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包玉兰的话既已说到这个份上,她也不好再阻止,否则就变成了做赵王殿下和六皇子殿下的主了,反正大太太也只嘱咐不让闲杂人等乱闯,惊了赵王和六皇子的驾,但这府里的二太太和四小姐,却也委实不能拨划到闲杂人等之列。
因此,这婆子撇了撇嘴道:〃既然如此,如若耽搁了二太太和四小姐见贵人,倒是老奴的罪过了,二太太和四小姐愿意进去就进去便是。〃
包玉兰也瞧出了这婆子对她的鄙视和嘲讽,反正这也不是头一回了,她也不是太在意,只是在心中暗暗发狠道:〃等我们二房成了六皇子的岳家,看我整不死你这老货。〃
心中这样想着,她的脚步却未停歇,只是到了待客厅门口,摄于赵王本身自带的皇族威严,她倒是变怯懦了一些,她先有些畏惧的看了坐在上首的赵王一样,又看向郑玉霜和齐妍玲,嗫嚅着开口唤道:〃大嫂子,小嫂子,三弟妹……〃
原本正与赵王聊得开心的郑玉霜看见她,不禁微微皱了眉头,不过在赵王和众人面前,她也不好不给包玉兰面子,微笑道:〃二弟妹,琪姐儿,过来了?正巧赵王殿下也在,快来拜见赵王殿下!〃
见郑玉霜没有踩她的面子,包玉兰的胆子大了些,立马依郑玉霜之言,带着林如琪向赵王行礼道:〃民妇原本是来找大嫂子串串门的,见大嫂子这有客,原本打算回去的。可是又听说来的是赵王殿下和六皇子殿下,民妇觉得若不来见个礼,实为对二位殿下的不敬,便厚颜进来了。〃
赵王倒是不以为意的点头道:〃林二太太有心了,倒是本王惊扰了。林二太太请坐。〃
包玉兰便带着林如琪先谢了恩,又在下人的指引下和林如琪落了座,坐定之后,她悄悄的在厅内瞄了瞄,却未发现六皇子宫淳,不禁疑惑,之前那婆子明明说赵王和六皇子都在,怎么不见六皇子的踪影呢?
〃姨母,林三太太,两位表妹和林五小姐向宗学递交的入学申请已经被宗学接受,只待一年半后,宗学再次招收新学生时,她们便能去宗学上学了。〃赵王自然不知晓包玉兰心中所想,说出自己今日来的主要目的道。
〃如此便多谢赵王殿下从中周旋了。〃郑玉霜和齐妍玲都喜不自禁的起身向赵王道谢。
宗学原本是皇家子女的就学之处,发展到后来,演变成宗学每三年开班招生一次,朝中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推荐家中1至2名适龄子女入学,并递交入学申请,但是,却并非申请递交上去便能入学,最后能入学的一般都是对大夏朝有显著贡献的朝臣的子女。
至于怎样才算有显著贡献,就得由皇帝和宗学每任管理人来定夺了。
宗学是一个聚集了皇亲国戚后裔和权贵们后裔的地方,日后的达官贵人也多出于此处,京中的贵人们都以子女能进入宗学为荣,从去年年中,赵王封王之后,乾康帝便将宗学之事交到赵王手中,由他来统一管理。
郑玉霜和齐妍玲便是郑玉霜生辰那日拜托的赵王,不过,赵王接手宗学以来,一向以正直无私闻名,那日赵王没有一口应下来,她们心中也很是没谱,现在终于等到了赵王的准信,叫她们如何不欢喜呢?
只是,随后赵王又看向谢云娘和林玉儿道:〃因着惠云夫人带着一双儿女吃尽苦头,惠云夫人和林大小姐、林二公子这么久才能与林大将军相认,与林大将军常年驻守边关,不能长期待在京城也不无关系,加上宗学的名额尚有多余,父皇和本王打算给两个名额予惠云夫人所出的一双子女,以作补偿。现在只要林大小姐和林二公子补一下入学申请便可以。〃
宗学之名林玉儿之前也听说过,只是觉得离自己太遥远,没敢往那上面想过而言。即便她自己觉得自己无须再上学,但对林宝儿来说却是大大的好事。
要知道,大夏朝最好的名师可都集中在那里,更何况,如若林宝儿想在仕途上好好发展,与那些未来的达官贵人们处好关系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而就她自己而言,一年半之后,她都是个孩子的娘了,在宗学中也是个超龄学生,这个学不上也罢。
谢云娘自然也是听说过宗学,原本因为明年开春后,欧阳澈要全力以赴,准备春闱,没空教学生了,她还在为明年开春之后,要让林宝儿去何处求学而发愁,现在听了赵王所言,真正是喜不自胜,连忙拉着林玉儿上前向赵王行礼道谢,并承诺明日便让人将入学申请递交至赵王府。
郑玉霜的脸色则变得有些难看,林远曾让她为林玉儿和林宝儿向赵王求两个名额,可是她根本没有这个意思,也从未向赵王提及,没想到,赵王竟然自己主动给了林宝儿和林玉儿每人一个名额。这让她原本因林如芯和林如沁能入宗学的欢喜都少了几分。
而齐妍玲则对赵王频频示好谢云娘母女的行为若有所思,包玉兰在羡慕嫉妒恨的同时,反应则更直接。
她也拉着林如琪,上前跪倒在赵王面前,祈求道:〃赵王殿下,您方才说宗学的名额还有一些,那能不能均出两三个给犬子和小女呢?〃
众人不禁一阵默然,几乎大夏朝稍稍有些头脸之人都知晓,大夏朝的皇家宗学原本只针对皇室子女敞开,即便是公主、郡主的子女想要进入,都需经过特批。虽然后来也对外开放,但是能进去的全部都是来自非富即贵的人家。
贵尚好理解,富却并非就是普通意义上的富裕人家便可以,而是譬如说,在战争来临时期或者大夏朝经济窘困时期,捐献过几十万两纹银以上的人家,强调的是富且为大夏朝国库的丰盈作出突出贡献者。
因此,每三年一次的宗学开班招生之季,也是国库丰盈和充实之季。
所以说,像林晋和包玉兰这样的庶民父母所出子女也并非完全没有上宗学的机会,端看他们的荷包丰满不丰满了。
将军府的情况赵王也略知一二,知道林家老二肯定不属于荷包丰满的主,之前他从未遇见过这种非富非贵却要求入宗学的大脸的主,一时之间竟有些不知如何应答。
包氏的要求肯定是要被拒绝的,一来,今年宗学仅有的几十个入学名额,林家一门便占了五个,实在不宜再增加。二来,林晋是个白身,指望他为国库做做贡献肯定更是不可能,为他的子女破格录取肯定不行,宗学入学的规矩是从高祖时期便传了下来,至今为止,从未有人破坏过,规矩破坏后也会带来后患无穷,赵王也不想做这个第一人。
更何况,其实入学名额并不算富裕,一堆人在后面候着呢,不过,因为出于某些目的,他想让林玉儿去宗学渡渡金,便以如若不是郑玉霜依仗郑家权势入了林家,林玉儿姐弟是名正言顺的嫡子嫡女,进入宗学是毫无疑问的为借口,向康泰帝替林玉儿姐弟申请了两个名额。这会知道郑玉霜心中有芥蒂,便随口说宗学名额尚有多余,谁知竟被包氏当真了。
只是,赵王是个圆滑之人,想着尽量给出一个让包玉兰相对容易接受的说法。
尚未从林宝儿、林玉儿也获得宗学入学名额的震惊中回过神来的郑玉霜,又紧接着被包玉兰所说的话雷到,而半天未听到赵王回话的郑玉霜害怕赵王会生气,便赶在赵王之前出声道:〃二弟妹,赵王殿下是君,我们是臣,按说你没有诰命之封,不经召唤是不允许前来见驾的,这也是今日我只喊了三弟妹过来的原因。
你却在未经过赵王殿下许可的情况下尚自来到赵王殿下跟前,赵王殿下不责怪予你,还对你以礼相待,已是他宽厚仁慈,怎可再提出过份要求?
宗学的入学条件自高祖时期便已传下,我大夏朝的三岁小儿皆知,你再提出如此请求,岂非在无理取闹?〃
包玉兰也知晓自己造次了,她只是在听到谢云娘所出的一双子女也能入宗学上学,又听赵王说宗学名额尚有富裕之后,一时头脑发热,便脱口而出了。
第53章
在这个府中; 因着出身的关系; 包玉兰自知郑玉霜、齐妍玲无论是出身,还是现在所处的位置,都是自己无法比拟的,所以受了她们的委屈; 她最多也只是在心中; 或者私下里发发牢骚而言。
但是; 谢云娘就不一样了,谢云娘和她一样同是出身乡野之人,甚至她的家境还比谢云娘的家境还强得多,现在说白了也只能算个高级的妾而已,那日谢云娘回将军府时; 林晋逼迫她向谢云娘致歉; 她心中其实是很不服气的。
原本以为谢云娘母子三人真的已经过世; 她的心中还是有些愧疚的; 但是得知谢云娘母子三人不仅无事,甚至谢云娘还因独自抚养一双儿女之事得到从一品诰命之封; 她便一点愧疚都无,甚至还觉得自己是谢云娘的恩人。
她觉得,如若不是她,谢云娘便不会离家出走; 从而就更不会遇到这么好的事; 得到从一品诰封了。
而谢云娘进入将军府后,她便处处以谢云娘作对比; 想在谢云娘身上寻找平衡感。
自打林远、林致去了京郊大营之后,郑玉霜及府中的下人们对谢云娘母子三人私下的刁难和不敬重,让原本因与郑玉霜、齐妍玲同为妯娌,自己却无端低了她二人一头所生出的不平衡之心也变得平衡不少。
她想着,谢云娘也是向宁远的原配发妻,却无端被郑玉霜挤下了正室的位置,得到了从一品的诰命之封,却连将军府中的下人都不当回事。自己却仍旧是正头夫人,在南院,自己说的话至少还是一言九鼎的。
然而,刚刚,因林玉儿、林宝儿即将入宗学之事,她又觉得自己被谢云娘压过了一头,一时不平衡心又起,大脑一时便有些发热了。
因此,虽然她对郑玉霜的话有些不以为然,但是她也知道宗学确实不是自己可以奢望的,更怕因此会得罪赵王,便赶忙走上前去,跪下请罪道:〃民妇出身乡野,确实不知有这些规矩,并非是有意冒犯赵王殿下。入宗学之事更是民妇痴心妄想,还请赵王殿下莫放在心上。
民妇也是一时情急,因着民妇的儿女先前与他们的堂哥堂弟堂姐堂妹一起在府中上学,现在大房和三房嫡出的堂哥堂姐堂弟堂妹们都要去宗学上学,民妇怕他们觉得自己不如人,从此自卑、自暴自弃下去。〃
听到包玉兰不再继续闹着让她的儿女上宗学,赵王心中暗暗吁了口气,面容和蔼的回道:〃林二太太人不必如此,姨母言重了,本王今日本就是微服前来将军府走亲戚的,所以今日也无谓什么君臣之分的。
诚如姨母方才所言,宗学的入学规矩是高祖传下的,身为子孙后辈者,即便从孝道出发,也是不可随意更改的。
不过,林二太太提及的令郎令爱的就学问题,如若林二太太舍得的话,可以送他们去京郊的‘天翔书院’,本王可以为他们写封推荐信,推荐他们明年春上开学时过去,书院那边应当会卖本王一个薄面。
只是‘天翔书院’实行的是住宿制,只有沐休之日方能回家,这样日后林二太太便不能经常见到令郎令爱。〃
〃天翔书院〃是大夏朝除宗学之外,最热门的一个书院,每隔三年一次的春闱中,出的位列三甲的进士有不少就是出自〃天翔书院〃,每年慕名前来求学者众多,〃天翔书院〃也是非常不容易进的。
在京城待了好几年,且两个儿子又正值学龄的包玉兰自然也是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