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青儿小声道:“我怎么没过过苦日子,妈说生我的那一年全国都还很困难,妈妈连奶水都不足,搭着喂我喝的米糊糊长大的。”
林建国一听这话心里酸酸涩涩的愧疚,削好甘蔗之后给林青儿砍了一大截,林翠儿和林少华的都没有她的多。
林青儿拿着好长一截甘蔗边吃边去上学了,毕业班功课抓的很紧,就连午休都有老师在班上辅导功课。
林建国把林翠儿姐弟两个的甘蔗拿进屋喊他们两个来吃。
林翠儿姐弟两个全都从房间里跑出来,见只有两节甘蔗,林翠儿问道:“你们的呢?”
林建国把菜刀送进厨房里:“你大姐的她已经拿走了,我和你妈又不吃甘蔗,你们吃吧。”
林翠儿知道林建国夫妻两个舍不得吃,所以才把一根甘蔗分为三份。
这是广西那边的黑皮甘蔗,一根有两米长,分成五份一家人都够吃,分三份拿在手上吃都嫌长。
于是林翠儿去厨房拿了菜刀,把那两截甘蔗全都一分为二,现在变四截了,就这样,每个人手上还有一尺长左右的甘蔗。
黑皮甘蔗就是好吃,咬下去一口全都是甜甜的汁水,而且天冷的季节吃甘蔗冰甜冰甜的很舒爽。
可王玉芝还要念叨,说什么甘蔗最划不来,就一口甜水,丢头太大了,不过她念叨她的,没人理她。
一家人吃完甜甜的甘蔗,王玉芝把门一锁,所有人都去自家在生产队里的菜地干活儿去了。
虽然五亩菜地看着不多,但一个人种的话有些忙不过来,所以林建国决定每天中午吃过饭后,除了林青儿要去学校上学,其他人全都去田地里帮忙。
到了自家田地跟前,林建国道:“我们先去看一眼咱家的宅基地挖得怎么样了。”
祁东办事效率很高,已经派了工匠给林翠儿家挖地基。
于是大家就都先去了宅基地看了看,宅基地那里一个人都没有,估计工匠们这个点已经回他们的工地吃饭了。
这才只有半天时间,就已经挖得很深了,应该是祁东调动了不少人来挖宅基地。
看了两眼,全家人一边走一边议论着回到自家菜地干活儿。
星期天一大早林翠儿和小华先捡了煤炭回来,然后吃完早饭就去批发市场进货摆摊去了。
因为现在又不是固定在哪里卖,所以姐弟两个就没有带大堂哥为她们做的摆摊用的折叠桌和折叠凳,就只带了一块厚实的摆摊用的塑料布。
这次仅批了一些针头线脑和一些文具。
林少华负责提东西:“二姐,这些文具肯定不能在咱们学校门口卖,咱学校门口现在都有好几家卖文具的了,可是如果拿到码头或者江城商场卖,那附近又没有学校,谁会买?”
“文具不一定非要在学校门口卖,这些文具只要有小孩的人家就用的着,在哪里都卖的动的,有需求就有市场。”
姐弟两个商量了一下,去码头摆摊,好久都没去码头摆摊了。
她们每次路过码头时都会留意一下码头的情况,现在在码头摆摊的人很多,街两边密密匝匝一个摊子连着一个摊子,卖什么的都有,但是卖针头线脑和文具的还没有。
这次林翠儿打了很多货,足够卖一天的了。
姐弟两个去了码头,才上午九点,摆摊的人不是很多,林翠儿姐弟随便挑了个地方就要把摊位摆下来。
旁边一个一脸和善的大婶好心的提醒道:“姑娘,这地方有人,你还是换个地方吧,等待会儿摊主来了肯定会赶你走的。”
林少华不满道:“这是公家的地盘,又不是谁的门面,谁先来谁就卖,为什么别人要赶我们走!”
“小华,闭嘴!”林翠儿轻斥道,然后对那个大婶道,“我们先摆着,等摊主来了我们就走。”
虽然摆摊看起来很随意,其实也有它的行规的,如果某个人天天固定在这个地方摆摊,那么即使他偶尔来晚了或者有一天两天不来别人也不会占他的地盘。
除非是这个人十天半月不来了,人家才会在他的地盘摆摊。
不然那些小摊贩天天为抢地盘都要打得死去活来了。
当然,每天也有为抢地盘打架斗殴的事发生,但不普遍,就是靠着这种默认的行规在维持一种艰难的平衡。
林少华还小,所以这些他都不懂。
林翠儿姐弟两个才摆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摊,就有一个提着一个大帆布包的中年女人走到了她们的摊位前,很不善的盯着林翠儿姐弟两个:“谁让你们在这里摆摊的,快滚!”像只随时准备啄架的大公鸡似的。
林翠儿道:“大妈没来我们就先卖一会儿,大妈来了我们肯定会让位置的,大妈别生气。”
示意林少华和她两人各提着摆满商品的塑料布的两个角挪地方。
那个中年女人见林翠儿姐弟两个没有搞事,脸色也就缓和下来了,还帮着她们两个把包包提到了她们新摆摊的地方。
林翠儿笑着说了声谢谢。
大妈一声不吭扭头就往她自己的摊位走去。
第274章 打起来了(第四更)
十点钟一过,上下轮渡的乘客非常多,而且逛街的人也多了起来。
现在许多人都知道码头有许多摆摊的,所以一到休息日哪怕不买什么也会来逛逛。
许多小摊贩卖的东西都是差不多的,不是小饰品就是廉价衣服,所以林翠儿的针头线脑手帕小镜子以及文具就显得特别与众不同,吸引了许多顾客。
卖到下午一点多钟就卖出了一半,林翠儿继续做买卖,让林少华去买几个肉包子和两瓶汽水当午饭。
吃完简单的午饭,姐弟两个继续做生意,可是林翠儿明显的发现现在的生意不如之前的。
这不科学呀,应该到下午逛街的人更多才对!
林翠儿正疑惑,一个大妈走了过来,用脚碰了碰她的商品:“你这文具盒还有你这作业本怎么卖?”
林翠儿报了卖价。
那个大妈很是不屑的撇撇嘴:“以为你们小孩子单纯,卖的价会低一点,没想到小孩子比大人的心还黑,卖得这么贵,人家什么东西都比你们便宜一两角钱!”说罢一扭屁股就走了。
一般小商品卖价林翠儿都是按照进价翻倍,这是她前世的经验,也是小摊贩的行规。
服装之类的就得视情况而定,如果自己进的服装的款式正流行又独家经营的话可以翻倍卖,但是大路货的款式一般只赚个五到十块钱。
不过文具是特殊的小商品,别的小商品都能翻倍卖,唯独许多文具不能,特别是笔和本子橡皮之类的只能赚到两成的钱,利很薄。
文具里稍微能够赚到钱的就是文具盒和卷笔刀了,可这些人家又不常买。
林翠儿听了那个大妈的话,心想,人家的商品比她的卖价要便宜一两角钱,这是不赚钱也要把她的生意压得死死的吗?
她站了起来,对林少华道:“你守一下摊子,我转转看看。”然后沿着街道两边看了看,果然出现两三家卖文具和针头线脑的,而且真的卖价比她的便宜多了。
肯定是有摊贩看见他姐弟两个针头线脑和文具卖得好,于是赶紧去批发市场进了货抢生意。
林翠儿有点心焦,她进了这么多货,还有一半货没卖完,如果不卖完的话,下个星期天还得接着买,而她做生意最讨厌的就是积货。
回到自己的摊位,林少华问:“二姐,已经有人在卖我们卖的东西吗?”
“嗯,好几家呢。”林翠儿蹲了下来,见有人在看她的商品赶紧推销。
“那怎么办?”林少华把被顾客翻乱的商品整理了一下。
林翠儿没有手表,只能像原始人一样看看天上的太阳估计时间:“现在时辰也不早了,不好再换地方了,就在这里卖,卖多少是多少,钱肯定是赚得到的,就看赚多赚少了,实在卖不完的货我下个星期每天放学之后拿到别的学校门口去卖。”
“好,反正不管你上哪儿卖我都跟着你。”姐弟两个继续做他们的生意。
一个女孩子本来只是想买点针头线脑和手帕小镜子之类的东西,无意中看见林翠儿身上背的那个民族风的绣花包包,觉得很漂亮,问道:“你这小包包是在哪里买的?”
关峰送林翠儿的这个民族风手工绣花包包是斜肩背的,里面分了三格。
这种民族风的绣花包包平常也没机会背,当收钱用的包包正好,省得放着也是白放着。
林翠儿低头看了一眼身上的民族风包包,黑色的土布上绣着花鸟蝴蝶:“人家送的,听说要五块钱一个呢!”她故意编出个价试探道。
那个女孩子伸手摸了摸她的包包:“有点贵,不过是真好看,你下次给我带一个可是吗?”
“……我下个星期天不一定在这里摆摊,再说我不一定能够托朋友买得到。”林翠儿想了想,“这样吧,你留下地址,如果我朋友买来之后我给你送去,不过你给出路费钱。”
“行!”女孩子爽快的答应了,在林翠儿这里买了一支笔和一个本子,撕了一张纸,写下自己的地址交给林翠儿。
那个女青年走了之后,林少华问:“二姐,你真的为一个包送货上门?”
“嗯,人家包路费,我又不亏什么。”林翠儿从摊子上拿起一面小圆镜对着自己照了照,整了整被风吹乱的头发。
“可是人家连个定金都没给,如果你送上门去,人家不要怎么办,我们不仅亏了路费还亏了包包的进价。”
林翠儿粲然一笑:“你怕别人不信守承诺,人家还怕我们陌生人骗他的定金呢,又怎么可能给定金!做生意适当的冒险没关系的。再说了,就算那个女孩子不要,我们还可以把包包放摊位上卖掉,最多只亏个路费钱。”
姐弟两个正说着话,忽然听到对面一阵喧哗,于是姐弟两个全都站了起来往喧哗的地方看去,原来是卖文具盒的两家摊贩打了起来。
场面很激烈,两个摊主互相掀对方的摊子,还近身互欧,地上到处都是商品,被慌乱的人群还有两个互殴的人踩得稀烂。
那些正在挑选商品的顾客全都一哄而散,逃出七八米之外安全的地方才停下脚步,拍着胸口看那两个打得浑身流血的人。
林少华看得惊心动魄:“他们两个怎么打起来了?”
林翠儿嗤了一声:“肯定是为抢生意打起来呗,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所以我们两个在外面摆摊别和别人发生冲突,我们两个小孩子打的赢谁呀!”
“嗯,我知道了。”林少华不是个爱凑热闹的男孩子,看了几分钟就不感兴趣了,蹲了下来,“怪不得以前总是听别人说,咱们江城最大的特点就是码头文化,为了抢码头一言不合就开打,原来全都是真的!”
林翠儿也蹲了下来,一手捧腮,心里想着摆摊不是长久之计,如果有个门面就好了。
那两个卖文具的打得死去活来,想要买文具和针头线脑的就全都涌到了林翠儿的摊位上来。
毕竟摆摊的东西要比国营商店里便宜那么一点点,当时的人们都不富裕,哪怕便宜一分钱也是好的,所以地摊上的东西才会这么受欢迎。
第275章 两相比较(第五更)
就拿买文具来说,这里的人们比在学校门口的学生们买文具要舍得多了,恨不能把一年要用的笔本子全都买了。
哪怕有的家庭的孩子文具盒还可以用,做父母的也会买上两个文具盒留着以后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