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秋桐记得这青砖瓦顶的小学是建国后修建的了,她和迟生都是在这里上学的,没想到至今还在用。
叶秋桐沉吟了下道:“这样吧,村里再选个地方,开阔一些,要有运动场地的,我出钱,你们把学校建起来。”
康滔闻言,喜出望外,但是随后又道:“秋桐,要建一所小学,得花好多钱呢,修修补补还能凑合着用,要不你出个修补屋顶的钱就可以了吧?”
康滔的话很实在,没有吃大户的意思,还想着帮她省钱,叶秋桐听了挺感动的,笑道:
“这里也是我的母校了,要不是在这里上学识字,我也不可能走出去呀!今天就是我回报母校的时候了,康支书,你放心吧,办一所学校的钱我还是有的。你只管选址,让人来设计图纸,一应费用我会全出的,运动场地也要修起来。”
叶秋桐知道,再过十几年,由于生源数的减少,不少村办小学就会撤并,几所学校并作一所,上一年级的学生如果要到外村上学的,还得寄宿。不寄宿就得天天来回接,家长根本没办法做到。农村也没有发达的公交系统,上学远,家长又没法接的话,只能靠双腿走了,才有了后来的“冰花”小男孩的新闻图片……
叶秋桐决心,要办就办高标准的小学,不光教室要充足,预留未来的发展空间,还要有达标的住宿条件,完备的运动设施。
这样以后村办小学撤并时,后山村小学的条件最好,自然不会被撤掉。如此一来,后山村的孩子就能不出村上小学了。
只是现在大家都不能预料到小学会撤并的事情,叶秋桐要建这么大的小学,让康滔难以理解,连连说浪费了。
不过,叶秋桐坚持说要按她的标准来建,并且说等村里选址好了,她让新恒地产派设计师来设计。
康滔最后屈服了,能建全县最大的农村小学,他这个支书面上也有光,但是听到叶秋桐说不肯显名,他又不理解。
在农村里,造桥修路,无非就是想显名于世,到时候总要立个石碑,在石碑上打上捐资兴建者的芳名,以百传流传。怎么到叶秋桐这里就不按常理办事了呢?
“康支书,只要大家得到实惠就行了,名声什么的,不是我追求的。”叶秋桐解释道。
正文 第九百八十七章大龄男青年
康滔还挺不好意思的,觉得这样叶秋桐白白出钱,什么都没落着,太亏了。
叶秋桐却是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最后她说:“如果你非要我显名,我就不捐了。”
话说到这份上,康滔只好消停了。
于是,村办小学的事就这么定了。
不过,叶秋桐回头又给了村办小学一个福利,当晚,她拿了五万元钱到康滔家,让他给村办小学的孩子们买些课外书和作业本铅笔什么的,另外,再给小学的老师们每个月多加二百元的福利,并且承诺这项政策会一直执行下去,什么时候钱不够了,让康滔打电话给她,她随时转来。
现在经过几次调资,体制内工作人员的工资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从原来几十元,到现在一百多元,但是物价也随之飞涨,原来一块多一点能买到一斤猪肉,现在要两块五左右了;中华烟两块钱一条,现在要四十块了……
但是收入水平整个社会不象以前那么平均了,做个体户的一个月几千上万都有可能,有人光卖菜一个月就能赚八千九;而土里刨食的农民一年交了征购粮、农业税,到手剩下的可能还不足千元;但是国企的领导可以领到两千多元的工资……
社会贫富分化现象初显。
教师就是这分化群体中属于贫寒的一类,工资低,任务重,还因为师资不足,许多村办小学聘用了民办教师来上课,没有正式编制,一个月只有七十多块钱的工资……
老师不富足,怎么能安心教学?
叶秋桐早就了解到,现在后山村小学老师正式编制的加上校长是三个,其它七个老师都是民办没有编制的,就是这十个老师,撑起了后山村教育下一代的重任。
二百元一个月,还不够现在有些人豪吃一顿,不够一个土豪在歌舞厅里“全上”一次花篮。
但是在农村多了这二百块钱,老师的生活水准就能大变样。
康滔看着厚厚一迭的钱,心情特别激动,道:“咱们村的老师都很朴实,不过工资太低是个缺陷,过去他们上完课,还得回家兼种地,开荒种水果才能养活一家人。
现在好了,每个月多个二百块钱,能解决不少事,他们也能更专心教学,我回头就和他们提要求去,每年都要争取有人给我考上县一中。他们有了钱要还教不好,有的是想调过来教书的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叶秋桐虽然不是什么伟人,但却知道知识真的能改命一个人的命运,如果老师能把精力都投入教书育人,后山村不知道又会走出多少人材。叶秋桐突然特别期待,她笑着道:
“被你一提醒,我还打算再成立一个奖学奖教基金会。以后老师和孩子出了成绩,都大大有奖。”
“秋桐,这花销也太大了,你真的不想树碑立传?”康滔真想不透叶秋桐这个人了。
“咱们村多出些人材是好事。”
叶秋桐微微一笑,不再解释。如果不是这个村子收留了她,让她在这里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也不会有现在的她了。
叶秋桐是个感恩的人,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上辈子就算是穷的时候,村里要修路,提倡主动捐款,她也是从牙缝里挤了几百元捐出去。
现在她发达了,钱对她来说真的只是数字了,抱着这些数字冷冰冰的没有实质的感觉,但是如果捐出去,做公益事业,心里却感觉热乎乎的,这就够了。
从康滔这出来,叶秋桐又回了趟娘家,钱秀花正捶着腰,说擦洗了一天把她累坏了。
叶秋桐便问她为什么不叫人帮忙,钱秀花便念叨开了,要过年大家都忙,没空,她也不好意思叫人家。还好邻居们知道他们回来,有主动过来帮着擦洗了一会。
这都怪秋生,如果过年前找个媳妇回来就好了,她也不至于这么累,没人帮忙擦洗。
叶秋生听了,虽然不敢甩脸,但是脸上的神情也不好看。这时候正好有几个过去在县城做生意的老朋友来找他,约他出去喝酒,叶秋生就去了,正好能离开老娘念叨的魔音。
“你看看,他就是这样,我一说找老婆的事,他有借口也跑,没借口也跑。”钱秀花气歪了鼻子,对叶秋桐抱怨道。
“妈,婚姻的事顺其自然,也得你情我愿,有感情才好。”叶秋桐劝道。
“有感情有什么用?他和那个王娟没有感情吗?最后还不是被她骗光了?要不是你们帮他出谋划策,他现在都不知道混成什么样了。”
一说到这话题,叶秋桐就不想说了,王娟的事虽然过去了,但余毒还在,知道王娟过得不顺,叶秋桐就放心了。
法制社会,叶秋桐也不可能把王娟一脚踩死,那她就成了杀人犯了,但是王娟从过去的房地产公司老板,沦落到现在小小的中介员,想必她天天生熬的日子更不好过,这就足够“报答”她的毒害了。
“妈,秋生有了这次经历,肯定会更慎重,更不敢轻易结婚了。所以你别催他,逼急了他不找你不是更惨?”
叶秋桐的话却让钱秀花更着急了,她道:
“刚才来帮着擦洗的孙嫂子说了,村里还有好几个合适的姑娘,虽然没有读什么书,但是身世清白,人也单纯,如果咱们家秋生找这样的人家,她们肯定巴不得。
我觉得城里人太奸滑了,不如我们找个农村淳朴的,也知根知底的,怎么样?趁着过年有空,就把亲事订下来。”
叶秋桐扶额,她才不掺和这样的事呢,她反对道:
“你忘了上次抱养孩子的事了?万一再闹出这样的妖蛾子,你怎么收场?都是本村本土的,相亲不成,拒绝了人家,人家表面不说,心里肯定是生气的。”
叶秋桐的话,让钱秀花警醒了,她尴尬地道:“女儿说的也是,可是你弟不找对象,过了年又老了一岁,这怎么是好?”
“妈,秋生一定会找到称心如意对象的。他又不是农村五谷不分的懒汉,放心吧,会有姑娘看上他的。”
叶秋桐说话音,就有人来找钱秀花了,而且还带着一个面带娇羞之色的大姑娘……
正文 第九百八十八章委婉拒绝
上门来做客的正是邻居孙嫂子,农村都讲究个待客热情,同时待客之道也是保持脸面的事情,哪怕最困难的时候,有办法的话,农户家里也会留点面线、粉干,海蛎干,客人来了都会端上大碗热腾腾的面线煮海蛎干,或者粉干香菇蛋。
所以,就算是知道孙嫂子带着这个羞答答的大姑娘上门是什么目的,叶秋桐也断没有把人赶出门的道理。
何况钱秀花现在常住向阳市里,门户什么的,少不得让邻居帮忙相看。孙嫂子就住在抬脚两步的对过,对叶家的经济条件那是瞎子吃汤圆,心里有数。
她带来的这个大姑娘就是娘家的外甥女,早就听说叶秋生离婚,在城里不好找对象,至今仍然没有结婚。孙嫂子觉得自家外甥女是一个还未出阁的姑娘,虽然只读到小学就没上学了,但是家里家外一把好书,养猪种田什么的也不输男人,叶秋生要能娶到她,简直是撞大运了。
当然,外甥女嫁给秋生虽然亏了点,重要的是叶家有钱,在城里买了大房子,叶秋生年前还买了居民户口,只要嫁给叶秋生,不光姑娘也能转居民,以后孩子就都是城里人,摆脱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的命。
孙嫂子早就计划好了,知道叶家过年要回来,叶秋生肯定也会回来,所以今天一早就传话给外甥女,让她过来家里等。
白天人多嘴杂,孙嫂子还特意等到没人的晚上才带外甥女过来。
让孙嫂子失望的是,叶秋生明明刚才还在家,现在竟然不在。一问之下,才知道是朋友约去喝酒了。
如今这个年头,有人请吃饭是倍有面子的事,说明这个人有能耐,孙嫂子看外甥女脸上没有不满之色,便对张罗着泡茶的钱秀花道:
“秀花,咱们这么熟,我也就不和你客套了,茶也不用喝了,我和你介绍一下,这是我娘家的外甥女,叫孙兰清,今年二十岁了,小学毕业后就在家务农,至今没有找对象,我想让她和秋生相看一下,你看怎么样?”
相看就是相亲的意思,人家主动把姑娘带上门,说明诚意十足,钱秀花听了挺感动的,如果放在平时,她会更热情一些。但是孙嫂子来的不是时候,前几分钟,她正好被叶秋桐提醒了上一次擅自抱养孩子捅出的麻烦事。
想到那死去的可怜孩子,钱秀花的心也是麻麻的,她的态度就有所克制,四平八稳地道:
“孙嫂子劳你高看一眼,我们家秋生就是个金钢石的脑袋,家里不知道给他做了多少工作,他到现在也没和谁相看过。后来我打听了一下,原来秋生心里有人了。只是人家条件不错,正处着,还没有正式挑明呢,具体情况得问秋桐,我还不太清楚。”
钱秀花把皮球踢给了叶秋桐,那意思是说,这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