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肩走出农具厂,步行去公社登记领证。
  当时结婚登记的事儿都是基层公社管,公社专门有一个民政干事,就管这个的。民政干事是个中年人,冯荞不认识,杨边疆在镇上久了脸熟认识。他拉着媳妇儿进去,就客气地放了一把糖在办公桌上。
  “刘干事,我们来登个记。”
  “小杨啊,你好你好。”刘干事笑着拿了一块糖,当着他们地面剥开送进嘴里,笑着打趣:“既然是你的糖,那我就不客气了。”然后看着面前的一对小夫妻,冯荞那身上还穿着一身大红衣裳呢,梳着长辫子,一看就是新婚的小媳妇,刘干事笑着问了一句:“就你俩自己来的呀?”
  “对。”杨边疆笑。农村里惯常的结婚登记,大概都有双方父母和媒人带着,他俩就这么自己跑来了,别人看来还挺稀罕的呢。他把两人的户口本和双方大队部开具的介绍信都放在桌上。
  刘干事拿过来看了看,会意地一笑,新娘子可就当天才够年龄呢。
  他从抽屉里拿出两张印着红旗和五角星的结婚证,一边拿出钢笔,一边才想起某个多余的例行程序:“冯荞姑娘有意见吗?是不是包办婚姻?”
  冯荞一愣,忙摇头:“没有。”
  刘干事填上两人的名字,写上日期,站起身交给两个年轻人:“好了。恭喜你们啊。”
  杨边疆一伸手把两张结婚证都接过去,跟刘干事道了谢,一脸美滋滋地拉着小媳妇离开。
  出了公社大门,冯荞就迫不及待地把结婚证要过来看,有点自然黄的硬纸上,端端正正写着两人的名字:杨边疆(男)23岁,冯荞(女)18岁,自愿结婚……发给此证。
  “怎么给两张呢?”
  “一人一张呗,笨。”杨边疆伸手拿走两张结婚证,仔细对折好,珍惜地放进上衣口袋里。
  冯荞:“那也有我一张呀。”
  杨边疆:“一起放着。你要它干啥呀。”
  当时结婚证居然不用照片的。杨边疆想起家里自己那些军装照片,还有退伍时跟好多战友的合影,就跟冯荞说,干脆哪天去趟县城玩,俩人照个合影,留作纪念。冯荞长这么大还没照过相呢,镇上也没有照相馆。当地人对照相这事物并不热衷,甚至觉得是个没用处还浪费钱的事情。
  “照张合影纪念一下,等咱们老了,还能拿出来给孙子看看。”杨边疆如是说,惹来冯荞娇嗔的眼神。
  结婚登记了呢,又是冯荞生日,总该要庆祝一下的吧,遗憾的是小镇也没啥好吃好玩的,杨边疆带她一路闲逛,去供销社买了两包她喜欢吃的桃酥,两包新到的鸡蛋糕,两个人悠哉游哉地一路逛回来,正好赶上厂里做午饭。
  ☆☆☆☆☆☆☆☆
  杨妈妈去村大队部写的条子,自然知道小夫妻今天去登记领证了,或许也因为早上荷包蛋的事情,反正杨妈妈心情很好,晚饭便比平常丰盛了许多。杨爸烧火帮忙,杨妈妈做了儿子爱吃的白米饭,菜是咸鱼炖茄子干,小青菜炖猪肉,还有冯荞喜欢吃的辣椒土豆丝,再加上一碟时令新鲜的香椿拌豆腐,很可口的四个菜。
  杨妈妈把结婚证要去看过了,喜滋滋教了冯荞一个很妥帖的收藏方法:把挂在他们外屋墙上的穿衣镜后头撬开,玻璃镜子后面垫着一层报纸,最外层放着一块硬的纤维纸板固定,方便把镜子固定在木制镜框里。他们新婚置办的穿衣镜,镜框两边还挂着漂亮的红色流苏穗子呢。
  小两口按着杨妈妈的指导,一起把两张结婚证放在报纸和纤维硬纸板的夹层里,重新钉上小钉子固定好,这么一来,丢不了碰不着,损坏不了,收藏得再牢靠不过啦。
  重新把穿衣镜挂在墙上,杨边疆搂着小媳妇的肩膀一起站在镜子前,看着镜子里两张年轻幸福的笑脸。
  看着看着,杨边疆低下头去,响亮地在小媳妇脸颊上亲了一口,看着她害臊娇嗔的样子,忍不住就搂住了想亲个嘴儿,被小媳妇红着脸推开了。
  “大白天的!”
  “哦,那等晚上的。”杨边疆接话十分顺溜。哎,他咋就觉着调。戏自家小媳妇这么有成就感呢。
  于是晚上某人格外放纵地疯了一回。小媳妇如今对“两口子的事儿”总算有所进步,象征性推了两下,推不开,也就索性由着他疯吧。
  疯了许久,她嘤嘤推他,灰溜溜地表示投降,某人却理直气壮地还想继续庆祝。
  “你太瘦了,不撑劲。”某人很无耻地说,“我现在总算明白,师哥为啥一心要把他媳妇喂胖了。”
第84章 挑拨
  冯东也是个行动派; 在跟杨边疆一番商讨过后,他新建的两间房子很快开始动工。
  也没请人帮忙,冯东自己张罗牵头; 二伯带着老大冯海和冯东苦干这几个月,已经基本把石料备好了。起初动工建房,也只有父子三人自己干的。都是壮劳力; 二伯年纪也不算大; 二伯娘和小胭也跟着挖土铲泥; 因此才几天工夫,他们就已经下好了墙基,开始垒墙。
  起先生产队的农活不太忙; 耕田整地,干三天闲两天,然而谷雨节气一过,春种大忙开始; 他们每天要去生产队上工; 再抽出工夫来建房,就有些吃不消了; 工期也没法保证。
  于是一家人先把墙垒起来一圈,等到需要搭脚手架的高度; 就请了本家近房的十几个壮劳力一起动手,杨边疆邀了李师哥和两个打下手的学徒也来支援; 揽下了运木料做房梁的活儿; 二伯娘则带着左邻右舍的几个妇女负责扎房顶用的卢柴把子……齐心协力; 人多势众,竟然只花了一天半工夫,就把两间新房建起来了。
  当然,这样的新房一时半会还不能住人,外墙要抹缝隙,里墙要刷石灰涂料,以及铺地、安装门窗……这些活儿都可以抽空干,自家人也能做的来了。
  大家忙累却充实,冯荞这两天带着小胭就专管采买、做饭,连大堂嫂也抱着孩子来帮忙,一起负责招待来找来干活的人。看着二哥的房子建起来,冯荞真是满心高兴,就连在省城读大学的冯亮也写信来家询问。
  房子在建的时候,饭食其实简单些,都是重体力活,农家人又不讲究,不拘什么饭菜,管饱耐饿就行,并且冯荞管着采买做饭呢,小麦兑玉米的粮食煎饼管够,每顿饭也都能吃到荤菜。
  房子封顶竣工这天晚上则吃得讲究些,叫做“竣工酒”,二伯娘家按着习俗,像样的摆了两桌,款待帮忙干活的村民们。
  大家十分热闹,男劳力们还喝了点儿白酒,纷纷说冯东这小子能成事儿,自己牵头不等不靠,硬是靠自己的努力把两间新房建起来了。
  新房子好啊,新房子一建起来,当晚喝酒的时候就有人又给冯东牵线,介绍了河西镇子上一个姓赵的姑娘,说是拐弯的远亲,比冯东小一岁,听说姑娘长得挺漂亮,退过婚耽误大了的,家里人正急着给她找婆家呢。
  有了上回的教训,二伯娘就说,等她跟冯东商量一下,合适就找个时间相亲见面。酒席结束,家里人一掂量,先找个人去打听一下底细才靠谱。
  河西镇子比较远,好几十里路,二伯娘找了一圈,最终委托了本家的一位堂姑帮忙打听,婆家就是河西镇上的。隔了两天堂姑来回话,很不高兴的样子。
  “别提了,我仔细打听过了,那姑娘名声可不太好。我家孩子小婶子的亲妹妹就嫁在那个村,她专门去问了,说那姑娘为人有点不正派,跟别人订了婚的,正经谈婚论嫁了都,背地里又跟个二流子不清不楚闹出风波,让婆家知道了,弄得婆家找上门退了婚。她家里死也不肯让她嫁给那个二流子,才拖到二十好几没嫁出去。”
  冯荞:……女版孔志斌?
  毕竟是年轻人,冯荞还不至于封建到歧视自由恋爱的程度,可不管那个赵姑娘是自由恋爱受阻,还是作风不好脚踩两只船,总之那头有人牵扯不清。那牵线的媒人也不知是否清楚实情,要是不清楚还罢了,要是明知道实情,还给二堂哥介绍这么个人,可就太不厚道了。
  二伯娘性子直,媒人再来问讯,二伯娘就直截了当地说:“听说那姑娘是有主的人,我们一家子本分正派,可招惹不起。”
  媒人一脸尴尬,连声说不知道底细,就是个不经常来往的远亲罢了。
  冯东对这次的事本来也不热衷,等到谜底揭开,却越发加深了他的想法,这年月农村早婚,跟他年纪相仿的姑娘,总是有原因才耽误大的,倒不是说耽误大了就一定不好,可很难遇上合适的。年纪小十六七岁的小姑娘,人家可不想找他这样大六七岁的,加上家里困难,他的婚事他自己越发不热衷,顺其自然,索性就随它去吧。
  反正他把房子建起来了,一家人如今日子温饱无虞,等冯亮大学一毕业,这个家他也就放心了。
  杨边疆听冯荞说起这件事的时候,忍不住有些生气。他跟冯东从小长大的铁哥们,亲兄弟一般的感情,如今他娶到了冯荞,出双入对,小夫妻蜜里调油的小日子,冯东那么优秀可靠的一个人,却仍是形单影只,真让他替好友郁闷,
  “大堂嫂刚才悄悄跟我说,可惜小胭太小了。”冯荞闲聊地提起。
  “啥意思?”
  “大堂嫂说,要是小胭大几岁,跟二哥凑到一起,倒是两下里都解决了。”冯荞自己歪着头想了想,笑道,“那也不行,那样的话,二哥不是养个童养媳了吗?他们俩差了整整十岁呢。”
  “你们这些人呀,可真会瞎想。”杨边疆瞥了小媳妇一眼,摇头,“其实年龄未必是问题,可冯东肯定不接受这样的想法。他是怎样的人我还不知道?你这话可别说给他听见,不然他该生气了。”
  因为他们新婚还没满月,两人下了班顺路来转悠一趟,早早往家里赶。按着二伯娘的要求,新媳妇回娘家要在天黑前回家。一路看着太阳西坠,冯荞就催着杨边疆快点儿。
  “要是回去天黑了,你妈万一生气呢。”
  “你还真啥都信呀。”杨边疆想起二伯娘“新媳妇天黑不回家婆婆会瞎眼”的说法,看着小媳妇满心好笑。
  “不是信不信的问题,老辈们的讲究,让人说话可不好。反正我们再有几天就满月了,一个月都坚持过来了。”
  “那太阳还没落呢。”杨边疆加快蹬车,一边笑道,“要是回去晚了,就跟我妈说厂里加班,不是回娘家了,不就行了吗。”
  路近,两人险险地在太阳最后一抹红光种进了家门,大门开着,杨边疆径直骑车进去,在院子里刹住站稳。
  杨妈妈正在院子里收晾着的衣服,只看见儿子的自行车一直冲进来,就笑着嗔怪:“你说你这孩子,急慌慌做啥呀,骑车也不知道慢点儿。”
  “不敢慢,你儿媳妇说了,天黑前必须回家,不然怕你生气。”
  “嗐,那些老讲究,都是过去婆婆用来拿捏儿媳妇的,而今谁还信呀。”杨妈妈看着冯荞笑,“冯荞啊,你妈可没那么傻,都是啥人胡诌出来的那些规矩。不信咱们试一试,你明天就专门等黑天回来,看看我这眼能不能瞎。”
  杨妈妈这开玩笑的水平,杨边疆摇头失笑,冯荞憋不住也笑了。
  “妈,你听他瞎扯,我就说早点儿回来怕你担心。”
  冯荞瞧这样子,婆婆怕是上工才刚回来,公公估计还在后头没来到呢,便忙得洗了手,走进厨房去做饭。杨妈妈收好了衣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