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言把饭团放在床上,最近实在是精力比较充沛,有时候李世言这个当妈的还没有儿子体力好,玩到一半就不想玩了,直接让饭团休息。不像刚出生那会儿,经常就是睡觉,就跟睡不醒一样。当时还觉得饭团不活泼,现在是希望他能够安静一点了。
饭团不喜欢大吼大叫,也不喜欢哭,喜欢李世言陪他一起玩,就好像是知道妈妈最近很闲,有很多时间和他玩一样。有时候还会做一点怪动作,李世言这颗慈母心就被激发出来了,只要是没事儿,就会一起玩,母子俩感情更好了。
张母知道孙子和儿媳妇玩的好,感情也更好了,心里酸溜溜的,自己没有那么多时间和孙子一起玩,更何况,孩子和妈妈一起的时间明显多一些,毕竟是母亲。她这个当奶奶的也很喜欢孙子,但是比不上亲妈。
有空的时候,要是饭团想玩,张母就会带着他转圈圈,要是饭团正好在睡觉,或者其他的,张母就开始做东西,一次花的时间少,多次累计起来就不少了。
就连松鼠也会和饭团一起玩,松鼠没事的时候,会过来和饭团说话,虽然基本上都是他自己一个人在说,但是乐此不疲。有时候,饭团心情好,就会哼哼两声当作回应,心情不怎么样,什么都不会说。
李世言现在也大概摸清了饭团的一些规律,好多时候,光凭自己推断都知道饭团会怎么做了。她觉得饭团以后有可能是个任性的人,基本上是看顺眼就搭理一下,看不顺眼理都不理,亲妈还好些,一直看得顺眼,其他的就说不一定了。
也不知道这个脾气是和谁学的,她是个脾气比较好的人,虽然有时候会感情用事,但是还是比较理性的。张新阳就是个闷骚,平时看着话不多,但是心里的想法并不少,而且这人惯会口是心非,感情克制的很好,这么看来,饭团多半是遗传她的了,怎么好的不学,学了些坏的。
她也很无奈啊。
李世勤作为下乡人员,心里一直是有些不甘的,他想要继续读书,但是环境不允许,就连家里的妹妹都下乡了,这也还好,下乡除了吃点苦,其他的也没啥了。
但是后来知道妹妹嫁人了,他这心里是很不舒服。事已至此,再想这些,也没办法。
后来有了转机,恢复高考了,知道这个消息,心里是庆幸的,可以再一次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即使有难度,但他还是选择参加高考,也用尽了力气,为了学习,每天只睡三个小时,每天都在坚持,这并不是他一个人的战斗,所有人都在努力,他所在的地方,几乎所有的知青都选择了这次机会,付出了十分的努力,就是为了改变命运。
不知道有没有结果,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但至少他有勇气去坚持,有毅力去尝试。
短短的一段时间,他瘦了很多,每天加夜班学习,白天还要上工,就是为了挣一点东西,也可以说是为了顺利的进行高考,毕竟村里还是握着大部分东西。
除了学习,还有心里上的煎熬,不知道妹妹怎么样了,上次知道妹妹结婚的消息,这会儿还是不能平静,就这么轻易的决定了自己的一生。
不知道她会不会参加高考,心里是希望她能够参加的,但是这心里也是空落落的,是别人家的人了,也不知道能不能处好关系,妹夫是什么样的人,家里没有人知道,他会不会好好的对妹妹,这是他最担心的问题了。
他知道,读大学,意义是不一样的,对于妹妹来说也是如此。
书香门第,骨子里都带着读书人的傲气,不是简单的,而是一种复杂的感情。
永远都会记得这个秋季和冬天,带来的不再是寒冷,而是冰雪消融的温暖。
远离父母,来到陌生的地方,进行着从未有过的劳作,懂得更多了,感触也更多了。有时候,只有深刻的接触到一些事情,才能真正体会到那种情感。
这一方水土,养育了这方人,偶然的来到这里,也是一次命运的相逢,让你知道更多的、只可意会的东西。
即使参加了高考,对自己的成绩也很满意,但还是要在这里继续干着,直到有一封属于他的录取通知书到来,他才可以回家。这段时间无疑是煎熬的,就算确信自己考的不错,成绩没下来之前,还是会有忧虑,还是怕会出意外,一番心血,切不可白费。
参加过高考的人都在焦灼的等待着,等待着收到信的那一个瞬间,是否得偿所愿,终要揭晓。
考试前,他偷偷的猜想过,这次考试肯定参与者众多,说明升学率并不高,也就是说他的获胜率并不高,人数的众多,将会加剧他的心理压力,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着好远气。
幸好,他过来了,即使还在等待,但是他心里是有底的,相信自己的判断,肯定能够拿下一个属于他的大学文凭,倒是海阔凭鱼跃上高任鸟飞。
收到通知书是一个下午,阳光很好,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因为活不多,可以提前回去休息。刚回来,就有人告诉他,让他去村长家里拿通知书,考上大学了。
很多年后,他还记得那一刻的心情,像是狂喜,又像是久违的命中注定,水中航行的小船终于靠了岸,没有什么比这一刻更值得铭记的了,拿到通知书的下午,整个人都是昏的,缓不过劲来。
是一所挺好的大学,离家里也近,他很满意,要是能够知道妹妹的消息就更好了,他在心里想。还要告诉爸妈这个好消息,他们的儿子可以回家了,不用分隔太远,能够轻易相见,真好。
第六十八章 录取了
时间过的很快,一来一去之间,距离高考已经很久了。
陆陆续续的都有消息传来,哪个考上了,大家都一清二楚。李世言要参加高考,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都以为要在家里带孩子了,哪成想又会跑去上学。
虽说考了试,但是通知书还没有下来,也不知道考上没有,都比较关心这个。村里的知青基本上都去参加了考试,但是到现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人寥寥无几。都在想是不是参加考试的人太多了,但是大学要的人少。
不管怎样,这个冬天是一个不平静的冬天。
李世言也是等的心焦,就算再有把握,现在心里也是没底了。学的好的人世界上千千万万,她也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特别聪明,不是有天赋的人。原本的胸有成竹只是因为时间和原本受的教育的原因。
没有消息不一定是好消息,听说好多大学的录取名额已经出来了,原则上,通知书应该已经到了或者在路上。李世言报的大学都是那种比较好的大学,应该不会在后面,离这里也不远,都是隔壁省的,和其他的外省比起来,是很近的了。
当时填志愿的时候就在想,要不要离家里近一些,张家在m省,李家在f省,而张新阳在b省,都是挨着一起的,都不远,但也不是很近,比较现在交通还不是特别发达,和南北方比起来,算是非常近的了。
即使特别渴望家,但是她已经过了那个一定要家人支撑的阶段了,原主的父母和兄长都很好,如果在刚刚来的时候遇见,可能不是这个样子。但是现在,她已经有了另一半,他给了她完整的家和完整的感情。
已为人母,考虑的更多的就是孩子了,这个还小的孩子是她最大的期盼了。终于理解了母亲的伟大,一个女人,有了孩子之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她的孩子,而不是其他。
即便没有和张新阳的约定,她肯定还是会选择张新阳所在的地方,因为她的孩子,如果能够和父亲生活在一起,也能有更多的欢乐,这是一个母亲不能给的,必须要父亲才能给的。
既然有了这些想法,在做出选择的时候,她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自己的内心,不管是饭团,还是她自己,都希望在张新阳身边,和他一起去尝试,去陪伴孩子长大,去经历慢慢时光,到年华老去,韶光不在。
张母心里的焦灼,不用说出来,李世言也知道,村里人都在猜她能不能考上大学,这还是她第一次知道自己的事情这么受关注,有点受宠若惊。
其他无论如何,总会有结果的,应该就是这几天了,要是还没有信件,李世言这次高考就算是失败了,准备了那么久,如果不成功,下次有没有勇气再去尝试就是个未知数了。
张母也不催她,知道催了也没用,反而心里难受,她是希望儿媳妇考个好大学的,也给村里人好好看看,免得总是就着家里子孙的事情说,孙子那么聪明,一个顶俩,还有松鼠呢。
她是一点也不担心子孙的事,这都是好久之后的事了,要是觉得少,完全可以继续生,又不是多大的事。
张母嘴上不说,心里怎么想,李世言是一清二楚,因为她心里也犯嘀咕呢,就算对自己很自信,但是有时候人必须得相信一些东西,接受一些现实。
还好,挂念没多久,准信就到了。
下午,张母还是像往常一样去上工,活不累,就是需要一直看着,算是难得的轻松活了。张母每天只需要吃饱出门就行了,其他的事情也不用操心。张父和她一起去上工,松鼠每天就围着饭团和蘑菇转,玩一会儿,还会掐着时间去学习。这份毅力,在他小的时候就初见端倪了。
李世言下午睡了会午觉,起来差不多是两点左右了,空气好,温度也合适,李世言就带着饭团在院子里玩,教他认一些常见的东西,譬如草,即使现在不知道,但总会有一点熟悉的。
妈妈这两个字现在还是不能念出来,有时候听着也比较接近了,把李世言高兴惨了,总是想着要继续教,说不定没多久就可以了,到时候让张新阳羡慕死他,谁叫他还没有回来看儿子一眼的。
李世言刚把饭团抱出来,打算在院子里绕圈圈,就听见有人叫她的名字,打开门一看,还是以前经常送信的大哥,看见李世言先笑了,“恭喜啊,我给你送通知书来了,祝贺祝贺,考上大学了,以后有出息了。”
她的注意力就停在了通知书上面了,考上了,真是太好了,李世言压着心里的高兴,镇定的接过通知书,“谢谢啊,真是太感谢了。”
邮差摆摆手,“那就这样,可以好好庆祝庆祝了。”
李世言看他走了,才快步走回去,把门关上,顺便把在院子里的小祖宗抱回房间,这个关头,谁还有心思散步啊,还是先看看是哪个大学哪个专业录取比较好。
深呼吸一口,小心的撕开信封,李世言在心里给自己点了一个赞,是第一志愿的第一专业,真好。不仅可以进好的学校,还可以学习自己想要继续学习的专业,中文系,以后就要和文字打交道了,她挺喜欢的,应该会有不同的感悟,和闲暇时的随笔不一样的东西。
系统的学习,她可以走的更远。
通知书来了,在张家屯算是不小的事了,原以为考不上,结果真的考上了,全村就没几个考上的,还是已婚妇女来着。
早在通知书刚刚到家门口的时候,就有人去给张父张母报信了,“张婶子,快回去,你儿媳妇考上大学了,送信的刚刚来了,你快回去看看。”
张母直接把东西往地上一扔就往家里赶。
刚回来,正好看见李世言出房门,看见张母还挺惊讶的,不是在上工嘛,怎么又回来了,“妈,你怎么会来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