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单举个例子,比如说咱们今天货是大白菜,起货二十吨。价格是一块一斤,但这是二十吨不是而是斤,刚开始卖一块,那要是一块卖不出去呢?卖九毛你卖不卖,要是一块脱销,一块一是不是也可以,他完全就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来抽成,卖一块的他说不好卖,卖了九毛,卖一块一的他说卖一块,没有人看着,这都是很简单的事。
只要不卖熟人,随便来个生手就行,一天二十吨,有差价的货,他一天卖一吨,一个月多少钱?
这还不是最难办的,难办的是等时间一长,人家进货出货的搭上头,跑去自己干,你能说什么?
批发市场利润大,刘妈妈就想呆在那先看着。干果店那边,只能让刘二姑先去照顾着了。
刘爸爸跟刘妈妈商量,要是物流公司真能想姑娘说的那样,那其他的生意就可以分出去了,也不便宜别人,就交给自己亲戚,到时候咱们就只顾大头。
刘妈妈有点舍不得,也不太信这新办的邮递公司还能跟国家抢生意,就哼哼哈哈的答应着,只说以后啊,等以后看。
刘爸爸心里笑刘妈妈小家子气,嘴里还得点头说还是老婆想的周到。
这次回家,刘明宣还见到了刘明松家的小宝宝,一白胖白胖的小男孩,看见人就嘿嘿笑,张着胳膊让人抱。
不抱还不行,人家会假哭,也不知道跟谁学的,不抱不高兴,不高兴了人家还有招,就假哭,哼哼唧唧的不掉眼泪。
堂嫂笑着刮他小鼻子,说他是个鬼精灵。
刘明宣笑着把人接过来,抱起来轻轻晃一晃,逗他,“大宝宝都这么重啦!”
人家还会捂着眼睛装羞。
就连刘爸爸都得承认,现在这孩子比他们小时候可聪明多了。
早些年多穷啊,孩子都饿傻了,天天除了吃手指头就是流哈喇子,两岁不会说话的都比比皆是。
不得不承认物质条件对人的身体发育也有一定的影响,早些年的村里人普遍都长的不高,而跟他们同辈的男孩子大多都在一米七五以上,只有极个别的几个长的矮一点。
他们街上有一个比她小一岁的男孩,父母都没过一米七,他自己长了个一米八五的大个,走在街上,街上的奶奶们都喊,歹竹出好笋。
身为歹竹的孩子爸也一点都不介意这个说法,还天天见人就说,不是他长不高,是他们那时候家里太穷没东西吃,以前大家都吃什么?地瓜干玉米饼子,现在呢,都是面包加牛奶,要是放现在,他最少能再长十公分。
街上的奶奶们就纷纷笑他,可算是沾了儿子光了,不过关于他能再长十公分的话大家却都不信,当年比你们家穷的可多了,你看人家高大个,穷也长那么高,长个一二公分还能说的过去,十公分?不要想的太美。
一年好过一年,大家的生活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大家这两年都不再说谁家起了新房,谁家儿子娶媳妇,现在都说,谁家在外面买房了,谁家的儿子又上大学了。
物质生活的日渐丰富,大家的思想观念也开始跟着转变,回家她就听刘奶奶跟人闲聊的时候说起了一件新鲜事。
主人公是他们街上靠西头的王家,王家在村里是大姓,人多,但不知道为什么,都挺穷,几乎家家户户都是靠分的那点地赚钱,他们这的地不行,不能种粮食,只能种菜,地块又不大,一家顶多也就是一亩左右的样子。
街西头的王家就是其中的典型,他们家倒是不愁儿子,一连三个儿子,最小的一个都比她大五岁,今年过年,最小的王家小哥带朋友回来了。
小姑娘长的挺好,圆脸白胖就是个不高。
刘明宣:她好像明白了点什么。
奶奶们本来还没当个稀奇话题来说,街上年年都有女孩子嫁人,男孩子结婚,过耳知道就算了,但没过几天,王家的一个近邻就爆出来了个大消息。
这王家小哥不是娶姑娘,人家是入赘,是去人家家倒插门,听到消息的奶奶们瞬间就都惊呆了,虽然儿子多,但你也不能这么不珍惜吧,村子里只生了女儿的奶奶们酸话最多。
但她们现在嘴关注的却不是这个,她们听完消息惊完,酸完,张嘴第一句话就是问,“那小姑娘家里条件怎么样啊?是不是特有钱!”
王家的近邻也很是知道点内情,就一松口全说了。
王家小哥上学的时候成绩不好,高中没考上,上了个技校学技术,毕业后就找工作找到了不远的工业园,在里面干技术,王家小哥虽然学习不怎么样,但人家手巧,嘴也甜,没两年就在里面当上了小头头。
人长的也不错,不知道怎么看对了眼,就让工业园的老总女儿看上了,老总家里也没儿子就一个独生女,没想过找个有钱有势的,就想找个人品好的,家里过得去就行,到时候结婚了就住他们这,不过孩子还是随男方姓。
这在过去肯定就是倒插门啊,但不知道是被工业园的老总名头晃花了眼,了解到详情的奶奶们纷纷表示,王家小哥这对象找的好,现在嘛,哪方便住哪,这不是丈人家有房吗?
刘明宣在一边默默给添水,心里无语,前几年你们可都不是这么说的。
抬头看看说的最欢的曹奶奶,刘明宣只能摇头。
奶奶们散了,回家还觉得不服气,晚饭的时候就跟自己家到了年龄的青年男女说,找对象的时候别往咱们这地界看了,往上面看。
这个上面说的是市区,说来也奇怪,他们这好像是约定俗成的,找对象都是在十里八村的找,都没人想过说要找个市里媳妇。
刘奶奶:人家也得跟你啊!好好的市里人不当,过来跟你刨土坷垃!
第四百一十四章 奉子成婚
但现在不一样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这界限就被打破了,越来越多的听说有人嫁到市区,要不然就听说有人娶到了市里的姑娘,人家陪了几套房几套房。
虽然说起来有点逗,但反应的确实渐渐变化的婚嫁风俗。
在家里呆够了,她就出去找同学聚聚,现在大家都没事,一个个都在家呆着等人喊。
过了两年,大家的变化更大了,女生都变漂亮了,男生也都更绅士了,大家也变的有点客气了。
当然了,感情都还在,只是大家都变的内敛了,连天天见面开玩笑的陈晓彤都开始捂嘴笑了。
方时雨剪了短发,也更瘦了。
看了一圈,刘明宣突然发现少了个人,仔细对了对号,才知道是少了秦磊,秦磊出国了,大一下学期,突然给她发了个信息喊他们出来聚聚,她当时正忙考试呢,哪有空出去聚,刚想拒绝,他又来了一条就五个字:我要出国了。
聚完没两天,他就收拾行囊,飘飘的飞去了英国。
当时她还跑去机场送的人,时间过的太快,她都忘了。
话题一直围着学校生活打转。从挂科到找朋友,到散的时候张筱筱还在逗陈晓彤,让她回学校抓紧点,争取找个人傻钱多的矿二代。
陈晓彤瞥了一眼大诚子反击,你把自己的农二代看好就行。
张筱筱气的跳脚,要跑去打人,被大诚子拦住了。
年后的日子最清闲,刘明宣闲着没事还跑去刘爸爸那看了一眼,因为是刚起步,刘爸爸那里人也不多,现在主要是依附在大公司下面接点小单子。
“慢慢来,看看资金的回笼,春天再买几辆车。”刘爸爸没有想要一口吃成胖子,说到底他现在对物流的前景还不是你们看好,怕盲目投入太多会被套住。
刘明宣也很赞同,毕竟刚开始,没接触过这块,一切都得摸索着来。
结合以前的一点小经验,给刘爸爸提了几个建议,刘明宣在市场附近买了点熟羊肉就回家了。
都一点了,刘明沣还在自己屋里打呼,刘奶奶喊了好几遍也没喊起来。
“让他睡吧!昨天晚上玩到快四点。”三点她起夜上厕所的时候还看见屋里亮着灯。
上了大学,父母的约束力进一步下降,刘明沣也随大流的养成了晚上熬夜玩游戏,早上睡到十二点的“好”习惯。
这个“好”习惯对身体可不怎么好。
等刘明沣起来,吃了羊肉,刘明宣就把人喊出去吓唬了一下,警告他,如果晚上十二点以后还在亮灯打游戏,那她就跑去告诉刘妈妈,让刘妈妈断网断生活费。
对于没钱你说的算的刘明沣来说,断网断生活费就已经是釜底抽薪的程度,刘明沣想贿赂他妹吧,又想起还欠人钱,只能很憋屈的点头答应。
刘明沣在学校都是晚上一点睡,现在突然让早睡了,躺床上还有点失眠,翻过来覆过去的睡不着,掏出手机偷摸登了回会儿qq,刘明宣就发信息警告他,该睡觉了。
刘明沣撇嘴,把手机扔一边,心想,真够执着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他妹太闲,现在整天就只盯着他了,白天叫起,晚上催睡,前几天他趁大家都睡了,半夜偷摸爬起来开机玩游戏,结果刚赢一局,正要欢呼,就看见电脑屏幕上倒映着他妹的大脸,差点没吓死。
连续来了两天,刘明沣被抓怕了,被迫放弃了跟家里人打时间差。
电脑不能玩,那就聊会儿qq呗,结果十二点准时,她妹就来消息,让他快点睡,他就不明白了,他妹是怎么知道他在玩手机的。
刘明宣:不知道qq现在有个状态显示吗?连个隐身都不会,你还耍qq!
以前她是刘明沣同盟军的来着,俩人假期的时候就天天想招怎么躲刘妈妈,现在,她拿着课程表反恐,那效果肯定事半功倍。
连晚上定几点下闹铃他们都是商量好的,没两天,刘明沣的坏习惯就被她硬生生的扭过来了。
今年开学晚,她也没别的事,也没急着回去,在家里帮着干点活,出去找同学玩玩。
顺便想着要怎么给刘明沣找点事干,刘明沣现在是一天二十四个小时,除了睡觉吃饭就是窝在家里打游戏,以前还能跟人一起出去踢个足球,自从上了大学,约足球就变成了约游戏。
都大三了,应该出去见识见识社会了。
当时她跟她哥都是从大一一路躺到大四毕业才出去找工作实习的,大学的暑假寒假都是待在家里躺着睡大觉,吃过一次亏,刘明宣就想着怎么混个实习经验。
但是,还没等她出手,刘妈妈先出手了。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刘妈妈出手的方式吓了她一咯噔,不是给刘明沣找工作,是给刘明沣找对象了。
名义上是见面认识朋友,但大家都知道,这就是个相亲啊!
刘明宣听到消息的时候都惊呆了,这不是大姑的计策吗?而且刘明沣才多大,刚大三啊!这会儿就介绍相亲,是不是有点早?
她委婉的提了一下,但刘妈妈很振振有词的说,不早了,都二十三了,等毕业就二十五,现在时间刚好。
刘明宣还在低头算,这二十三,二十五是怎么算出来的,刘妈妈就满脸笑的跑去给介绍人打电话了。
等刘妈妈打完电话,她还拉着人又劝了一下,一个是重新再郑重的强调一遍,说时间太早,刘明沣年龄真的太小,现在才刚刚二十一岁,关键是他还在上学啊!
刘明沣还在上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