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雅有些看不懂两人,明明整天斗的乌眼鸡似的,但老苏家有什么事,王桂枝却是跑的最快的。家里的孩子要是有个头疼脑热的,王桂枝比刘秀珍都紧张,经常骂她没有照顾好自己的孩子。两人整天吵的不可开交,但有什么事,王桂枝却还是毫不犹豫的跑过来帮忙。
苏雅看着母亲,等着她示下,老苏家已经是习惯成自然了,什么事都听刘秀珍的,她没发话,苏雅是不敢去接窝窝头的。
刘秀珍裂开嘴,扯出一丝僵硬的笑容来:“接着,不拿白不拿。”
苏雅听话的走过去,接过了窝窝头,给王桂枝道谢。这年头,缺吃少穿的,窝窝头平常也是吃不到的。
王桂枝把窝窝递给苏雅,手绢甩了甩又装了起来,一边不满的撇嘴道:“我是心疼孩子,要是换了你落水,饿死我也不管你。”
刘秀珍不甘示弱:“我饿死也不会吃你家的东西。”
两人又开始了每天例行的唇枪舌剑,互相攻击,苏雅叹气:“妈,我饿了。”
一句话成功的打断了两人,刘秀珍还没来得及说话,王桂枝却抢先道:“你妈就是个糊涂虫,不会照顾孩子。孩子都病了好几天,也不舍得做点好吃的,整天抠死抠活的,攒着钱做棺材板啊。”
刘秀珍硬着脖子道:“谁说的,娥,去上屋挖点玉米面。”犹豫了一下又接道:“再挖半瓢白面。”
苏娥的眼睛顿时亮了:“妈,小雅病刚好,再拿两个鸡蛋给她补补吧。”
分田到地政策好了,不再限制养殖鸡鸭的数量,刘秀珍就多喂了几只鸡。但攒下的鸡蛋要用来换油盐酱醋的,平时哪里舍得吃,只有家里几个孩子过生日的时候,给煮一个就是大餐了。
第5章
这要是平时刘秀珍是绝不会答应的,但是王桂枝在墙头上看着,她却不能小气,让王桂枝看笑话,便打肿脸充胖子的点了点头。但是见苏娥拿了东西出来,还是心疼的脸颊上的肉都抖了抖了。
刘秀珍难得大方的拿出这么多东西,王桂枝却还是阴阳怪气的:“这些够做什么啊,就能烙一张饼子。”
虽然母亲答应了,但苏娥却很了解她,只挖了小半瓢玉米面,白面挖的就更少了。
被王秀珍奚落,刘秀珍脸上有些挂不住,但也舍不得再挖面了,正气鼓鼓的不知该怎么回嘴。
苏雅却笑着说道:“这些已经很多了,一会我蒸成玉米面发糕,咱们一家都吃不完。”
“就这么点面,你骗谁啊,就别护着你妈,来糊弄我了。”
苏雅笑呵呵的道:“王婶瞧好吧,一会来我们家吃饭啊。”
虽然苏雅给自己挣回了面子,但让王桂枝过来吃饭,她却有些不情愿,暗中去拉苏雅的衣襟。
王桂枝看见了,故意嘻嘻的笑道:“好,那我就看小雅的本事了。”
刘秀珍还担心苏雅是吹牛,苏雅却是毫不在乎,把窝窝递给她,刘秀珍避开了:“你自己吃。”怕苏雅拒绝,又接道:“我才不吃她家的东西。”
苏娥却是毫不嫌弃的抢走了一个:“妈不吃我吃。”
窝窝头是玉米面做的,里面只掺了一点白面,吃起来拉嗓子,但苏娥也稀罕的什么似的。苏雅却没有吃,把窝窝头收了起来,等弟弟苏浩回来,塞给了他。
苏浩今年十五了,因为营养跟不上,个子显得有些矮,但很是懂事:“三姐,你生病了,这窝窝头还是留着你吃吧。”
前世,苏雅是孤儿,从来没有人这么疼她,惦记着她。苏雅的眼眶一热,把窝窝头塞进他手里道:“王婶给了两个,我刚吃了一个,这是你的。”
“那咱妈和二姐……”
不等苏浩说完,苏雅就截口道:“他们都已经吃过了,这个是给你留的,你赶紧吃吧。”
苏浩十五岁,半大小子正是能吃的时候,只是家里穷,饭都吃不饱,哪里能吃上馒头,就是窝窝头也少见。听姐姐和母亲都吃了,他才接过来,但还是很珍惜的小口吃着,生怕一下子就吃完了,惹得苏雅心酸,揉着他的头道:“你先去歇着,一会姐给你做好吃的。”
苏雅把玉米面用热水烫了,和白面拌在一起,绞成稠一些的面糊。那时候没有发酵粉,都是上次蒸馒头的时候剩下的老酵子放着,下次接着用。
苏雅把老酵子用水化开了,放入面糊里,地锅水烧热了,用箅子隔开,把发面盆放在上面热着。锅盖也不盖严,虚掩着,没多长时间就发好了,比刚搅拌的时候涨了二倍多。
面虽然少,但加了水搅成面糊,却很多,现在发开了,足足有多半盆子。开始放面的时候,只勉强盖着盆底,现在发开了却这么多,苏娥也很惊奇,就在一边帮忙。
苏家别的稀缺,红枣却很多,家里门前的两棵枣树,每年都结很多红枣,吃不完便晒干了。新年蒸馒头的时候用,有时候来客人了,抓两把闲磕牙,也很体面。
因此苏雅也不吝啬,放了十几颗红枣,用刀把红枣切开,剥出枣核,把红枣一分两半,放在发面的上面。等面开发完全就开始蒸,蒸好的时候,又在锅里闷了几分钟才开锅,满满的一盆子。
不过一点点的面,却做出这么多的发糕,刘秀珍都有些意外。玉米面多白面少,做出来的发糕黄灿灿的,发糕上面是一层红枣,红枣蒸熟了香甜的气味很浓,整个厨房都是红枣甜丝丝的味道。
苏雅把发糕拿出来,切成一小块,足足切了二十多块。刘秀珍小心翼翼的捏起了一块,那发糕看着很厚,一捏却只剩下了一指厚,手松开又迅速地弹了回去,松软喧腾的跟棉花似的。
刘秀珍做了一辈子饭,却从来没见过这么软和喧腾的馍馍,苏娥也眼馋的什么似的,伸手就想去拿着吃。
刘秀珍用力拍开她的手:“等饭做好了再吃,赶紧去烧火。”
苏娥这会倒很是积极,跑过去帮忙烧火,海蟹太大,而且苏家还缺盐少油的。苏雅只得把海蟹洗净,掀去蟹壳,剩下的蟹肉切成段,加了葱蒜炖成了汤,煮出来的汤汁发白,醇香浓厚。
海蛎子苏雅早用盐水泡上吐沙,这会饭做好了,便烧了热水把海蛎子放进去,等全部开口又捞了出来,再次清洗。把鸡蛋搅拌散了,再把放凉的海蛎子倒进蛋液中,开始蒸煮。
蒸好后,要是能放上点生抽和香油最好,可是这些苏家是没有的,只能放了一点葱花,但那香气已经让苏娥垂涎欲滴了。
喷香的海蟹汤,松软的发糕,还有海蛎子炖蛋,有饭有菜有馍,这样的日子可是过年的时候才有啊,苏浩的眼睛都看直了。
刘秀珍看着桌子上摆放的吃食,也很是激动,整天稀汤寡水的,填饱肚子都难,今天却能吃上这么多的东西。她还有些难以置信的看着苏雅道:“你这丫头什么时候学会做这些东西了。”
这个答案,苏雅却早已想好怎么解释了,见母亲问,便笑呵呵的道:“我今天去海边,遇到了造船厂食堂里的师傅,他教我的,他还说造船厂的食堂招帮工,让我下个月去试试呐。”
这么大的事,刘秀珍自然相信苏雅没有说谎,很是庆幸她遇到了贵人。苏娥有些嫉妒,能去造船厂上班,每个月可有几十块钱的工资呐。而且到食堂里帮工,那以后就不会挨饿了,忙笑嘻嘻的问道:“小雅,他们招几个人啊,能不能也让我也去啊。”
第6章
刘秀珍和老大苏晨勤快,倒把苏娥养的有些懒惰,她做的饭没滋没味的。造船厂可是有上万人的厂子,肯定不会要她这样的人,苏雅便很是遗憾的道:“那师傅说只有一个名额了,还是和我投缘,才给我说的,再说我还没去,也不一定能不能招的上呐。”
苏娥闻言顿时泄气了,一连声的催促赶紧吃饭,刘秀珍却拿了几块发糕,让苏浩给隔壁的爷爷奶奶送去。
这时,王桂枝闻到了香气,又出现在墙头。看着院里石桌上摆放的发糕,还有海蟹汤,海蛎子炖蛋,眼睛不由也直了,纳鞋底子的针扎到手指头上。
她疼的含住自己的手指头,含含糊糊的道:“你妈这是受啥刺激了,开始败家不过了,舍得拿出这么多的面做馍馍吃。”
苏雅笑道:“没有,还是刚才婶看见的那些面,我做成发糕,便显得多了,婶子,你尝尝。”苏雅说着,拿了两块走过去递给她。
刘秀珍虽然心疼那两块发糕,但是却想显摆一下,就没有阻止,苏娥却是舍不得的去拉苏雅的衣襟,苏雅却已经走过去了。
那黄灿灿的发糕入手,柔软的触感让王桂枝更加惊讶:“这真的是刚才那点子玉米面做的,怎么跟棉花似的,这么软。”她说着,还忍不住咬了一口。
玉米面先烫了再蒸,不仅软和颜色黄橙橙的也好看,还有玉米的清香和红枣的甜香掺杂在一起,咬起来绵软筋斗还可口。
王桂枝赞不绝口:“小雅啊,这是怎么做的,真的太好吃了。婶子用玉米面和着白面做出来的馍馍,就跟石头似的硬邦邦的,你是怎么做的,这么柔软还筋斗。
苏雅微笑道:“就是先把玉米面烫了,然后和白面在一起搅拌成面糊,放了老酵子蒸的,这样蒸出来不仅软和还省面。婶子也看到了,刚刚那一点面就蒸出来这么多。”
王桂枝塞了满嘴的发糕,一边吃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吃,以后婶子做馍馍的时候叫你,你教教婶子。”说完,也不等苏雅说话,就拿着剩下的一块,匆匆忙忙的下了墙头进屋去了。
苏浩送完发糕回来,一家人便坐下来开始吃饭,以前他们一家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馒头。而且那馒头也硬邦邦的,怎么能与软和筋斗的红枣玉米发糕相比。
而且那海蟹汤鲜香可口,海蛎子蒸蛋,入口即化,海蛎子剥出来的肉也嫩滑好吃,咸香有嚼劲还很鲜嫩。
刘秀珍也是赞不绝口:“还是人家造船厂的师傅做的饭菜好吃,这些海蛎子我以前吃过,味道很腥那肉还满是沙子,咬起来沙沙拉拉的,根本就不能吃,怎么小雅这么一做,比正经的肉都好吃。”
虽然油放的少,但海蟹本身有蟹黄,海蛎子也有油,和鸡蛋蒸制出来,嫩滑鲜香。苏娥和苏浩也吃的津津有味,连话都没空说了。
但刘秀珍也不等他们开口就道:“这些发糕不能一顿就吃完了,收起来一半明天吃。”说着就要去拿。
苏娥慌忙去拦:“妈,就用了一点面,你还小气的不让吃。”
苏浩也有些舍不得,但没有伸手去拦,苏雅刚要开口,自家的院门却吱呀一声开了。
她四婶曹玲带着儿子苏洋,还有女儿苏湘一起走了进来。此时刘秀珍正在收发糕,本来还在阻止的苏娥却马上松手,还帮助刘秀珍快点收。
曹玲看见,不禁撇嘴道:“哎呀,大嫂这是做什么,一看见你侄子,侄女来就要把吃的东西收起来。”
刘秀珍不冷不热的道:“我们家的东西,我想怎样那是我的事,你管不着。”
苏洋看见这么多好吃的,眼都直了,苏湘也看傻了。曹玲示意了一下苏湘,又暗中推了一把苏洋,兄妹两个都回过神来,一起扑了过来,大叫道:“大娘,我们要吃。”说着就夺过了刘秀珍手中的发糕,往自己嘴里塞。
苏洋还想去抢苏娥的筷子,苏娥却把筷子举高,苏洋够不着,就去抢苏浩的。苏浩还没有回过神,被他一把抢过去。
海蛎子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