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去的路上,肉肉发现家家户户都跟胡老太的做法一样,都是用草木灰代替大粪来当肥料。
这时候的人民想法都挺淳朴的,就拿李家庄来说,即使是知道大粪比草木灰更好,但是也没有一个提出来拿些大粪匀出来用的。
当然也可能是他们更看重地里粮食的产量,但这也是很难得了。
这“割捯麦子”,在农村还有一个说法,那就是要放暑假、升学了。这才刚刚忙完家里的地,暑假放假,公社的土地也要开始忙活了。
这时候家家户户的都忙完了自家的自留地,对公社的地也就热情多了,少不得也得出上把子力气,毕竟队长可是说了,这也是按干活多少来分钱呢。
谁都想多挣点,这一个个的,除了老的小的下不了地的,全都出动了,也就一个上午的功夫,就把原本铺满沙子的公社土地给规整好,种上菜了。
李爱国看着被草木灰铺满的灰扑扑的土地,打心眼里感到高兴。虽说这祖宗祠堂没了,可是他们没有被这文化运动牵扯到,即使是姓袁的也找不到理由告发他们,而且还要挣钱了,日子就要过得更好了,这就够了。
等播下了种,李爱国就天天的跑去公社盯着,连自家的自留地都少去看看,一门心思的就想着先把大的地给照顾好了,等着地里生出钱来呢。
胡老太看儿子不管自己的地光顾着村里的地,倒也没多说什么。这些日子儿子的眼神亮亮的,不知道是不是她的错觉,感觉竟然跟他那死了的爹倒是越来越像了。
这种精气神她还是头一次在儿子身上看见过,怪有趣的。
这种下菜种,还能有啥要注意的?
那要注意的也是可多了。
听从城里收购站收购员的建议,李爱国这次买的菜种只有黄瓜和扁豆这两种,听说这两种菜城里人都挺稀罕的,所以也就紧俏得很,这收购价也就相对别的菜每斤要多两分钱。
这两种菜,他们这儿都是可以种出来的,而且产量还不小呢。
不过,这两样菜也都是会爬蔓子的。所以,在菜苗冒出头两指长的时候,村里家家户户的都开始插杆了………就是在菜苗旁边插上跟木棍。
李爱国早就不指望村里的人先顾着公社的地了,好在插杆倒是轻松的很,村里人忙完家里的活也就两天功夫,忙完了不用李爱国吩咐都自觉的跑到公社插杆去了。
这插杆用的木棍是在农村很常见的,几乎算得上是随处可见的棉槐条子。
这种棉槐条子细细的,就跟割韭菜似得,春天割了一茬,第二年春天又能再冒出来,所以也不是啥稀罕物件。
这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得备着点棉槐条子,为啥?因为棉槐条子的用途之一就是用来编提篮。
这提篮可是家家户户都少不了的东西,用来装粮食啥的,用处可大了。所以这村里的人基本上都会编提篮,或者说农村人都会编。
所以说啊,这棉槐条子还真是家家户户都有,这时候用来插杆还真是在合适不过了。不值钱也就导致了,各户人家来插杆的时候都是带着棉槐条子的,倒也不用李爱国吩咐啥的了。毕竟这东西当季的,要是编提篮用不完,也就只剩下烧火这一个用途了。总之还是那句话,不值钱。
肉肉看见那片插了棉槐条子的公社土地,倒是想到了她更小的时候收到的小提篮那种激动的心情。
她四岁那年,李爱国用细细的棉槐条子给她编了一个非常精致的小提篮。肉肉没想到自家老爸还是个手工艺者,把她美的睡觉都要放了枕头边上才放心了。她觉得这可是工艺品啊,她得好好的保管好了。
结果,第二天她跨到大路上想要显摆的时候,发现跟她一个年纪的小破孩手里几乎都有一个,而这个时候肉肉才知道,这小提篮还真是不值钱,会编小提篮的人更是不缺。
给四岁的小孩子编一个小提篮,就代表这孩子立住了,能养活了。肉肉觉得还有一个潜在的意思,能干点活了。
拿着个小提篮,可不就是让小孩子长眼色帮着大人多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嘛o((⊙﹏⊙))o
肉肉在这家里倒还真没干啥重活累活啥的。胡老太宠着,李爱国惯着,赵红袖念着,李洪玉顶着,李洪礼随着,得亏肉肉是一个成年人的心里年龄,不然搞不好就得被这一大家子宠出个混世魔王来。
肉肉觉得,她的心里还真是强大的很啊。
第21章 卖菜
要不说这黄瓜、扁豆好养活呢,也就一个多月的功夫,在李爱国精心的打理下,这黄瓜扁豆就都爬上了棍子,长的差不多了,到了可以去卖的大小了。
既然可以卖出去了,那家家户户的少不得就在一起再开上一次会,商量好了啥时候去卖出去。
这黄瓜的长势实在是太快了,真真儿是一天一个样儿,这要是不早点卖出去,没准儿就老了卖不出去了;倒是扁豆还好些,即使是老些了也不碍事儿。
因为这蔬菜的特殊性,所以最后开会得出的结果就是,每天派出一个人开着拖拉机把摘好的菜给送到另一个城里去。
这人,首先他得会开拖拉机,这个他们村里倒是也有三五个会开的,毕竟大多数都是当过兵,搞过运输的;其次嘛,这人啊,他们一定要信得过的。
毕竟这可是要去城里收购站送菜,送完菜还得把钱给拿回来。倒不是怕这人藏私,自己顺下点什么的,毕竟乡里乡亲的,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谁也不好意思干这个。只是这账可得算好了!把钱准确的给拿回来,那就得要求这人头脑灵活了。
这算来算去的,满足要求的人还真是不多,最后大家伙一致的把目光投向了李爱国,嘿,这不就是他们要选的人嘛。
这两条要求,李爱国还真是都满足。
首先李爱国的身份就让人又信服力,他是生产大队的队长嘛;再其次李爱国可是去城里读过书、会算账的,比他们这些人那可真是强多了。而且这事儿还是李爱国挑起来的,这么一琢磨,简直就是给李爱国量身定做的事儿嘛。
看众人的目光都投向他,李爱国也有数了。不过这事儿还得先小人后君子,约法三章先。
于是李爱国坐在众人前面开口了,“送菜这事儿我来也行,但是我送菜也不是白忙活的,这事儿啊咱们还得合计合计,看给送菜的人多少份子才合适。”
底下的人又嘀嘀咕咕的说开了。因为知青搬了出去,所以公社也终于空了出来,如今他们这些人是坐在公社里开的会,倒也是舒服。
“要我说,还是头前说的那样,咱们公里地收成的钱就跟国家办的那样,按公分分,”李爱国说道,“这干了活才能分钱,不干活的一分钱都没有。那自留地的菜在送去城里之前,先在村里用称给称好了,各人都记着账,这个可是一分钱都错不了的。”
“那开车去送菜也得算是一个满公分,毕竟这活也不轻省。”
李爱国才不傻呢,虽说他是生产队长,得一心为公。可他也有一大家子要养活呢,他也不能白忙活。
这送菜看着是个轻省活,就是开开拖拉机呗,可是你别忘了,到了城里收购站,这也是要帮着人家把菜卸下来的,说白了也是要当一回搬运工,干一回沉活的。
比起村里人只是闲着没事给菜浇浇水什么的拿个满公分,他可不想每天出上一回力连一个公分都拿不到。
这先说好了才能后不吵吵,没得有他出白功的道理。
“我看行,”李立仁作为村里的长辈开口了,“这干活就给钱,到哪儿都是这么个理儿,没毛病!”
李立仁一开口,村里人也跟着开口了。
“就是,没有让队长出白功的道理。”
“队长拿公分也是应该的。”
“这事儿出的力也不少呢。”
下面的人七嘴八舌的说着,李爱国脸上顿时就有了笑,大声道:“大家伙放心,我一定把这菜好好地给送到了。这事儿就这么说定了,明儿一早咱们在公社集合。”
等人都走了,李爱国这才关了门,又仔细打量了黄瓜一会儿,见黄瓜上一个密虫都没有,这才悠悠哉哉的回家去了。
第二天,天还没亮呢,李爱国家全家都起了个大早。不只李爱国一家子,全村人都是一家子冒着大雾,手脚麻利的摘黄瓜扁豆呢。
这时候也没啥保鲜技术,为了让人家能够对这些菜看得上眼,那就得早上早点摘好早点给人家送了去。
每天都有长得差不多的黄瓜扁豆,李爱国家今年的自留地全都种上了菜,所以摘的量还不少,得亏家里人也多,手脚麻利点,两个钟头也就差不多了。
这黄瓜可是精贵的菜,李爱国找人打听过,这黄瓜要是磕了碰了的,人家可就把价钱给降下来了,就这样,收购站的人还说,那些国营大饭店还不一定要呢。
好在村里的提篮啥的都挺多的,在提篮里铺上一层厚厚的野草,路上再小心点也就差不多了。
一家人到了公社,村里的人也都差不多到齐了。
这时候李爱国就得出面了。
让村里人先排好队,然后和李爱党一块儿,挨个儿的给乡亲们把菜的重量给称好了再记下来,这等着都是要算账的。
等村里人的菜都称好了,这才又把公社的菜给摘好。人多力量大,这一家只出了一个人,也只用了不到半个钟头的功夫就摘好了。
这时候就得把菜给装上车了,在木头车板上铺上厚厚的野草,黄瓜放下边,扁豆放上边。等整整齐齐的码好了,在用高粱杆子盖上,这就可以出发了。
满载着村里人对未来的期盼,拖拉机终于突突突的跑出去了。
李爱国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力量,这开起车来也就格外神清气爽。
因为他们起的实在是早,即使李爱国把车开上马路这会子,路上的人也是不多,或者说是几乎没有。李爱国顿时就更加放心了。
这时代那是“我穷我骄傲”,谁要是富裕点,得来的可不是羡慕啥的,那是眼红。所以说,李家庄也是冒了巨大风险的。虽说他们干的这些事儿都在国家的政策体制内的,可是也怕出点啥事儿的,所以他们也都尽可能的小心些,对外更是把嘴给闭严实喽。
往东两里地,就到了一个三叉路口,李爱国毫不犹豫的就往东南方向岛城的路口去了。
他们这儿离两个城市差不多远,说是差不多,其实也是有远近的。离肉肉去过的那个城密城是最近的,可是离岛城的距离也只比另一个城要多上七里路。
这七里路,对于一个腿脚麻利的农村人来说,也就是要走上半个钟头的功夫罢了,如果要是开车,顶多也就多开上几分钟,耗上几滴油罢了。
别看这两个城市离得近,但这两个城的经济状况差距可是不小。岛城那可是沿海城市,那里的人建国前捕鱼捕虾的,可比他们挣的钱多多啦,这也导致即使是建国后,他们的生活条件也比他们好。
而且那城里可是有国家的机械厂呢,虽说人家干的是重活,可是这里面工人的工资可比密城纺织工人高多啦,而且人家供应的粮食也更多。那条件可不就比密城更好了嘛。
就像是过年时候必备的那条大鱼,这都是从岛城运过来的,虽说他们也算是离海近,可那也比不上直接就是在海边上不是。岛城的地倒也不缺,鱼虾啥的更是不少,可是他们那儿蔬菜水果啥的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