是往自己头上套的一个头衔,可以让自己名头更加响亮罢了。
然而,潘凤却想到了一点,洛阳为大汉之都,交通便利,虽有洛水之险,虎牢汜水二关之巨,但终究是四战之地,若是当真天下大乱,一旦无外援,便是有此天下帝都恐怕亦是无用,然刘辨却让他想到了一个办法。
“陛下,如今辨王尚未有封地,实恐不妥,不若让其执掌一州,将其送出洛阳,若是日后当真朝中有事,亦可引为外援。”潘凤看着刘辨说道。
“如此甚好,皇兄与朕乃是手足之亲,若是可于外掌一州,自是可震慑宵小。”刘协亦是高兴对着刘辨说道:“不知皇兄可愿助朕。”
“臣如何不从?”刘辨亦是知道于洛阳之中绝无安全可言,与其如此倒不如封往外地,无论做一安逸王侯,又或者有勤王之心皆比于京中担惊受怕要好的多。
“潘师,不知皇兄封于何处为好?”刘协对潘凤问道。
“陛下,以臣之见,可让辨殿下为吴王,前往江东。”潘凤进言道。
如今大汉之天下,西北为董卓老巢,便是去了也决计抢不到权力。东北方向已有刘虞这个挺汉派,没必要去,何况潘凤怎会不知道日后冀幽二州乃是多战之地,根本不适合发展。豫、兖、青、徐四州亦是战事繁多,如此一来,整个大汉,恐怕没有地方比扬州更适合刘辨去发展了。
“江东?”刘辨不解的问道:“江东可有何特别之处?”
潘凤自是对刘辨解释道:“江东地广,人口虽无有中原之众,然亦不可小视,且江东如今虽有造反势力,但不过只是些疥癣之疾,只需一能人相辅,自可清除。更有言江东多才俊之士,日后亦可成为陛下良助。”
“只恐董贼不肯答应。”刘协言道,其为天子,却要仰他人之鼻息,当真窝囊无比。
刘辨亦是深感同意,如今董卓犯上之心已显,又如何肯让刘辨出得洛阳?
“此事陛下便无需担忧,待臣回去之后计议一番。”
“如此便劳烦潘师了。”刘协刘辨二人同时开口言道。
“此乃臣之本分,陛下何须多礼?今日臣来宫中,恐董卓耳目早已知晓,为防计为董卓所破,还请陛下下旨夺臣出入宫之权,赶出宫去。”
刘协听潘凤如此说,更是奇道:“此却是为何?”
潘凤告辞道:“陛下不必多问,若不如此,恐无法满住董卓,还请陛下下旨,余后臣自有对策。”
刘协听罢,与刘辨相视一眼,大喝道:“来人!”
门外那太监自是听到刘协之言,忙入内伺候。
而潘凤见那太监入内,更是摆出一副趾高气扬之态言道:“陛下欲要怎得?先帝遗诏便以将万年公主嫁于为臣,便是早些又有何妨!”
“你、你!将潘凤拖出去斩了!”
看着刘协的模样,潘凤不禁大汗,若是他不做皇帝,好好培养,说不定也是个影帝。只不过这也太狠了吧?
“陛下,念在潘师有功于大汉,且留他一命。”
刘辨自是虽不知潘凤的计划是什么,依旧配合道。
那太监站着却不知该如何是好,而此动静又如何能够不惊动宫外侍卫。顿时数名禁军冲入宫中。
他等自是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见潘凤立于一策,皆是抱以询问的目光,毕竟此时潘凤掌管着内宫禁卫之权,乃是他们的顶头上司。
“逆臣潘凤,目中无朕,念其曾有功于朝廷,死罪可免,除其禁军统帅之权,收其入宫腰牌。速速将其赶出宫去。”刘协小手狠狠的拍着桌案,甚是恼怒的模样。
那些禁军如何敢将潘凤赶出皇宫,更是犹豫的不知如何是好。
“莫非朕的旨意无用不成?”见那些禁军不听其言,刘协真的有些怒了,想自己好歹也是大汉天子,不曾想连对自己内宫的禁军亦是无有半点威信。
“将军,得罪了。”
那些禁军好歹也是忠于皇室之人,听得刘协之言,自是不敢不允,乃轻声对潘凤言道。
“哼!无需他人动手,臣自己会走。”说罢潘凤将腰牌印信皆交予那太监,挥袖而去。
看着潘凤的背影,刘协更是将桌上砚台丢将出去,怎奈其力甚小,却是砸于潘凤身后。
待得潘凤回到自己家中,方才忍不住放声大笑。引得郭嘉大感不解,直到潘凤将宫中之事说于他知道,他亦是大笑出声。刘协此等演技还真是无师自通,可谓千古一帝。
“姐夫,如此一来,恐天下俱知你与陛下交恶,只需嘉往董卓处游说,自是可博其信任。”
此计虽为郭嘉所出,然他亦是不赞同潘凤如此行事,毕竟如此一来,潘凤原本之名便皆被此所毁,而董卓一党就已做实。
见郭嘉犹豫模样,潘凤又怎会不知其所犹豫乃是何事,笑道:“我自心如明镜,何必理会他人之见?只需铲除董卓,此恶名自当消除,此虚名奉孝又何苦计较?”
“姐夫高义,嘉拜服,如此,嘉便往董卓处走上一遭。”
“有劳奉孝。”
潘凤看着出门驾马而去的郭嘉,心中亦是不知此计能否瞒得过董卓,毕竟此计乃是郭嘉所出的险计,若是失败,则董卓恐怕只有待得日后关东联军压力之下方才能够铲除了。
然当潘凤刚送别郭嘉,便有人来访。
而出入安国侯府不予以通报的人,除了府内的郭嘉、廖化二人外,便只有荀彧、荀攸、戏忠三人。
荀彧、荀攸二人重礼数,自是不会不经待潘凤想请便直接入内,如此一来,便是只有戏忠一人了。
“无双!”
果然,来人不是戏忠又是何人?
皇宫之中……
刘协待刘辨走后,便前往董太后宫中。
如今虽有何、董两位太后,但董太后乃是刘协生母,自是更受见待一些,而何太后因为刘辨生母,如今地位极是尴尬。
刘协坐于龙撵之上,心中想的却是潘凤所言关于其皇兄刘辨之事。
其年幼不假,然又怎会不知宫中之黑暗,便是自己皇兄刘辨没有那争夺帝位之心,但这何后留于宫中终归是个坏处,然其毕竟乃是刘辨生母,自是不可对其不敬,如此一来更是难办。
而同时,于董太后宫中,万年公主刘芸坐于自己寝宫榻上,一脸愁容。
“公主可有烦心之事?为何如此愁眉苦脸?”一宫女立于刘芸身旁,见其愁容言道,“定是那潘凤恼了公主!”
刘芸叹了口气,其如今贵为长公主,身份尊贵无比。
刘宏遗诏之中将其许于潘凤,她又怎会不知?潘凤年少多才,模样英武,常出入宫中,自是有不少宫女见过其模样,常为其倾心。后形容于刘芸,刘芸心中亦是欢喜。
有何少女不怀春,便是公主又有何不同?
竹简二 董卓乱 群雄起 第八十二章 志才之谋
更新时间:2010…6…9 15:23:07 本章字数:3968
刘芸生活在皇宫之中十余年,所见所闻又岂会少?便是自己父辈的许多所谓的公主,地位尊崇,然嫁于番邦小国之主的亦不在少数。又或者嫁于朝中大士族之子孙,比之前者,嫁于士族子孙者无疑要幸福的多。
幼时,她亦是想过自己长大将会嫁于何人。是那些所谓的番邦国王,亦或者是哪家族大公子,然她知道这些皆不是他可以决定。直到自己的父皇死去,那遗诏之中,将自己许于安国侯潘凤为妻。
不知怎得,当她听到这个消息时,她心中有些庆幸。至少,不需要嫁于那些番邦之处,更何况她于自己父皇口中,时常能够听到夸奖这潘凤的语言,加上偶听宫女议论潘凤甚是英武,文武双全,她甚至有些窃喜。
刘芸所知,一个公主嫁于臣子,无论如何皆是对那臣子极大的荣誉,而一般更是嫁的皆是未有婚配之人。然潘凤本便有一妻,但即便是如此,自己的父皇依旧将她许于潘凤,虽说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