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大姐听完自己爹说的话,不但没有反省自己,还很不服气的想要跟自己的爹争辩几句。
赵大明见媳妇这么没有眼色,悄悄的扯了扯她的衣角,靠近她耳朵小声说道:“行了,别闹了,差不多就得了。”
赵大明虽然说的很小声,但是还是被初夏听到了,可能因为初夏练了桃花秘籍的关系,虽然还没有突破到第一重,但是初夏感觉自己的五官越来越敏锐了,所以尽管他说的很小声还是被初夏听见了。
听了他的话,初夏真的很想问候对方的母亲,泥煤的,见过极品没见过这种极品。这是怎样的家庭养出来的这货,见到自己岳父岳母不叫人,还无耻的赖在岳父岳母家不走,不仅如此,还连吃带拿的。
不知道赵大明给张大姐灌了什么迷糊药了,张大姐很听赵大明的话,果然没有说话。
张老三也看出来了,自己这个女儿就是赵大明手里的一把枪,指哪打哪,比听爹娘话还听赵大明的话,唉,自己老了。儿孙自有儿孙福,管不了那么多了。
张老三吩咐从刚才到现在一直没有说话自己的老伴,知道她伤心,轻拍了一下她,“老婆子,你去安排安排妮一家看怎么住。”
一直沉醉在自己思绪中的老太太被吓了一跳,还没反应过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也没听见刚才张老三说了什么,“你说什么,老头子。”
张老三只好无奈的又重复了一遍,“我说你去看看今天晚上妮一家怎么住。”
老太太知道老伴这么说就已经是答应了,动了动嘴皮子,最后什么话也没说,虽说家里的事情基本都是老太太做主了,但是只要老伴做了决定,老太太也是不会反驳的。
又坐了一会,老太太才起身想想今晚怎么住。家里不算厨房一共就三间屋子,初夏领着两个孩子住在西面的一间,中间是客厅,西面
的一间住了老伴和自己,想想就发愁,根本没地方住,总不能让闺女一家住厨房吧。
老太太在这发愁晚上住的地方,那边张大姐一家正在那没心没肺的笑呢,也不知道说到了什么好笑的地方,初夏见此很火大,真的很想抽这家人一顿,就没见过这样没脸没皮的,不是一家子都装哑巴吗怎么不干脆直接哑了得了,初夏不无恶毒的在心里想。
见不得老太太这样,初夏坐到老太太身边给她出主意,“娘,要不就把客厅收拾收拾,家里不是还有一张破床吗?我看修修也能睡人,况且现在也不冷了,不一定非得住炕上。”
“这能行吗?住的开吗?”老太太不是很确定的问。
初夏继续怂恿道:“怎么不行了,让那三个孩子跟爹住,你去我那屋住,大姐二口子住客厅,这不就住的开了吗?”反正自己肯定不跟张大姐住,太埋汰。
老太太一想也只能这么安排了,这件事情在初夏的撺掇下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老太太把刚才跟初夏商量好的办法跟张老三一说,张老三当场就拍板同意了。
一家五口,三口人同意了,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至于剩下的两个小屁孩,初夏表示不会说话就没有发言权,就算直接弃权了。
事情决定下来,老太太就把张大姐喊了过来,张大姐还不愿意过来,被赵大明掐了一下,才不紧不慢的走了过来,张大姐这德行,老太太也不多废话,直截了当的对她说:“三个孩子跟你爹睡东屋,我和初夏睡西屋,你和赵大明住客厅,就是这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张大姐撇撇嘴,阴阳怪气的回道:“我当然听你老的安排了,谁让咱是这个家不受待见的外人呢。”
张大姐这幅死样子又把老太太气了个够呛,心里直想,自己这是做了什么孽了,生了这么个不省心的来气自己。
“想不想住了,不想住就跟我滚。”张老三看自己老伴被气成这样,终于忍不住发火了。
张老三虽然平时不爱说话,发起火来,张大姐还是很怕的,没有了面对老太太是的嚣张跋扈,屁都没放一个的乖乖答应。
从头目睹到尾的初夏在心里给公公竖起来大拇指,这就叫做恶人自有恶人磨。额,虽然自己的公公长得一点都不像恶人
☆、第二十二章致我们已经逝去的安宁日子(一)
隔天的早上初夏是被一阵吵闹声吵醒的,睁开眼看了看窗外,外面天色还是一片漆黑,天还早呢,这帮人不睡觉起那么早干嘛,真是烦人,估计只要他们在的日子以后的早上都是这个样子了。老太太也被吵醒了,找了件衣服披上坐了起来,问初夏:“外面怎么啦,这么吵。”
“不知道。”初夏回答。
老太太是个爱操心的顿时坐不住了,穿好衣服下了炕,拉开房门就出了屋子。
走到院子里就看见闺女家的三个孩子玩水呢,你泼他一下,他泼你一下的玩的不亦乐乎,都多大老大和老二还跟老三一起玩水,有心说两句又想到昨天已经跟闺女闹得够不愉快的了,转身回了屋,眼不见心不烦。
回了屋,两孩子已经醒来,睁着葡萄大的眼睛转来转去,见老太太进来了,两包子像知道奶奶来了似的,嗷嗷直叫,老太太见了喜的不得了,还是自己两孙子可爱,对着两个孙子一顿亲,嘴里喊着乖啊宝啊。
初夏心里也觉得挺神奇的,自己这两儿子真是贼精贼精的,每次自己被他们气的不理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会拿无辜的小眼神瞅着你,眼睛里还含着没有留下来的泪珠,自己就是有再大的气性,被这小眼神一瞅,顿时就丢盔弃甲了。
早饭是老太太做的没让初夏做,怕自己闺女又对初夏眼不是眼鼻不是鼻的,老太太对自己闺女实在犯愁,一点心眼也没有,现在不对初夏好点,等以后自己和老伴走了谁还管她啊,指望自己另四个儿媳妇想都不要想了,也就初夏是个好的,开朗大方不记仇。
早饭做好一会儿,张大姐两口子才起来,杂面烙饼,一盘咸菜,老太太还专门熬了一锅浓浓的大米粥,这大米还是初夏过年的时候用张建设的名头弄来的那些东西中老太太舍不得吃留下来的,这个地方是不种大米的,所以大米在这里是很稀罕的。
老太太自认为早饭已经准备的很好了,谁知张大姐嫌弃的看了一眼,说道:“怎么早饭就这样啊,给猪吃的吧。”得,这位开口就没好话。
“不会说话就别说,没人当你是哑巴,有的吃还堵不上你的嘴。”老太太毫不客气的反唇相讥。
张大姐也不甘示弱,“饭不好还不让人说了。”
母女两个就跟仇人似得,你来我往又开始吵开了。初夏不禁庆幸,幸亏早饭不是自己做的,要不然就自己这嘴上功夫,跟人家这战斗力相比那就是个渣。
张老三看母女两个越吵越不像话,忍无可忍的大吼:“行了,别吵了,妮,你要是不想在这住,你就赶紧走,还有你,老婆子,你就少说两句。”
公公还是很有震撼力的,两人终于不吵了,互哼一声开始吃饭了。
同样坐在桌子旁的父子四个还是客串着四个哑巴。任凭你俩吵到天翻地覆,我们依然巍峨不动如山。
随着张老三一声开饭,张大姐一家又是一阵狼吞虎咽,风卷残云,包括说的猪食的张大姐,初夏真的很想学着‘咆哮帝’那样,晃着张大姐,来上一句,“不是猪食吗,你还吃的那么欢,难道你是猪。”
可想而知,饭又不够吃的了,初夏现在就开始担心了,这一家这么能造饭,自家粮食够吃的吗?
吃过饭,老太太和张老三就去生产队干活去了,张大姐一家也出去了,家里就剩下初夏和两个小包子。那一家子不在家,初夏感觉空气都好了很多,推着宝宝们到院子里晒太阳,顺便念一些从空间找的书跟宝宝们听。
别以为宝宝们小听不懂,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样初夏不知道,但是自家的这两个宝贝蛋,猴精猴精的,说什么好像都能听的懂。
宝宝们最喜欢初夏给他们念书,不论什么书都行,只要开始念了,本来哭闹的就不哭闹了,板着两张笑脸听的认真,说到精彩之处,他们也会拍着巴掌回应,有如此捧场的观众,每次初夏也念的很少起劲。
念了没一会,老太太回来了,初夏很奇怪,这还没到中午呢,老太太怎么就回来了,“娘,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早呢。”
老太太摆摆手,对初夏说道:“不是回来的早,是我跟队里请假了,怕你大姐再出什么幺蛾子难为你。”
“没事,大姐一家都出去了,想难为也难为不着。”初夏一脸不在乎的回道。
老太太欲言又止,初夏也没放在心上,就这么愉快的和老太太一起看起了孩子。
事实证明,张大姐不愧是从老太太肚子里爬出来的,老太太对她简直了若指掌,老太太的话说完没到中午呢,就被村里一户人家找上门了。
那个时候老太太和初夏正被自己家两宝逗得哈哈大笑呢,从门外进来几个十分气氛的人,初夏和老太太面面相觑,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了。
那户人家的老太太十分不客气的开了口,“三婶,你说说怎么办吧,你家外孙子偷了我家的鸡,本来这是一件很严重的问题,被革委会知道了是要挨批斗的,念在咱都是一个村里的,乡里乡亲的,我就给你家保密了,但是这鸡。。。。。。”未尽的话不言而喻。其它人也跟着义愤填膺。
初夏和老太太这才知道事情的始末,难怪人家会这么生气了,一年到头吃的盐就指望从鸡屁股里面掏了,这不是戳人家心窝子嘛。
老太太赶紧上前一把抓住那户人家的老太太的手说道:“大侄媳妇,我替我那几个不成器的外孙子给你赔不是了,太谢谢你了,这鸡我赔,好心人呢,要不指不定怎么批斗我们呢,真是太谢谢了。”老太太一直重复说谢谢了好几遍。
初夏也从镇上见过批斗人的场面,真的是很吓人,那是把人往死里折磨,想象一下,自己有那种遭遇,初夏也跟着老太太真心诚意的说:“谢谢,大嫂子和各位了,幸亏是你家,要不是我们这一家子可要受大罪了。”
那户人家见初夏和老太天言辞诚恳,态度谦逊,本来十分的火气,顿时降了八分,剩下的两份是替老太太气她外孙的,那户人家的老太太代表其他人说道:“没事,都是一个村的,要不是事情太大,我也不会带人找上门。”
招呼几人先坐会,初夏就直奔鸡圈去了,鸡还是很好抓的,初夏一把就抓了一只肥嘟嘟的母鸡,别看这几只鸡才喂了三个多月,但这斤数可是杠杠的,一只鸡现在就有五六斤重了,早就开始下蛋了,毕竟初夏经常把它们放养在空间,所以长得特别快,老太太每次见了,都夸初夏会养,其实哪是咱会养啊,是咱有最大的作弊器。
把抓好的鸡递给那户人家,那户人家也夸鸡养的好,老太太和初夏都表现的很谦虚,直摆手说:“没有没有。”
好不容易送走了那户人家,老太太的脸一下子拉了下来,磨刀霍霍的准备等他们回来算总账。
☆、第二十三章致我们已经逝去的安宁日子(二)
这一等就等到了吃中饭的时候,几个人就跟算好时间似的,初夏刚把饭端出来,踩着饭点几个人就回来了。
等那么长时间,老太太的火气也小了,再加上初夏在一旁一直劝慰,老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