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玩转八零年代-第7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康滔说完,就走了。

    迟生赞道:“康支书不错,和咱爸一样,对村民挺负责的。”

    “是啊,要不然谁爱放烟花谁放去,烧的又不是他的钱。”叶秋桐也深表赞成。

    早前叶秋桐让康滔负责村里小学的基建工作,康滔把账目管得挺清楚的,再加上这几年村里老师的补贴也都是由村里来发放,康滔的为人,叶秋桐还是挺信得过的。

    由于后山村小学建设得和市里的小学一样气派,甚至有些教学设施还超过市里,如橡胶跑道什么的,老师工资虽然领的和全县一样,但是补贴高,一个老师一年领的是其它学校老师的四、五倍,可以说,在后山村当老师,不去给学生补习、不去做小生意补贴家用,就能过上很舒服的小日子。

    所以,后山村老师心态稳定积极,教学质量很高,学生已经连续两年拿到全县语文和数学单科的前十名,升入一中的入学率也高,后山村小学的名气都打出去了,还有家长到处托关系,想到子女后山村小学上学的。

    这些情况,康滔都有和叶秋桐报告过,他尤其不知道拿那些递条子走关系的家长怎么办。

    叶秋桐给他的主意是择优录取,有好的生源为什么不要?好学生多了,学校的学习氛围就强了,长此以往,再造一个毛坦和黄岗都有可能。

    叶秋桐还打算以后在后山村建起质量不输一中的完中,让村里的孩子不出门,就能从小学读到高中,所以,优质生源她还是乐于接收的。

正文 第一千两百九十章攀比

    和迟生絮絮说着学校的这些事,迟子若也在边上甩着狗尾草,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

    突然,迟子若插话道:“妈妈,你们为什么要投钱办学校啊?学校又不能赚钱?”

    “学校是不能赚钱,可是好的学校是一个平台,可以改变村里小孩子的命运。

    一个人穷不怕,最怕的是没有知识,没有知识就没有眼界,没有眼界就不能体会到平常生活的乐趣。

    就说刚才康伯伯说要去制止放烟花的的事吧,论若谁有能力在村里放最艳最久的烟花,肯定非咱们家莫属了。

    可是爸爸妈妈有觉得能在全村放最大最艳的烟花就是最有本事的人吗?

    我们只会觉得这样做既没有意义也无聊。

    在节假日放烟花是一种乐趣,但是适可而止,一年只赚一万元的人,却买几千元的烟花来放,这就是他们眼界决定的,在他们的眼界里,放最艳最久的烟花,就是他们有本事的证明。

    然而事实是这样吗?”

    迟子若摇摇头道:“我倒是觉得,要放几千块的烟花,不如买几千块的书来看有意思。”

    迟子若的回答让叶秋桐很满意,她顺势道:

    “把钱投入教育,虽然现在看不到产出,也不能赚到钱,但是一个人有能力之后,就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帮助他人的有意义的事情。”

    迟子若点点头道:“我明白了。以后我长大了,也要凭自己的本事去帮助别人。”

    迟生满意地摸着迟子若的小脑袋,道:“我女儿真是心怀大志,比你爸你妈出息多了,我们在你这个年纪,还只知道玩呢!”

    “要不怎么说一代胜过一代?”叶秋桐白了迟生一眼。

    一家人这时走到一户农户的院子边,这是户家境普通的农户,院墙是干打垒堆起来的,差不多只有半人多高,里面是一栋凹字形房子,也是用土坯建的,靠西边经常会被雨泼到的地方,还挂上了整面墙的草帘子遮挡,免得墙壁被大雨涮坏了。

    引起他们注意的是,康滔就在这家人的院子里,正冲着院里两个二十多的男青年嚷嚷:

    “别赚了点钱就烧包,买了那么多烟花是吧?一个小时不到,几千块就化成灰,你们觉得这样有意义吗?”

    “为什么没有意义?去年对屋孙家,放了一千块钱的烟花,得瑟得不得了,烟花火星落在我家屋顶上,差点把我家屋顶烧了。我们说他,他还嘲笑我们穷,买不起烟花白看别人的就算了,还好意思上门说理。

    康支书,我们知道你是为了我们好,可是就是忍不下这口气,我们兄弟去年过年就说好了,要出去拼命打工赚钱,赚到钱,要买比孙家更多的烟花来放,看他们服不服气,非要把他们压一头下去。你也别替我们心疼钱了,这钱我们是花定了。”

    两兄弟态度坚决,事情关系到他们的颜面和心里那口气,估计康滔的劝说作用不大。

    毕竟,人家的烟花是花自己的钱买的,又不偷又不抢,是正当消费,可是再一想,去年对门的人家花一千块买烟花,今年他们就花两、三千块买烟花,对门明年岂不得再花四、五千块买烟花?

    如此下来,乡村的消费攀比风,就是这样日盛一日吧?

    叶秋桐皱着眉头,迟生也估算出这点,便带头走进这户人家的院子,道:

    “是迟叔家的小子吧?长这么大了?若是走在路上都认不出来了。”

    叶秋桐听到迟生这么唤,才想到这两小子怎么这么面熟呢,原来是迟生不出五服的堂叔家的儿子。

    几年不在村里,当年十三、四岁的两个黑泥鳅一样的少年,都长成青年了,若不是迟生说,叶秋桐还真认不出来了。

    “哥,嫂子,是你们啊!”见是迟生和叶秋桐,两个青年也赶紧打招呼。

    虽然叶秋桐不太认得他们,可是不妨碍他们已经变成这个村里的传奇,哪个雄心勃勃的年轻人不是以他们为目标和偶象呢?因此他们自是没有人认不出来的。

    “你们这是准备把全村的烟火都包了吗?”迟生开玩笑道,指着院子里放的三大箱的烟花。

    “哎,不是啊!”看到全村首富、还是他们偶像的迟生一家子,两个年轻人有点发窘,他们当然知道自己打工的那点钱,在这家人眼里是不够瞧的。

    “你们的事,我刚才都听到了。这口气真的忍不下去吗?”迟生问了一句道。

    “是啊,他们看不起人,我们当然忍不下去。”兄弟俩异口同声地道

    迟生想了下,对康滔道:

    “康支书,我倒是有个想法,这样吧,今晚全村的烟花,就由村委会出面包了,为了村民房屋财产等安全,大家都集中到村委会前面的空地上放烟花,烟花的钱由村委会统一支付。你看如何?”

    迟生冲康滔使了个眼色。

    康滔会意,便点头道:“我看这个主意好,以前各家各户放烟火,不是烧了别人的屋顶,就是把人家的柴房烧了。现在还好家家户户烧煤的多,要不然,象过去一样都烧柴,那不得没柴烧啊?迟生这个主意好!”

    “嗯,既然康支书也同意了,你们俩,把这些烟花都搬到村委会那去,多少钱一会找康支书报销。康支书再大喇叭叫一下,让大家把烟花集中那过去。晚上咱们村办个烟花宴!”

    两个小子一听,觉得这主意挺不错的,能放烟花,还能保住辛苦打工赚来的钱,同时如果孙家也得到村委会那放烟花,也没什么好攀比的,他们当即爽快地道:

    “既然是这样,我们也同意。”

    说完,便主动去把烟花抬起来,就往村委会那送。

    迟生一家和康滔落在后面,迟生道:“今年这烟花钱,就我们掏了,也让村里人过个祥和喜庆的年。以后过年前,要注意引导,不要让大家口袋里一有了点钱,就消费在这种没有意义的攀比上,把这股歪风刹住。”

正文 第一千两百九十一章两手抓

    康滔早前看到迟生冲他使眼色时,就知道迟生在这件事上有讲究,所以便大包大揽地答应了,此时见迟生果然一力承揽了这件事,便也不客气,道:

    “又让你破费了。”

    “这倒没什么,最主要是村里这种攀比的不良风气不能养成,以后移风易俗这些事要抓起来。”

    “没错,就是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没抓上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啊,不能一手软一手硬的,终究会变成乡村生活的畸瘤。”

    叶秋桐也在边上插话道。

    前世乡村发展就有这样的教训,一旦口袋里有了钱,大家精神文化生活没有及时引导上去,就转化到攀比上面来。

    放烟花攀比只是小的,以后婚丧喜庆,这些人生大事的攀比,就不是几百几千地计了,而是几万几十万地计。

    长辈积攒一辈子的钱,几天内花掉并不是神话。丧事从开始的千八百到后来上万、数万元;喜事则彩礼消费以火箭的速度蹿升……

    这些消费升级的攀比,压弯了农村人的腰。

    叶秋桐也觉得,早发现苗头是好事,还得和康支书好好合计一下,怎么把后山村的攀比之风压下去,引导到其它更好的合理消费上来。

    “没错没错,你们俩果然是见过大世面的,说话就是不一样。我这一年也琢磨着,村里人现在也不象过去那么穷了,一个月也吃不起肉的人基本没有了,但是人不穷之后,他们就改了一种方式折腾……”

    康滔也是一阵抱怨。

    叶秋桐才知道,这一年没怎么回来,原来村里办喜事,一场消费下来也要三万多元;丧事也差不多。但其实现在村里人一年能赚七、八千就很不错了,还只是赚的,没有扣掉平时的生活消费。

    “所以啊,看到这两家人这么斗富,烧钱,我就特别生气。”康滔气呼呼地道。

    这是一个有责任心的村官。

    他们来到村委会时,那俩兄弟已经把烟花放到村委会的办公室里了,办公室还是老巍叔在值班,看到叶秋桐和迟生,赶紧出来打招呼。

    迟生顺手塞了盒中华烟给老巍,老巍笑得眼睛都咪成缝了,也不和迟生客气,说了声谢就把烟接了过去。

    他可舍不得抽这么好的烟,别看只是一包中华,他拿到小卖部这一盒能换一条的牡丹烟,够他抽好久。

    迟生这孩子就是厚道啊,现在有钱有势了,依旧不摆架子,哪象别村有些有钱人,回到老家口袋都是摆两种烟的。要是看到他这种看大门的,铁定扔一支便宜的牡丹就算很给面子了。

    康滔让老巍把那几箱烟花看好了,一会村里还会有人把烟花抬过来,然后今晚从九点起,统一在村部放烟花。

    老巍听了觉得很新鲜,连连点头应承,表示会把烟花看好了。

    康滔便打开值班室里高音喇叭的开关,“喂喂”清了几声嗓子试音后,便开始发布新春的第一条指令。

    大意是村里的安生,全村禁止随意燃放烟花,家里有买烟花的,请把烟花集中到村部燃放,这次烟花费用将由村部统一支付。如有不听指令者,村里会组织干部登门教育……

    高音喇叭遍布全村,支书的话就是命令,不到半个小时,果然村民陆陆续续就把烟花搬到村委会来了。

    说起来,象那俩小子那样买了几千块烟花的还真不多,但是也有三、四成的人买了几百块的烟花,看来,这燃放烟花的攀比之风的确有蔓延的趋势。

    其实,村委会若不劝阻,村里也有些百姓觉得现在过年燃放烟花,从过去的玩乐之事,变成了一种负担。别人家几百几百地买,总不能自家只买几支烟花放吧?

    大人还无所谓,自家孩子眼巴巴地去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