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娘,我是你跟爹亲生的吗?”福来突然打断了她的话,盯着她的眼睛反问着。
“你这孩子说什么呢?”顾奶奶捶了儿子一下,“手心手背都是肉,你以为娘不心疼你?你大哥的腿那样,你虽然是家里的老二,却是爹娘的主心骨。家里有个大事小情都找你,你侄儿到了结婚的年纪,你这个做二叔的不着急?也不是白白要你们的房子地,说好了给你们另外批房场。什么时候你们从镇上回来,地就再归你们自己种!”
“娘,这么多年我为这个大家庭做得够多了。现在兄弟姐妹都有了自己的小家,我也该回归自己的家庭了。我不仅仅是爹娘的儿子,顾家的二哥,我还是丈夫和父亲!”福来掷地有声的说着,“素霞和孩子们跟着我吃了不少苦,以后我要多为她们考虑考虑了!”
一直在后窗根听声的顾盼眼圈红了,她觉得父亲是真男人!虽然觉醒得有些晚,却不算迟!
“你这话是啥意思?”顾奶奶脸撂下来,她听出二儿子话中的拒绝,“你那个媳妇还得被打板子供上才行?还有那两个丫头片子,以后嫁出去就是别人家的人,你能指望上什么?你要是不对侄儿好一点,以后死了连个打灵幡的人都没有!我还不是为了你着想,现在就跟你侄打好关系,死后……”
“人死如灯灭,死了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我不指望死后的事,活着的时候能对得起别人,对得起自己就行了。”福来眉头一皱,再次打断了自己娘的话。
“你这是被你媳妇儿灌了什么迷糊汤?我……”
“爸,你快点跟我回去!”顾盼突然气喘吁吁的跑进来,“妈妈晕倒了!”
额,福来听了一怔,随即拽着女儿就往家跑。
爷俩刚刚拐弯,顾盼就站住了,“爸,别跑了,我妈没事。”
额,福来又是一怔,顾盼扭头瞧了一眼小声说:“我要不这么说,奶奶能轻易让你出来?走吧,咱们赶紧把东西搬到镇上去。我估计今天奶奶是不会再来了。”
这做婆婆的把儿媳妇打了,没过半个小时儿媳妇晕倒了。照顾奶奶的性子,她肯定不会过来探望,唯恐沾包躲还来不及呢。
“你这丫头怎么能说谎呢?”福来是不赞同孩子有说谎的毛病的。
顾盼听见这话却两只手抱住他的腰,小脑袋靠在他肚子上,“爸,方才我听见你跟奶奶说的话,我都要哭了。自从我懂事以来,我都知道爷爷奶奶不喜欢我和妹妹。而每次爷爷奶奶说什么,你都不会反驳,我觉得你可能跟他们一样不喜欢我们。今天我才知道,原来爸爸很爱我们!爸爸,我们一家会生活得越来越好,会越来越幸福!”说完,她抬起头,小眼睛闪烁着亮晶晶的光芒。
福来看着自己女儿,听着她刚刚那番话,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被深深的触动。他轻轻摸着女儿的头,慈爱地说:“傻闺女,爸爸怎么会不爱你们呢?你放心,爸爸以后会做个合格的爸爸!来,爸爸背你回去,就像小时候那样。”
他蹲下来,让顾盼趴在自己后背上。
顾盼听话的趴了上去,爸爸的后背又宽又结实,让她想起了很多小时候的事情。泪水在她眼中打转,她扬起头看看天空,笑了。
第十三章 回娘家
果然像顾盼预料的那般,顾奶奶听见自己的二儿媳妇晕倒,根本就没过来瞧,顾大嫂也没露面。顾爸爸心里越发的凉透,装好行李被褥,把门锁好带着全家去了镇上。
顾爸爸已经辞去了村里的工作,一门心思在做买卖上。他每三天就回村里一趟,摘些新鲜的蔬菜用来做串串。白天做准备工作,下午五点钟准时去出摊,生意火爆得不得了。
虽然有些累,但是每天都能坐在炕上数钱,顾妈妈觉得幸福极了!
“你干什么呢?”顾爸爸从村里运了些蔬菜回来,看见顾妈妈就趴在炕上在小本上写着。
“算账呢。”顾妈妈连头都没抬,“咱们从第一天出摊到现在已经一个星期了,我拢拢帐。”
“福来,你看看!”顾妈妈算了半天,终于抬起头,把小本子递到他跟前,语气中有掩饰不住的激动雀跃。
“这么多?”顾爸爸看着那数字也觉得惊喜,“光账面上有利润可不成,钱能对上吗?”
顾妈妈贴身拿出钥匙,下地开了箱子。她从褥子下面翻出个包袱,又把手伸进去才拿出个花布包裹的东西。
打开,里面是一摞子钞票。一百、五十、二十,还有五块和一块的。
“五百块整!”顾妈妈笑着说,“我留出三百做流动钱,青菜咱们自家出,那些肉和酒水咱们得花钱买。我打算把这五百块钱先存上,这可是咱们家的第一笔存款!”
顾妈妈已经在心里算计起来,照这个速度算下来,一个月就能攒两千,一年就是两万四千块钱!想到这个数目顾妈妈就激动。要知道,村里连万元户都没有几个,他们竟然一年就攒了两万多块,真跟在梦里一样。这几天,她时不时就掐一下自己,真怕一睁眼自己还在村子里,眼前的一切真就是个美梦而已。
“流动钱用不了那么多,你拿出五十来。”顾爸爸听了笑呵呵的说着,“咱们结婚这么多年,你都没怎么往娘家花过钱。一会儿我去市场买菜,顺便买半扇排骨两瓶酒,你带着孩子们回娘家看看。”
平白的买东西回娘家做什么?眼睛扫到日历牌,她这才记起今天是自己爹生日。每年这个时候她都要回去,可实在没钱买贵东西,就买一斤肉兑些白菜包饺子给爹拿回去。到了那里有吃有喝,临走娘还会偷偷往她包里塞东西。虽然也没有值钱的玩意儿,但是这份惦记儿女的心情却让顾妈妈感动又心酸。
顾爸爸拿上钱走了,不一会儿就拎着猪排骨和酒回来。
“我看见有卖花布衫的,可又不懂行情,你自己去瞧瞧。还有老太太们在那里挑,你给孩子姥姥也买一件。”他把剩下的钱给了顾妈妈,还告诉她花不完别回来!辛辛苦苦挣钱就是为了生活变得更好,他可不是金钱的奴隶。
顾妈妈去了,好半天才兴冲冲回来,简单收拾一下带着两个孩子回了娘家。
她们先在镇上做大客车,颠簸了半个多小时在路边下了车。从路边的小道下去,要翻过一座山梁才能到三道沟屯。幸好没走多远就碰到赶马车的村里人,顾妈妈还挺熟悉,按辈分得叫一声三叔。
三叔让她们娘三上了车,这下可省了不少力气。
“你爹一大早就逮小鸡,说你和幺妹肯定能回来。”三叔看着顾妈妈长大,对她们家的事情知道的挺多,“这回你可没少带东西回来啊!咋的,福来挣大钱了?看看这排骨,半扇啊!啧啧,这酒得五块钱一瓶,过年的时候我姑爷买过。”
“挣什么大钱,他不在村上干了,我们在镇上出夜市。”顾妈妈掩饰不住脸上的笑容。
“做买卖了?好啊,比上班挣那点死工资强,有活泛钱。”
一路说说笑笑,颠簸了十多分钟进了村子。
顾妈妈本姓李,是家中的长姐,下面有个兄弟和一个妹妹,都已经成家生子。兄弟家里两个男孩,妹妹家里一个小子。最大的今年九岁,最小的六岁,顾盼姐妹一来,几个孩子就玩在一起,分外的热闹。
到了家门口,顾妈妈带着孩子们下车。
“谢谢三爷爷。”顾盼礼貌地说着。
三叔笑呵呵的回着:“这孩子真懂事,难怪她姥姥总是念叨呢。”
顾盼是姥姥带大的,感情自然是不一般。
姥姥正在门口张望,一眼就看见自己的大外孙女,笑得合不拢嘴。
“盼盼和培培来了!”她得了脑血栓,虽然治疗的挺及时,可还是落下了轻微的后遗症。她的左腿不太好使,走路的时候不停使唤。
看见自己娘费力的走过来,顾妈妈赶忙过去扶住,“娘,你在屋子里等就行,出来干什么?幺妹给你买的拐棍怎么不用?”
“娘知道大姐今天来,一大早就起来了。她都出来进去好几趟了,刚才还念叨呢。幺妹给买的拐棍总共没看见娘用几次,凡是贵得东西她都舍不得使。幺妹打听医生了,说咱娘这个病必须得多走动,这样比吃药管用!”
说话的人是顾妈妈的兄弟媳妇,大圆脸大身板子,一看身体就结实是干活的好手。她嗓门大,性子爽快,什么事都不往心里去。结婚十年一直跟婆婆住在同一个屋檐下,还没因为什么事情拌过嘴。
顾妈妈心里非常感激兄弟媳妇,自个兄弟常年不在家,这个家上有老下有小,全靠她里里外外操持。
“辉子有信吗?”李辉在外地的煤窑上班,一年到头只有过年才回来几天。平常有事就往村部打电话,偶尔写信回来。
“前几天刚来了一封信,说今年煤窑活多,能比往年多挣点。”提到这个,李辉媳妇王梅不禁面带喜气。
她接过大姑姐手里的口袋,又招呼两个孩子进屋。一大一小两个小子从屋子里跑出来,他们蹦跳着围着顾盼姐妹俩转圈。
“大姐,二妹,我又有几个新玻璃球,你们快点来看看。”
“红色那个是我的!”弟弟听见哥哥的话赶忙抢着说。
第十四章 话家常
孩子们在院子里玩,吃着顾妈妈带来的瓜子、糖球,李家几口人在炕上坐着。
“你怎么买这么多东西?”李大娘看见自己闺女大包小包带回来不少,赶忙皱着眉头说着。她知道闺女家的日子过得艰难,今年为了给自己治病,女婿预支了十个月的工资,到现在一分都没往家里拿过。闺女一个月挣二十多块钱,两个孩子张着嘴巴等着,哪里都得钱啊!
“小梅,这是给你买的花布衫,你试试。”顾妈妈笑着喊,王梅打外地进来。
她看见顾妈妈手里的白底碎花小短袖布衫眼睛都亮了,搓搓手笑着说:“大姐,我有衣服穿。你手头也不宽裕,买这个做什么,还是退回去吧。”
喜欢是喜欢,可一想到大姑姐给婆婆看病出了不少钱,她怎么还好意思让人家破费?
“买都买回来了,还退什么?再说了,谁卖出去还给你退!”顾妈妈非得让她试试,“你跟咱娘都有份,这件是娘的。你们就放心留下,我们现在在镇上出夜市,多少能挣点钱。”
“还有我的?这么多岁数还穿什么新衣服?你跟福来去出夜市,这是咋回事?”李大娘听见闺女的话赶忙追问着。
顾妈妈简单说了几句,“我跟你姑爷都不是乱花钱的人,你们就踏踏实实的收下,往后这样事常有呢。”说着就往李大娘身上套花布衫。
“真好看!大姐眼光就是好,娘身上这件也好看。”
“我都是老太太了,什么好看不好看的。”
李老汉坐在炕头抽旱烟,笑得满脸都是褶子。
“大霞,有些话娘一直想对你说。”李大娘拽住顾妈妈的手,叹口气说着,“你爹外号李老蔫,有名得锯了嘴的葫芦,什么话都说不出来。这么多年,你作为家里的大姐为了这个家吃了不少苦。你们姐弟三个挨肩,你没大几岁却多干了不少活。爹和娘心里都有数,就是一直没明说。
这回我得了一场大病,差点去见阎王爷。我躺在病床上就想过去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