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哥,你看好不好?”
王凤语失声赞叹:“好,太好了,真是化腐朽为神奇,外人一定以为,专门把布料裁成这样的。”
倩倩伸长脖子看了一眼,也是目瞪口呆:“天,这也太好看了,比城里的孩子穿的成衣都好看。”
这个年代,成衣还是贵过布料,城乡都一样,多数孩子都穿的是妈妈买布回去做成的衣服。普通家庭妇女,怎么能比专业人员做的衣服好看?因此,成衣就是普通人眼里最漂亮的服装。
“哥哥,我现在就裁出一套,你做好我们看看效果吧。”
“好,好!”
凤娇再次核算尺寸,检查布料的纹理,然后才画线,让堂哥裁剪。
凤语夫妇一起动手,很快,一条裤子就出来了。
凤娇在他俩忙乎的时候,也把配套的上衣裁剪好了:“哥,嫂子,你俩看看效果图,这件衣服做的时候,得注意这里。”凤娇将缝制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仔细讲解了一遍,倩倩听得不住点头,眼神里满满都是崇拜。
接下来,是他俩缝制,凤娇将在特意买来的硬纸上,划裁剪模板图,三个人兴致勃勃,没有注意到时间飞速流逝,直到张亚梅过来,叫大家回家吃饭:“娇娇,你就是不用一点儿心,你嫂子身体才好。”
“啊——”凤娇抬腕看了一眼手表,不由惊讶道:“八点多了。”
“二婶,我没事儿,我现在身体好着呢。”倩倩道。
“二婶儿,再等会儿,马上就好,我都开始上袖子了。”凤语还在缝纫机前忙碌。
倩倩将自己缝好的最后一个袖子放到男人身边,站起来拿起刚做好的童裤:“二婶,你看漂亮吗?”
张亚梅眼都直了,连连点头:“漂亮,漂亮。”
“拿布头对出来的。”倩倩道,“二婶,娇娇太聪明了,买布头不仅便宜,还能让工人练手艺,关键做好的成品还这么漂亮。”
张亚梅也是啧啧称奇,连自己过来是要干什么都忘了。
凤语终于将上衣做好了,他先看了一眼,然后举起来:“大家看,我从来没见过这么漂亮的童装。”
三个人一起又赞叹了一番,这才关灯,锁门,往家走去。
“哥,从明天开始,你就是咱们厂的技术员,负责培训员工,嫂子是质检员,衣服好不好,可就全靠你了。”
“嗯,没问题。”
张亚梅早就来过一次,晚饭当然也有侄儿夫妻俩的。
三个人一边吃,一边研究明天的工作怎么开展。
“哥,培训流程就这么定,我先讲解,然后你示范,反复两次后,让他们试做,我想,这应该可以了。”
凤语的任务最重,他的眉头紧紧皱着:“别担心我们也会帮你。”
凤语捂住脸:“我是怕我的水平也不够,刚才我看自己做的衣服,还是不如买的成衣好,娇娇,你是不是另请个技术员?”
“嗯,哥,我也考虑过这个问题,我已经托人准备这事儿了。等厂子做大,你们肯定得帮我做管理工作。“
“哦!”倩倩满脸欣喜,凤语则是如释重负。
重生 第十六章 杨师傅要走
第二天,约定好的员工都早早来了,凤娇做了个简短的开业仪式:
先放了一挂鞭炮,然后她给大家讲话:“各位婶婶姑姑,姐姐妹妹,从今天起,你们就不再是个普通的农民,而是一个产业工人。”
员工都忍不住鼓起掌来,一个个喜上眉梢。
凤娇继续到:“想不想多挣钱呢?”
“想!”大家异口同声。
“可是钱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得靠我们的双手来创造,大家说,愿意跟着我,去努力吗?”
“愿意!”
“可是我们该怎么努力呢?这就要从农民和工人的区别来讲了。农民活儿累,但自由,工人的纪律要求严格,责任也大,所以,从今往后,你们每天都要按时按点来上班,也要按时按点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好!”
“没问题!”
接下来,凤娇讲了厂里的规章制度和运行方式,又给大家进行了分工,她的讲话就结束了。
第二个讲话的是,众人推选的两个职工代表,一个叫肖玉晶,她手巧嘴甜,勤快大方,是凤娇打算培养的干部人选,第二个是李红梅,她的姑父是县农行的主任,凤娇贷款时,说不定是个助力。她俩都表示:一定好好工作,让厂子红红火火的。
仪式结束,工人进到车间,开始为期三个月的技术培训。
第一期二十天,工资只有十块钱,第二期四十天,工资三十,第三期一个月,工资四十。
每一期结束都要考试,通不过的,继续努力,再通不过,就被淘汰了。
培训从做童裤开始。
第一期二十天转眼就过去了,全部职工都通过了考试,凤娇很高兴,买了十斤肉,从家里搬来半袋面,大家一起动手,包了一顿饺子吃。
凤娇请来的技术员杨振亚到了,是省人民服装厂退休的,老头虽然眼花了,鼻梁上架个老花镜,坐在缝纫机前,却比所有人都强,手快的看不清动作,缝线该直就直,该弯就弯,简直完美无缺。他一出手就降服了所有人,虽然老头要求极严,训人毫不留情,所有人都被他骂哭过,连王凤语都不例外,却没有一个人顶撞过他,也没人恨他。
第二期培训,因为老头的标准高,延期一个月,凤娇主动给大家涨了工资。
三个月时间,员工增加到五十人,考过第二级的有四十八个,共加工出五百套童装,九百套学生装。
西部最大的批发市场是西安市的康复路,凤娇从县城的东风小学,找来三个俊秀的学生,让他们穿上自己厂里的衣服,跟着她在康复路转了一圈,加上她的极力推销,一星期时间,所有的童装批发一空。
批发商尝到甜头,纷纷来进货,九百套学生装也是一抢而空,这些人挣了钱,意犹未尽,过几天就打一次电话,问有没有货可发。
王国强以前,挺担心女儿做好的衣服卖不出去,现在看的供不应求,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他没事的时候,就到服装厂转一圈,看看能帮女儿做点什么,凤娇真忙,恨不能长出三头六臂,王国强就辞去乡政府的工作,帮凤娇管后勤,他当了多年村长,管理这点儿人,还真是大材小用,做得十分妥帖。
批发来的碎布眨眼就用完了,接着是其他布料,最后,剩下几捆仿呢子料,还有就是准备做幸子服的衬衫布料。凤娇算了一下账,扣去布料钱、工资、电费等开支,纯利润有一万五千三百块。
三个月挣了一万多,平均每个月五千多,张亚梅乐得合不拢嘴,凤娇却不以为然:“等我下一批仿呢子大衣出来,一个月挣一万都是少的呢。”
张亚梅瞪了女儿一眼:“你爸爸让你低调点儿。”
“嘻嘻,知道啦。”
就在形势一片大好,凤娇踌躇满志地再赴广州进货,这次,王国强帮着贷款两万块,她又借了一万多,加上销售款项,她带了六万上路,想到事业就要更上一层楼,凤娇的心情特别舒畅,来回的火车,也不觉得那么受罪。
十天时间,她重新从长河市火车站走出来,迎接她的却是凤语哥。
“娇娇,杨师傅要走了。”
凤娇一时都懵住了:“这事儿什么时候发生的?老头走了没有?”
“昨天,还没走。娇娇,这可怎么办?咱们厂的工人,技术水平刚刚上了个台阶,距离老头说的高级还差好多呢,他一走可麻烦了。”
“到底怎么回事儿”凤娇问。
“因为肖彩云她妈,杨师傅要和肖彩云她妈结婚。”
“嗯,结就结呗。”
“可是他儿女都反对,逼着杨师傅回源城。”
看堂哥神情特别激动,凤娇不得不先冷静一会儿,然后才问:“杨师傅什么态度?”
“杨师傅死也不走。”
原来,杨振亚不到六十岁就提前退休,让儿子顶替上班。他和老伴两人,早上去公园晨练,然后到市场买菜,一起做饭,一起遛弯,日子神仙一般。大概太幸福,老天爷都嫉妒了吧,前年冬天,他老伴摔了一跤,突发脑溢血,当天就离世而去。
安葬了老伴,杨振亚特别悲伤,人一下子就消沉下来,疾病不断,凤娇托人去他们厂寻技术员,老同事就劝他出来转转,靠山屯太荒僻,那些师傅都不愿来,杨振亚觉得农村好山好水,对自己身体有好处,这才点头答应的。
凤娇也没少为杨振亚吃饭问题头疼,他是从南方调到源城的,吃饭非常清淡,靠山屯的人口味重,尤其喜欢吃辣,让杨振亚很不习惯。
虽然凤娇专门给他一个人开小灶,但还是没法满足他的胃口,杨振亚不好意思说,便常常在宿舍,亲自动手。
服装厂有个叫肖彩云的职工,看到这一幕,就给凤娇说,让杨振亚去她家吃,因为她妈和杨振亚说话口音有点像,可能是一个地方长大的。
凤娇就让肖彩云给杨振亚送了两次饭,老头都很满意,于是凤娇每月给肖彩云妈妈三十块钱,让杨振亚去她家吃饭。
肖彩云爸爸去世有五年了,她妈才五十二岁,人显年轻,性子也温婉讨喜,杨振亚和她相处十分开心,一来二去,两人就看对了眼。
杨振亚给城里的儿女去信,说了他再婚的心思,没想到,地雷就这样被引爆了。
“凤语哥,杨师傅的儿女,有没说为何反对?”
“儿子说,他爸对不起他妈,女儿说肖三婶看上她爸的钱了,是个骗子。唉,要我说,还是城里人看不起咱农村人。”凤语道。
重生 第十七章 你说了不算
凤娇回到家里,并没有马上现身,而是问了好几个人的看法,最后才让凤语把杨师傅请到自己家。
杨振亚老脸微红,为自己老了老了,还闹出这样的绯闻害羞。
凤娇为了化解他的尴尬,先提了另一个话题:“杨师傅,你最近看《上海滩》了没有?”
杨振亚一愣,嘴里却下意识回答道:“看了,真好看。”
“我押宝,今年冬天,许文强穿的那个黑色呢子大衣,配白围巾,肯定最受欢迎。”
“杨场长打算在年节前,推出那个款式。”
“嗯。”
杨振亚翻着眼睛想了想:“好看是好看,就是太贵了。”
“所以,我才用仿呢绒的料子,纯毛呢大衣,的确没多少人穿得起,不过,我还是准备少量做些。”
“这倒是,有钱人虽然不多,但还是有的。”杨师傅点头赞同。
“杨师傅,你可千万不能走,你走了,我的计划可就泡汤了,你也知道,我这次进了六万的布料,年前的销售额,起码是十多万呢。”
杨振亚很奇怪地问凤娇:“我哪有说要走?”
“你儿子替你辞职了。”
“小兔崽子!别理他。”杨振亚叹了口气,“王厂长,我都不知道多羡慕你爸,两个孩子都上进,一个三十岁出头,就是团长,一个开这么大的厂子,生产蒸蒸日上,我,唉!”
“杨师傅,别生气,我请你来,就是想问问你到底怎么打算,有什么忙是我能帮得上的。”
杨振亚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