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村长,你有空吗?要不然你带我去和镇长认识一下?我好向他汇报一下我工厂的筹备情况。”
“行啊,你再等一会儿,我把这船牡蛎拉过来就带你去。”
王伟性格很爽直,原来,他也是一个退伍兵,对部队的情况很了解,所以对叶秋桐的事业很支持。
军人不容易,为军人撑起一个温暖家的军嫂更不容易。
难得叶秋桐作为军嫂,还大胆地想自已创业,王伟作为一个老退伍军人,自是义不容辞地要伸手帮忙。
把一船牡蛎拉到岸边,王伟脱下长筒雨靴,又到棚屋里换上衬衫,对叶秋桐道:
“走吧,镇政府离这不远,我看你有骑车吧?咱们骑车去十分钟就到了。”
长庆村隶属于长庆镇,在王伟的带领下,叶秋桐跟着他的自行车,很快就骑到了长庆镇政府。
王伟到了镇里,熟门熟路,来到二楼写着镇长办公室的房外,对叶秋桐道:
“林镇长应该有在,门开着。”
听到王伟的声音,一个戴着近视眼镜的中年男子走了出来,爽朗地笑道:
“我听声音这么熟呢?就想到是你,王村长,快进来坐。”
“林镇长,这位就是我说的乡镇企业家叶秋桐,她说要来拜访你。”
一听是乡镇企业家来了,林镇长立即来了精神,加上叶秋桐又是让人看了养眼的漂亮姑娘一个,林镇长大为热情。
为了能完成招商引资的名额,林镇长也是投入了全部的热情,叶秋桐一看林镇长这态度,就知道有门。
因为上辈了她在村里也听父亲说过这种情况,说镇里为了完成招商引资的任务,不惜血本,把镇里基金会的钱都无息贴贷给乡镇企业家。
结果,被一部份不地道的人钻了空子,包装成乡镇企业家,从镇里骗了几万块,转身就溜了。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几万块已经不是什么钱了。为了几万块就出逃,也不值得。
叶秋桐是想专心做好企业,也不是想骗镇里的钱,但是镇里的优惠政策她还是想要的。
于是,叶秋桐在林镇长关切地询问起“叶企业家”有什么困难需要政府帮忙和出面协调解决的,叶秋桐便大胆地提出,看能不能减免税收,或者拨一笔基金会的贷款给她,因为她买机器需要一大笔钱,既然镇里这么支持,她想要多订一台机器,把生产规模扩大一些。
林镇长沉吟了一下,道:
“没问题,不过还有个手续要走,这样吧,你出具工商注册登记文书,户口本,还有买机器的发票,我就让镇里的会计拨一万块给你,不要利息,一年内还清就行了。”
叶秋桐一听,不禁一阵感激涕零。
现在乡镇企业还是新鲜事物,要发展一家乡镇企业,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着实不容易,叶秋桐此时主动送上门来,对林镇长来说,也是一场及时雨啊!
而且,叶秋桐如果能提供上述他说的单据,贷款给她的风险性也不大。
现在镇长的权力没有象后来那般受到诸种纪律约束,说起来权力还是很大的,给个一万贷款也不算什么事,他一个人开腔就可以搞定,因此答应得很干脆。
叶秋桐没想到今天收获这么大,向林镇长道过谢后,便和王村长起身离开了。
有了这一万元的无息贷款,加上她手头上的五千多元,现在她的资金足够充裕了,不光能再买一台机器,连付原材料的钱也不成问题了。
第二天,叶秋桐又踏上了往四狮的路,这一次,她是专程找温厂长。
到了温厂长的厂里,她的机器已经基本好了,就差最后的调试了。一听叶秋桐要再订一台机器,温长厂乐开了花。
叶秋桐又提出要有正式的发票,温厂长犹豫了一下,还是毅然答应了。
开正式发票是要多纳税的,如今企业逃税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但是一口气买两台的客户也不多,而且看叶秋桐一副大干一场的架式,温厂长觉得,没准叶秋桐还会再向他订机器。
有了这样的一个大客户,他的服务自然要更周到一些。
果然,在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做生意的感觉就是不同,作为大客户,叶秋桐处处体会到服务周到的感觉。
叶秋桐交了第一台机器的钱,下了第二台机器的订单,拿着温厂长给的发票,回到了向阳,径直来到林镇长的办公室,出示了所有林镇长要求的证件。
林镇长要叶秋桐把证件全部复印了一份,然后大笔一划,写了张同意借给叶秋桐一万元无息贷款的纸条,盖上自已的私章和办公室的大印,就让她拿去找会计。
林镇长大笔一挥就值一万元,叶秋桐拿着这张薄薄的纸片,想到日后从银行借一千块都要各种正规手续,不禁觉得有些不习惯。
但是再一想,如今是一切都在完善中的八十年代,也就释然了,她拿了那张镇长签名的纸条,找到了长庆镇的会计办公室。
原本以为会计还要怎么审核一下,可是会计一看到熟悉的镇长签名和两个鲜红的印章,马上就打开保险柜,数了一万块给叶秋桐。
正文 第一百六十六章嫉恨
呃,现在领导的签字就是这么灵,叶秋桐看到会计一见镇长的签名,眼皮不眨地就把钱给她,叶秋桐还真有点替会计担心。
受此刺激,叶秋桐才想起来,如今领导的签名不光是批贷款等好用,还有些领导的批条,能卖大笔的钱,比如一些紧俏的物资,钢材、茅台酒什么的。
有些二道贩子,光是贩卖这种批条,就能赚上一大笔钱。
叶秋桐挎包里揣着这一万块钱,感概良多,乘上自行车,“咣当咣当”回到长庆村。
这时,广告公司的人也来钉牌子了,一块看上去朴素而又明快的“好彩头”塑料公司的牌子,挂在长庆村村部的大门边上,平添了几分气势。
有一些闲散的村民围拢过来看热闹。
农村里本来有趣的事情就不多,叶秋桐在这边折腾,把旧村部换了新颜,也算是一景。
这时,人群中有三个一身鱼腥味的汉子走过来,看到村部突然变了样,便停下脚步驻足观看。
“郑志海,你们回来了?这一次出海不错吧?”
“还行,马马虎虎。”三个汉子中个头最壮的那个粗嘎地应道,然后又叫道,“一个半月没靠岸,都断粮了,给来支烟。”
“好。”
有人冲他扔了大前门。
郑志海接过,边上就有人划了火柴替他点上火。
叶秋桐注意到这一幕,觉得这郑志海似乎在村里背景挺深厚的,而且他说了一个半月没上岸,那估计是到深海捕鱼去了。现在有能力到深海捕鱼的渔民,收入都挺好的。
叶秋桐本着睦邻友好的原则,正想着要不要主动上前和这个郑志海打个招呼,谁知道郑志海转身就走了,临走还把手里的烟头似乎带着点轻蔑之意弹到了叶秋桐边上的地上。
叶秋桐一看,一支烟不过几口就被郑志海吸食成了烟头,可见他的烟瘾有多大了,可是,郑志海把烟头弹到她这里,又算怎么回事呢?
或许,淘海的人没有那么多讲究吧?本来就是这么粗鲁。
叶秋桐想了下,也没有在意,便继续忙去了。
叶秋桐哪里知道,郑志海兄弟仨和王伟不对付,他们也是村干部,不过只是村委罢了,但是平时村里有什么事,他们没少和王伟对着干。此时看到村部被整修一新,弄成工厂,他们就知道是王伟从中搞鬼。
“大哥,这王伟趁着咱们没在的时候把村部租给别人,我问过了,也没有开村委会商量,也太瞧不起人了吧?”
郑志海的弟弟气呼呼地道。
“哼,他就是趁咱们不在的时候才故意这样弄,让村民觉得他有本事。你们不知道吧?他想连任下一届的村长。”
郑志海从鼻孔里哼了一声,对两个弟弟道。
“大哥,王伟都几岁的人了?他还能一辈子当村长啊?也该退位让贤了,让咱们郑氏一族的当当村长,这几年王伟当村长,咱们姓郑的都一直被姓王的压着一头,想想都憋气。”
郑志海的弟弟道。
“嗯,咱们刚回来,也不了解情况,你们去多打听打听,我也去打听打听,到时候视情况再定。但是有一个原则,就是不能让王伟得意。一定要把他的好事搅黄了。”
郑志海恶狠狠地道,被太阳和海水刮得黧黑的脸上,露出了凶狠的表情。
叶秋桐不知道这边还有这个戏文,但是就算她感觉郑志海那仨人表情有点不对劲,她也没空细想了。
因为向阳国营塑料厂的赵师傅带了十几个人过来,要到她的公司里应聘。
叶秋桐一看来了这么多人,有点傻眼了,但随即就高兴起来,没想到赵师傅出门,一下子就解决了她招工的大难题。
赵师傅的儿子小赵也来了,脸庞一看就是父子,一个挺精干的小伙子,听说有工作,和父亲一样做技术工,工资也不低,顿时萎靡了大半年的小伙子就精神了。
不过,来到长庆村一看,小赵还是有点失望,毕竟是私人的小作坊,还是太小了,他从小以父亲的职业为荣,隐隐幻想着叶秋桐这边的工厂,是不是也能如父亲那边一般气派。
现在看来,幻想就是幻想。
还好,叶秋桐长得精神利落,充满了做事业的劲头,几句话就把大家的热情调动了起来。
她先是开了个短会欢迎大家,然后介绍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大家密切地关注到,叶秋桐提出了什么以厂为家,人人都有机会当股东的概念。
虽然叶秋桐的厂里连台机器也没有,而且大家还看不到盈利模式,但是她提出的这个概念由于太超前了,却让大家顿时有身体一凛、寒毛倒竖之感。
自已出钱,折成股份,日后自已也是公司的老板……
太不可思议了。
这要放在国营厂里根本不可能。
虽然国营厂提出人人都是主人翁,但实际上,由于吃大锅饭,磨洋工的人不少,从心里真正把自已当企业的主人的工人并不多。
倒是叶秋桐提出股份的概念后,听懂的人猛地好象看到了眼前出现了一条金光大道。
“听明白了吗?大家有问题可以问我,如果没有问题,真的愿意留下来,咱们就签劳动合同,我也不多绑住大家,只签一年,一年后,如果大家愿意留下来我欢迎,如果不愿意留下来的,我也不会勉强大家。”
叶秋桐做完动员会,看着下方十几个新人,男男女女,表情各异,不过,相同的是岁数都还年轻,看上去都是二十来岁的样子。
这些人都是赵师傅带来的,他刚才也介绍了,他们都是同厂职工的家属,有的是知青,有的是初中毕业后无所事事闲在家里的,如今一听有当工人的机会,就都来看看了。
叶秋桐的厂现在虽然小,但是温厂长说过,可以24小时生产,轮班,所以十来个人,她还真是需要,她也希望这些人能留下来。
这时,有一个年轻的姑娘举手了:
“叶厂长,你刚才说的股份的事是真的吗?我们留在厂里工作三年,就可以入股?成为工厂的主人?”
正文 第一百六十七章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