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福星高兆-第3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胖乎乎的香兰进来倒茶,春竹端了小食。
  两个丫鬟给她行礼问好,又恭喜她。
  钱玉兰给了她们赏钱,香兰春竹接过福身感谢。
  除了房子变了,其他还和以前一样。
  看着高兆递热棉帕给她擦手,招呼她吃东西,钱玉兰记忆里能记住的是五六岁时,兆妹妹给她抹药,胳膊上被母亲拧的青紫部位,兆妹妹细声细语教她,见母亲抬手就哭,使劲哭,可是母亲是你越哭她越使劲。
  兆妹妹在父亲面前耍赖,非把自己留在高家住,她知道是不想让自己回家挨打。
  兆妹妹说要是看母亲心情不好,赶紧跑来,她想办法留自己住几天。
  高家不如自家富裕,高家大姑都要在厨房帮忙,高家吃的也不如钱家好,可小时候的钱玉兰宁肯当高家的女儿。
  钱玉兰眼睛湿润,看着兆妹妹又让香兰拿来两个手炉,递给她一个。
  “这会天凉,拿着手炉,我家是我娘那屋早就烧了炕,我要过几天,年纪小,别那么早烧炕,到时火气都没了。”
  这个说法还是前世的奶奶说的。
  光顾忙乎的高兆这才注意钱玉兰眼里有晶莹,她吃惊问道:“怎么了?佟家有人欺负你?新婚进门三把火,可别让人压住了,该忍的忍,不该忍的千万别忍,钱姐姐,我有件事没给你说,以后你就用我来压人,随便用。”
  钱玉兰强忍住泪,兆妹妹还和以前一样,以前玩笑说要是出嫁受了欺负告诉她,她就打上去,别以为娘家没人。
  现在大了,不说打人的话,却让用她现在的身份去压人。
  “钱姐姐,我没给你说的事,在武成县我说过我没法说,不是故意瞒着你,是真没法说。”
  钱玉兰隔着炕桌拉着她的手说道:“我都懂,兆妹妹,出嫁前叔祖母告诉我了,多谢妹妹,因为你,我才能嫁给表哥,不然我不定会……”
  “钱姐姐,别这么说,你这么好的人,肯定会嫁个好人家,是你表哥中意你才娶了你,和我没关系,以后我们都在京里,还和在武成县一样。”
  钱玉兰噙泪点头。
  如果不是高兆,表哥再中意她,姑祖母也不会让表哥娶一个被退亲的她,更何况是被本支退亲的她。
  午饭是在高兆屋里吃的,佟向钟在前院吃。他已经知道在武成县见过几回的那个贾先生的外甥吴公子是公主之子皇上表弟,所以去前院看到吴公子在,分外紧张。
  吴长亮不善交际,就让佟向钟陪高家祖父下棋,他继续教师弟算学。
  高成继挺无语,多年习惯了独处,后面一年两个孙子和他一个屋里住,他觉得舒心。
  搬到京里,他挺希望孙子继续和他住,可是大孙子说长大了,自己住一间屋去了,小孙子说冬天了再住一个屋,省碳。
  白天俩孙子去学堂,大孙女婿常来陪他下棋,高成继高兴,后来又来了个儿子的徒弟,大孙女婿就教那个小徒弟算学去了。
  高成继又孤独了,贾先生带来个话多的国公爷,棋品不好,就是最近不来了。
  这会大孙女婿又送来一个下棋的人,高成继很想问问,这个是临时的还是长期?
  吃饭时高成继才知道这个佟公子是武成县钱家女婿,钱家女儿在后院,刚才是打发他那等媳妇。
  高成继无语的是如今他院里成天几个儿郎把这当家。
  吴长亮今天来给师妹送银票,顺便给师弟布置几道题,他也发现了,这个师弟和他一样,就是来占个师徒名分,不过侯府里给他请了算学师傅,不然他不会学的那么快。
  师妹让他留意,吴长亮明白了,左家打的主意,心里想:干嘛跟我学。
  这个他不会多管,只是听师妹的多留意,还好,师弟人不笨,话不多,教他什么学什么。师妹说没事教教他拳脚,师弟点头跟着学,从不叫苦,让吴长亮心里点赞。
  吃了饭,佟向钟走了,儿子的徒弟学算学去了,高成继拿出跳棋,自己和自己下。


第569章 569 聪明人
  午饭后送走钱玉兰,高兆去了前院,吴长亮给了一张银票,她接过来一看,呵!这么多!
  “舅父说把后面的一起给了,舅父先垫上。”
  高照急忙说道:“那怎么行?怎么能让舅父垫银子,舅父帮了这么大忙,我还想给师兄说,和舅父对半分。”
  “舅父说了,他不缺银子,就图个热闹,让师妹不要不好意思。”
  高兆不知道庆王爷成天叫唤的就是缺银子,既然给她就拿上,她知道家里为她的嫁妆发愁,那就用这些补贴嫁妆吧。
  高文林从女儿手上接过银票,看了一眼吓一跳,没想到女儿这么胡乱写一本比酒铺子赚的还多。
  “这个是你赚的,你自己收好,到时在婆家花费多,手头上不能没有银子。”
  “爹放心,吴家什么都有,用不着我花银子,我现在还是高家女,不是父母在不能有私房钱吗,爹拿着就是,要是给娘,没法解释啊。”
  高文林心想你还知道没法解释,如果不是我知道你是写话本子赚来的,那么你给我的时候你要怎么说?
  “我们家没那个规矩,是你的就是你的,爹不要。”
  高兆想算了,留着以后给弟弟娶媳妇用吧。
  目前有个果酒铺子,经济没那么紧张,家里只是在凑她的嫁妆。
  咦?那我干脆自己给自己办嫁妆,外人哪知道谁掏的银子,只是看嫁妆有多少台。
  这么一想高兆痛快的把银票收好,这个交给细节帝去办。
  开始烧炕了,屋里暖烘烘,高兆开始写锦画奇缘的中部。
  她早已想好,分上中下,不说别的,看花三郎着急也是一个乐趣。
  写前面的时候,高兆还想着怎么写的有剧情,跌宕起伏也好,狗血也好,能火、能赚银子就行。
  经过掉马甲之后,经过了这阵子猫在家里从没想过书的剧情,高兆现在像从沸腾的热水里冷却下来。
  现在想,我写这个,除了银子外,带给读者的是什么,等多年后,自己翻看这本锦画奇缘,会不会捂脸觉得是个黑历史,还是得意曾经写了这本书。
  银子是我需要的,写出能带给别人快乐和正能量也是我想要的。
  故事曲折是为了看点,但不是看完糟心,为何以大姑为代表的大众喜欢看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故事,那是符合上层教化老百姓的方向,告诉人们要多多行善,看得人也有种大快人心的满足感。
  高兆坐在桌前没有动笔,重新理了下思路,根据严芹和贾西贝的反馈把脑海里后面剧情进行调整。
  也把自己写文的态度端正。
  这时香兰说太太让她去前院,有客人来高家。
  高兆奇怪,不知是谁,能让母亲接待又叫她过去。
  进屋一看,是万郑氏来了,还带着她孙女万若男和吴大壮,陪同的是她女儿万莲儿。
  高兆上前行礼问安,又和万莲儿互相问好,吴大壮牵着万若男给高兆行礼。
  万郑氏欢喜表情拉着高兆的手说:“大娘子越来越好看了,还是京里的水养人,瞧这肤色白里透红,看着都招人稀罕。”
  “那是伯娘稀罕我,就跟我看若男妹妹似的,还有我们大壮,越长越结实。”
  万郑氏喜得眉开眼笑,如今她就指望看着孙女和孙女婿过活哪,吴大壮读书好,家里请的先生说可惜了,因为上门女婿是不能参加科考。
  如果吴大壮将来要是能够科举,万郑氏不打算招女婿,只要将来生个男孙姓万就好。
  这次来也就想借着和高文林商量此事,登门拜访,无论远亲还是近邻,常走动才能有交情,不走动有事儿都没法张口。
  这时巧云也进来了,又是互相见礼。
  万郑氏同样夸赞了巧云一番,拿出两个首饰分别给了高兆姐俩,江氏也给了万若男和吴大壮见面礼。
  巧云头一回见万若男,就是吴大壮也是很早的时候见过,这会一看比自己高好多。
  高翠抱起万若男,紧着给她拿吃的,高家人在武成县都没见过她。
  高兆看她长得和她姑母像,万莲儿一旁含笑坐着,听着母亲和高太太说话。
  郑家的郑学良和九公主定亲,让郑家欢喜疯狂,没想到郑学良独自去京里一趟,让七夕节溜出去的九公主看上了。
  郑学良一点没露口风,直到召驸马的旨意到了郑家,郑家才知道。
  郑学良父母不在武成县,但郑学良回来科考,名次在前,中了秀才后没有下场,他说等三年再下场,郑家族长虽然遗憾,但也随他。
  谁知,一转圈,他当驸马了!
  驸马可是眼跟前的富贵,驸马家族眼跟前的沾光,科举?考中举人还得考进士,考了进士也得从从头熬资历。
  郑家顶多是个乡下人眼里的大户,又不是祖辈读书人家,只看重读书,郑家更在意眼跟前的富贵。
  所以郑家族长决定要给郑学良在京里买个宅院,除了郑家掏钱外,他希望万郑氏也能出点。
  万郑氏自然愿意,賺钱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子孙后代,如今儿子只有一个孙女才两岁,以后要靠亲戚帮衬。
  所以这次她跟着郑家族人来到京里,消息灵通的她已经知道高家的事,知道高家和隔壁吴家熟悉,对她的孙女婿吴大壮也熟悉,干脆把两个小的带上来拜访高家。
  见江氏挺着肚子热情招待,没一会脸色疲倦,万郑氏话收尾后告辞,说年礼到时让女儿万莲儿亲自送过来。
  万郑氏不可能在京里久住,这次来带着女儿,就是让女儿以后和高家来往。
  高翠和高兆姐俩送她们出去,万郑氏每次送的礼都很厚重,刚又问了高兆何时成亲到时她来添妆。
  以前和万家没任何来往时,高翠就佩服万郑氏,后面有了来往,万郑氏出手大方,又会说话,话里话外的夸高家的每个人,高翠对她印象更加好。
  送完她们走后回屋的路上高翠都一个劲儿的称赞万郑氏。
  高兆先回母亲那看看,让母亲躺好休息,她陪着说会话回屋,准备继续思考锦画奇缘。
  巧云进屋了,说了句话高兆吃一惊。


第570章 570 做酸菜
  高兆听巧云说了句话吃一惊。
  巧云说道:“大姐,我看大壮和陶芊希的弟弟长得像。”
  吴大壮被收养那会巧云还小,可是身边有个八卦大姑,所以她知道吴大壮是被大姐救得的后来被吴家收养,又做了万家的上门女婿。
  刚才一见,巧云就注意看了,要是吴大壮和陶芊希的弟弟土哥儿站一起,那就是亲兄弟俩。
  高兆吃惊,她没见过陶芊希弟弟,但想想吴大壮和陶芊希不怎么像,因为男女不同,所以她也不好说像不像。
  都说吴大壮念书好,难道是遗传?陶家能被称为老翰林府,那学问就不是一个人撑起来的,最起码祖辈三代。
  可是据高兆所知,陶家没丢过孩子呀,不过具体丢没丢,外人不见得知道。
  “巧云,这事你先别说出去,等大姐打听打听再说,对了,你啥时候让希姐儿带她弟弟来玩,就说和大奔一起玩,来了后我看看像不像。”
  巧云说好,等妹妹出去了,高兆也不想话本子的事,开始理一理陶家的人口。
  陶家长辈陶老太太,亲儿子儿媳都没了,府里还有两房是庶子,全部静悄悄,外人不知情况。
  孙辈四个,大孙子没成亲没了,二孙子留下的是陶芊希和她弟弟,大孙女生孩子没了,二孙女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