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玩转八零年代-第1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定了定神,在人群中又快速逡巡了一番,果然,还是看不到牟红的身影。

    叶秋生并没有失落,现在时局的发展和牟红如今的生活方式,已经让他明白,当初姐姐制止他和劝说他的那些话都是对的。

    如果当初和牟红发生了些什么,自已或许已经成为别人孩子的父亲,即便他发现真相,不愿意做“接盘侠”,这是姐姐的原话,牟红也不会放过他的。

    到时候,他就会被以流氓罪什么的控诉被投入监狱里,按现在这么严峻的形势,枪毙也是正常的。

    叶秋生收回心神,继续讲起自已创业的心路历程来……

    和牟红曾经发生过的那么一段让人脸红心跳的往事,就消融在他的淡淡叙述中……

    叶秋桐和迟生回到向阳时,迟生的部队已经轮防回来了,因此迟生也不用赶赴前线,日子又暂时恢复了从前的平静。

    随着时间的流逝,李嘉悦和董立伟真地要从香港来向阳探访叶秋桐了。

    叶秋桐把这事知会了迟生。

    迟生只能很抱歉地告诉老婆说,这段时间他很忙,昼伏夜出,怕是不能帮着接待他们了。

    其实,迟生还有一份顾忌,就是他是军人的身份,也不好与这些香港敏感的上流社会人士过从甚密。

    叶秋桐表示理解,便也不勉强的迟生参与接待活动。

    出了向阳机场的海关,李嘉悦兄妹和董立伟看到在外边接他们的叶秋桐,都兴奋地冲着她直挥手。

    李嘉悦并不是第一次来向阳,她的老家在四狮,很小的时候随父母回乡祭过祖,不过后来随着内地发生一些事情,她就没有回来了。

    此次是她成年后第一回乡,除了要考察内地的商业市场环境,另外很重要的是随哥哥回乡,给新翻修落成的祖厝剪彩并祭祖。

    在海外华人心里,回乡祭祖是一件很神圣的事,这件事也得到了父亲的欣赏和首肯,全权委托他们来处理。

    父亲的这点做法让李嘉悦和李嘉明都比较欣慰,看来,那两个私生子,父亲是没有把他带回乡的打算了。

    在祖宗面前得不到认可,那两名私生子现在也很憋屈吧?

正文 第三百四十章搞事

    李嘉明在长庆工业区创办的“好运来”企业厂房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二,大约到了今年秋天就可以试投产了。

    李嘉悦和董立伟到酒店放下行李后,首先就来参观李嘉明的企业。

    不过,他们没想到的是,长庆镇的刘镇长早就打听到了蛛丝马迹,又从叶秋桐那里套出董立伟等人到厂的确切时间,非要组织一场盛大的欢迎仪式。

    因此李嘉悦和董立伟到了好运来时,简直是受到了一万点惊吓。

    因为从厂房门口到厂区内,铺了一条三百米长的红地毯,周围还有可爱的小朋友,穿着鲜艳的戏服,敲锣打鼓地欢迎他们。

    有些没有敲锣打鼓的小朋友,则鼓着腮帮子,手里拿着塑料鲜花,蹦蹦跳跳,一看到他们进来,就热情地跳动起来,喊着: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李嘉悦是震惊了,董立伟一时间也有点手足无措,不过还好在刘镇长的引领下,他们踩着同手同脚,浑身不自在地感受了一番内地领导的热情,来到了好运来的厂区办公室。

    好运来的办公室是最早完工的建筑之一,简洁大方,一行人坐定后,外面的小朋友组成的鼓乐欢迎队便撤离了。

    李嘉悦和董立伟这才自在许多,对刘镇长感谢道:

    “太客气了,我们就是来走走看看,不必这么盛大。”

    “哎,哪能啊,你们是爱国侨胞,能回内地走走看看,就说明你们亲情犹在,作为家乡人民,我们自然要热烈欢迎你们。”

    刘镇长不愧是当领导的,张口就来,把没什么和内地官员打交道的李嘉悦和董立伟说得面红耳赤。

    当然,他们几位都不会想到,日后他们在内地生意越做越大,他们受到的类似的欢迎仪式也越来越频繁,他们慢慢就会习惯了这样的欢迎方式。

    接下来,刘镇长自是一番公关说服,希望能说到李嘉悦和董立伟在他治下投资办厂。

    董立伟和李嘉悦本来就有投资办厂的这种意思,而且他们亲眼看到长庆工业区已经做好了三通一平,比李嘉明刚来时空白一片好得太多,只要他们有项目,就能立即兴建厂房,所以也没有一口拒绝刘镇长。

    在应付这些事情后,李嘉悦和董立伟对内地的投资政策也了解得七七八八,接下来就是具体要做的项目。

    依着叶秋桐的引领介绍,李嘉悦依旧是想做一个化妆品品牌,而董立伟觉得向阳海陆空三地交通都有优势,真地兴起了做物流的念头。

    忙完了正事,李嘉悦才和李嘉明回乡祭祖,作为被邀请的朋友,董立伟和叶秋桐也一路相随。

    然而,在回到李家的祖籍地后,在祭祖仪式举办前,李嘉明就遇到了一件极为尴尬的事。

    因为有不少族亲来找李嘉明,一一诉苦,不是孩子没钱上学,就是家人有病经济贫困,希望李嘉明能帮助他们。

    李嘉明挺为难的,给钱也不是,不给钱也不是。

    这个世界上,没有因为同是族亲就必须无偿赡养他们的道理。但是族亲有困难,不帮助也会被人诟病。

    农村里特别重视风评,富贵之人若是事业有成,不回乡做些回哺,就会被众乡亲戳着脊梁骨骂。

    尤其是象港客、南洋客这种身份,大家都觉得他们在域外过着富裕的生活,不回乡做点贡献算怎么回事?

    这也是常年处于贫困线下人群的思维,若是再发展几十年,大家经济富裕起来后,这种“吃大户”的现象就会减少消失。

    然而,现在却是无可避免的,如何处理好,就成了李嘉明的一个难题。

    叶秋桐作为朋友,不必象李嘉明兄妹那样纠缠于族亲的迎来送往中,于是便和董立伟有时间在村里的巷道中走走逛逛。

    “哎,听说了吗?老李家的儿子和女儿这次回来祭祖,特别小气啊,族亲李阿公腿脚不便,找他要点钱养老,他都支支唔唔的,不肯放句痛快话。”

    “越有钱越小气。这回算是见识到了。听说他们在香港住别墅开豪车,一顿饭都要吃掉几千块,族亲只不过要个三五千块,他们都不肯掏出来,明明不够人家一顿饭花的呢!”

    “是啊,有钱人哪有良心啊,良心都被狗吃了。”

    “哼,象他这种人,回乡祭祖有什么用?不过是来讲排场的罢了,到时候,我就不去参加了。”

    有人便赞声道。

    “这次是老李的两个孩子回来,如果是老李回来,我连茶也不会给他喝一杯,管他在香港有什么地位,和咱们有什么关系?”

    一群人聚在天井里,越说越慷慨激昂。显然,这些都是李嘉明的族亲。

    在乡下,故人回乡,没人理会,是一件特别没面子的事。

    没想到,李嘉明回乡祭祖,一番拳拳爱乡之情,也会被人诟病。

    董立伟和叶秋桐听到了,不禁一阵面面相觑。叶秋桐更是露出了尴尬之色。

    叶秋桐觉得自已算是地主,竟然被董立伟听到这种议论,衬出这些乡亲的素质参差不齐,不由特别难受。

    而董立伟则认为自已算是和李嘉明一样从香港过来的,他也有老家在内地,感同身受,若是换成老家人这么背后议论自已,他也会特别尴尬。

    所以,两个人一时间默默无语。

    回到李嘉明暂时居住的别院,只见客人仍旧不少,络绎不绝的,难为李嘉明一介受过高等教育的富家之子,迎来送往,不管是平头百姓,还是村里的贫寒之家,他都礼节周到。

    然而,这也不是他必须成为“肥羊”,每个人都来杀一刀的理由啊!

    叶秋桐一阵心塞……

    终于到了祭祖之日。

    李家的祠堂已经在李嘉明拿到地契后,重新进行了翻建,气派的红砖三进四合院,让李氏族人都倍感自豪。

    一番隆重的祭祖仪式拉开帷幕,李嘉明兄妹俩自是成了全体李氏族人关注的重点对象。

    由于还没有撕破脸,所以祭祖的当天,李氏的宗亲倒是都来了。

    一番祭拜仪式过后,李嘉明烧香祭祖后,定了定神,就看到几名族老互相对看了一眼,走上前道:

    “嘉明,这次你们回乡祭祖是好事,但是族亲们也有些不满。”

    “不满?为何?”

    李嘉明挑起了眉毛。

    果然,有部份人来搞事了……

    叶秋桐和董立伟还有李嘉悦面上都是神色一变……

正文 第三百四十一章粘了上来

    “咱们李家的风水都被你们这一房拔出去了,有祖宗的保佑你们在外面才能赚大钱。现在留在国内的亲人,日子都过得不怎么样,所以大家觉得,你们应该为改善族里人的生活做一些贡献。”

    叶秋桐一阵默默无语。

    这不是吃大户吗?

    还让不让人发财赚钱了?

    “这方面我有考虑到了,所以和父亲商量了一下,我们决定成立一个李氏慈善基金会,专门用于李氏族人扶危济困之用。”

    李嘉明这一宣布,让发难的族老一阵瞠目结舌:

    “慈善基金会?什么东西?”

    然而听起来,并不是什么好东西,好象他们期望着到手的钱飞了?

    就在这时,祠堂外一阵骚动,原本围观的人群突然让开了一条路,路中间,走进几位气宇轩昂的男子。一看他们的衣着打扮,就是政府官员的模样。

    族老们一脸懵逼,他们原本想挟众人之势,让李嘉明不得不低头,拿出一些钱财来,现在看来,似乎情况有新变化?

    “李先生,你开了个好头,政府感谢你的义举!”

    打头的中年男人上前,郑重地和李嘉明握了下手。

    “是县长,县长来了。”

    有人认出了这个中年男人,竟然是他们的一县之长,顿时人群一阵骚动。

    这几年,陆续也有侨亲回来祭祖,不过都是自已小规模办办事,哪里会象李嘉明这次,还让县长亲自到场,顿时,李氏的宗亲们都激动起来,倍觉荣光,太有面子了。

    这事说出去,十里八乡都要轰动啊!

    看到中年男子出现,叶秋桐这才松了口气。

    以她后世掌握的资讯,这时候政府特别重视统战工作,联络侨亲侨谊,同时也想借助他们爱国爱乡的热情,能引进外资,或者主动投资,为国内经济的发展助力。

    所以她通知了四狮当地的县政府后,果然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叶秋桐通报李嘉明的情况,对当地政府来说,正是瞌睡送来枕头,正中下怀。

    毕竟,李家在香港家大业大,本地出了这么一个有实力的商人,当地政府早就想和他们打好关系了,只是苦于没有机会。叶秋桐大胆主动地牵线搭桥,当地政府立即接招。

    如若换成别人,在内部无人引荐的情况下,或许就不敢这么做了,但是叶秋桐正因为提前知道了相关讯息,所以硬着头皮闯了一闯,到底被她促成了这件事。

    四狮的陆县长气度威严,一上来就把一众蠢蠢欲动的族老们压了下去,看到陆县长,他们巴结都来不及,手在背后蹭着,蹭干净了就等排队和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