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涉江而来-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面上忍不住露出嘲讽笑意,又觉得没有立场,收敛的遮掩着拿起手边的水杯喝了一口。
  顾雁迟靠在宽大椅背,认真说:“我最近几年一直在做相关工作。虽然从大环境来看,世界经济回暖之后,全球资本股权市场的中心逐渐向亚太地区倾斜,国内投行的薪酬自然水涨船高,我熟悉的几家顶级投行都把基础工资翻了倍。”
  他话锋一转,又说:“但是这行业压力太大,很多人做不到四十岁就退休——不是因为赚够钱,而是身体状况跟不上工作强度,你有其他选择,为什么——”
  我打断他:“雁迟,我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做出的决定。”
  他还想再劝:“可是——”
  我又说:“我已经长大了,会为自己做出的决定负责。”
  他叹一口气,不再做声。
  隔日的年度SPFP金融会议。
  剑桥镇郊外的庄园。
  会场是环形剧场,上下分为两层,一层大厅已经挤着数百人和各种新闻器材,演讲台上的大屏幕不停滚动显示着文字和图示,人流喧嚣,热闹非凡。二层则是一圈弯月般的座位,座椅上端坐着不少西装革履之人,其中有许多此次会议背后的赞助商。
  按照会议议程安排,我需要就上次发表论文做一场学术报告。
  我换了一件黑色当季职业套装,稍稍过肩的长发打理成发梢微卷的样子,得体的商务妆容,红唇,包身裙,细跟鞋。
  这个世道,外形很重要,人人都喜欢美的东西。
  你如果把自己收拾得赏心悦目,旁人都愿意多跟你说两句。
  我已经深谙此道,也变得无比世故,更懂得一个人要走到一定的位置,才会做一些事,比如买相得益彰的东西,说合时宜的话。
  顾雁迟跟周围人低声说抱歉,走到我面前站定。
  他上下打量我一番,眼神中有毫不掩饰的惊喜。
  他轻轻摇头晃脑,似是不敢置信,夸张“哇哦”一声,赞叹道:“看这艳光四射。”
  我微笑点头致意。
  会厅的扬声器宣布会议开始。
  原本噪杂的会场渐渐安静,司仪并无赘述,快速进入主题。
  几轮报告之后,我步履轻盈,坦荡大方的站在演讲台上。
  我已经久经沙场,这些场面早已经滚瓜烂熟,每句话每个表情甚至每个玩笑都经过深思熟虑。没有人知道这美丽姿态背后,三年前的我,曾经对着镜子练习过多少遍,才鼓足勇气第一次走上讲台,用还不标准的英文口音将最初的那场presentation完成。
  正是隆冬时分,寒风乍起,漫天飘雪,天空冷酷的像一块生铁。
  会议厅内依旧是一派温暖如春,灯火辉煌。
  每场成功的演讲都是一次表演。结束谢幕的时候,我颔首致意走下演讲台,看到台下穿正装的Gallant教授一路赞许的目光。
  视线逡巡之间。
  会厅金色的门口,顾雁迟的身后走出一个人的身影。
  内敛雅致,沉静从容。
  是廖长宁。
  他就静静站在那里,仿佛刚从外面风雪之中走进来,面料挺廓的黑色呢子大衣肩头还有萧瑟的水汽。依旧是容颜清淡安静,眉眼蕴霭和缓,但是却又多了一种岁月沉积下来的那种暗藏的张力。
  只可意会。
  我鼻尖一酸,泪眼朦胧,模糊了廖长宁的神情。也许眼泪真的是能够软化人心的东西,隔着人头攒动,我竟然会觉得他的目光有从来也不曾说出口的复杂感情。
  我曾经无数次幻想过解脱的这一刻,甚至在心里反复彩排过各式各样的场景,而此时此刻,竟然出奇的平静。
  大雪纷飞。
  因为天气原因,整个校园都几乎很少有行人,那些古老的哥特式建筑物依然是十分挺拔的样子。剑桥的魅力在于他的古老和现代共存,而这种矛盾并不显得突兀和不合时宜,相反,这里诠释传统却又会在无法拒绝改变的现实下变得妥协,甚至会用古老去包容变革。
  这三年,对于我来说,就好像过了一辈子那样长。
  我在这里的收获不止是知识和成熟,更关键的是眼界的增长,最重要的就是心态更平和了。我一直认为成长是一种坚韧不拔的气质和不肯妥协服输的清高,我几乎是穷尽所有生长的力量来接近这一境界。
  我们在密集而寒冷的雨雪交加的背景下沿着长长的古老走廊慢慢走了半日。
  一路相顾无言,单调而寂静。
  廖长宁主动开口,他偏过头咳嗽一声,低声说:“我昨天在法兰克福,所以过来看看你。”
  我点点头。
  他又说:“我站在外面看了你在台上的表现——”
  我抬头,他的眼角有极其性感的窸窣迤逦细纹,笑起来十分明显,他说:“我为你骄傲。”
  无悲无喜。
  我竟然会毫无感觉。
  

  ☆、我要的是尘埃落定(2)

  夜沉了下去,天色黑得早,似乎这里的冬天总是缺乏和白天渐变的旋律。
  屋顶都落了雪,倒是有几分中式凉亭的意味。我望着中庭被四周建筑物中次第亮起的灯光映照成橘红色的雪花发呆,低着头对着掌心哈了一口气。
  廖长宁固执摘下他的手套给我戴上。
  我们在餐厅外面的小咖啡馆面对面坐下来。
  廖长宁黑色外套里面套一件灰色的圆领羊绒衫,领口一丝不苟的露出深海蓝衬衣的尖领。
  室内壁炉内的火正旺,我捧着熨帖滚烫的咖啡杯暖了手指,低头默不作声。
  廖长宁主动问我:“功课怎么样?”
  我点点头,说:“不错。”
  他又问我:“这里食物吃得惯吗?”
  我口气僵硬,说:“还好。”
  他端起咖啡低头轻轻抿了一口,有些尴尬的干咳一声。
  我又加一句:“最开始的时候不习惯,我就把面包当作馒头,带芝麻的就当是烧饼,通心粉当作面条,慢慢的也就好了。”
  说完,我就闭了嘴。
  淡的是味觉,强悍的是心境。
  我的整颗心这许多年颠沛流离,满目疮痍,也从来都没有资格在食物上面做过多纠结。
  廖长宁看我一直低着头不肯吭声,只好低声无奈叫一句:“翘翘——”
  谁要他再用那温柔至死的声音说那温馨的句子?
  我不清楚现在自己的心态,从血肉纠缠的不依不饶走到隔岸观火的无关痛痒,这几乎是两个极端。初遇他时候的我,年纪小,性子急,内心像是藏了一头小怪兽,暴躁起来觉得自己的性命都可有可无,而现在,我已经很少能真正怒起来。
  我已经不想再像一个斗犬一样随时随地叫起来。
  夜宿廖长宁在剑桥镇郊的别墅,三层的别致楼房,红白相间的砖墙,附带一个不大的庭院,打理的十分整齐干净。
  距离我的宿舍非常近。
  我不太想自作多情,却又忍不住胡思乱想。
  顾雁迟一直应酬到很晚才回来。
  我正窝在壁炉旁边的沙发里喝酒,正宗的俄罗斯伏特加即使兑了橙汁还是让人不免有些昏昏欲睡。整个厅内只有我一个人,灯火昏黄,我取出留声机旁厚重木质架子上的黑碟来听,是那首找寻了太久的法文歌。
  顾雁迟问我:“长宁呢?”
  我懒懒散散的回答:“去睡了,说头痛。”
  他坐在我对面,也馋酒:“给我来一杯。”
  我起身倒给他,问:“待会儿醒了,半夜谁服侍他?” 
  顾雁迟顺口就说出来:“有佣人啊,Aunt Lisa不在么?”
  我接着问:“他在这里置业?”
  顾雁迟沉默。
  我不依不饶:“他经常来?”
  顾雁迟说:“每年冬夏固定两次。”
  我觉得嘲讽极了,捂着脸无声哭泣一会,又问:“那他为什么不见我?”
  顾雁迟耸肩摊手:“别哭,翘翘。明天你可以亲自去问他。”他又加一句:“或者,他觉得你可以掌控好自己的生活。”
  我握紧双拳怒道:“You know nothing!”
  顾雁迟连忙举手投降。
  我喝尽杯中酒,摇摇晃晃站起来,醉生梦死。
  我直接问:“去年,我的宿舍失火,是他帮我安排了住处吗?”
  顾雁迟一边摇晃杯中酒:“我只知道他那个时候恰好在欧洲,就把你的情况告诉了他,后面的事情我不清楚。”
  我已经饮醉,落地窗外风疏雪浓,庭院内光秃秃的树木影影绰绰。
  一夜无梦。
  次日早晨,我刚刚睁眼,就听到窗外淅淅沥沥的声音,雪花夹杂着雨滴略显清脆敲打着地面。透过雾气笼罩的窗户,依稀只能辨认出一种颜色。
  纯净的白,完全是那种瓢泼大雨直接在半空中冻成的冰碴。
  这种天气不适合出门。
  我坐在窗边的圆桌旁玩扑克牌。
  廖长宁轻袍缓带,他这几天飞遍整个北欧,又很难在飞机上休息,昨天已经到体力极限,似乎是很累,一直半靠在一旁的贵妃榻上闲闲翻一本书。
  因为怕我无聊,他主动坐过来问:“在玩什么?”
  我抬头,回答:“算24点。”
  他皱眉不解。
  我简单给他解释一遍规则。
  他点点头,说:“我陪你一起。”
  我转了转眼珠,“好,但是我们要定个彩头,每一局赢的人都把扑克牌收归己有,最后以握牌数量论输赢,输的人要答应赢的人一个要求。”
  廖长宁觉得有趣极了,“一言为定。”
  我伸出右手跟他三击掌为誓。
  我自诩对数字天生敏感,以前跟朋友们在一起玩更是常胜将军,我以为此局必胜无疑。而事实证明,我实在太高估自己,廖长宁才是天生过目不忘的算牌高手,他甚至能根据已经出来的牌大致算出后面即将出现的数字。
  他手中的纸牌越来越多,我开始灰心丧气。
  我在桌子上甩掉一把牌,气鼓鼓的说:“你还装作不会玩!”
  廖长宁心情不错的收拾残局,笑道:“愿赌服输,你欠我一个要求。”
  我嘴硬:“一言九鼎,我当然不会反悔,你说吧,是什么要求?”
  他白皙瘦长手指在下巴上蹭了两下,笑得一脸高深莫测,说:“我还没有想好,先欠着。”
  我不同意,正想争辩。
  顾雁迟从楼上下来,笑道:“翘翘,你输的一点也不亏,长宁在拉斯维加斯每年举办的21点世界大赛中拿过名次的,记牌算牌还有谁比的过他,我们从来都不跟他玩。你这个24点——”
  他又笑:“对他来说只是小儿科。”
  我无比郁闷。
  廖长宁解释一句:“我之前是真的不知道24点的规则。”
  晚上,雨雪俱停。
  廖长宁陪我去看戏。
  英国戏剧不用于中国戏剧的意会含蓄,他们讲究实景还原。
  来伦敦看的第一场戏是《皆大欢喜》,在莎士比亚环形剧场。我买的站票,位置在距离舞台很近的地方,英国人对戏剧极为推崇,剧场内经常座无虚席。其实当时,很多古代英语我都没听懂,即便直到现在我还是不能完全听懂,但是这并不妨碍我看戏的热情,我不定期会跑去特拉法加广场上的订票小亭买一张流行的戏票,然后耗上一个下午或晚上在剧院。
  这次看《终成眷属》。
  尽管是以喜剧结尾,但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讲述女主人公如何费尽心机去争取一个出身高贵的纫袴子弟的爱情。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最后的喜剧结局也带了暗黑色彩。
  散场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