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品元青花; 用的是麻仓老土。成色泛青,胎体微微泛婴儿肉皮色。你这胎骨为白色,露胎处呈现火石红,这是因为高仿品用的是现代高岭土,含杂质多,清洗、碾磨、沉淀以后,煅烧后就呈现出这样的成色……”
老爷子娓娓道来,端的是真正的古董鉴定大家风范。
这人连忙掏出一个红包塞了过来:“沈老师傅……我今儿算是开了眼界了,您真不愧是上海最好的鉴定大师那个……就当今天我没来过,您也别把这件事说出去。”
送走了这人,沈遇安才坐了下来喝一杯茶。什么“上海最好的”鉴定大师?他根本不及师父陈归宁的五分学识。
但他是个随遇而安的人,遇到“不讲理,只谈钱”的商家也得过且过。那红包他没有收,收了就败坏师父陈归宁的名头,但这件事他也不会宣扬出去。归根到底,凡事都要给人留几分情面在,毕竟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翻开桌上的一张报纸看,他先粗略看了下民生栏目,就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
“南京传知名古玩商葬身火海,凶手至今下落不明。”
沈遇安大吃一惊,继续往下看:原来,两周前南京那边发生了一场火灾,知芳斋老板秦禾跟她的女秘书死在城外的一个旅馆里头了是秦禾死了?!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看完了以后,他脱下了老花眼镜。嘴唇蠕动了下,连肩膀都在颤抖。继而有两行眼泪流了下来——
师父,您在天之灵看到了吗?!秦禾,不,张云坤这个孽徒死了!他终于死了!
死得好!死得好哇!
唯恐秦禾死的不透彻,沈遇安还特地打电话去了南京问了问,夫子庙上的朋友们都帮他证实了:秦禾的确是死了,还是跟他的女秘书死在一起的。他又询问了具体的经过,都说那家黑旅馆的老板,老板娘都不见了。估计是劫财杀人。
得知了消息以后,他也待不住了,迫不及待买了一张机票,去云南晋宁的。
晋宁在昆明市西南部,环抱滇池,西临西山区,北接呈贡区。这个地方他也熟悉1985……1996……2008……2016年……算起来,这是他第五次来到这里了。
下了飞机的时候,正好是中午十二点。当地文博协会的朋友听说他到了,都过来替他接风洗尘。中午就在抚仙湖畔的大酒楼里吃了一顿。他人老了,牙口都不太好,朋友们就点了一道豆腐宴。
这些朋友里面,不少人就在附近的古滇国遗址公园里工作。
这个古滇国,司马迁在《史记》中有记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所谓的滇,就是那时候云南附近的古滇王国。
国家从六十年代开始就陆陆续续对相关的古滇国遗址开始了发掘,工作至今未结束。而众多的古滇国的古墓群中,就以晋宁石寨山的古墓群最具代表性。在石寨山6号的墓葬里头,还出土了轰动考古界的“滇王之印”。
吃完了饭,沈遇安就跟着当地考古学院的一个教授打车去了遗址区域走走。
到了地方,他看到古滇王国的大部分遗址已用围墙圈住,外围有不少考古人员在巡逻,想不到就是这一片杂草丛生的地方,埋葬了一个王国永恒的传说。
他问了问,就找到了那个他要找的人的下落——就在遗址的旁边,有个戒备森严的文物修复室,考古三期工程的修复程序在这里进行。
当地的文物局王科长领着他来到了这里。大中午的,他看到里面只有一个人在埋头工作。桌子上摆放着青铜器、金器、玉器、玛瑙等。他认出了两件“青铜重器”:一件是叠鼓形狩猎场面贮贝器、另一件是一件执伞铜俑。
这工艺水平,有点类似于秦代的工艺。要说是汉代的话,也不会超过西汉。
他的目光越过了这些青铜器,放在了桌子前那个头发花白的老人身上。这老人跟他差不多大的年纪,穿着一件老实的军大衣,手上沾满了铁锈。戴着一副玳瑁质地的老花眼镜他认得这副眼镜,还是十年前,自己亲手交付于他的五十大寿礼物。
如今彼此都是花甲年纪的人了。
“程禹,好久不见了。”
老人已经过来斟茶倒水:“师兄,你大老远的从上海跑过来,怎么不打个招呼?”
“要打招呼,你早跑到机场去了,费那个心思干什么?前些年的腿伤好了些没有?”
“腿就这样,不下雨的时候还行。”
“哎,你也该到退休的年纪了。手底下的这些精细活儿,已经不适合做了我劝你一句,把担子给手底下的人,古滇国的遗址上万平方米的规模,我看一代人都发掘不完,总要带出点人才留下来,以后要小年轻人主事的。”
“这个我也考虑过了,临沂考古学院那边来了两个人接班……”
两个老人又叙旧了一会儿,沈遇安才告知了那个消息:“老程,秦禾就是张云坤前几天死了。”
沈遇安之所以千里迢迢来云南,就是想把这个消息亲口告诉自己唯一的师弟——程禹。
师兄弟五个人,大师兄陆修远早在八几年就去世了,去年二师兄吴青梁也走了,今年终于轮到了秦禾,也就是张云坤。他们虽然老了,但都记得师父当年的恩恩怨怨,所以,对于张云坤这个犯上的孽徒,心里也切切实实记恨了一辈子。
而当初江西瓷厂大火,师兄陆修远跟吴青梁去救师父。他则去了小师弟程禹的房子里救人,也是他,把严重烧伤的程禹从火海中抢救了出来。后来师父去世的消息传来,程禹跟他就离开了江西瓷厂,那里已经变成了一片伤心之地。
这三十多年来,他在古董界打拼,而程禹则专心搞起了田野考古研究。但是他们共同的身份都是陈归宁的徒弟。
如今,张云坤已死,所有的恩恩怨怨也算是一笔勾销了。
想起那些往事,沈遇安也是不胜唏嘘:“师父要是在的话,哎……她也该放下这件事了。”
提到师父,程禹老迈的眼神慢慢变得柔和起来:“她放不下的,她就是这样的人,看得淡身外之物,却看不破感情。但许多人跟事,那不是用感情可以去衡量的。所以师兄当年得罪了她,师父恨也恨得安安静静的,不让我们知道……”
“师父那是怕我们多想。”沈遇安叹息道:“其余的不说,大师兄是个火爆脾气。要是让他知道了师父的家人是死在了张云坤手上的,你说,依着大师兄那性子,还不把张云坤的脑袋割下来给师父报仇?!可当时我们几个知青回城,工作履历都在政审。要是出了什么事情,就一辈子别想回去了。师父也是为了我们考虑……”
顿了顿,沈遇安喝了一杯茶,却是道:“不过我有一件事,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师父那么笃定是张云坤下的手?其余的不说,内蒙离得那么远,张云坤怎么去的草原?我记得师父的父母死的那一年,他一整年都没出江西一步。那么张云坤是怎么杀了人的?”
程禹摇了摇头:“不知道。”
不其实他是知道的,只是不能告诉三师兄。
送走了沈遇安,程禹就去了古滇王国的陵墓博物馆一趟,他找的东西是一册竹书。
这是至今为止,古滇王国发掘出来的为数不多的带有文字的古董之一。上面的文字接近于先秦时期的花鸟篆,但是已经完全异化了,至今无人能破解上面的奥秘。所以被学术界誉为“古滇死书。”跟历史上著名的“西夏死书”齐名。
所谓的死书,那都是已经死了的文字。没有任何可以研究的资料流传下来。成了无人能懂的天书。但他不甘心,这三十年来,他花费了许多功夫,耗尽了一生的心血,才研究出来这一册古滇王国的竹书上面到底记载了什么。
其实,研究这些文字,就是他现在生活唯一的目的而已。
三十多年前,他之所以千里迢迢从江西来到这里,为的,是完成一个人灵魂的救赎。这个人不是别人,而是他心心念念的师父陈归宁。
事情,还要从三十多年前说起。
63。063 亡灵
程禹还记得; 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一个清晨。
大火来的那么突然,卷起的火苗窜起有一人多高,到处都是哔啵作响的炽热燃烧声。
瓷厂后头,所有的木料都在燃烧; 就连旁边的山上郁郁青青的灌木丛; 也烧成了焦黑的一片。
他屋子被困在了火场中央,大火堵死了门口。不得已,他冒险从二楼的阳台上跳了下来; 但下面的稻草堆也完全着了火。
要不是沈遇安来得及时; 他当时也留不得这一条性命。
后来; 他能开口讲话的时候,就询问了沈遇安:师父去哪里了?而沈遇安多次敷衍了过去。不是说火场的情况复杂; 就是说大师兄跟二师兄现在正在找师父。
他了解四师兄这个人; 他越是不说,说明事情的情况越糟糕。况且; 师父最爱护自己; 要是师父好好的,她肯定是第一个过来看护的人; 如今她迟迟没有来; 肯定出事了……他挣扎了好几天,连呼吸机都挣脱掉了,终归被打了麻醉瘫在病床上。
事情的转折,发生在两个月后的一个晚上。
他那天刚刚要休息,忽然有人来探望他。是许久不见的师兄吴青梁。
往日里头,他跟吴青梁的关系不好不坏。二师兄为人深沉内敛,谁也摸不透他内心的想法。
但眼下,吴青梁却主动过来找他,还告诉了他:“程禹,师父过世了。”
“我今天过来找你,是要谈谈今后的去路。”
“我跟大师兄两个,已经决定去找张云坤这个畜生,无论如何都要为师父报仇。”
“当初,是我跟大师兄带着张云坤来江西瓷厂的,如今他欺师灭祖,我们肯定要亲手宰了这小子。”说着,吴青梁微微叹息一声。他们师兄弟三个早年出身孤苦,是一伙土夫子。没想到,张云坤这个小师弟如此丧心病狂,居然对师父下了手。
“你跟沈遇安不要掺和这件事,张云坤好歹也是个上道的练家子。你们两个读书人,没办法对付他的。等你伤好了以后,就按照师父的吩咐,把她藏在地下室的那些古董全部都捐出去。那是师父十年的心血,可不能有个大意闪失。”
说完了这些,吴青梁就走了。从此,他就再也没有见过三师兄。
等伤好了以后,他就回到了江西瓷厂。彼时,师兄弟几个劳燕分飞,只剩下沈遇安在了。
他跟沈遇安商量了以后,就联系了江西博物馆,要以师父的名义,将所有收藏全部捐了出去。
在收拾那个狭小的地下室的时候,他收敛了许多师父的遗物。有一次,他无意间发现了一本泛黄的笔记本,这笔记本藏在了一个大号的康熙天球瓶中央。他翻了翻,发现这是师父做的笔录,上面写的是关于一个叫做“古滇王国”的考古线索。
古滇王国遗址,他听说过,大师兄他们被抓来之前,还曾经盗掘过古滇王国的陵墓。
但师父为什么调查这些?他看了下去,发现师父之所以调查这个古滇王国,是因为古滇王国当中有一把传世的阴阳尺,而那把尺子,如今在张云坤的手上。师父的笔记当中还记载,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