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老婆是重生的-第1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合资工厂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大山自然很重视,若不是张昊他们更擅长于政府部门打交道,他就要自己跑一赶苏杭。亲自洽谈投资事宜。
“那两块方巾带来了吗?”
董洁更关心这个问题。
“带来了。”
张牧从随身地手提包里,取出两个独立包装地塑料袋。
他低声道:“我用精确的仪器称过,这两块方巾,大小和重量完全一样,颜色也相同。但是…………”
但是。外观上却又有着极明显的差别。
一块僵硬、缺乏光泽。一块却色彩柔美。发出淡淡的光泽,并有着奶油般的质地。两者的差别显而易见。
“差别这么大?”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大山很吃惊。
他翻来覆去的对比。如果单看国内工序加工的方巾,其实质量挺让人满意的。只是与人家地一比较,就让人不由的想泄气。
董洁早有心理准备,也不觉得有多失望。
国外的纺织业,经过上百年的机械化生产,工艺不断改进,早已经把固步自封的国内工艺远远落在身后。
记得从前看过一个电视剧,故事讲地是清朝末年,一位外国商人,拿了一块他们生产地丝绸方巾,向中国人发起挑战。他说:中国虽然从事丝绸产业有上千年的历史,虽然有大量从事丝绸制造地艺人,可是没有人,没有人可以做出比他手里这块方巾更薄的丝绸制品。中国的手工业已经落后了,机械化发展才是主流,是更优秀的!
国内丝绸业的有识之士不服气,他们发动了无数人,走访了许多优秀的老艺人,最后做出一块相同大小、薄如蝉翼的方巾,很自信的回应对方的挑战。两块方巾一起从城楼上松手,任它们自由飘落,国内的方巾以些微差距,先行落地,中国输了。
“哥,像意大利这种工艺,国内一些老艺人也做得出来。”
呃,就是不能进行批量化生产。丝绸是有语言的,懂得丝绸的语言,才能做出更好的产品。一些有祖传手艺、从业近一辈子的老艺人,他们对丝绸的了解,可以达到一个相当深的高度。
他们可以用最原始而简单的生产工具,做出精美到让人赞叹的产品。不夸张的说,单从外观与质量来说,更在最好的机械化工艺生产出的产品之上。
可是,懂得高级丝绸工艺的的老艺人越来越少了,许多传统老工艺面临失传。而国内机械化生产的现状是:缺乏优秀的工艺,没有办法获得那种恰到好处的柔软、光泽和手感。这也是他们建厂的初衷啊。总之,有问题不怕,想办法解决就是了。
“我们有我们的优势。毕竟是历史悠久的丝绸大国,从事丝绸织造的民间艺人很多,他们能做出高档的丝绸品种,比如漳缎、塔夫绸、留香缎、风景古香缎等,这都是我们国家独有的,有些工艺都快绝迹了。”
做丝绸制品,自然要多方面收集相关资料,这也是与外商合资办厂争取引进先进工艺流程的谈判中,会派上用场的谈判条件。
历史悠久的丝绸古国,自然有自己的传统优势,外国人也不敢小瞧。双方商定,会派专人,不遗余力与从事丝绸织造的民间老艺人联络,取双方之长,研发更多更好的面料新品种,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原材料方面,赶上国外先进水平,甚至赶超国外先进水平,这是董洁的希望。人有我有,人无我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商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哥,慢慢来。现在我们的真丝衬衫,用的是国内最好工艺生产出来的面料,虽然与人家最好的工艺比较,仍然有一些差距,但,我们占了历史和文化的优势啊,这是国外别的品牌不能比的。”
大山笑道:“这倒是。现在的产品,质量和价位,适合更多的消费群体。以后,咱们用上自己生产的面料,针对比较高端的客户,到时候定价也会有更进一步的提升空间。有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这样最好。”
张牧也笑,“是,现在咱们的真丝服装,卖的多红火,这才是最重要的……”
产品热销,国外不断催单发货。
前期屯积的成衣,飘洋过海,运往欧美各国。
存货很快出清,大山让各地的分公司加紧赶工,并向更多的合作服装厂追加订单。
这般大动作,自然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
PS:下午的火车,提前更新。
哎,惨了!昨晚太兴奋睡不着,玩了一晚上的游戏,上午写稿(不在状态,大家凑合着看吧)。怎么办?没买到卧铺票,要坐一个晚上呢,第二天早晨到站。这样一想,头都大了。
去年的时候,也没买到卧铺票,到了火车站,要发车了,广播里一个劲的叫:出售卧铺票,而且全是下铺。。。看看手里排了好几天队,好不容易买到的硬座,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不知道今年有没有这个运气,可以到车站补票?同志们,为我祈祷吧!
话说,我是坐啥车都晕的主,唯独不晕火车,是不是很奇怪?我自己也百思不得其解!
正文 第二百三十七章 惦记
 更新时间:2009…1…10 1:02:49 本章字数:3610
财富往往青睐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成功也往往眷顾敢于迈出第一步的人…………于是,第一批下海者发了,第一批股民发了,第一批干个体的发了,第一批倒买倒卖的发了……
第一桶金对于创业者来说,是永恒的话题。
房地产暴富时代来临之前,除了手眼通天的个别人物之外,大多数普通人的致富路,大体分为两个阶段。
七十年代末和整个八十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起步,个体户暴富成了时代的徽章,这个时期的个体户抓住了机遇,成了中国社会第一批富翁。
第一批富翁里,做服装厂与卖服装的个体商贩,占的比例最大。
大山和董洁的财富童话,就得益于这个特定的时代机遇。
炒股直到二十一世纪,仍然是许多人非常关注和参与的一件事。
但真正称得上可以靠炒股暴富的时期,却是从一九八六年到一九九二年。一九八五年,在中国绝迹了三十多年的股票重登上海滩,很多股民早上三点就起来冒着零下五度的低温排队买股票。一个老股民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我在交易所外转了一会,一百元就变成了二百元,二百元又变成了八百元……”这一时期,股票一上市就疯涨,造就了一大批富翁。
这两次机遇,高胜海都赶上了。
高胜海小时候吃够了贫穷的苦,早早许下成为人上人的愿望。
和平年代,建功立业只能是一种梦想,早早辍学的经历,绝了他另一条出路。贫穷里走出来的孩子,于是认准了一个字………钱!
有钱就能高高在上,成为他人仰望的对象。
这是最直接却也最简单的逻辑。无数事实证明了这是一条真理。
有人说,温州人是中国地犹太人,精明仿佛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天赋。
且不论此一说到底有几分道理,至少高胜海自己就证明了这句话。
他摆过地摊。
先是卖自家出产的疏菜,然后是鱼虾等水产品。贩卖服装,让他摆脱了与腥臭味打交道的日子。
再然后,南下广东,他结识了陈学敏夫妻俩。
那个时候,陈学敏夫妻是东方元素服装公司在南中国的经销商。
与其他服装厂不同的是。东方元素服装公司从创业那天伊始,就树立了十分清晰的品牌观念。在众多杂牌军的包围下,他们异军突起,打下大片江山,尤其占据了中高端消费市场。
高胜海凭着生意人特有的精明,从中嗅出了商机。
自己做品牌虽然从长久看是方向,但在生产链地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投入,还要承担着设计、销售等方面的风险。
而东方元素,它是一个成熟的品牌,产品宣传到位、定价高、渠道全。更有周期性的促销活动,吸引了大批忠实的顾客。
鱼目混珠,就可以平白获得大量财富。这个念头一旦产生,就牢牢主导了他大脑的全部思维。
说服陈学敏夫妻俩参与此事,也不是多吃力的一件事,只不过再次证明了那条真理:这世上什么都是假的,只有钱是真的;跟什么过不去。也别跟钱过不去。
纸终究包不住火,假的就是假地,它变不成真的。
事情曝光后,本来红红火火的工厂被查封,被迫关闭。
这件事,不但没有打击到高胜海,反而让他对财富的渴望达到了另一个新的高度。
有钱,一定要拥有更多的金钱!
要像东方元素服装公司的总经理李悠然那样,到哪里都让人另眼相看。同样是贫困中靠自己创业,凭什么李悠然他一个比自己小地多的孩子都能成功。他就不行?
旺盛的企图心,压倒了一时挫折带来的沮丧。
不知该算他运气,还是该称做是因祸得福,高胜海另有了一番机遇。
本意是暂时从服装市场脱身,待人们淡忘了造假一事,再寻机东山再起。于是把目光描向了股票市场。
许多人都玩股票,玩股票的都发了财,股票成就了一大批富翁甚至是超级富翁。
股票市场让高胜海惊喜连连,他手里剩余的资金,短短三两年。一番再番连连番!
从小户到大户,发了!
农民出身的高胜海,没有被这份惊喜冲昏头脑。恰恰相反,他始终很清醒。
他心目中的目标…………李悠然,人家始终没有涉足股票市场。事业照样做的风声水起。
相对于左手进右手出。在买进卖出间挣得差价的获利,高胜海更喜欢做实业带来地成就感。在他的理解里。他做的股票生意,好比是无根之萍,天晓得什么时候会不会来一个突如其来的意外,让一切财富打了水漂?
高胜海一直在寻找机会。
从哪里跌倒,就一定要在哪里重新站起来!
财大气粗后,高胜海的自尊心和好胜心空前高涨。况且,做生不如做熟,他始终对服装业情有独衷。
对于大山来说,从前的造假事件,结束了就是结束了,忙于工作和学业的他,没有精力顾及太多,他也并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始终在默默关注和惦记着他,把他当做努力接近甚至是超越的目标。九零年夏天,东方元素服装公司全力出击丝绸市场。
同纺织厂签订了一系列长期供货合同,虽然自家名下有多家分厂,仍然向全国多家服装厂下订单……
早在春天,一直暗中注意大山动向的高胜海,就留意到,东方元素服装公司屯积了大批的真丝时装。到了夏天,这批数量巨大地服装在很短的时间全部运往海外,接着他们不断追加订单。
高胜海辗转托人打听这批真丝服装的去向,和卖出后的市场反应。
反馈回来的结果,让他吃惊之余,立刻大喜过望。
东方元素品牌地订价,已经算是高价了,与此次真丝衬衫仍然不能相提并论,后者利润空间更为惊人!
外国人地钱,就真的这么好赚?
高胜海第一次,开始认真思索这个总题,第一次把做生意地目光,转向国外。
真丝衬衫工艺不复杂,市面上的面料也多见。
挑好的面料,做工上也严加要求,一边自己重新办服装厂,一边请别的服装厂帮着加工,这么赚钱的生意可不能白白放掉……
无论高胜海脑子转了多少念头,首先摆在他面前的就是:他在国外市场没有门路。
思来想去,单单针对国内市场还好说,如果想把服装卖到国外去,必须想办法找到合适的合做伙伴!
高胜海在前一次失败的封厂经历中,一共吸取了两个至关重要的经验教训。
第一个,做服装生意,要尽可能做到保质保量,除非是打算做一锤子买卖,短时间做完就迅速辙摊。
再一个就是找到正确的合作伙伴。
他现在有足够的资金办实业,他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