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七十年代翻身记-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嫌弃生意太小,这位韩先生很有魄力的向银行贷款十五万元,自己开办养鸡场,成为了当时大连最大的个体户。
  后来又得到官方支持,如此顺势而动,把握政策机遇,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仅第一年,就赚取到了数百万资产。
  这位韩先生,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养鸡。
  他就是靠着养鸡,斩获了亿万身家,后来人送外号“中国鸡王”。
  当然,一个人的成功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旁人很难二次复制。
  但此时是七十年代末期,是改革开放即将全面开启,中国经济彻底井喷的黄金年代。
  这并不是21世纪互联网和健康,娱乐,医疗以及能源产业的天下,是轻工业,是实业,是商品经济称王的时代。
  从家里养几十只蛋鸡,到后面复刻一个“中国鸡王”,在先知四十年,了解新政策走向的未来人眼里,完全是能够行得通的!
  哪怕远远达不到中国鸡王的高度,就凭养蛋鸡这个营生,稍微用点心,都能让陈家彻底翻身!
  别忘了,1978年,是小商品经济,私营买卖在农村刚开始传播的年代。
  后世那些家境殷实的人家,百分之八十都是这个时候打下的基础,彻底改变自身,改变后代的命运。
  可当陈茉兴冲冲的跑去跟陈国栋和徐桂芝商量的时候,没有得到应有的夸奖,反而是一顿臭骂。
  陈国栋的脸色少有的严肃:“三丫头,你以前胡闹,俺当你是女孩,就是娇气了点,可这些胡话你敢出去乱说,看俺不打断你的腿。”
  陈茉一脸不可思议,气得直跺脚,但奈何不是一家之主,也没有资本自己创业,没有半点办法。
  不过她终究是知道了为什么陈国栋对养鸡如此忌讳。
  1978年,是彻底开放的一年,但也是最骚动的一年。
  农村公社生产队眼看着已经名存实亡,土地私有的概念,已经悄然在农民群众里蔓延,却都只敢在脑子里想一想。
  个体商品经济虽然在大城市已经见怪不怪,但在乡下农村,仍旧被占据扭曲道德高度的人们鄙薄。
  上个月,光明日报发布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范围大讨论。
  陈国栋作为男人,虽然只是最低层的农民,但也嗅到了不同寻常的味道。
  这天,随时都有可能翻了。
  就连公社干部们,都三缄其口小心翼翼,琢磨揣测上面的意图,生怕站错队被清算,更何况他们小小的农民。
  在如此要命的时候,陈茉竟然提出来,要私自养鸡做个体买卖,在陈国栋看来,简直就是胆大包天,没事找事。
  你看,所谓时势造英雄,就是这样来的。
  作为拥有先知记忆的陈茉,知道这场真假辩论很快就会在几个月后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定性,所以才敢有养鸡的打算,可是陈国栋,却只是避而远之。
  一个又一个的大富豪崛起,都是因为先知,因为魄力,因为运道,因为眼光,因为胆识!
  换句话说,就是抢在别人前面,做别人不敢做的,正确的事情,那你就能比别人强!
  信息不对等带来的意见冲突,让陈茉无奈选择放弃,另谋出路。
  为了让自己的话语权能加大,她开始努力把自己变成一个村姑,兢兢业业扮演乡下丫头。
  然而事实证明,陈茉的干活能力实在是感人。
  去井里挑水,把家里的水缸给磕坏了。这倒是小毛病,也不算个啥,可大祸都在后面呢。
  去给生产队放羊,她拿着鞭子赶羊,那群羊却死活不听她的,到处乱窜。
  刚开始她不忍心抽鞭子,后来看其余几个放羊的姑娘都在抽,就一咬牙,鞭子高高抬起,打算吓唬吓唬这些不听话的羊。
  可这一吓唬,却吓唬出了问题。
  领头羊被吓跑了,跟着的群羊四下逃窜,在河渠边的田埂上跑的飞快,陈茉彻底傻眼,又成了全村人的笑料。
  甚至连隔壁村都知道陈家有个三丫头是个傻子,17岁了,连个羊都不会放。
  后来还是陈卫民和陈卫国兄弟俩来收拾烂摊子,把丢掉的羊找了回来。
  丢羊的事儿没多久,陈茉又成了水牛村的话题中心人物。
  这一次她倒是没有祸害生产队,她把自己家厨房给烧了。
  夏天的空气格外干燥,陈茉在厨房里烧火实在是闷热的难受,忍不住出去打盆凉水擦脸。
  锅炉里的柴火烧得正旺,傍晚又起了风从窗户里灌进去,火星被吹出来,撒到灶台口备好的干柴堆里。
  火星遇见干柴,有风助阵,转眼间就烧了起来,等陈茉发现的时候,滚滚狼烟已经冒了出来。
  她站在院子里,一脸懵逼的愣神片刻,撒丫子抱着水盆往厨房冲。
  也不知道是不是和这个时代犯冲,她穿越到这里以后,基本上就没有顺心的事情。
  到这次,竟然还把房子给烧了。
  真的是没有最糟糕,只有更糟糕啊。


第4章 了解世界才能征服世界
  陈家这厨房没有彻底烧起来。
  毕竟陈茉发现的及时,旁边邻居察觉到动静,也跟着出来帮忙。
  灶台口的干柴是好几天前屯的,做饭用去了不少,火势起的并不大,十几盆水泼过去,就差不多控制住了。
  然而那滚滚的浓烟却从陈家院子里飘出去,在夏天的傍晚格外刺眼,二里地之外都能看得见。
  在田地里干活儿的人们都时不时抬头往那边瞧。
  看这样子,难不成是谁家着火了?
  大概过了十多分钟,一个身体健壮的老太太小跑着来到田埂,扯着大嗓门吼道:“国栋,桂芝,赶紧回家,你家三丫头把厨房烧了。”
  此话一出,田里顿时一片哗然。
  陈家这三丫头,可真是能闯祸啊,这小半个月,一直就没消停过。
  听说家里着火了,陈家五口人也没心思干活,急急忙忙赶回家。
  彼时,火势已经止住,陈茉顶着一张脏兮兮的小脸,正在接受邻居几个大爷大娘的教育。
  徐桂芝是个火爆脾气,看见三闺女没啥事儿,厨房火也灭了,抄起院子里的扫帚,追着陈茉开始打。
  这次一家人可没人上来劝,开始收拾厨房里的烂摊子。
  陈茉被打的上蹿下跳,可大门却被徐桂芝提前锁上了,她跑不出去,只能在院子里狼狈的躲闪。
  徐桂芝这次是真被气着了,17岁的大丫头,啥活儿不会干,还把家里房子点着了,成了十里八村的笑柄,以后还怎么嫁的出去?
  再不好好收拾一顿,这死丫头还指不定能闯出什么祸来。
  事实证明,挨打确实能长记性。
  这顿打以后,陈茉觉得自己整个心灵都跟着升华了,以后只要干活,都格外认真小心,生怕再捅出什么篓子来。
  毕竟,扫帚打到屁股上的滋味,她再也不想体会到了。
  当然也并不全都是挨打的原因。
  自从她一把火烧了厨房以后,这种惊人壮举让她瞬间成了村里的名人,走在路上都能被人指指点点。
  听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没有小姐命,偏偏一身小姐病。
  陈茉活了两辈子,从未这样被人戳着脊梁骨鄙视过。
  她暗自咬牙,你们给姑奶奶等着。
  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陈家人惊讶的发现,陈茉开始一点点转变。
  虽然仍旧不太能吃苦,虽然干活儿仍旧磕磕绊绊不够利索,可她确实在努力着,一点点的成长。
  田里的麦子很快就割完了,脱麦子有牛和碾石,女人们负责翻晒。
  陈梅总算能从田里抽身,打算去镇上一趟。
  她要去看看镇上有没有需要帮工的,等过些天麦子打完,玉米棒子也种下的清闲时候,和徐桂芝一起去镇上做帮工。
  这是前些时候,徐国栋说好的。
  陈茉等的就是这次去县城的机会。
  穿越过来好多天,她一直被困在这村子里,根本找不到怎样发家致富的法子,对于现如今城镇的具体发展走向,也没有个清晰准确的概念。
  毕竟只有了解世界,才有可能征服世界。
  因为这段时间表现还算可以,所以陈梅很痛快的就答应了陈茉的要求,允许她跟着一起去县城。
  这天一大早,陈茉就开始起来收拾自己,先是打水洗头,然后换上自己设计的新衣服。
  说是自己设计,其实就是比着她以前见过的衣服,画出来个样板,然后用旧衣服改的。
  当然,这种针线活儿陈茉自己是做不来的,都是让陈梅给她做的。
  白色衬衣搭配蓝色收腰百褶裙,扎起蓬松简单的丸子头,哪怕素面朝天,可漂亮的脸蛋自带胶原蛋白,看起来俏皮又可爱。
  她穿到身上的效果,差点没闪瞎了陈梅的眼睛,有些晕晕乎乎的问道:“老三,你这衣服哪里来的?”
  陈茉笑道:“二姐,这就是你给我做的衣服啊。”
  生平头一次,陈梅觉得,有个草包妹妹也算不错,至少这张脸,漂亮的让人没有半点脾气。
  还有这衣服,如果不是今天要去镇上有正事儿,陈梅都想给自己也做一套了。
  姑娘家家的,哪儿有不爱美的呢。
  这时候的农村,去一趟县城还是挺不容易的。
  因为交通工具只能靠两条腿。
  好在陈梅陈茉姐妹俩这次幸运,路上遇到隔壁村的熟人去县城办事儿,搭上了人家的牛车。
  就这样,愣是一个小时才赶到县城,如果走路,得俩小时。
  陈茉忍不住咂舌,70年代的农村,可真是穷啊。
  就拿她们村来说,还没人能买得起自行车呢。
  至于电视机之类的,更是想都不要想,因为村里连电都没有通,大家晚上用的,都是煤油灯。
  但这时候的县城,和农村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有服装店,有小商场,也有些零散小户,偷偷摸摸的把自己家东西拿出来贩卖,街道上也算是热闹。
  陈茉瞄了几眼,有卖鸡蛋的,有卖鱼虾的,都是些几块钱,利润几毛钱的买卖。
  这些小买卖,显然并不能解决陈家现在窘迫的生活困境。
  陈茉跟着陈梅一路观望,陈梅找的是裁缝或者饭店之类的铺子,想问问需不需要帮工,可惜店小利薄,大多数老板都表示并不需要。
  一家家跑下来,到了快中午,还是没个头绪。
  陈茉暗自摇头,这样毫无目的找下去的话,她们今天怕是就要白费力气了。
  眼看着陈梅的脸色越来越难看,陈茉想了想,说道:“二姐,反正还有一下午呢,别着急,咱们先去吃饭吧。”
  陈梅这才意识到,已经到了中午。如果是她自己的话,忍一忍就过去了,但带着陈茉,总不能这样对付。
  国营饭店不用想肯定是吃不起的,小饭馆也够呛,一碗面都要三毛。
  最后陈梅带着陈茉,在街边的小摊子上买了几个火烧,老板送一碗免费的凉白开。
  如果是以前的陈茉,打死也不肯吃这些东西的。现如今,她已经开始习惯农村疾苦的生活,虽然吃着不好吃,但也要填饱肚子。
  姐妹俩靠在街角的阴凉处吃火烧,陈茉这身衣服太扎眼,一个胖丫头满嘴油光从国营饭店里走出来,抬眼就看到了她。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那胖丫头走过来,阴阳怪气的说道:“陈老三,你家都没钱供你上学了,还能吃得起火烧呢?”
  陈茉没想到自己蹲墙角吃饭,还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