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七零妇产圣手-第5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余秋进了医疗站就吓了一跳,什么时候不声不响来了这么大的阵仗。
一队人马扛着□□短炮,对着床上的宝英一个劲儿地拍。连县城都没去过的孕妇显然被吓到了,两只手抓着被子紧紧的,她丈夫在旁边也一副犯了错误的模样。
廖副书记在拍摄队伍的前头打先锋,热情洋溢地跟摄制组的人介绍:“这可是我们技术人才下乡活动成果的新典范。叫那个什么试管婴儿,对对对,你们瞧瞧啊,他已经10年都没怀上孩子。结果我们的医生大夫妙手回春,在我们……”
已经荣升省委第一副书记的领导没能介绍完毕杨树湾的辉煌成果,就叫人猛地推到了边上。
余秋扯着嗓子大喊:“出去,都给我出去,谁准你们进来的?”
摄制组的人被吓了一跳,赶紧解释:“您别误会,小秋大夫,我们没有恶意的,我们就是想帮忙宣传新技术。”
“宣传个屁,谁要你们宣传。”余秋气得七窍生烟,“你们现在就拍来拍去,知不知道孕妇的压力有多大?你们知不知道压力大会导致流产啊?你们当然不知道,你们都是男人,怀孕的压力不会在你们身上。人家只会嘲笑不下蛋的母鸡,绝对不会把责任安在公鸡头上。
你们知不知道为了怀这个孩子,她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承受了多少压力?宣传,现在她需要的不是宣传,她需要的是保持安静地休养,安稳地度过怀孕阶段。
你们当做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走得远远的,就是对她最大的帮助。”
余秋恶狠狠地瞪了眼廖副书记,“你想打造什么名片都行,不要把主意打到孕妇身上。”
整个医疗站像是被冻住了一样,众人全都目瞪口呆,还有人张大的嘴巴,完全可以塞下水煮蛋的那种。
廖副书记吹胡子瞪眼睛,眼珠子都快要瞪出眼眶外了。
余秋毫无畏惧,领导了不起啊,领导就能对临床工作指手画脚吗?外行指导内行不知所谓,除了会添乱,他还会干什么呀?
余秋已经在心里头将没轻没重的省委第一副书记骂得狗血淋头,撸起袖子就能跟人干仗。
没想到廖副书记的嘴巴张了几张,居然冒出了一句话:“哎哟,小秋啊,你好啦!”
瞧瞧这气势,瞧瞧这叉腰骂人的架势,这才是杨树湾的赤脚医生余秋嘛。
哎呀,这多久没挨过吼了,听着可真是亲切。就说嘛,既然当初是吓坏的,那就得把她火气发出来,好好发通火不就顺畅了。
旁边宝英跟她丈夫也激动得厉害,没错,小秋大夫骂人就是这么劈头盖脸,叫人根本没机会插话。
扛着□□短炮的摄制组也深以为然,小秋大夫开刀跟骂人的时候爆发的能量最强大,简直气势惊人。
余秋呆若木鸡,眼睛眨巴好几下都找不出话。完蛋了,她一时激动,忘了自己现在还在装疯呢。
※※※※※※※※※※※※※※※※※※※※
解释一下,我国是70年代末期从国外引进胎心监护仪的,80年代开始自行生产。国外是70年代初期开始有胎心监护仪设备。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山楂酱、taylor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大恩无以为报(捉虫)
余秋还想缩回乌龟壳中; 来个不动如山。然而消息瞬间就传遍整个杨树湾; 连那架在树上的大喇叭都在欢天喜地地嘶喊:“小秋大夫好啦!”
几乎是眨眼的功夫; 整个医疗站就被围得水泄不通。全村上下无论男女间或老少集体奔走相告,携手而至。
廖副书记挺着肚子; 眉飞色舞,一个劲儿地跟电影摄制组的人吹嘘:“我们小秋大夫啊,但凡是涉及到病人的事; 就是人家打断了她的腿; 叫他跟孔乙己似的,她就是靠着两只手坐在蒲团上; 也能够爬上手术台,然后站起来接着开刀。”
余秋牙齿咬得咯咯作响,恨不得抽廖副书记,打断腿; 呵呵,我先打断你的腿试试。
李红兵上在旁边蹦下跳; 一个劲儿的强调; 其实小秋大夫前头就好了!他到医疗站喊人的时候就瞧见小秋大夫哭。
“为什么哭呀?”李红兵跟个说书先生似的,讲起话来还带设置悬念; 他手一挥; 直接指着宝英的肚子; “就是这个宝宝; 这是观音娘娘送过来的。观音娘娘看小秋大夫可怜呢; 特地送了娃娃下来点她的魂。这可是金童玉女!”
余秋差点儿白眼飞上天; 还金童玉女?显微镜下也就那么几个细胞,不做专门的检测,谁能看出来是男是女,神仙都做不到。
广大人民群众显然没有小秋大夫的理智,只纷纷点头附和李红兵的胡说八道,觉得这孩子说的很有道理。
不然为什么早不醒,晚不醒,偏偏是宝英怀孕的时候,她就醒过来了吗?刚才开口说话也是的,肯定是为了保住这对金童玉女,所以她才魂魄归位,能开口说话啦。
喇叭响起来的时候,胡奶奶人还在大酱厂忙着指点工作。电影的宣传效果简直惊人,杨树湾的片子一放,各地的订单如雪片一般,大江南北秦岭东西,全国各处的人都想尝一尝杨树湾的特产。现在大酱厂是一天24小时,歇人不歇班。
听了消息,老太太一路急走回来,一把搂住余秋,眼泪直接往下掉:“我的小秋哎,可算是来家了。”
余秋跌进了老人温暖的怀抱,感觉一颗心都被泡进了温泉水里,又暖又烫。余秋蓦地鼻子一酸,忍不住回答:“哎,奶奶,我回家了。”
“回来了就好。”
前头传来郑老太的声音,板车停下了,她带着重孙孙跟重孙女儿下车来。
因为腿脚不灵便,拄着拐杖走路又嫌弃慢,她干脆让秀华拖板车送自己跟几个小东西过来。
二丫同已经能跑会跳的小根像炮弹似的一左一右冲击而来,两人都抱着余秋的腿,大声喊:“小秋大夫。”
两张小脸鲜艳的跟沐浴着阳光的太阳花一样。
老人眉眼舒展,拄着拐杖走到余秋跟前,颤抖着手摸她的脸:“乖乖,我们小秋果然是来家了。”
那双饱经风霜的手粗糙如枯树皮,摸在余秋的脸上,被抚摸的人却不由得潸然泪下:“哎,老太,我来家了。”
因为她突然间发疯,那么多专家教授都看不好。一贯讲究信医不信巫的杨树湾,所有四代同堂的老人加上接生的无数孩子带大福报的胡奶奶,大年三十守夜的时候还帮她叫魂。
因为他们相信,那是一年当中魂魄最依恋主人的时刻,她丢掉的魂肯定会跑回来。只要他们一直喊,魂回归了正位了,她就能好起来。
除夕夜里头,最响亮的不是烟花爆竹的毕驳,也不是放电影热闹的声音,而是这群白发苍苍的老人一声声的叫唤。
他们如慈母,唤着离家的孩子早日回来。
他们的虔诚,他们的关爱,天地都为之动容。她只能躲在黑暗中捂住自己的脸,无论如何都不给任何回应。
余秋泪流满面,她的面前是一张张盛开的笑脸,有胡奶奶,有郑老太有秀华,有宝珍的大嫂二嫂,有禾真婶婶,他们的脸在泪水中模糊变形,那温柔的关切却始终不变。
余秋下意识地不断呢喃:“对不起,对不起。”
她想的是她自己,不曾理会身边的人究竟有多难受。
秀华在旁边又是掉眼泪又是咧嘴巴,一个劲儿地强调:“可算是好了,好了就行。”
余教授得了消息赶回家,周围立刻里三层外三层的围了一圈人,大家纷纷表达对可怜的老父亲的祝贺。可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姑娘好啦!
谁说好人没好报来着?菩萨长着眼睛,心里头亮堂堂,瞧的可清楚了。好人遭殃,菩萨都看不过去,一定会派金童玉女来帮忙的。
林教授给自己年轻的病人做完了全套检查,陪着人出来,嘴里头还劝这对母女:“我个人建议还是最好在京中做。这个毕竟需要夫妻双方的配合,让你们女婿来来回回地跑,容易产生矛盾。”
年轻的姑娘却愤愤不平:“他要不愿意的话,那离婚就离婚。我一天都不想待在京中啦,那是什么地方呀?好好的人都被逼疯了。”
她伸手指着余秋,“您瞧,只有回了杨树湾,人的病才能好。”
她们一路南下,进了县城坐船过来就听说,杨树湾人杰地灵,山山水水都沾着灵气,不管什么病,往杨树湾多住上些时日,人起码就能好上大半。
原先母女俩还觉得这是以讹传讹,现在再瞧瞧这位大名鼎鼎的小秋大夫,她俩顿时觉得无空穴不来风,这话还是有道理的。
当初小秋大夫疯成那样,京里头有脸面的人家基本上都知道了这件事。那么多专家会诊都没办法治好,就连主席都发了话,让她回杨树湾养病。可不是,她人一回杨树湾就好了。
听说呀,主席之所以天寒地冻的还非要坚持跑到杨树湾视察,其实就是因为杨树湾养人。主席前头忙得憔悴,在杨树湾待了一趟之后,回到京里头瞧着可是精神抖擞。
后面的话就真是以讹传讹了,毕竟以他们家的级别也不可能见到主席。主席身边更加不会传话出来。
年轻的姑娘却情绪激动,直接掉下了眼泪:“林教授,我死都不回京城。我再也不要待在那里了,我就留在杨树湾,我也要当杨树湾人。”
林教授赶紧安慰哭得梨花带雨的病人:“那就先住下来吧。不过你爱人也得过来做检查。这件事你们夫妻好好商量,不要为了这点小事就闹不痛快。”
廖副书记看这群大姑娘小嫂子都哭个没完没了,余教授也不晓得劝,就这么张着两只手对每个祝福他的人点头致谢。领导干部赶紧开口将基调正回头:“唉,别哭啊,这可是大好事,哪里能哭哭啼啼的呢。”
说着,他乐呵呵地蹲下身,伸手摸自家干姑娘的脑袋,一张脸笑得如泡开的菊花茶,“二丫,你说是不是啊,大好的日子咱们要吃肉肉去。”
二丫眼睛亮晶晶,认真点头,大声回应自家干爹:“”吃肉肉哇!”
医疗站瞬间沸腾起来,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都高叫着:“吃大肉哦。”
胡杨跑得满头是汗,这会儿闻声立刻附和:“好,开大席吃大肉,杀猪,记在大队的账上。”
旁边人哄笑,打廖副书记的主席:“廖副书记请客,您当大官了还没请我们吃饭呢。”
众人哄笑声不断,全都等着廖副书记吹胡子瞪眼睛。一旦说起钱的话题,廖副书记那算盘珠子可是拨的噼啪响,旁人轻易别想从他手上讨到东西。
没想到今儿廖夫书记也高兴过头了,竟然破天荒大方的很,他豪情万丈直接一拍胸口:“好我请客,这头猪我要啦!”
众人齐齐倒吸凉气,感觉廖副书记果然是欢喜疯了,今天回家就等着陈朝娣让她跪搓衣板吧。
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众人立刻高兴地应下,然后三三两两奔跑开来传递消息。
要是按照往常的惯例,发生了这样的大喜事,大家伙儿一定得齐聚祠堂,点上三炷香,好歹告祭祖宗灵位,然后送上猪头祭祀,全村男女老少痛痛快快地吃一场。
只可惜三三两两投奔杨树湾的人实在太多,村里头的房子都不够住了,祠堂现在已经被开辟成大宿舍,不信鬼神只念苍生的知青们直接在里头睡起了大通铺。好将他们原先的宿舍供出来让给新来的先生们。
没有大祠堂,其实直接在学校里头摆席面也不是不可以。别瞧着三月天距离夏天还远,天一热起来就是晚上太阳下了山,站在操场上也不嫌冷的,春风吹在人脸上温润润暖洋洋,一点儿也不叫人发紧。
奈何今年实在太忙,家家户户的壮劳力都在厂子里头赶工赶点。订单跟雪片一样的可不仅仅只有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