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甚至连触摸一下都不可能,有多少人说他们超脱了命运,最后还不是黄土一抔,死得连骨头都没有了?
就叶二少你这刚刚十九岁的年纪,也敢说自己是什么超脱于命运的人?简直就是青春期狂躁症患者的表象嘛。
叶开不用看,就知道何晴一定在腹诽自己,便叹了口气道,“有些事情,不管你信不信,它们总是客观存在的。算了,不说这些了,你懂不懂俄文?”
“俄文,要差一点儿。我的特长是英法德日四种语言文字,对于俄文虽然也接触过一阵子,但是后来荒废了,所以学得不好。”何晴回答道。
“那就算了,看来我还得另找一个熟悉俄文的人才行。”叶开摸着下巴说道。
“你要学习俄文吗?”何晴有些好奇地反问道。
她总觉得,这位叶二少有些另类,跟其他大人物的公子衙内们有些不同。
虽然京城那边儿的大人物子弟们,她不是很熟悉,但是明珠市这边儿的高官子弟们在做什么,何晴还是比较清楚的。
他们的生活,无非就是几种而已,资质下乘的混吃等死,泡泡女明星,收收下级官员献给他们老子的贿赂,跑跑马、赛赛车,有那不争气的甚至跟黑社会混在一起,不知死活;资质中乘的,安稳地经营一下自己的资源,或者说生意,或者走仕途,或者出国留学,都活得比较安稳,也不大容易给自己老子惹是生非;至于说上乘的,则是少见,大抵要出一个这样的人物,借助上代的余荫,无论是经商还是从政,都游刃有余,很容易就站到潮头上去。
但是以何晴的见闻来看,基本上这些人都是下乘之选,能够勉强达到中乘的都非常少,更不要说什么上乘人物了。
但是如今的叶开,在她看起来,资质应该是很不错的,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高分考上复旦,这说明他的底子很好,至少已经达到了中乘标准,而从叶开的行事方法来看,也有点儿少年老成,算无遗策的感觉,让何晴觉得他有跻身上乘的资格。
而据何晴所知,老叶家对于叶开是非常看重的,否则也不会把他力推到一个副厅级的位置上,甚至把他的学业都给挂了起来,只是象征性地应付一下。
很显然,叶开的身上所承载的,是老叶家未来第三代的仕途希望,只是何晴自己也觉得有点儿怀疑,这么重的担子压在一个十九岁年轻人的肩头,他是否能够撑得起来?
这也是何晴对于叶开的一些私事并不了解,否则的话,她就不会怀疑几位老爷子的眼光了,叶开所做的那些事情实在太大,只能用妖孽来形容才恰当一些。
“我有一些资料是俄文的,需要翻译出来,不过算了……”叶开摆了摆手道。
他有此一问,当然是要将从列别斯基将军那里得到的绝密资料翻译出来,所以才会跟何晴提起这件事情。
叶开已经将原本给毁掉了,现在手里面就是微缩胶卷,此时已经洗出来一份儿,从上面的海图和地图标志来看,这个秘密基地是要从海底进入才行,所以海图必须非常清晰,经纬度也必须搞对才行。
但是上面的那些俄文标志,叶开确实表示无力应对。
这件事情,他既想要查证清楚,又不想让太多人知道,所以就只能找自己可以信任的人来解决一下。
何晴虽然只是叶子平的生活秘书,但是她的身世清白,又跟官场高层没有什么交集,而她哥哥何天霖,也算是叶系人马,让她来辨识一下上面的俄文标准,还是比较稳妥的,其实这种东西如果不明说它的用途,谁也不会知道这是一张关系到前苏联最高机密的藏宝图。
“其实,俄文我虽然不大精通,但是听说读写的问题都不算太大,只是在面对面的交流当中,依然存在一些障碍。”何晴忽然说道。
叶开听了,点了点头,心说这个情况倒也是可以的,毕竟何晴本身算是语言类的天才人物,她对于自己的要求标准也不同,在她的口中,不大精通这四个字的分量还是很重的,但是听说读写没有问题,那就足够应付现在的场面了。
“那好,待会儿请你帮我翻译一些东西,嗯,是一张地图。”叶开说道。
“拜托,我是你父亲叶书记的秘书,不是你叶二少的秘书。”何晴也不知道是真不同意还是装不同意,面对叶开的要求,表示了不满。
“何秘,不能这样吧?”叶开立刻表示道,“不就是刚刚撞了你咪咪一下,不至于这么记仇吧?我说帮你揉一揉,你又不愿意。”
“以后别提这事儿……我帮你看看就是了。”何晴一听这个话题,顿时就感到非常恼火儿,只是对象是叶二少,这个火气又发不出去,真是憋得难受,隐隐之间觉得刚才被撞的胸部又有些不适起来,似乎是什么东西一跳一跳的,很是别扭儿。
何晴一手揉胸,对叶开说道,“你赶快把东西拿过来,待会儿叶书记回来还有工作要安排。”
“那个倒是没有关系,我跟他讲,借用你一天就是了。”叶开回答道。
叶开很快就把已经冲洗出来的地图拿了出来,让何晴观看。
“这是一份儿地图啊,其实只要有经纬度标注,地名是否翻译都无关紧要了,只要能够对照上就行。”何晴指着这幅海图说道。
“哦,你说的也有道理。”叶开拍了拍头,心说这事儿是自己迷糊了,不过他又将另一份进入海底秘密基地的说明书拿了出来,让何晴给他翻译。
在这份说明书上,虽然很详细地注明了应该如何进入基地的步骤,但是却没有涉及到关于基地的军事秘密,所以拿给何晴看,还是没有问题的。
“这是什么,感觉好像是一份儿说明书?”何晴随口问了一句,却也没有深究,因为这里面看不出什么门道儿来,于是她一边儿看着,一边儿在俄文下面标注了中文翻译。
一份资料,大概用了半个小时的样子,才算是彻底标注清楚了。
叶开此时在拿起这说明书来一看,就感觉一目了然了,应该说,只要是那个秘密基地存在,只要自己能够到了那里,就能够按照说明书进入,探寻其中的秘密。
“这是一个探宝图吗?感觉里面设置了重重机关,但是又不像是太早的设计,毕竟里面的装置都是近代才有的……”何晴翻译完了之后,有些好奇地问道。
“这真是一个藏宝图,我过一阵子就要去寻宝了,你是否有兴趣,跟着一块儿去看一看呢?”叶开笑着表示道。
其实他现在发现,等到进入了基地,也是需要跟人家沟通的,万一再遇到什么俄文的阻碍,有何晴在身边的话,也多了一层保障,虽然说张三李四他们也懂俄文,但是他们毕竟是军方出身的人,叶开总是觉得有点儿不大稳当,所以有个备份系统是最好不过。
也不是说叶开信不过张三李四他们,只是他们身为军人,就算是现在为老叶家效力,但是也不能够保证军方思想对他们的严重影响,尤其是最近他们一直生活在俄罗斯那边儿,多多少少都受了一些当地思潮的冲击。
为了保险起见,叶开觉得主动权还是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即便是到时候要探究这个秘密基地的真伪,也是需要先把张三和李四调回国内,先行控制起来之后,才好在那边儿进行的,这样最安全,一旦出了问题,也能够排除他们两个人身上的嫌疑。
对于为自己出过力的手下们,叶开还是非常珍惜的,要给他们丰厚的回报,同时也要尽量避免他们犯下无法挽回的错误,这才是对他们的最大爱护。
不管是海图,还是说明书,这两样都是绝密计划的附件,至于说绝密计划的原本,此时已经烧毁了,内容只存在于张三和叶开的脑海之中,而叶开是唯一既知道计划本身,又知道海图和说明书内容的人。
除非他要开发这个秘密的基地,否则的话,别人谁也不知道这个地方究竟在哪里?
正在思索之间,就听到何晴喊了一声叶书记。
脚步声响起,却是叶子平已经回来了。
(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二章 小事不小
“老爸回来得很快嘛,办了什么事情?”叶开看到叶子平回来,走过去帮他把外套挂到衣架上,然后又给他倒了杯茶,才关切地询问道。
“工作上的一些事情,很无聊的。”叶子平看了儿子一眼,见他似乎比较关心,于是就补充道,“涉外婚姻纠纷,做了一个表态。”
“涉外婚姻……这个似乎是民政部门应该操心的事情吧……”叶开听了之后,有些好奇地问道。
在叶开的印象当中,结婚这种事情,一向就是由民政部门管理的,何须叶子平这个中政局委员来操心?真是有点儿牛刀杀鸡的感觉,难道中政局委员就应该来处理这些小事情?简直是不拿村长当干部啊!
“婚姻本身就是人之大事,更何况还加上了涉外两个字?”叶子平没好气地瞪了儿子一眼,然后说道,“外交无小事,涉外婚姻也一样,很容易出问题,所以在这方面一向是比较谨慎的。”
“其实我觉得这种事情很无所谓的……”叶开就表示道,“结婚生孩子,都是人的基本权利,人家想要跟谁结婚,想要跟谁生孩子,这关别人什么事情?只要是本着自愿的原则办理就行了,民政部门在这方面本应无所作为才对,干嘛非要横插一杠子进来,惹人嫌?如果让外国人看了,直接就是一句话,你们不尊重人权!”
“什么叫不尊重人权,这里面的说法多了……”叶子平摇了摇头,非常不认同儿子的观点。
站在他的位置上来看,婚姻大事也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怎么能说是小事呢?
从80年代初开始,修订后的《婚姻法》把感情破裂作为离婚的依据,中国人离婚开始变得容易,从1980年开始,离婚开始成为中国式婚姻中正常存在的一个部分。
而跨国婚姻也开始出现了,那个在《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清纯默然的“荒妹”沈丹萍,于1984年突然从中国荧屏消失,并成为第一个嫁给老外的中国知名影星。
沈丹萍的这桩婚姻,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
从80年代中期开始,不停地有走红的女影星突然消失,并开始有小道消息说,她们有的在国外刷盘子,有的嫁给了老外。
这股风气在明珠市尤其风行,近三年来,涉外婚姻增长率为33%。
“明珠市涉外婚姻的快速增长,主要是因为明珠人发现与世隔绝多年后,明珠落后了,有些女性就想通过外嫁来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和物质生活条件。当时的涉外婚姻几乎是清一色的‘国女外男’型,‘老夫少妻’在其中占了很高比例。由于年龄和知识层次存在较大差异,加上语言不畅通、缺乏感情基础,导致以后出现了许多婚姻危机。”叶子平对儿子说道,“高知、洋人、大款,急功近利的中国人的婚姻期望朝着一个又一个的山峰攀延。并因此而创造了一个新名词,傍大款。但是随之而来的,离婚率也高了,因此造成的经济纠纷也很多。”
说起这事儿,叶子平就提到了另外一件事情,当时也是比较有影响的。
在83年的时候,有36名妇女联合到全国妇联上访,状告她们的丈夫是陈世美。这些女性都是知识分子,她们在过去的岁月里自觉地支持了丈夫的事业,让他们继续学习深造,可凭借文革后的机遇翻身后,这些丈夫们竟纷纷借助新《婚姻法》中的“感情破裂”一条,提出离婚,不要糟糠之妻了。
当时中央领导做了一段著名的批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工青妇都要关心这个问题。”这段批示最终成了上访妇女胜利的武器,3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