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迟生乐呵呵地道。
“下辈子吗?有可能走散了,喝了孟婆汤,就忘记了这辈子的事了。”
叶秋桐微抿了下嘴道。
象她这样的,是偷天改命了吧?没有经过奈何桥……所以,才记得上辈子发生的所有事情,所以才明白,是哪个男人对自已最好,她的真爱到底是谁。
“不会的,我就这么牵着你,闭着眼睛,装着没有看到孟婆,混了过去,不喝她那碗汤,抱着你跳下奈何桥,然后,下辈子咱们还做夫妻。嗯,就这么定了,这个主意好吧?”
迟生浑然没有一个“长官”的自觉,叶秋桐却忍不住抿嘴笑,如果迟生的话让别人听到了,肯定大跌眼镜啊,堂堂全军演武冠军,情话说得这么溜……
但是她心里却是甜丝丝的,这样的话车载斗量,说再多也不够啊!
“好,是个好主意,就依你的计划行事。”
叶秋桐吃着喷香的皮蛋瘦肉粥,顿时身上似乎也有了力气。
伺候着老婆吃完饭,迟生赶紧匆匆走了。叶秋桐趁着无人管束,舒服地洗了个澡,坐在木沙发上,把头发擦干。
他们还没有买吹风机,每次要洗头发,都要趁着中午的时候,很不方便。
叶秋桐觉得自已除了腿有点软,其它都恢复差不多了,于是便想着还是到市里再采购点东西,比如电吹风什么的,也要配全了,不然每天掐着点洗头发,太难受了。
拿着包,装上今晚补习的书,出了门,叶秋桐先不急着乘公交车,而是沿途漫行,准备在附近的村子里寻找一个合适的地方租下来,以做工厂之用。
租的地方必须离自已住的地方近,最好骑自行车一会儿就能到,否则每天奔婆在路上也太辛苦了。
部队附近就有一个村子,叫长庆村,离她住的地方不到一站路,叶秋桐拐进村子里,四下打量起来。
村子是个典型的渔村,村里到处都是补渔网的妇女和老人,宽阔的场地上,还有正在晒的鱼干,一股浓重的鱼腥味传来,叶秋桐走过去的时候,“嗡”地飞起了一层黑压压的苍蝇,都是附在鱼干上面的。
“阿嬷,你知道这里谁有空的院子出租吗?”
叶秋桐问一个正在补渔网的老太太。
渔民都是男的,女人不能上船,否则不吉利,所以在家里的都是女人居多。
“空院子啊?我想想。村民手里都没有,如果你想租,就去找村长,村部办公楼空着呢,你去问问王村长。”
老人家指着远处的海滩,叶秋桐,告诉她村长就在海边收牡蛎,于是叶秋桐便往那片海滩走去。
正文 第一百五十五章沾光
越往前走,海滩边插的种牡蛎的石柱也越来越多,叶秋桐看到前方有几个人在滩涂上拉着木船,木船上堆着收下来的牡蛎,渔民们边从石柱上用钢钎和小锤从石柱上敲下紧紧吸附着的牡蛎,不时低声说着话。
滩涂边的沙滩上,还有一群老年妇女正用刀撬开牡蛎壳,挖取牡蛎的肉。
叶秋桐问了一下这些老阿嬷,她们很热情地扯大嗓门:
“阿伟,快过来,有人要找你。”
“哦,来了。”
远处一名戴着渔家斗笠的男子穿着长筒到膝盖以上的雨靴走了过来,穿这么长的雨靴,是因为他要泡在滩涂里拉牡蛎船。
叶秋桐一看对方晒得黧黑,一脸渔家汉子的淳朴样子,赶紧上前自我介绍。
“哟,是咱们部队的军嫂啊,要办个小厂,那肯定要支持啊。村部是长年空着的。你要的话就租去吧,明天你过来,我拿钥匙给你。”
没想到,村长意外地好说话,尤其一听叶秋桐自我介绍是附近部队的军嫂。
他还笑称是支持部队军人的工作。
至于叶秋桐问他要多少房租,村长大手一挥,说让叶秋桐看着给。
叶秋桐一听也是晕乎乎的,还没见过这样的房东呢。
然后她又担心既然是公房,没有经过村委会可不可以?
村长王伟听了倒是笑了,说:
“我王村长就是村委会,还要什么村委会?那房子常年扔在好里,没怎么用都长草了,我们村都是渔民,常年在海上漂,就算想开个村委会也叫不齐人啊!
别罗索了,你拿去用吧,支持部队嘛,放心吧,不会坑你的。”
叶秋桐一阵感激涕零,没想到遇上这么爽快的村长,如此支持部队,简直可以给他发一块拥军的大牌子了。
叶秋桐离开滩涂,又向那几个阿嬷打听村部在哪里,因为叶秋桐此时才发现,自已虽然已经把村部的办公楼租下,竟然还不知道村部在哪里,长得什么样。
真是一笔糊涂账。
有一个阿嬷听说叶秋桐是军嫂,当即很热情地起身指路,硬要带叶秋桐过去。
叶秋桐却不过阿嬷的热情,只好跟着她沿村里的小路走去。
“喏,就是这里了,我们村都是渔民,除了村长和支书在海边做海带和牡蛎的养殖,大部份男人都在海上打鱼,村部一年到晚都是空的。”
老阿嬷说着,用手一推院墙,“吱呀”一声,那沉重的木门竟然没锁,开了。
叶秋桐放眼看去,就见村部是二层的石头楼,奇特的是村部外墙竟然有重重叠叠的突起,叶秋桐走近一看,才发现那些都是牡蛎的壳,村部外墙都是用蛎壳加水泥砌起来的,别有风格,这样一栋楼,如若好好装修一下,还真是颇有特色的民宿呢。
既然院门开着,叶秋桐也就不客气地进院子里参观了。
院子很宽敞,有一百多平方米大,小楼下面是三间房,从窗户看进去,里面空落落的,有一间摆了几张桌椅,上面积满了灰,其余的都是空着的。
院子里如果搭起篷子,应该能拓展出一大片的厂房来,叶秋桐觉得还是挺满意的,塑料花压塑成形后,还需要手工组装花枝等。
不过,叶秋桐并不打算招工人来上班,她打算象前世发放手工珠串等饰品一样,将这些鲜花组装工作发放到私人手里,让大家在家里组装,完了统一交齐上来就行了。
这样,即能利用大家的闲散时间,又不挤占工厂的厂地,可谓双方尽欢。
考察过后,叶秋桐谢过热情的老阿嬷,便走出村子,在路边的公交站等车,往市里去。
既然钱筹够了,少不得申请个厂名什么的,要去做必要的工商登记注册。
虽然塑料花只是风靡了几年,但是并不意味着日后不能转型,比如,后面大型婚礼的拱门、彩门、大型宴会需要的各种装饰材料等,都是未来可以发展的产业。
叶秋桐觉得,既然都下决心投入发展,还是必须有一个自已的牌子,从现在打造自已的品牌。
喜盈门?旺旺?好彩头……
坐在公交车上,叶秋桐才临时抱佛脚,想起自已公司的名字来。
好吧,看在良心的份上,就不用前世人家的名牌了,什么喜多多、喜之郎之类的,最后,叶秋桐觉得,按南方人的习惯来说,叫好彩头还是挺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的,就象有一款食品直接叫“真好呷”一样,大家都会会心一笑。
在向阳工商局,叶秋桐出示了户口本,交了钱,填了各种单子,终于完成了初步的登记手续。
当然,工作人员一听她是军嫂,当即表示特事特办嘛,难得有军嫂出来创业的,他们一定会抓紧把手续办好,作为他们拥军的实际行动,并且还找了他们局长,大笔一挥,免去了她注册手续的相关费用。
“拥军嘛,我们局里是有经费支出的。”
工作人员笑嘻嘻地道。
其实,军嫂要找个好一点的临时工也不难,毕竟,部队也会出面和地方上协调,把解决军嫂工作作为拥军的一个重要任务来抓,所以军嫂出来自已创业的还真不多,正儿八经注册公司的,目前怕是只有叶秋桐一个了。
叶秋桐没想到军嫂的身份还这么好用,今天还真是沾了这个身份不少光,她收了相关的单据,向工作人员连连表示感谢,一看时间,也已经五点了。
她赶紧到路边随便的找了家小店,准备填下肚子,然后早点去补习班。
经常上补习班迟到,她都快成迟到大王了,还是争取下表现吧。
叶秋桐找的店是一家肉棕店,在向阳赫赫有名,不过价格实惠,偌大的肉棕里,有三层肉和香菇、卤蛋,一个五毛钱管饱,再来碗肉羹汤就棕子,简直是人间美味。
叶秋桐点好吃的,捡着靠墙的桌子一屁股坐下,才坐下,就发觉脚下踩到了什么软软的东西。
叶秋桐低下头来一看,咦,脚下竟然有一个长方形的包,看样子是个钱夹。
谁把钱包掉了?
叶秋桐捡起钱夹,一看是深棕色的LV经典款男式钱夹,还鼓囊囊的,便晓得,丢钱的肯定着急,里面钱不少呢……
正文 第一百五十六章拾金不昧
据叶秋桐分析,这个丢钱的人肯定身份还不一般,因为现在用得起LV钱包的人,一般都不是国内的。
要嘛是外国友人,要嘛就是回乡省亲做生意的华侨。
这家肉棕店,因为是本地特色,所以在海内外都享有盛名,别看店面不大,但是国内外都有客人来吃。
而且据叶秋桐后世在报纸上看到的新闻,这家店的老板,十五年后,曾经一夜之间在澳门赌钱,输了一千多万元。
当时的记者用煽情的笔调写道:那一千万元人民币,一张一张飘着棕子香,从向阳一路铺到了澳门。
所以,别看这是家小店,暴利无穷。
当然,叶秋桐只是把脑子在店家这里打了个转,马上就拿起钱包喊道:
“谁丢了钱包?”
店堂里的人听到声音,都往叶秋桐这里看了一眼,但是没人应声。
看来,不是现在店里的人丢的了?
叶秋桐打开钱包,质量上乘的钱包,手感极好,里面果然装了一大叠的钱,有人民币,有港币,还有几张美钞,好几张银行卡,有花旗银行的、汇丰银行的、渣打银行的。
除此外,并没有钱包主人身份的证明。
但是叶秋桐据这些信用卡倒也能判断得出来,这个钱包的主人一定是香港人,否则,不可能办这么多香港的信用卡。
叶秋桐数了一下钱包里的钱,人民币有一千五百元,港币五张,各是一千元的,美钞是四张一百元的。
叶秋桐不禁咋舌,看来钱包的主人坐实是个有钱人,光是包里的这些钱,就是现在内地普通人几年都攒不下来的,人家随随便便就放在钱包里了。
数清钱,叶秋桐倒也不急了,她把钱包拿去给店主过了目,道:
“我在这里等一下,看有没有人来找,如果没有人,我就交派出所去,你让人到这附近的派出所领。”
“行。”
店主见叶秋桐是个热心人,便点头表示赞同,毕竟钱包里的钱太多,交给他保管他也有压力。
叶秋桐见店主才二十出头,想到十几年后他输了那么多钱,不晓得会不会后悔?
但是现在她也没有理由提醒人家要注意赌博的事情,只好微微一笑,又回到自已桌上,开始吃起伙计端来的肉棕。
不得不说,几十年来,这家肉棕铺的肉棕一如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