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八十年代之出逃[穿书]-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奶奶留在信封里的钱满打满算才一千块钱,奶奶能攒下这么多钱很不容易,这些钱在普通人看来已经是很大一笔钱了,但是想做点儿生意还是有点少,况且她还得留着一些日常生活用,以备不时之需。
  就在她犹豫着要不要放弃这想法时,摊主跟隔壁摊的摊主聊起了买年货的事情,叶清舒听到他们的对话眼睛一亮。
  年货中就有一样有可能全国各地都需要,但每个地方都不同的东西——糖果!这玩意儿在这个年代,不怕卖不出去,只有怕不够卖的!
  这年头多少人成天啃粗粮啃得嘴巴都要淡出鸟来,就等过年这几天能改善改善伙食,再买点糖果甜甜嘴,糖果多少都不够吃的。
  燕市的糖果和糕点,跟中福市肯定不一样,而且燕市的糖果糕点有首都buff加成,不愁卖。
  叶清舒趁机跟店主打听了他们往常在哪儿买年货,哪里的糖果糕点是燕市经典又物美价廉不要票。
  摊主说起来那叫一个如数家珍。
  叶清舒想买不要票的糖果糕点,供销社肯定第一时间排除,燕市这么大,黑市有好几个,她只能从摊主说的那几个黑市里选择离火车站近,又相对较便宜的地方买。
  打听完后,叶清舒又在摊主这里买了几个馒头当午饭,然后进火车站里看看燕市到中福市的火车大概在几点。
  中福市地理位置偏南,离燕市不算近,坐火车大概也要一天以上的时间。
  今天去中福市的火车在下午六点半开,她的时间很充足,叶清舒这次提前去买了票才从火车站出来坐公交车。
  时间还早得很,来燕市怎么能不去故宫和天。安。门广场看一看呢?
  叶清舒坐公交车去了一趟这两个地方,那里还有帮游客照相的,可惜她今天就要走,等不了照片洗出来,只能以后找机会再来了。
  参观完故宫和天。安。门,叶清舒才坐公交车前往购物地点。
  购物地点距离这里也不远,公共汽车三四个站就能到。
  当地人管这个地方叫菜市场,虽然叫作菜市场,但它其实包含了附近一整条街,各种吃的穿的用的,卖什么的都有,叶清舒一走到地方就先买了一个新的蛇皮袋。
  她把装着自己行礼的蛇皮袋跨在左肩上放在身前,防偷。
  新买的就跨在右肩往后背,待会儿用它装货,这架势,不看脸就光看衣着打扮,简直土气十足。
  叶清舒混在买年货大军中,学着燕市人的腔调问价格,先是把菜市场逛一圈,对价格做到心中有数,紧接着才是一顿横扫。
  在买某一种糖果时,她会尽量多问问价,多跟摊主磨一磨,然后再在同一家店买入,这样买的量大,价格也更实惠。
  很快,叶清舒兜里的钱缩水一大截,蛇皮袋也满了,扫荡到最后,她还得再买一个蛇皮袋才装得下所有的货物。
  下午四点多快五点,叶清舒在菜市场简单吃过一顿晚饭,再回到火车站时,她兜里只剩下不到一百块钱了。
  叶清舒已经在菜市场买了些吃的,所以没有再在火车站外逗留,到达火车站之后就直接进站候车。
  一个小时的候车时间说快也很快,六点多,她顺利检票上车,这一次在燕市上车的人依旧很多,但是火车越往南,人就慢慢变少了,很多人都在中途下车,上车人比下车的人少。
  叶清舒靠在椅背上闭目养身,听到邻座两个大叔的对话,才恍然发觉,原来两天后就是除夕了。
  怪不得火车上的人越来越少,要不是实在没办法,很多人都会更愿意提前回家,而不是在节前火急火燎地赶路。
  在千里之外的阳平镇卫家村,卫小雨如愿住进了叶清舒和叶奶奶的小院子里,就住在叶清舒的房间。
  她铺好炕,归置好自己的东西后,正准备烧炕取暖,却在炕灶里看到一堆书,她拿起了最上面的一本,翻看的时候有一封信从书里掉了出来。
  卫小雨急忙把信拿起来,她认得一些字,是二姐以前教过她的,姐姐还说她很聪明,等念书后肯定能考上初中,没准也能考上高中。
  她认出信封上写着自己的名字:卫小雨。
  名字前面也是三个字:收信人。这几个字说明,信是给她的。
  卫小雨急忙打开信封,信封里有一张写满了字的信纸,还有二十块钱。
  她打开折着的信纸看信,但是学到的字不多,很多字都不懂得是什么意思,一些句子也不太明白。
  一封信看得磕磕绊绊,但有些句子卫小雨连猜带蒙还是看明白了,这二十块钱是二姐留给自己的,二姐希望她能去上学,还说这卫家村不是个好地方,爹娘不靠谱,让她给自己早作打算,最好能一直读书,读到大学去。
  卫小雨一边看眼泪一边止不住地流,在爹娘用大姐二姐换亲换好处的时候,她就知道爹娘不靠谱。
  但是那时候她只是绝望,连二姐这样聪明的人都要受父母摆布,卫小雨根本不知道自己能怎么办,现在好了,二姐给她指了一条路。
  这些日子村里人发现二姐不见了,她娘就在村里跟人说,二姐是在镇上被拐子拐到更穷的深山里给人当媳妇儿了。
  卫小雨当时没看到这封信,也没相信她娘说的话,她觉得二姐肯定是被娘买了换好处,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没给三哥换到媳妇儿。
  村里有的大婶儿不相信王桃花的话,有人还说那天看到王桃花带叶清舒去镇上了。
  现在卫小雨终于知道这是为什么,因为二姐逃了,成功逃离了这里。
  二十块钱被卫小雨小心翼翼地藏好,她今年十岁,跨过年虚岁就十一岁,按理早就该上村里的小学了,只是爹娘不让她去,想留她在家干活。
  卫小雨决定等过了年,村里的小孩去报名的时候,自己去给自己报名,就算娘打死她,她也要去!
  二姐给自己留下了小学和初中的课本,不用买书,这二十块钱足够支撑自己小学的费用读完小学了。
  即使逃离这个地方后,她的未来是未知的,但能自己决定的未来,也比留下被人换亲的未来要好得多。
  卫小雨终于下定决心要跟二姐一样,逃离这个鬼地方!
  叶清舒还不知道,自己随手的善举,让一个小姑娘彻底觉醒了自我意识,改变了小姑娘的一生。
  除夕前一天的凌晨四点钟,她终于到达中福市火车站。
  作者有话要说:  下一章男主该出来了~


第11章 
  中福市的热闹看起来比起燕市稍显逊色,火车站前买东西的小摊只有零零散散的几个,也许是因为公共交通不太发达,外面到是有很多在外面等着载客的三轮车。
  这座城市在这几年依托作为经济开放口岸的邻市临海市发展。
  目前临海市的发展刚刚起步,这边除了风气比其他地方开放一些,经济上与其他城市相差不了多少。
  不过,过几年再看就会不一样了,靠近开放口岸城市是很有好处的。
  临海市过年会迅速发展,中福市同样会被带动起来,这些开放口岸附近的城市的发展会比一些内陆城市会更好。
  叶清舒扛着行李走出过车站,就看到在火车站门口有不少等生意的三轮车。
  有乘客出来他们就纷纷招手招揽:“来了啊来了啊,北河区、临河区、新宁区,区区都能去,马上上车马上走,不用等公交不用绕远路,价格实惠……”
  叶清舒没急着走出去,反而跟在出站的人群身后,听本地人跟蹬三轮车的人砍价。
  现在的三轮车大多是人力拉车,一眼望去都是大叔大伯,其中混着一个大姐很显眼。
  大姐生意不太好,刚才她的车就在很靠近出站口的地方,身边的三轮车换了好几波,她还在那里。
  叶清舒心中了然,以前她在一些小城市旅游的时候,也坐过三轮车,那时候的三轮车大多是摩托车,不需要人力蹬,司机是男是女无所谓。
  现在不一样,很多人坐火车带的行李都多,一看到蹬车的是女人就会下意识觉得她力气不够。
  叶清舒在旁边对火车站到梧桐路的价格有所了解后,想了想就往大姐身边走。
  反正她的行李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九百多块钱没全部买糖果和糕点。
  这时候糖果便宜,一斤几毛钱到一块钱不等,真买几百块钱糖果那就是几百斤,就算她力气再大也没办法背回来的。
  一个人在车上不好顾这么多货,况且现在的人对‘投机倒把’还有偏见,万一遇上个思想固化的人,非要说她这是犯法,麻烦的也是自己,没准还要错过年前做生意的好时候。
  所以,糖果叶清舒只买了一个半蛇皮袋的量,逛那个菜市场的时候,她发现一个挺好玩也挺有年代感的东西——□□镜。
  这玩意儿体积小又轻便好拿,价格比糖果贵,外面有眼镜盒,看起来挺高档,叶清舒就决定冒险一把,买了一些卖来试试。
  看到有个姑娘扛着行李往自己这边挪,赵大红急忙迎上前去,喜道:“妹子,这是要坐车吧?想去哪儿?价格好商量。”
  实际上去哪个区哪条街价格都是差不多的,他们瞪三轮车的都商量好了,不然一个个的万一为了抢客把价格降得太低对所有人都不好,这个算是他们这一行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即便心中有数,叶清舒也照例问一句:“去梧桐路多少钱?”
  “去梧桐路啊,你给五毛钱就行。我家也在梧桐路呢,回去正好能给家里孩子做早饭。”大姐说着顺手就帮叶清舒把行李都抗上车去。
  跟刚才她听到其他三轮车给本地人的价钱一样,叶清舒点头等大姐把车子转好方向,她跟着爬上车坐好:“梧桐路199号,麻烦您了。”
  “巧了!我家是189号。”大姐熟练地蹬起脚踏板:“妹子,你坐稳了。”
  三轮车稳稳当当地往前行驶,大姐轻松地蹬着三轮车,抽空跟叶清舒聊天:“妹子是来走亲戚?”
  “不是,那里是我家,我之前一直在乡下,今年才来的,明年准备参加高考。”叶清舒模糊了自己在乡下的一些重要信息,只含糊说一些。
  这年头有不少乡下知青回城,大姐自己就脑补到这方面去了:“原来是刚来,你家人真是放心,居然让姑娘家自己一个人回来,去年就听说199号卖出去了,买主一直没来住,大家都纳闷呢,原来是买主是你家。”
  大姐估计是把她家当作是刚得到平反的家庭或者刚回城的知青了,叶清舒也不解释,与人相交最忌讳的就是交浅言深。
  她转而打听起中福市和梧桐路的一些情况,赵大姐是本地人,一路上跟她说了不少,叶清舒在大姐这里了解到不少中福市本地的情况。
  梧桐路位置不错,靠近市中心,在火车站过去大概不到二十分钟,梧桐路199号是一个临街的房子。
  到达目的地,赵大姐帮着叶清舒把行李都搬下来,叶清舒拿出五毛钱给她,顺手塞给她一把桔子糖:“这是燕市新出来的桔子软糖,跟硬糖不一样,大姐拿回去给孩子甜甜嘴。”
  “这糖看着跟咱们中福市卖的都不一样,一定很贵吧,我可不能收。”赵大红急忙推拒,做生意归做生意,她好好把人送到,钱也收了,可不能占这便宜。中福市最便宜最常见的糖,两颗就是一分钱,这可是从燕市带来的糖,肯定更贵。
  “没事儿,您是我在中福市认识的第一个人,我们是邻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