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母也明白李世言的顾虑,年轻女孩子没经历什么事,有大人在身边总要好一些,“行,你现在先回房间休息,小心点。”
李世言托着肚子慢慢的走,她听说了很多孕妇不小心摔跤的事,心里有些惶恐,那些摔跤的孕妇轻则早产,重则流产,她很珍惜她的孩子,所以不愿意有那样的事发生。她也不是不经事,作为一个孤儿,怎么可能是单纯的小白,很多事情都是要自己拿主意的。
只不过因为太在意了,才会表现得这么小心翼翼。
张父和松鼠在外面溜了一圈,果然到了张大伯家,张大伯知道今天是张父的生日,一早就让张大娘准备了一只鸡,打算晚些送过去,张大娘有些不乐意,只是一个小生日,鸡这么重要的东西哪能说送就送,留着还能生蛋,送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张大伯虎着一张脸,张大娘也不敢说什么,去抓了一只最小的鸡捆起来。张大伯只有张父一个弟弟,自小感情就好,生日肯定不会当作没事儿人一样。这也是一个惯例了,张大伯每年在张父生日的时候都会送一只鸡,张大娘每年都不乐意,也没办法反对,这一次又是这样。
知道弟弟来家里了,张大伯赶紧出来,“二弟,咋来这么早,现在太阳多大啊,不知道天阴了再来?”
虽然有点责怪的意思,但也听得出高兴,张父笑着说,“大哥,我这不是吃饱了,就出来散散步,没多大事。”
在屋里坐着,果然比外面凉快许多,张父拉着张大伯说话,松鼠去找他的玩伴张宝龙了,也不知道几天没见晒黑没有。
“大哥,你看,这是我儿媳妇给我做的。”张父拽着衣服的下摆给张大伯看。
张大伯用手摸了摸,“别说,摸着还挺舒服的,言言这孩子有孝心,知道给你做件好衣服,让我猜猜你媳妇是不是又给你做长寿面了。”
张父每年都要吃长寿面,张大伯知道,说出来纯粹就是想笑话他,张父不买账,“大哥你想吃,可以叫大嫂给你做,大嫂厨艺不错。”
“还是算了吧,我都有孙子了还这样,多不稳重。”张大伯摇头,脸上一片得意,他都有好几个孙子孙女,张父目测只有一个,还是个不能抱着走的,因为还没生出来。
第四十八章 生产前期
张父不理会张大伯的话,“大哥,今年就不要给我送鸡了吧,留着你自己吃。”
张大伯一下就怒了,“是不是你大嫂又说什么了,你别理她,好好吃你的,这是大哥给你的,我就知道是这败家娘们干的好事,这家还是我当,你是我弟弟,吃大哥点东西都是应该的。”一副怒气冲冲要打人的样子。
“大哥,真没有,大嫂挺好的,也没说什么,都是我自己的意思,不让你送是因为我有了,松鼠给我送的生日礼物,一只鸡和一只兔子,够吃了,家里养点什么不容易,我这都有了就不用再吃一只了。再说了,生日就是个意思,我心里知道大哥对我好就行了。”张父赶紧调和,不能因为他让两口子失和。
虽然他不是很喜欢大嫂,总觉得太势力了,每次家里办点什么都要给东西,他是大老粗,但是次数多了也是知道的好吧?大哥对他好,家和万事兴,他也不好太计较,更何况这些个侄子他还是喜欢的。
张大伯这才好一点,但仍是余怒未消,“二弟,你大嫂要是真有什么事没做好的,你直接就告诉我,看我不抽她。”
张父应了,提出回去了,再不走就有破坏兄嫂关系的嫌疑了。张大伯也没什么心情挽留,答应了,“松鼠还在和龙龙玩,要不一会儿他自己回去,反正家离得也很近。”
张父觉得可以,“大哥,那我先回去了,一会儿松鼠要回家,你让他自己回来就行。”都要走了,突然又想起什么,转头嘱咐道:“大哥,你可千万别和大嫂闹,不然就真是兄弟我的错了。”
张大伯可有可无的答应了。看见张父走了,张大娘手里拿着东西从厨房出来,“二弟怎么走了?鸡不拿了吗?”语气中有一丝欣喜,笑容都藏不住。
看见张大娘这个样子,张大伯刚想发怒,又想起二弟刚刚说的话,算了,今天是二弟生日,不和这婆娘一般见识,“做你的事,很闲?”
张大娘还想说什么,意识到张大伯的不耐,把嘴边的话吞了下去,撇撇嘴,哪里又惹到他了?吃了?默默的回厨房继续忙活了。
张父回到家的时候,张母在午睡,平时这个时候应该起来了,可能是因为今天特殊一下,就放纵了一下,反正也没其他的事,张父张母在张新阳结婚之前,还会拼命干活,就为给张新阳攒点家底,张新阳说了很多次,都不听。
自从结婚了,张母就觉得他们可以不用那么干了,儿子的终身大事解决了,心就放下去一半了,儿媳妇怀孕了就更加如此,他们两个老的总得保重身体,不然以后谁来带孙子啊。儿媳虽然没有工作,也没什么劳力,儿子工资还是可以的,每个月都要寄钱回来,她知道儿子手里肯定还有应急的,从小就是个人精,长大了总不能心眼变少了吧?
大哥是村长,在安排伙计的时候有着绝对的生杀大权,张姓又是大姓,他们的日子还算可以的了。
晚上没有加菜,把中午剩的给热了下,可以接着吃,夏天气温高,没有冰箱,只能多吃一顿,到明天早上应该就不能要了。
张母一觉睡到了下午六点钟,太阳已经没有那么灼热了,还是挂在天上。
张母先去看了李世言,知道她起床了才放下心来,都这么大的肚子了,不放心下午睡太久了。然后带着蘑菇去地里除草,这时候还是一起劳作,但是每家都有一块自留地,平时种点菜什么的,免得去外面买,买都不一定买得到,所以,农村里的都会把自留地种上菜,还嫌弃面积不够。
今天没有上工,就代表今天没有公分,正好趁这个时间把地里收拾一下,往天都没有这个空工夫。蘑菇作为一条听话的小狗狗,最喜欢跟着张母跑,它的饭主就是这位,在张母面前绝对是一条可以秒杀别家狗的主,特别听话。
张父由于高兴小酌了几杯,还在家里休息,不到饭点应该是不会醒了。
以前张母有事耽搁做饭,李世言还能应应急,这会儿已经完全不行了,营养够,孩子长的也好,李世言现在站起来都看不到脚尖了,应该说早就看不到了,走动的时候扶着肚子,特别不容易,有时还会脚抽筋,每到那个时候,她就特别想念张新阳,想要张新阳给她揉揉脚。
张新阳不在,又不好麻烦张母,就只能忍着,有时候晚上就一个人摸着抽筋的脚数数,总盼望着时间快点过去,等到不抽了,才觉得自己像是活过来了。
因为肚子太大,不敢平躺着睡,每晚上都是侧着身子,还不敢蜷缩着,就怕对孩子有影响,腰特别酸。
也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孕妇怀孕都这么辛苦,她还想至少生两个,现在什么都不想了,就希望肚子里的这个赶紧出来,张母每天都会带着她在院子里转圈圈,转过来转过去。
张母挂念家里的孕妇,没到一个小时就回来了,忙着做饭,先煮粥,再把中午的菜热着,做完这些,就去叫张父起床,还好喝的不多,意识还算清醒,不然还真顾不了这么多,光言言一个孕妇就足够人忙了。
松鼠回来了一会儿,也不闹人,坐在椅子上复习前几天学习的知识,婶子现在心情不是很美妙,他还是乖乖的比较好,他是聪明又听话的好孩子,松鼠把前面学的都复习了一遍,张父还没有出来,掏出一本简易版的字帖,练起字来。
李世言已经非常识相的坐在饭桌上,左右她也帮不上什么忙,不添乱就可以了,她这状态,还是老老实实的等着吃饭吧,不然张母又得说她没有孕妇的自觉了。上一次就是这样,她只是想帮着把碗拿出来,就被训了一顿,张母说厨房是比较危险的地方,她这个孕妇还是不要去,万一地上有水滑倒怎么办?李世言只好点头认错,孩子生下来之前都不进厨房了,张母才满意。
等到人都齐,已经过去十多分钟了,张母叫上张父准备吃饭,自从李世言被勒令什么都不能干之后,张父就承担了部分收拾的事,虽然不多。
这顿饭吃的还算温馨,张母觉得既然已经吃了面,就不需要对张父太温柔了,吃了面就代表生日已经过了,现在正常吃饭时间,这些菜只能今晚上吃完,看着不多,吃起来却是不少的,夏天胃口没有冬天胃口好,松鼠只是个小孩子也吃不了多少,李世言勉强比之前多吃一些,当然也只是多吃一些。
张父承担了大部分的任务,不能浪费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至理名言,在这个时代更是如此,生活资料本来就不丰富,浪费更是想都不能想的事,说出去大家都能说败家的,还好,还有个蘑菇,作为狗狗,虽然才几个月大,已经能吃一些东西了,也不算浪费,尽管许多人家狗都是吃的剩饭,还是那种看着就不能吃的剩饭,毕竟人都吃不饱,狗更加如此。
在张父张母的努力下,终于把这些都消灭了,难得有这么奢侈的时候,就连过年都是算着算着弄的,很少有会剩饭的时候,多亏了松鼠贡献的鸡。
那只兔子则被幸运的留下来了,一是一只鸡也够吃了,完全不用都杀了浪费;二是松鼠觉得一般人都喜欢雪白的兔兔,小弟弟肯定也喜欢,干脆就留下来了,以后可以给弟弟玩,正好兔子吃草,吃的也不多,他每天花一点时间割一点草草就够了,不怎么费事。
松鼠还专门来问过李世言以后可不可以把兔子送给小弟弟,李世言觉得当然可以,先不说太小的孩子能不能和兔子玩,就冲这份心,她也是高兴的,要是以后觉得不好了,再把兔子杀了就行。
吃完饭,松鼠帮着张母收拾饭桌,李世言还让张母帮着烧点水,她觉得身上都臭了夏天本来就容易流汗,李世言更是如此,很快身上就有味道了,但是又不敢洗澡,只能擦澡,不方便。
她擦完澡后,就乖乖睡觉了,张母现在晚上都睡在隔壁,就怕有什么突然的情况也好及时反应过来,生孩子的谁能说得准。而且现在李世言经常起夜,张母根本就不敢让她一个人去,每次都是她陪着去,有时候一晚上都要起好几次夜,李世言挺过意不去的,张母年纪不小了,晚上总是这样,根本就睡不着,但是家里的厕所她一个人晚上也不敢去啊。
有时候她就憋着,但是没用,总感觉怀孕的时候这方面要敏感一些,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以后肯定要打他的小屁屁,居然这么折腾他娘和他奶奶,每到这时候,李世言就有一种特别鲜明的感觉,一定怀的是儿子,不然怎么会这么折腾,肯定是个皮猴子。
第四十九章 生产
李世言生产是在七月,也就是农历六月,正是天气最热的时候。已经有九个月大了,都说十月怀胎,九个月生产的并不少见,并不在早产的范畴,婴儿的各项器官都已经发育良好。
怀胎九个月,李世言还不知道肚子里的孩子到底长什么样,在这个小地方b超根本没有,想要做必须到大城市,但是费用太高了,而且村里人可能连b超是什么都不知道,在这个经济还比较落后的小乡村,人们比较信任的就是身经百战的稳婆,特别是那种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