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另外好像还有一些是要给缅甸,总之是遍布整个东南亚了。至于这些军阀的实力究竟如何,我就不太清楚了。不过我想杜佑良居然能够跟他们合作,实力恐怕不会太大。”小蒋道。
“给他。让公司全力支持他。”老蒋道。
“校长,杜佑良这人……”
陈诚眼中闪过一丝疑虑,想再出声询问一下,可是话刚出口就被老蒋给堵了回去。
“辞修,有些事你不知道的,就不用问了,就按我说的做就是了。”
……
“建丰(小蒋字),总统为什么对杜佑良这么纵容?他的永安公司现在已经成了东南亚最大的势力了,如果在不加以制止的话,恐怕到时候对各地的影响就要超过了咱们国民政fu了。再说了给了他这么多的武器装备,你就不怕他到时候势大难制?”跟小蒋并排从士林官邸出来,陈诚想了想,终究还是没能隐藏住心中的那点儿疑问。他现在虽然顶着个副总统的名儿,可是由于老蒋为了让小蒋顺利的掌权,已经不让他在参与什么事情了。也就是说他现在就是一个闲人,这么做除了他深知蒋氏父子的为人向他们买好之外,还要告诉他们自己早就不掌事了,既然已经是闲人了,以后有什么事也就不怕什么人怀疑到他自己头上了。现在他这么问,纯属就是一种好奇,另外就是对tai湾的未来担忧,毕竟老蒋虽然将他的削了,可是老蒋对他还是不错的。
“杜佑良虽然有点儿势力,可他们的这些势力都不大。主要是东南亚各方都卖他个面子罢了。”小蒋笑了一下,“而且,他的军火也不是随便卖的。有其他用途的。”
“用途?什么用途?方便说吗?”陈诚问道。
“这个……”看了一眼周围。其他人都三三两两地聚成了堆儿,并没有朝自己这边看,他知道陈诚虽然被削了权,但是他在军队中的威望还是很高的,自己如果想要顺利的接自己老子的班,就不能得罪他们,而且这件事又不是什么重大机密,再说了就算是重大的机密,以陈诚的身份,要是想知道的话。也能够知道。既然这样就不如有自己告诉他。所以小蒋想了想,终于还是凑到了陈诚的耳边儿:“咱们在泰缅边境还有一支部队。”
“泰缅边境?那支部队?”
“九十四师。”
“哦。”
tai湾的实权都在蒋氏父子手里,陈诚虽然不怎么管事儿了,也已经不太想管事儿。可他毕竟是曾经的参谋总长。现在的副总统。很多事情就算他不想知道,也能传进他的耳朵里。小蒋稍微的这么一提,他立即就知道了老蒋的打算了。也知道他为什么会对杜佑良那么放纵了:国民g命军第八军九十四师,西南战役的时候被gd的军队追的只能穿越丛林躲到泰缅边境的一支部队。而通过刚刚小蒋的话,他知道杜佑良卖军火这件事显然也是老头子布置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反攻大陆做准备的。既然这件事是老头子亲自部署的,他自然也没必要管那么多,否则自己就要惹老头子厌烦了。只是到目前为止,他不知道老头子为什么这么信任杜佑良,谁都知道杜佑良跟大陆的关系非常好,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还向九十三师提供武器呢?难道他就不怕这支部队拿到武器之后再反攻大陆,惹gd不快?可是,疑问归疑问,身处军政要职多年,他非常明白许多表面矛盾的事情,放在一些人身上其实并不难做。或许,这就是人家杜佑良为人处事的方法呢?管他到底是想左右逢源,是短视无知,还是有着更深层次的目标,只要碰不到他陈副总统,由他玩儿去。再说了,区区一个从云南败退出国境线,且还被打残了的九十三师,又是处于缅甸境内,就算有了武器,又能闹出多大的局面来?
所以,在知道了这个事情之后,他对小蒋点了点头,甩甩袖子就走了,丝毫不理正等着他回话的小蒋。他是甩甩袖子就走了,但是他刚刚的问题却仍然停留在哪里,小蒋之所以愿意告诉他这么多,本来是想借用一下他这位副总统从政多年的见识,向他讨教讨教,看看杜佑良这家伙这么干到底是为什么。别看小蒋和杜佑良的关系很不错,而且杜佑良还曾经邀请他一起收购日本的银行,可是对于杜佑良的心里在想什么,他是一点也看不透,而且他相信就连他老子也看不透。虽然看不透,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研究杜佑良,小蒋深信只要自己能够将杜佑良研究透彻的话,他们可以从杜佑良的行为上分析出来他到底想搞什么。可是到目前为止,研究还没有什么进展。没错,杜佑良一方面跟gd关系极佳,一方面又跟他们交往甚密,尤其是在各项生意上,对tai湾的经济起到了相当大的助益。比如,杜佑良就参予投资了刚刚起步的tai湾塑料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使得公司在一开始就显示出了相当不凡的气象;此外,杜佑良还在tai湾投资建设了一家家电生产厂,生产黑白电视机和其他一些家用电器,虽然还没有正式投产,但前景也相当的好;而且杜佑良还投资了几座码头的建设,当然这一切并没有包括杜佑良在银行和金融方面的投资。而且现在杜佑良正与tai湾谈判关于在岛上建立电视台的事情,虽然还没有谈拢,但是小蒋相信这是早晚的事情,因为这是大势所趋。尽管他在tai湾做了很多的事情,但是他们知道杜佑良的这些行为其实并没有什么出格的地方,商人嘛,本来就是求利不求气的,只要有利可图,什么事情都可以干?又哪会管什么两党的分歧,和意识形态的对抗呢?
以前的事情之所以没问题,是因为他只是在经济方面出手,其他的方面他根本就不涉及。可是,这家伙这回不仅涉及到了军事领域,还提供武器,难道他真就不怕gd发飚吗?本来等待着陈诚给自己分析一下的小蒋,没想到人家居然根本就不想理会这件事,问完之后甩手就走了。无奈之下,他自己也只有摇摇头离开,因为他知道,这件事不仅他不理解,就连这位叱咤风雨多年的陈副总统也不理解。估计,就连里面坐着的自己的父亲也不理解杜佑良为什么这么吧?难道真的只是因为那家伙在向九十四师偷偷输送武器,有利于gmd对大陆形成一定的军事压力,所以就不管不顾了。可是目前除了这个解释之外,还真没有别的合理的解释了。现在gd弄出了原zi弹和qing弹,这问题太大了,老头子虽然表面装作没什么,但心里十有八九已经急得不行了。
……(未完待续。)
第177章 香港淘金(5)
对于杜佑良的所作所为不仅陈诚疑惑,小蒋不明白,老蒋其实也想不通。两党的内战,以gmd失败而告终。当老蒋逃往tai湾前后,大陆已经只有云nan方面仍有gmd部队在与解放军作战。这部分gmd部队的番号是八军和二十六军,在解放军陈g部的围追堵截之下,两个军的gmd部队迅速瓦解。大部分被歼,少部分空运撤台,另有小股部队在慌乱中被解放军追出了国门,流窜到邻国缅甸。
这小股部队就是由时任第八军少将团长的袁杰英率领,人数不过两千,拖家带口。在深山老林中,这股部队不顾一切地逃命,饥寒交迫,待安定下来时,已死伤无数。他们经过十几天的逃亡之旅,终于来到一个小山寨,在此稍事修整。袁杰英团长命部下与tai湾联系,得到的答复是:政fu目前困难,无力援助你们,请自谋出路。他们反复发过几次电报,得到的回答如出一辙,他们绝望了。他们怎么也想不到,作为忠诚的g军将士,他们成了没娘的孩子共军围剿他们,tai湾不要他们,他们怎么活下去?
袁杰英与部下一商量,决定:既然党国不要他们了,他们又不能去投奔共军,那就只好在缅甸留下来。现在别说缅甸已经独li,就是没有独li,他们的政fu不可能让一支装备齐全的外g军队进驻他们的国土,而且还是一只败军。怎么办?
袁杰英当时的军衔是少将。虽然已经肩上扛着将星,跨入将军行列,说到底也只是个团长,那么他的水平也只能是团长的水平,他的见识并没有多少随着级别的上升而上升。此时他看到前进无路,后退无门,干脆心一横,来了个一不做,二不休,以武力对付缅甸政fu。于是。他重建部队。自任总指挥,就在金三角一带建立起了根据地。由于曾经有过共同抵抗日军侵略和历史,还有当时的g军军纪严明,并未出现扰民等现象。所以当时缅甸山民对gmd军队感觉良好。见到g军正规部队逃到这里。当地人都十分欢迎。军民相处如鱼水相欢。不久,许多g军战士与当地姑娘结婚,算是彻底的扎下了根来了。
而缅甸政fu不久之后也听说了有一支gmd残军驻扎在自己的领土上。对此他们感到十分气愤。因为当时缅甸独li刚刚两年,正值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对领土主权的观念十分明确,所以国防部立刻派了一支有一万两千人的大部队到缅北来,把指挥部设在孟萨,先下最后通牒,要求袁杰英带领部队十天之内限期离境,不然就要全面围剿。还没等袁杰英给出答复呢?缅甸政fu军又派兵驻守孟板。孟板坐落在缅北与泰北边境线界河东西两岸上的一个大村寨,界河南面属于泰国一方又叫大其力,这里是两国交通的主要道口。这样一来,这支g军部队返回云南已经不可能,去泰国的通路也被截断,已经变成了瓮中之鳖,只等着全军覆没了。
但是古代兵书中所说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在这场实力悬殊的战斗中却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一万两千名缅甸政fu军在飞机、大炮和坦克的配合之下向小孟捧发起进攻,袁杰英把部队撤到山头上,组织交叉火力网对付在头顶上盘旋的四架飞机,一下子居然打下了两架,只有一个飞行员(也就是后来的缅甸空军的总司令)跳伞逃命了。
缅甸政fu军利用军事优势发起了地面总攻,袁杰英带领部队巧妙地撤退,立即重新组织兵力,由谭忠带领一支部队潜往孟萨,去了端政fu军的指挥部。这支g军部队如果放在国内,gd的军队最多只要一个团就能消灭他们,可是在这里,凭借着他们优于敌人战略战术技能,也由于他们现在已经没有退路,爆发了生存的潜力,将缅甸军队好好的收拾了一顿,让他们知道哪怕就是一支败军,也不是缅甸这个嘬儿小国能够欺负的。就这样,袁杰英率二千人的残军,痛击缅甸政fu军二万余人,取得了胜利。
与此同时,国内的大量地主、富农、旧军政人员以及对gd不满意的、充满怀疑的老百姓,通过云nan、广xi的国境线逃离大陆,形成了一次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难民潮”。据tai湾的学者估计,人数高达几百万之多,虽然说这些学者有夸张的成分在,但是哪怕是打一个对折再打对折,也有几十万人。这些人正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听说袁杰英刚到缅甸就打了这样一个胜仗,纷纷来投。而趁此时机袁杰英的部队也得到了扩充,迅速扩大到了九千人。当然,在此期间,缅甸政fu军对失败很不甘心,又数次派兵来犯,不过,在袁杰英等人的“努力”下,缅甸政fu在经过几次损兵折将之后,最终还是不得不与这支gmd残兵达成了不在纸上只在实意的默许“条约”,并彼此心照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