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然姜凤可不敢乱开小煤窑。
    她又不是采煤专业毕业的,而到这来干活的都是本村人。万一出点啥事,自己良心上过不去。自己娘俩个也别想在这儿呆下去了。
    而在煤场里,又有工人把煤分捡成大中小三种,这三种都不是一样的价钱,当然了,超大块的要用锤子给砸碎。
    剩下的粉末,也不会浪费,混着黄土,都做成了蜂窝煤。
    煤这个东西只要用过,一比较大家就知道要比柴火强得多了,特别是城里人,买柴火占地方不经烧,堆放在柴房还容易失火,哪有煤炭来得实用啊?
    当然了因为煤价不算便宜,略穷些的人是买不起的。
    如今不只青石城,就连西平永安两县,也有专门来买新式铁炉和一马车一马车的煤的。
    段铁匠也乘着煤炭火热的东风,将那小小的铁匠铺子扩大了三五倍,每日赚得盆满钵满,姜凤每回进城,段铁匠必拉着姜凤,非要请吃饭。
    就这样,姜凤终于成了身家上千两白银的煤一代。
    连带着赵大兰和姜三姐也都成了富婆。
    草沱村里的壮劳力,有在山里挖煤的,有煤场分拣的,还有赶着牛车送煤的。
    就是不大壮的劳力,也能在煤场做那蜂窝煤球。
    总之几乎人人都有工作,原本排名倒数的草沱村倒成了附近几个村子里有名的富村。
    姜凤初来那句,带领全村奔小康这话倒也马马虎虎算实现了。
    从前姜凤带着孩子们进山,那是生活所迫,现在则变成了休闲娱乐亲子游。赵家日子好过,娃娃们也不用成天干活,就都跟在姜姨屁股后疯玩。
    当然了,姜凤除了带孩子外,也顺便采点花花草草的,好回去做各种护肤保养品,自打脱贫致富之后,姜凤添置了不少合用的家伙仕,中药古方加上芳疗,鼓捣出了各种功效的面霜和花水。
    现下不怎么差钱,就留下些自用,余下的才送到城里卖掉,一年倒也有一二百两的收益。
    姜三姐觉得姜凤这样有些亏了。
    若是在城里开个铺子,自家经营,姜凤这边再雇几个人手,大量制作,岂不是挣得更多?
    姜凤却道小越越还小,自己要是再开一摊子事,就没时间来陪孩子了。就算是请人看,那也不如自己亲娘来得好。
    姜三姐跟赵大兰都很是不以为然。
    私下里觉得姜凤这堂堂女子,成天看孩子有什么意思,这还是家里没男人闹的。
    前两年是因想着姜凤才受了一回打击,怕惹得姜凤伤心就没提过,这一年看姜凤有钱有房,万事俱备,只欠夫郎的,便开始又客串热心红娘了。
    “娘,娘,花花!”
    软软糯糯的小声音略带奶气,小越越小手举着一束野花,举的高高的跑向姜凤,因他身短腿短,从姜凤这个位置看,那就是一团胖兔子朝她蹦蹦跳跳地扑过来了。
    姜凤蹲了身子,张开双臂,接过小越越手里那一把凌乱得很有水平的花,把小越越的小身子搂进怀里,在他脸上肉最多的地方,响亮地亲了一个。
    “宝贝可真乖!”
    小越越眯起眼,笑容甜甜的,“娘亲也乖。”
    嘟起嘴在姜凤面上也回亲了一口。
    一边跟着跑过来的虎子和豹子手里也拿着东西,瞧见这母子二人亲亲热热的不由得有些羡慕。
    赵大兰两年多前,终于如愿以偿地生了闺女,那闺女哭声嘹亮,个头壮壮,简直跟赵大兰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赵家终于有了后,两口子乐得合不拢嘴,给闺女起名为赵大鹰,把个闺女疼得跟眼珠子似的。那闺女如今两岁多,胖成一个肉球,成天在她爹的怀里抱着,连下地走路都不愿意。
    爹娘独宠妹妹,这两兄弟就略有点失落了。
    想起自己娘,要亲也是亲妹妹,早就不亲自己哥俩了。
    其实赵大兰是因为这小哥俩长大了才这样的,不过这小哥俩哪里知道。
    姜凤一抬眼,瞧在这小哥俩眼巴巴地站在一边。
    两人的手里都拿着捆好的青草,细一看,正是自己能用到的香草药草。
    “虎子豹子,来!”
    姜凤一招手,两个小哥俩就颠颠地跑过来,忽闪着大大的眼睛,两张十分相像的小黑脸上露出憨憨的笑容。
    “这是你们采给姨姨的么?”
    “嗯,就在那边坡上,可多了。”
    “采的真好。虎子豹子都很能干!”
    姜凤一张胳膊,把两个娃也圈进怀里来,两小娃略带羞涩地抿嘴笑了,小身子却是配合地靠了过来。
    中间的小越越趁热闹地伸出小手,直叫道,“哦,哥哥一起抱抱!哥哥抱抱!”
    姜凤唇角的笑容加深,春天总是这般让人心情愉悦啊……
    咦,觉得背后有些异样的姜凤,转头顾盼。
    怎么觉得有人在看着自己似的。
    这些年姜凤常在山上跑,偶而也会有这种被人注视的感觉,可四处眺望却什么也没见着,这才想着是自己的幻觉。
    一定是自己还对狄世英念念不忘,这才总想着能在山上瞧见他吧?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在山上满载而归的姜凤,如同一个孩子王般,身后跟着三只小童,众小童齐唱着姜凤教的儿歌,背后背着统一样式统一颜色的小背包,步子都不自觉的整齐,欢乐地走在回家的山路上。
    路上见着这一行四个的草沱村村民,都要停下来跟这一大三小热情地打招呼,“凤妹子采草回来啦?”
    姜凤微汗,这采草俩字用的!
    “嗯,是啊,这天气好,上山转转。”
    “越越又长高了啊!”
    “三奶奶好。”奶声奶气的小童声很有礼貌。
    “虎子豹子你们哥俩都会唱歌了哦,唱得不错,回去也教教你小胖弟弟哟!”
    “行啊,让他来我家学吧!”
    小哥俩一向是很大方的。
正文 78 单身富婆待脱光
    一大三小行到村东,在一座宅院大门前停了下来。
    那宅院瞧着很是齐整,一水儿的青砖,快两米的围墙,四四方方的,两扇结实的橡木大门,刷着乌亮的黑漆。门前用大青石铺出数米的空地,略有个倾斜向下的坡度,坡两边还种着两棵笔直的小梧桐树。
    这如现代四合院的宅子,就是姜凤挣了钱后,新修的房子了。
    当时修这房子,用掉了三百两银子,差不多是那时姜凤所有积蓄的一半了,连赵大兰这样大大咧咧的人都觉得这样有点太费钱了,劝她还是修个省钱点的吧。
    姜凤却是打定了主意要让自己住得舒服些,在现代,她拼死拼活也才挣了个四五十平的小屋子,什么能种花的小花园啊,带浴缸的大浴室啊,抬头能望见星星的小阁楼啊,宽阔得放上躺椅茶几的大阳台啊……统统都是妄想。
    如今到了这依山傍水的山里,又有了点钱,此时不实现这些愿望,更待何时?
    不单修成了四合院的样式,还在前院厨房边上修了浴室,后院里修了改造过的卫生间。
    浴室里用的就是铁炉水箱里的热水,方便又暖和。
    定制的木桶里足以容得下母子两个,天不冷时,小越越每天都不忘记洗澡澡,好跟着娘亲在桶里头玩水。
    而后院冲水的卫生间十分干净,脏水都通过管道冲到了百米外一处无人居住的沟里,姜凤还在那儿弄了个化粪池,因乡下肥料也是有用资源,姜凤根本不用担心清掏的问题。
    香精油不缺的姜凤还把卫生间里弄得气味宜人,花香阵阵。
    见识过后,虎子豹子回去跟他爹娘说姜姨家的茅房都是香喷喷的。
    姜凤这新院子修好后,姜三姐和赵大兰两家人瞧着着实安逸。也不说姜凤浪费了,反是狠了狠心,各照着样子修了房子,都在离姜家不远处。
    几人才到门首,就听那大门吱呀一声,自里头开了。
    一个干瘦小老头儿迎了出来,冲着几人笑眯眯地。
    “大姐你们回来了?饭已是做好了呢。”
    这老头妻主姓娄,在草沱村人都叫他娄老头,家里还有个半瞎了眼的老婆子娄婆婆,这一对老夫妻都年过六十了。家里原也有草房和几亩薄地,但为了给重病的女儿治病,把地都抵出去。结果女儿也死了,偏偏前年冬天最冷,一场暴雪把他家的房子也压塌了。
    这老两口前靠不着亲,后没了儿女,身无分文。一时想不开,两人险些就上了吊,幸好被人拦下了,草沱村的村民想着不如一人捐些东西,让这两个老的凑和着先过,可捐多捐少的。村里一时也拿不定主意。
    姜凤那时才修了新房,就说自家房子太大,人口又少。打扫起来也不方便,不如请这老两口住到自己家来,能帮着看看门户,打扫下院子什么的。
    这老两口自然是乐意的。搬进来后勤快的很,姜凤每次出门回来。不用喊,门就自动开了。院子里外都扫得极干净,还把后院的菜地和鸡都照管得好,比姜凤这个半吊子可强得多了。
    而娄婆婆也把做饭的活计给包了,可减轻了姜凤的大负担,有更多的时间陪小越越了。
    姜凤对这老两口十分尊敬,每月还给他们一百文的的零用。
    这老两口对如今的日子觉得十分满意,常跟村里人说是老两口享了姜凤的福,村上有些老人说起来还羡慕这两个,说他们是天下掉下来的好福气,住着新院子,吃喝都不愁,手上还有零花钱,村里最享福的老人都比不上哩。
    姜凤领着一队小娃子,边进门边冲着娄老头笑道,“嗯,娄叔,今天可采了不少药草,山上啥花儿都有,等后晌你和娄婶也出去转转,看看风景吧?”
    娄老头呵呵一笑,慢悠悠道,“不看了,都看了几十年了。”
    这老两口住在这村里六十来年,就算是再好的风景也都司空见惯了,更何况这老俩尽职的很,姜凤不在家的时候,是绝不会出门的,就算姜凤在的时候,也是后晌老头扶着眼神不好的老婆婆,到村口那棵大树下,跟同村的老人们聊上小半个时辰,就赶紧回来,只怕耽误了做饭。
    中午娄婶子做的是小鸡炖山菇,凉拌山野菜,豆腐烧肉末,鸡蛋青菜汤,还给三个娃一人一碗鸡蛋羹。
    配菜的是香喷喷的白米饭,现如今姜凤家的饭食几乎是全村最好的了,两个赵家的娃常常跟在姜家混饭吃,赵大兰逮着两只骂了几回,不过没几天,两娃又自动过来了,赵大兰没了脾气,也就随他们去了。
    姜凤如今有些家底,在吃食上自然不会小气了,但也绝不会浪费,几个人弄一大桌子最后吃不完都倒掉。就是量足而精的原则。
    娄家老两口自来的那天就死活也不肯跟姜凤母子俩个一道上桌吃饭,想来他们是觉得姜凤算是东家,而他们是雇主吧。
    光可鉴人的橡木桌上摆着几大盘热气腾腾香喷喷的菜,一人面前一碗白白的米饭。
    三小娃都在特制高度的小长椅上坐好,这小长椅是姜凤特意给小越越吃饭定做的,因想着那两个小子也常来的,便顺手又给他们做了。
    就因此事,赵大兰笑说凤妹子就爱在这些小事上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