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张家,穆卫军只敲门叫了两声,没想到大门很快就打开了,张忠一见到他们就立刻笑道:“快进来,别冻着了。”
进了院子,见堂屋的灯亮着,萧清韫有些歉疚地说道:“为了等我们,让你们这么晚了都没睡。”还好没住招待所,不然的话岂不是要白等一夜?
穆卫军和李大妹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连忙道谢。
张忠赶紧说道:“也没有专门等,只是睡得浅,一听到声音就醒了。”
睡了动作能这么快?不过萧清韫他们也没再多说,只在心里记着他们的好。
进了屋,见着了林如兰,又是一番寒暄。时间太晚,众人并没多聊,简单几句后,就各自洗漱休息了。
第二天,萧清韫醒来后都快10点了。出了屋,才发现张小英和杨幼功也来了,穆卫军正陪着他们说话。
萧清韫高兴地问道:“你们怎么来了?”
杨幼功笑着道:“你都来蓉市了。我们怎么能不来看你?”
萧清韫嘿嘿笑,“都是在燕京上学,还能见不到面?我看你是不放心小英,才专门陪她过来的吧?”算起来,张小英还没满三个月呢。
杨幼功笑而不语,倒是张小英有些不好意思了,拉着萧清韫就走,“都快到午饭时间了,你还是赶快洗漱把早饭吃了吧,我还有好多话想给你说呢。”
吃过饭,两个闺蜜就丢下其他人进了张小英以前的屋子,开始说一些私房话。
“清韫,你这次走了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再见面呢。”张小英有些不舍的说道。虽然以前也不能经常见面,但至少在同一个省。但这次不一样,萧清韫是去燕京,坐火车都要三四天呢。
萧清韫想想,不确定道:“至少要等到过年吧。”现在李大妹也跟着去了,她暑假就不会回来了。万一小家伙儿心急,半路上就要出来可就不好办了。而年底放寒假的时候,宝宝也有半岁了,乘坐卧铺的话应该没什么问题的。
“对了,杨幼功什么时候走啊?”萧清韫问道。
说道这个张小英情绪更低落了,“二月底开学,也没几天了。”
现在飞机可不是随便就能坐的。资源有限,售票凭介绍信。而介绍信必须是市级以上的,一般都是有公事出差单位才给开,开了后还要经过两道程序,最终有市政府的公章才管用。
而杨幼功只是去上学,这样的理由厂里是不会开的,再说现在杨幼功已经没在厂里干了。
坐火车的话就要提前几天走,杨幼功在家也就还有十来天时间,难怪张小英这样低落。
萧清韫想想问道:“你是不是怕杨幼功走了,一个人呆在杨家别扭啊?”张小英是个坚强的人,就算怀孕有些情绪,应该也不会仅仅因为和丈夫分开就这样。
张小英咬咬唇,半晌问道:“清韫,你说要是我们这胎都只生了个女儿怎么办?”
萧清韫瞪大眼睛,不可思议地看着张小英,有些生气地说道:“女儿就女儿呗,不都是我们的孩子?难道你嫌弃女孩?还是杨家人嫌弃?”
见萧清韫有些生气了,张小英连忙道:“不是的,我没有嫌弃,杨家人也没嫌弃,他们对我也很照顾。只是。。。。。我能感觉到,公公婆婆心里是喜欢男孩的。别人恭喜他们快要有大胖孙子了,他们就笑得格外舒心。
“再说,公公婆婆只有杨幼功一个孩子,肯定想要孙子的。但你知道,我身体从小就不是很好,虽然这几年好了很多,但到底比不上一般人。万一我和我妈一样,生产的时候伤了身子,又只生了一个女儿,那可怎么办?”
萧清韫无语的看着她,突然问道:“你这段时间是不是没再捣鼓点心了啊?”
张小英有些不明所以,但还是点头道:“怀孕后,他们就不让我做了,怎么了?”
闲的呗!整天没事干就知道胡思乱想!
咳,虽然她自己也不会干什么活儿,但至少会看看书,写写小说什么的,也不算无所事事啦。
不过张小英年龄还小,在家又被张忠和林如兰宠着,没受什么苦。嫁人后不久就怀孕本是好事,但丈夫却考上大学,要到远方读书,心里乱想也是正常的。
这其实也算心结。说到底,还是张小英觉得自己配不上杨幼功这个大学生,心里有点自卑了,所以才担心生了女儿会不得杨家人喜欢。
这种事她一个外人劝说也没多大作用,关键还是看张小英自己,当然杨幼功的态度也很重要,看来要找个机会和杨幼功谈谈了。
虽然这样想,但萧清韫还是说道:“老人想要孙子很正常啊,包括我公公婆婆,心里肯定也更希望我生个男孩。不过你也说了,你公公婆婆就杨幼功一个孩子,就算你生个女孩,难道他们还能不疼爱?说什么生产伤身子,就更是胡思乱想了。都还没发生的事,你就这么肯定一定会发生?你张小英什么时候这么悲观了?”
这番话说的张小英很是羞愧。她也不知道怎么回事,随着杨幼功离开的日子越来越近,她就越是不安。现在萧清韫这样一说,她也觉得自己很无理取闹。
萧清韫见她这样,心想还是有点作用的,就继续说道:“你听我的,回去后继续捣鼓你的点心。等生完孩子,时机到了,你就开个小铺子,钱不够我借给你。等你自己赚钱了,就算你生了个女儿,杨家两老不喜欢,你自己照样可以给你女儿最好的。”
张小英点点头,脸上露出坚定的神色,“我听你的。”
萧清韫满意地点点头,“这才是坚强的张小英嘛。”
张小英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笑。虽然心里的担心没有完全散去,但听了萧清韫的话她真的轻松了很多。
午饭的时候,萧清韫问起了韩思云,那家伙好久都没给她回信了。
杨幼功就笑道:“其实考完后他就找过我,愁眉苦脸地说这次肯定考不上了,他数学基本交白卷上去的。不过数学不是好多都能在那套《丛书》里找到相似的题吗?你当时叮嘱我们认真看时,他就压根儿没看。所以他现在不好意思给你回信了,怕你骂他。”
萧清韫翻了个白眼,很好,这很韩思云。
“再等等看吧,好多学校还没录取完,也许他其他几门不错,能被录取也说不定。”那么早就开始复习,再差也差不到哪去吧,萧清韫想着。
杨幼功一盆冷水泼下来,“我感觉希望不大。他自己说的,他除了语文和历史好些,其他好多题都没做。”
“。。。。。。”那么早就准备,都准备到狗肚子里去了吗?“那他现在怎么办?”
“还在杂志部工作。我感觉他挺喜欢这工作的,反正我是没见他有多伤心。”说着杨幼功忍不住笑了。
萧清韫也是哭笑不得,算了,他自己开心就好。
下午,在杨幼功和张小英回去前,萧清韫找了个机会把张小英的事给杨幼功说了,杨幼功脸色很认真,表示一定会处理好的。
萧清韫相信他,不过还是提醒他,现在张小英正处于孕期,有些情绪是正常的,一定要耐心开导,悉心呵护。
哎,萧清韫都被自己感动了,简直是国民好朋友的典范。
第55章 到达
因为萧清韫专门写信告诉过萧斌他们会借住在张家; 所以傍晚的时候; 就有人把机票送到了张家。
大家都是第一次见到机票; 十分稀奇。等那人走后,机票就开始在众人手中流转; 正面、背面反复地看。
萧清韫也是第一次见这个时代的机票。并不像前世那样一个人一张; 而是联票。当然也不是质量不错的卡纸; 而是长约四寸; 宽约两寸的纸片。
面上是民航标致,写着“客票及行李票”。翻开第一页; 上面印着光芒四射的红太阳照耀着天/安/门城楼以及广场上插满的千万只国旗;第二页才是与乘机有关的内容:航程的起至地、航班号码、乘机日期、起飞时间等。
乘客一栏里,合并写着萧清韫、穆卫军和李大妹三人的姓名。而票价总共是157。5元。
李大妹和林如兰不认识字,但数字还是认识的。李大妹一见那“157。5”的数字,就立刻猜到是票价; 感叹道:“真贵!要157。5啊。”林如兰也点头表示赞同。
穆卫军却说道:“这上面写了‘票价类别四分之一’的字样; 说明这个价格已经是原价的四分之一了。原价应该是630元,也就是说从蓉市到燕京全价票的话一个人就是210元。”现在这个价格,估计是按内部人员的价格算的。
“嘶”李大妹和林如兰倒吸一口凉气,都被这几个数字惊呆了。
特别是李大妹。这次去燕京; 因为知道萧清韫有买房的打算; 他们两老私底下商量着出一份力; 穆达山就做主让她把家里800元的存款都带上了。他们也知道要在燕京买房; 这些钱肯定是不够的。但800块钱在农村都能修几间砖瓦房了,就算不够应该也差不了太多。
现在李大妹一听机票的价格,突然有种只觉——燕京的房子肯定很贵; 这800块钱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
李大妹第一次直观感受到自家和萧家的差距。
“我就说嘛,坐火车硬座都要一百来块的样子,飞机怎么会比火车还便宜,原来是打了折算。”张忠说道。
现在因为铁路要绕行,而且西南的铁路线并不好走,所以火车票也并不便宜。
林如兰回过神来,感叹道:“我差点忘了幼功买的火车票,还因为是学生,半票都花了五十块左右,这机票又怎么会便宜呢。这么贵的票,就是给我介绍信,也坐不起啊!”
萧清韫忍俊不禁,“一般坐飞机都是公事出差,单位会报销的。”而不是公事却也能坐飞机的,自然也不差这点钱。
林如兰想想还是说道:“反正不是一般人能坐的。”
李大妹就笑着说道:“那我这次可算是值得了,这辈子还能坐一会飞机。以后回去了,可得给他们好生说说,也让他们羡慕羡慕。”
林如兰忙点头说道:“那可不是?我现在就羡慕的很。而且你还去燕京,可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了。”
众人忍俊不禁,萧清韫就说道:“你们好好保重身体,以后有的是机会坐飞机,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李大妹赞同道:“是这样。我看杨幼功那孩子是个好的。将来有出息了,肯定会孝顺你们。到时候你们想到哪儿去,直接让他安排就是。”
听了这话,林如兰笑得合不拢嘴,“那就借李姐的吉言了。”张忠也不禁露出满意的笑容,显然对杨幼功也是很看好的。
萧清韫笑笑,虽然她并不是这个意思,但他们这样理解也没错。
穆卫军看着笑眯眯的媳妇儿,总觉得有哪儿不对。想了一会儿又实在想不出,只能感叹,媳妇儿有时候可真难懂!
飞机起飞时间是早上10点10分,而机场在郊县,从张家过去需要两个小时左右。因此,第二天早上6点大家就起来了,简单吃过早饭,6点半准时从张家出发。
临走前,林如兰趁其他人不注意,嘱咐萧清韫道:“要照顾好自己,有什么委屈一定不要忍着。写信告诉你爸爸,你爸会为你撑腰的。”
林如兰自己受够了婆婆的苦,知道当媳妇的难处。虽然现在看来,李大妹是个好的,但以后朝夕相处,难免会起摩擦。萧清韫被教养的很好,一般不会跟人争执,特别是长辈。现在又是一个人远在燕京,林如兰真担心她受了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