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被弃农妇不寻常-第1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国辉没敢说自己遇到危机,只说想把陈怀希弄下去,他对自己威胁太大。

    沈哲立刻就懂得徐国辉的意思,他笑着道:“我要弄倒一个人,那还不是呼吸间的事情?放心,包在我身上。”

    “这事情太小,又没有挖掘的深度,不然,我在西山省都搞定了,也不会跑来求兄弟出手。”

    “既然把我沈哲当兄弟,就不要说那么多的客套话,兄弟的能耐,就是能把一件小事情,弄得人尽皆知,变成了不得的大事情,也能把泼天大事,变得轻描淡写,然后不了了之。”

    “嗯嗯,我就知道找到你,就不用再操心了。”

    这沈哲,也是人大毕业的,比陈怀希低两届,因为是农村考出来的,在学校十分低调,喏,不是低调,那时,他也很想大出风头,可惜,要钱没钱,要成绩没成绩,只能憋屈地低着头,四处钻营。

    人大里面的高干子弟特别多,沈哲不久,认识了张腾跃,又通过张腾跃,认识了徐国华,徐家,比张腾跃家实力强大多了,他施展全部手段,终于成了徐国华的小弟,其实,沈哲比徐国华要大四岁呢,但在徐国华面前,一口一个“哥”,把徐国华拍得不知东南西北,毕业时,徐国华借老爷子的名头,给某新闻机构打了个招呼,沈哲就留在了京城,一步一步,也成了一个人物。

    沈哲有徐国华、张腾跃这样的朋友,是不能缺了钱的,而他现在,也不差钱,当年,笔杆子一摇,票子到来,这两年,他都不屑于自己动手,而是把任务布置给手下人,自己隐在幕后,这样,进退之间,也有余地,让他混得更加舒服自在。

    和徐国辉分手后,沈哲就安排了两个记者,去源城采访陈怀希,他不怀好意地道:“要全方位、多角度地报道一个人,就要把他经过、做过的事情,尽可能多调查了解一些,不然,我们就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两个记者都是从业三五年,正是能力有了、名气却无、恨不能一出门就能捞个大新闻的阶段,报道一个干部,说他好,这样的文字太多,引不起什么波澜,若是说他坏,那可是重磅炸弹,会一下子就出名的,但这样的风险也非常大,经常媒体不刊发,而且,弄不好自己也会粉身碎骨。

    

高处不胜寒 第二百二十二章 记者来调查

    沈哲刚才的话里,有着一种暗示,似乎就是想要弄倒陈怀希,记者也知道一些“老板”的圈子,只要去好好打听,当然能知道,这个陈怀希,是老板朋友的死对头。

    事情既复杂,又简单。

    两个记者到了源城,先从民间下手。

    这些年,全国的城市都在搞开发,老城改造这一块,最惹民怨,没有哪个城市的一把手背后没人骂的,除了这里,还有一些效益不好的老工厂,下岗工人一大片,其中有些人,因为不会经营,或者为病所累,日子过得很艰难,这些人还罢了,最难缠的是一些赌鬼和懒虫,把日子过得吃了上顿没下顿,他们不检讨自己,一味埋怨政府,若是再有人挑唆两下,惹的麻烦就更大了。

    但两个记者没想到,今年夏天,源城下了好大一场雨,北边的旧城区因为地势低,很多人家都被淹了,陈怀希亲自上阵,带着干部组成的抢险队,把困在屋里的群众接出来,大雨之后,他亲自道这里征求民意,和群众讨论老城改造的问题,现在,那片群众都已经搬离危房,有的租房居住,有的投亲靠友,只等城外新区的房子交工,就搬新居。

    两个记者不相信,会没人有意见,他刚开始问题还比较公正,后来,就有些变味,被一个脾气火爆的居民揪住,非要揍他们,这俩吓得不轻,再也不敢去城北,最后,两人转到城南一片老工厂区,这里的人,的确有些怨言,甚至说陈怀希偏心,对农民都对他们这些老工人好,可是,工人们毕竟每个月都有工资,日子虽然不宽裕,可还不至于断顿,不容易被挑唆起来。

    就在两人十分沮丧,想要打道回府时,他们遇到一个女人,提供了好些陈怀希的黑材料。

    头一条是排除异己打击报复,把一个老干部整进监狱了,这两个记者一下子兴奋起来,按照那女人的地址,去了一趟监狱,可惜,监狱的人死活不许他们进去采访,也不肯提供任何资料,还说这是纪律。两个记者越发觉得其中有猫腻,于是,他们就在监狱附近租了房子,专门采访来探监的人,希望能有所突破。

    没想到,还真的让他等到了那个那个老干部的家属,但这个家属却三缄其口,什么也不肯说。

    “是不是担心有人报复?你们放心,我们乃是国家著名的新闻媒体,若是谁敢那样,我们一定让他原形毕露,让他丢官罢职,别想再猖狂。”……

    不管两个记者如何利诱、挑唆,对方始终没说话,两个记者偷偷跟踪了这个家人,看到他在没人的时候,把陈怀希骂了又骂,但为何他不肯举报陈怀希呢?

    后来,记者探听到,这个在监狱服刑的“老干部”,就是源城地下排水工程的总指挥,他收了二十五万贿赂,把工程包给了一个人,那人又把工程包给别人,层层扒皮,被陈怀希发现了,陈怀希指示检察院介入调查,总指挥听到消息,前去自首,也退回了收的钱,但因为耽误工期,造成今夏的城市内涝,因渎职罪被判刑。

    两个记者确定消息无误后,像吃了苍蝇一般,对那个女人提供的后面几条,也不想调查下去了,还是沈哲一催再催,他们才硬着头皮去核实。

    那个女的给的第二条,是陈怀希强奸了现在的妻子,为了掩饰,四年后与其结婚。

    “这不是扯淡吗?捉贼捉赃,捉奸捉双,二十年前的事情,现在想调查,怎么查?何况,事主和他结了婚,据说两人十分恩爱,怎么可能举报他?”

    “肯定是人家情到深处,自然而然发生的,至于几年后结婚,有关系吗?”

    两个记者讨论再三,又把目光投向第三条,陈怀希不遵照中央知识,纵容老婆经商办企业。

    “这个可以有啊。”两人又兴奋起来,赶紧去调查,结果发现陈怀希的老婆开办了一家农业公司,这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企业,而且,也不在陈怀希的管辖范围。

    农业公司也良莠不齐,有一种骗子,善于做出假像骗取国家扶持贷款,两个记者还想在这方面入手调查,结果发现,陈怀希老婆的公司——靠山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银行的贷款才二百多万,而公司投资,足有五千万。

    又查不下去了,两个记者十分泄气,不知谁嘀咕了一句:“陈怀希若是不贪,他老婆哪里来这么多钱?”

    另一个立刻来了精神:“是啊,我看,咱俩不如从这里入手。”

    于是,两个记者又开始调查。

    凤娇接到街坊五芳婶子的电话:“有人在村里挨家挨户地打听你,这几天,天天往王富刚的果园跑,王富刚一家人都恨你,肯定不说你好话。”

    “婶子,谢谢你,王富刚恨我也是白费力气,我坐得正行得端,不怕他。”

    “那就好,凤娇,你在外面,多小心些。”

    “好的,谢谢婶子。”

    放下电话,凤娇不禁感慨万千,五芳婶子是丈夫死后,带个小闺女嫁到靠山屯的,凤娇也不过是给她的闺女提供了一个就业机会而已,老太太竟然对她这么关心,这世上,还真是什么人儿都有。像五芳婶子,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也有吴青峰之流,升米恩斗米仇,一腔心血养出个白眼狼的。

    凤娇都知道有人在调查自己,陈怀希当然也能知道,但他根本没当回事,听到消息,也就哂笑一声。

    凤娇可不想让丈夫受无妄之灾,她让靠山屯农业公司的一个亲信,去套了那个记者的话,知道了对方的身份和此行目的,就派人去找这两个记者。

    那两人从王富刚夫妇嘴里挖出的东西,根本经不起推敲,不是胡说,就是臆测,王富刚只知道凤娇以她爸爸的名义贷了一笔款子,挪用到服装生意上,但却没有任何证据。

    偌大的果园子在那里摆着,记者也不敢说凤娇真的挪用贷款了——这都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当年给凤娇贷款的王副乡长都已经作古,他们哪里调查去?

高处不胜寒 第二百二十三章 满满都是套路

    两个记者在西山兜兜转转,两个月也没有什么大发现,当然也给编辑部发了几篇小新闻,没有引起什么影响的那种。沈哲很不高兴,在电话上将他们骂得狗血喷头,两人十分憋屈,简直都不想干了。或许上天怜惜二人的不容易,这天,有个穿着黑呢子夹克老头,坐在街心公园晒太阳,他俩看人家十分惬意的模样,很羡慕,就走过去和老头攀谈,没想到,这老头竟然是个离休的老干部,说起源城的事情,头头是道,两人大喜过望,就把话题往陈怀希的身上引。

    “说起这个陈怀希,可不是什么好人,心里只有职位,没有人民。”

    “老同志,为什么这么说呢?”甲记者问。

    “就说今年城北大雨引起的洪涝吧,其实,陈怀希早就做过调查,也有这打算,但是省里却想让他先修源城湖,说什么可以改变气候条件,美化城市,还能给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度假的地方。”

    “这个——”甲记者觉得,这个不算什么新闻,谁能知道今年夏天就会下大雨呢?

    老头很不高兴地跺跺脚:“哼!陈怀希是为了迎合某些人,大搞面子工程,城市内涝做得好,没人看见,人工湖修得好,全国好几个省都来参观取经,哼,那个能露脸儿。”

    两个记者连连点头,追问道:“陈怀希还有什么问题?”

    “多了,他最大的毛病,就是立场不坚定,明明有人有贪腐嫌疑,他却不肯下决心去清查。”

    “是谁?老同志,你有证据不?”

    “有,我当然有证据,我还拿给陈怀希了,他却让我等消息,哼,这一等,就是两年!”

    “他这是纵容犯罪!”

    “可不是么?”

    “那你能不能把证据给我们?”

    “你们是谁?”

    “我们是记者!”两人把记者证拿出来给老人看。

    老人戴上老花镜,还拿了放大镜,把记者证仔仔细细地看了几遍,这才道:“只有你俩可不行,你能把纪委的人叫来不?”

    记者摇头:“大概不行,但我能把它发到媒体上,引起全国关注,那样,陈怀希想包庇也不行了。”

    “嗯,这个不错,那你要是拿走材料,却不肯发到媒体,我怎么办?”

    两个记者想了想:“你说怎么办?”

    “你们能不能弄个直播?材料绝对不会被淹没才行。”

    乙记者摇头:“我们都不知道你给的材料是什么,怎么能直播?再说,我们是报纸,不是电视台,也没法直播。”

    甲记者道:“我可以多叫几家媒体过来,大家给你作证,保证你的材料不会被淹没了。”

    老头一笑:“这个行!”

    两个记者还怕被老人哄了,非常热情地要送他回家,他们亲眼看到老人走进了“丰河小区”,门卫只看了老人一眼,就低下了头,证明这个老人,是老住户。

    丰河小区里多数住户,都是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