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你人还高?”张杨不太相信,不过她的情商显然跟毓秀不是一个档次的,很快就收了面上的疑惑,还顺便给出了一个主意,“回头让你那个朋友帮你拿呗。”
毓秀迷茫的看着她,反问道:“我的朋友?”
那一瞬间,毓秀想起的却是由她奶亲自指定的朋友——甄珠。没办法啊,从小到大,李桂芳只指着甄珠对毓秀说过是朋友。可甄珠在老家,她在京市没有朋友。
张杨露出了尴尬而又不失礼貌的笑,心说得亏那个清大的学长没听到这个话,不然还不得气成心梗?事实上,就在刚开学时,郝新明就来过女生宿舍楼这边了,偏那天毓秀是下午才从辅导员单身宿舍搬来了,同宿舍的其他人也不知道毓秀的下落,就这么完美的错过了。
不过,从那天后,张杨总算知道了那个经常来找毓秀的帅气小哥是隔壁清大的学生,念大三了,还是京市本地人。当然,最后一点不是郝新明说的,是张杨自己听出来了,毕竟那货一口地道的京片子。
“苗同学,我说的是你……你好朋友哥哥的同学。”
听懂了!
毓秀犹豫了一下:“可他是男的呀,他不能进宿舍的,我要怎么把东西扛上来?”
此时的张杨还不知道毓秀是真的不爱夸张,她都说了包裹比她人还高,那就是实打实的。可惜,张杨的想象力不够,只认为毓秀是夸大其词了。
因此,她一个嘴快就道:“我帮你扛上来呗,多大点儿事情呢。”
确实没多大点儿事情……
等两天后的周末时,郝新明兴冲冲的过来找毓秀,这次确实没扑个空,甚至毓秀在看到他时,那叫一个两眼放光。不过,毓秀还是迟疑的问道:“你能跟我一起去邮局拿个包裹吗?那包裹挺大挺重的,要不然你帮我喊一下卓凡哥哥?”
毓秀其实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甄卓凡,问题是,她觉得甄卓凡……不一定能扛得动。
郝新明原本是乐呵呵的,一听后面那话,还等啥啊!
“我帮你,不用找甄卓凡,他去图书馆看书了。”
这话相当的令人信服,毓秀也没多说,就领着他往邮局去了。也是等到了邮局里,郝新明才意识到,毓秀口中的那个又大又沉的包裹究竟是什么概念。
还好,仔细一掂量也就那么大几十斤。郝新明甭管咋说也是个壮小伙儿,用扛的还是能勉强走路的,只是他原本想好了,故意走得慢一点,趁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正好跟毓秀边逛边聊天。毕竟,在先前跟毓秀出去,不是直奔目的地,就是办完事立马回来。眼下这机会多难得呢,完全可以慢悠悠的逛上好久。
然后……
事实上,郝新明一路上连一个字都没说出口。得亏毓秀这人本来就是个安静性子,俩人就这么沉默不语的从邮局走回了京大校园,一直走到了女生宿舍楼下,郝新明放下包裹抬头往上看,整个人都不好了。
对哦,他是去过毓秀宿舍的。那还是上学期刚开学时,因为考虑到新生东西多,可能需要家里人上去帮忙,至少在最初的一两天里,女生宿舍楼是允许家属出入的。当然,限制还是有的,主要是时间的限制,以及舍管员每天晚上都会检查,看有没有外人留宿的。
也因此,郝新明得以知道,毓秀的宿舍在五楼。
他傻眼了。
“苗、苗同学?!”张杨比郝新明更崩溃,她是估摸着时间下楼的,本来是想着,就清大那货肯定会故意拖时间,好乘机跟毓秀约个会啥的。也因此,她已经提前扣掉了那部分时间,比预估的慢了一刻钟不止,结果她都下楼了,还没瞧见毓秀他们。
幸运的是,她没等多久,就看到了毓秀朝她走来。
不幸的是,同时她也看到了跟在毓秀身后那扛着巨型包裹的清大那货。
张杨想抬手给自己几个大耳光子。
哪知,舍管员也看到了这一幕,好奇的跑出来问毓秀是什么情况。毓秀告诉她,是奶奶给寄来的东西。舍管员瞅瞅毓秀那小胳膊小腿儿,又瞥了一眼已经被吓傻了的张杨,很快就有了决断:“我领你上楼。我打头走在前面,你扛着东西跟着我。走吧!”
郝新明:………………
最后的最后,包裹终于到达了毓秀的宿舍,毓秀得了张杨的提醒,拿了前个儿刚兑的饭菜票,打算请郝新明吃个食堂以表感激。可惜,郝新明真的绷不住了,他借口学校里还有事儿,说过几天再来找毓秀。
毓秀乐得如此,她倒不是小气,而是满心好奇的想知道她奶究竟给她寄了什么东西。
送走了郝新明之后,毓秀高高兴兴的拿了小剪子打算拆包裹,想起这学期刚开学时,张杨还拿了家里的吃的回宿舍里分,她当即也许诺道:“要是我奶给我寄了家乡特产好吃的,我也给你们分。”
张杨还真不差这么一口吃的,她家条件不差的,就算是普通老百姓,那也是双职工家庭。而且她哥姐都已经参加工作了,家里的负担其实一点儿也不重,只是因为见多了父母哥姐工作辛苦,因此格外得勤俭节约而已。
她只好奇一个事儿:“你奶到底给你寄了什么东西,怎么能那么多呢?”
这是把全部家当都给寄来了吧?
毓秀其实也不清楚,不过她很快就知道了……
**
事情还得从正月初一说起。
甭管是哪边,整个正月里多半都是走亲访友的。可惜,苗家这边真的没啥亲戚,最多也就是正月初二那天,已经出嫁了的招娣会抱着儿子回一趟娘家。别的亲戚吧,苗家这边的亲戚照样是由苗解放去走动的,李桂芳原本就跟他们处不好,经了毓秀那一桩事儿之后,别说相处了,就是偶尔在村里头碰了面,都难掩尴尬。
要说不同的话,今年正月里,苗解放是拖着儿子苗飞跃去走亲戚的,然后甄美不甘被抛下,吵着闹着也要一同去。苗解放倒是无所谓,只是心里纳闷甄美居然喜欢去苗家亲戚那边走动。然而事实上,甄美只是觉得苗家叔公人不错,起码上次那场闹剧之后,李桂芳骂归骂,已经不敢再动手打她了。
——除非她自己又作死。
等家里人走了个七七八八,盼娣又照旧屋前屋后的一通忙碌。李桂芳拉着个脸站在院子里,心情十分得不美妙。
想也是,就算她只得了一个儿子,可她儿媳还是挺能生的。且不论生男生女,起码生了五个娃儿。可眼下,最大的嫁了,老二忙着干活,老三去京市上大学了,老四……还不如死了,最小的金孙孙又跟他爹出去走亲戚了。
唉,就只留下她孤老婆子一个人。
左思右想之后,她就决定收拾屋子,顺便盘算下家里还有哪儿能挤出钱来。偏就在这时,她娘家嫂子来找她说话了,直言家里一团乱的,不过横竖家务活儿都有儿媳妇们来操持,还不如跑出来偷个懒。
“嫂子,我可羡慕你了,有好几个儿媳妇呢。”李桂芳叹了一口气,以前何小红还在家里的时候,她是左看右看皆不顺眼。等何小红刚走了时,她是瞬间解气了,可随着时间久了,她还是觉出了不对味儿来。
以前她觉得,家里没个男人不成样子。后来她才知道,没有女人更烦。
她本人年纪大了,已经干不了多少活儿了,最多也就是生个火做个饭,偏生乡下地头家务活儿太多了。甚至不说家务活儿了,但凡勤快一些的农村妇女,都会想法子养鸡喂鸭,还有养猪崽的。辛苦不怕啥,为的就是家里能多个进项,或者给饭桌上添一道菜。
可她是真的干不动了。偏生,招娣早就已经嫁出去了,盼娣是在九月里就去县城里打工了,毓秀就不用说了,一年才能回家一次,底下的甄美她已经彻底不抱什么希望了,只盼着赶紧找一户人家给嫁出去了。
至于苗解放和苗飞跃,那直接歇了这份心吧。
李桂芳年轻时候就没怕吃苦受罪,没曾想,临到老了才发现自己压根就撑不起这个家。
她嫂子就劝她了:“人都说先苦后甜,我是觉得你年轻那会儿已经把苦头都吃完了,以后啊,就等着享福吧。”
“唉,你们都说我是享后福的,可也不想想,眼下这个家……早就家不成家了。”何小红就算再傻再懒,有这么个人在,起码家里有人气。李桂芳有时候都不敢想象,等再过几年,所有的孙女们都出嫁了,她也老了甚至很有可能直接没了,被剩下来的苗解放和苗飞跃的日子又该咋过呢?
“我听人说,盼娣打算年后去南方打工?”
“是啊,她说趁年轻多攒几个钱。”李桂芳看了她嫂子一眼,没等人开口劝她,就摆摆手,“我知道你的意思,她去南方就顾不了家里了。可我强留又能咋的?家里的活儿是需要人干,可她要是留在家里,又能留几年呢?当初何小花算是嫁得晚的了,那不也是二十五六岁就嫁了的?差那么一两年有啥意思呢?”
都说把闺女嫁得近一些能多回娘家,可这话吧,李桂芳第一个不相信。
就不说嫁到附近村子的招娣了,单说她自己好了,她嫁得还是同村的,你看她是不是老回娘家去?就算偶尔碰上了,能多说几句话,那又管什么用?总不能让一个已经嫁出去的孙女,见天的回娘家干活吧?真要是这样,就算夫家那边不吭声,她也能叫乡亲们把脊梁骨给戳断了。
“我现在最犯愁的就两个事儿,一个是毓秀啊,她太能花钱了,家里的钱已经不凑手了,我还不知道接下来该咋办。还有就是,等以后孙女们一个个的都嫁出去了,我也老到不行了,解放他咋办?飞跃他咋办?”
李桂芳重重的叹了一口气,语气诚恳的拜托她嫂子:“嫂子你要是有什么好人选,千万要给我留意着。”
“啥意思?你是说解放还是飞跃?”
“解放!!”
“哦,行吧,我会留意的。”她嫂子想了想又问起了毓秀的事情,问那孩子真就有那么会花钱?咋的以前没看出来这么不懂事儿呢?
“也怪我,怪我没给她说清楚。放心吧,我已经让盼娣写了信,在信里仔仔细细的跟她说了家里的情况,让她紧着点儿花用。”说到底,李桂芳还是不忍苛责这个自己捧在手心里疼爱了十多年的宝贝疙瘩。
她嫂子纳了闷了:“我就说啊,毓秀多乖巧的一孩子,你跟她好好说,她就没有不听的。其实啊,孩子都是好孩子,毓秀也好,她爸也是,不都挺好的吗?”
“毓秀也就算了,解放……”李桂芳就算是亲妈,也没办法说自己儿子有多好,实在是没脸夸口。
可她嫂子却摇了摇头:“解放跟毓秀差不多的性子,桂芳就没发现?其实说起来,我老早就察觉到毓秀长得跟你们家其他人不像,估摸着村里人也察觉到了。可为啥从来没人说呢?第一,何小红就算又懒又馋又没用,可她对解放还是不错的,绝对不可能偷人。第二,毓秀是长得不像你们家的人,可她脾气像啊!那脾气、那性子、那做派,简直跟解放一模一样!”
李桂芳懵了。
“你自己想想看,解放是不是打小就是,你让他干啥他就干啥?人家都说,娶了媳妇忘了娘,你看他娶了媳妇生了娃,还是听妈的。毓秀也是啊,别家孩子不都是听爹的听妈的,哪儿有越过爹妈直接听奶的?我老早就想说了,说毓秀那娃儿还真就是随了她爹的性子,还好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