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八零捡破烂-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那一车车红彤彤的砖头,各个眼里都冒金光,这自家要是有这一车砖,早就把堂屋给重新盖了。
    建材都到位了,下午,工人都带着瓦刀,抹子,榔头,铁锹进村了,给赵家的房子正式打地基。
    门口置了一口大锅,搭了帐篷,随“军”的伙夫已经开始烧炉子了,毕竟,那外头抹的红泥得给烧干,看看哪儿冒烟再补哪儿。
    “呦,找这么多工人啊,这一天得多少钱给啊!”
    “现在建筑队吃香,大工一天都得十块钱,小工五块!”懂行的人说道。
    “那这手工费就不少呢!”
    “可不是!”
    “别说这手工费了,就这些砖头石头啥的,都得好几千!”
    “看来赵家这回是发达了!”
    “可不嘛?发达了,把咱们父老乡亲都忘得一干二净,想想当初就不该掏那几块钱,够俺家吃好几顿的肉!”
    “朱家媳妇儿,你说话不能这么难听,八月十五头前,不是还给你带了城里的月饼吗?”
    张大娘见她说话太苛刻,不由得笑着指责。
    “张大娘,话不能这么说,那一盒月饼才值多少钱?她们赵家现在这么有钱,这点儿不过是从指甲缝里挖出来的那点儿灰给俺们!”
    朱家的媳妇儿伸出手指头,用大拇指比划着。
    她一开始就反对给送钱,穷没钱上学就不上学呗,乡里那么多不识字的老老少少还少吗?各个都饿死了还是咋滴?
    就在这时,在村口树底下乘凉的几个女人老远就看见了老赵头朝这边走来。
    老赵头神清气爽,脸上洋溢着喜色,这一路上碰到的乡亲们都是夸他孙女儿好,儿媳妇儿好,知道孝敬您老。
    这会儿,老赵头就想多走走,叫人夸的感觉,他这辈子都没有听够。
    “呦,这是老朱家的孙子吧,长得可真喜人儿!”
    人家不跟老赵头说话,老赵头哪里憋得住,女人堆里他都钻。
    “那你老赵是享福了!”
    看看看!话茬子来了,老赵头心里一喜:“那可不,俺儿媳妇俺孙女儿都疼俺,俺说不去城里住大楼了,这不,给盖新房呢!”
    “你们是享福了!”老朱媳妇儿有些不乐意,牵着孩子就走。
    “等过几天房子一起来,大家伙都上家里烧锅吃饭去,管够!”
    老赵头也不扫兴,继续扎在女人堆里享受着被夸赞的荣耀感。
    “有啥好稀罕的!”老马家儿媳妇也抱着孩子走了。
    “俺说他大哥啊,您确实是享福的命,儿媳妇对你好,孙女儿又这么懂事肯学习!”
    没一会儿,树底下就剩下来年长的三位老妈子。
    说这话的是张大娘,当初他男人张村长就是相当看好小蕊这丫头的。
    “是啊!”老赵头一看人走了,空下来不少凳子树根啥的,一屁股就坐上去细细慢聊:
    “俺这生了个不孝子,得亏儿媳妇还孝敬俺,不瞒您说,大川自打结婚,俺就出去要饭去了,一去就是十几年!”
    “俺就说,儿子大喜你也没回来,这为啥啊!”
    张大娘是知道这事儿的,儿子大婚他都没回来。
    “哎……这不是怕儿子嫌弃俺吗?俺这当老的,就怕给儿子儿媳妇儿添麻烦,要是儿媳妇儿不喜欢,那俺岂不是误了孩子的一辈子,所以啊,俺就出去要饭去了!”
    老赵头眯着眼睛看着自家的方向,建筑队在忙活着,那扎眼的红色砖头越看越喜庆:
    “不过现在好啦,俺儿媳妇儿心疼俺,俺孙女儿也孝顺,比大川……”
    说到这,老爷子的笑容有些无奈:“比大川对俺好多了!”
    “就说你老赵有福气,娶了爱梅这样好的媳妇儿,还给你生了个乖巧懂事的孙女儿!”
    板凳坐不久,老赵头还得多走走去呢。
    年轻时候比谁有钱,年长了,比谁家儿子学习好有出息,这到了晚年,不得比比谁家儿孙孝顺?
    

第209章 包红包

  老赵头一天下来,走遍了整个赵家寨,他知道这事儿传的附近几个村都知道,就算是出村口,见面打招呼,三句离不开你孙女真孝顺,你儿媳妇儿真孝顺这样的话。
    以至于到了晚上老赵头又去老马家里混酒喝的时候,没忍住,多喝了二两。
    “老马,咱这都是打年轻时候就在一起喝了,你可不能拦着俺,俺今儿就想多喝两盅!”
    老马见他喜不从衷的模样,赶紧给添上酒。
    “老婆子,再炸点儿花生米给老哥下酒!”
    老马冲着晚饭都没出来吃的婆娘吆喝了一声,可半晌都没见人出来:
    “俺说你这婆娘咋回事?给炸点儿花生米!”
    “要花生米自个上地里挖去!”老婆子出来了,吆喝了一声又回屋去了,把木门摔得很重。
    今儿这是咋了?
    “别理她,老弟给大哥您亲自下厨。”老马也喝的晕头转向的,颤颤巍巍的起身进了伙房。
    老婆子听见动静,从偏方直奔伙房:
    “你干啥?”
    “给老哥炒……花生米啊!”老马打了个酒嗝。
    “梨花都闹着要回娘家了,你还有心思招待这缺心眼的老头子?”
    马大娘眼珠子里写满了嫌弃,手攥着老伴要点火的手腕说道:
    “这赵家也太不通人性了!”
    “啥?咋了这是?梨花闹啥?”老马松开了手,柴火落了一地。
    “还不是因为当初赵小蕊出去读书的时候太穷,你给送了十块钱的事儿,现在人家盖瓦房了,这不闹呢吗?”
    马大娘说着,绘声绘色,手还在灶台上敲着:
    “说是这赵家没良心,挣了大钱,发达了,自家盖瓦房都得好几万,给咱们啥好处了?俺这回倒是觉得梨花说的有理!”
    “哦,这事儿啊!”老马一听就看透了问题的本质,当下简单明了的说:
    “十块钱她赵家媳妇儿要了吗?是上门来要了还是咋了?再说,还不是乡亲们自愿的?俺去给送十块钱,一来是觉得大家都是一个村的乡亲,没二家话,而且还是经过你同意的。
    你那时候不是也很看好小蕊吗?说十块钱给支持一下一点都不浪费!这话是不是你说的?”
    这么一说,老马媳妇儿揪着褂襟子也说不出来话了,一脸愁容的说道:
    “梨花闹呢咋办?说要是不给个说法,就让咱老两口给他们也盖瓦房!”
    “这……”老马也无话可说了,因为他们养大了儿子成家,自己手头的那点儿存了半辈子的钱都拿来布置新房了,哪里还有钱给建瓦房。
    “老弟?马老弟?”
    外头老赵头在叫他,老马就说了一句明儿再说,当下还是把花生米给炸了半碗端了去。
    再坐回桌前喝酒,老马已经满腹心事,不如方才喝的那么爽快了:
    “老哥,今晚就早点睡,不喝了!”
    老马始终没提这事儿,因为他觉得十块钱确实都是自愿给的,没必要再提。
    这一夜,老赵头在老马家的偏房里睡得很香。
    …………
    天边刚绽开鱼肚白,就已经把那红砖照的通红一片。
    一块块的抹上掺了草丝儿的泥码上,红墙玉如剧增,短短两天时间,整个山墙都垒起来了。
    站在村口就能看见赵小蕊家的红色山墙,那是格外显眼。
    赵小蕊带着草帽在给帮忙瞅着上过木,明一早,杀个公鸡就上大梁。
    上完了大梁就快了,锤上水泥地,屋里抹上水泥,把家具往里一挪,整个充满水泥味的新房里,宽敞又明亮。
    小蕊还是着手给布置家具和家电,这一次,既然花钱了就往大了花,反正电视机,电风扇,新床这些都得买的。
    “可真凉快啊!”老赵头还没入住呢,就先接了电把风扇转起来,脸就差点没贴上去。
    “这得不少钱吧小蕊!”
    “不贵!”小蕊说着,这边还忙喝着让人给挪电视机,外头屋顶上一边挪天线,一边吆喝着有人了没有。
    小蕊和老赵头就盯着那盒子看,雪花跳跃之中出了个人,老赵头高兴地说,有人了,有人了!
    等把这一切都布置好之后,已经是四天后了,要不是小蕊在抓紧时间,请的工人多,估摸着得十天半个月才能完工。
    此刻水泥地也硬了,屋里干净的连一点灰尘都没有。
    老赵头的腿脚也好了,一边擦地,一边拿着抹布对外头的人打招呼:
    “进来坐坐,屋里可凉快了,地擦得跟城里的大楼一样干净!”
    “不了不了!”
    很多人都没有进门。
    再看村口的大树底下,聚集了好些人。
    “老赵头可是乐坏了,俺就看不惯他那张得意的老脸!”
    “听说还买了电风扇,电视机!”
    “赵家这回是发达了,把俺们忘得一干二净!”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的,时不时空气突然静止下来,撇头就能看见扎眼的红砖山墙。
    晚上,老赵头请四方邻居来家里烧锅底,这是老一辈的习俗,不管是新建的新房还是买的房子,都会烧锅底,请四方好友来聚聚。
    说是人气高了,能赶走邪祟,阳气足了,这房子以后不会有啥邪乎事儿发生。
    可老赵头请来请去,就来了张村长和马伯伯。
    他看着用水泥泥了的锅台,心里不是滋味,锅里还有炖的猪蹄子,被余火这么咕嘟嘟熬着,盛出来的时候,那肉质入口即化,跟果冻似的。
    只可惜……
    “呃,咋……咋了这是!”张村长有些尴尬,见人没来,他也不好意思上桌。
    “俺去问问!”张大娘先一步出了门。
    这么一来,就剩下仨老爷们了,加上小蕊才四个人,看着几大桌子的美味佳肴,顿时感觉有些凄凉。
    “爷爷,都不来,咱们吃吧!”小蕊又不是聋子,这几天乡亲们在背后说的话,她零零散散也听到了些。
    乡亲们当时支持她出去读书都奉献了自己的一部分,这一点,小蕊心里从来都没有忘记过。
    只是,她现在真的没有能力家家户户都分上钱。
    再说,就算是一家给一百块,小蕊也觉得这不是长久之计,钱,总是能花完的不是?
    赵小蕊捏了捏裤子口袋,里面全是用红纸包上的,分好的红包,虽然不多,就五块钱一个,就当是来庆祝她家盖新房给的喜钱。
    整个赵家寨大大小小,包括分家的,有四百多户,她准备了两千多块钱的红包。
    “要不,再等等?”张村长来之前还在大喇叭里喊过了,来不来其实张村长心里已经有谱了。
    老赵头拧着眉头,一直往外头张望,可许久,天都黑透了,也就看见张村长的媳妇儿回来了。
    “都说家里有事儿,来不了!”张大娘叹气,其实她心里也明白。
    “那行吧,爷爷,张爷爷,张奶奶,马爷爷,你们吃,剩的打包回去吊井里慢慢吃!”
    乡下没有冰箱,想要保存还得靠自家打的井,用个篮子装起来,外头牵着绳放下去,这井就是四季的天然冰箱。
    老赵头也回过神来招呼着张村长和老马一起吃。
    不到一会儿功夫,老马家儿媳妇儿梨花就抱着孙子找上门了,进门就说了不少难听的话。
    

第210章 蕊儿长大了

  梨花抱着刚满半岁的孩子来了,一进门就发现堂屋里还摆着电视机,当院里吹着风扇,心里当时就不乐意了:
    “公公,您脸皮可真厚,人家盖新房,吃香的喝辣的,你来凑什么热闹?”
    怀里的半岁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