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面,拉拉关系,可后来不知道怎么的,去见面的人换成了杨青溪。
听说,后来杨青溪得到了舅公的一大笔投资,只不过,没多久就以投资失败的理由将钱转进了虎爷集团。
“但愿吧。”老太公再次重重的叹气,把信仔细的夹进了书里。
“还有那些背后的黑手呢,您不想看着他们落网吗?”杨桃溪心里有些急。
她怎么觉得老太公这次这么消极呢?
以前的他可不是这样的。
“好啦,我同意搬去书院住。”老太公忽然笑了起来,抬手虚指了指杨桃溪,“你现在可是山长了,这么沉不住气可不行。”
“太好了。”杨桃溪这才放下了心,“我给您找个最好的院子。”
“之前不是听你说山上要建疗养院吗?那儿可建好了?”老太公摆摆手,问起了别的事。
“应该快了,按着进度,应该年底竣工,等装修好,医疗设备和别的都到位,大概也要到明年了。”杨桃溪仔细算着时间,说道。
“书院到底不是养老的地方,我们搬过去长住不合适,倒不如在疗养院那儿弄个房间,你姐夫越来越忙,他下面那几个弟弟妹妹也被各分了不少的事儿,你林爷爷那儿就冷清了,回头你跟丹丹讲一声,再忙,也不能忘记去看看。”
老太公想了想,说起了林老头。
“好,这事儿我一定抓紧。”杨桃溪心里一动,马上有了主意。
医疗中心的设施没法到位,但是,住人的地方却是可以在年底之前赶出来的,医疗保障方面,现在也有桓大良和潭沁在,不比那些机器诊断差。
“太婆!”
忽然,台门口响起了一声惊呼。
“好像是你八叔婆那边,快去看看。”老太公平时有些聋的耳朵这会儿竟格外的灵,一下子就听出了位置,催着杨桃溪出去。
第1670章 丧事
杨桃溪匆匆出门。
八叔婆只有一个儿子,十几年前一家人出了事没了,平时,都是她娘家侄子时不时过来看望一下,今天来的是她的曾侄孙周在平。
“出什么事了?”隔壁的杨升一家人也跑了出来。
“我太婆好像不好了。”周在平带着哭腔站在里屋的门边,可怜兮兮的回头应道。
“什么?!”杨升奶奶惊了一下,“下午我还来看过她,她又说自己昨夜做了个梦,梦到红头发小鬼来抓她,我还说了她几句,当时看着跟平时没什么两样啊。”
“先让让。”杨桃溪抢在第一个,直接推开了周在平到了床边。
八叔婆躺在床上,双目紧闭,嘴巴微张,脸色看着有些灰白。
杨桃溪看了一眼,心里就咯噔了一下,直接伸手探向了八叔婆的鼻前。
气息全无。
再探脉博,颈间和腕上已经都没了,神识也感觉不到生机。
“桃桃,怎么样?”杨升奶奶站在后面问。
台门里的人已经都闻讯赶来。
“八叔婆走了。”杨桃溪收回了手,轻叹一声退开。
周在平一下子就哭了出来,三十岁的大男人哭得跟三岁的孩子一样。
“快别哭了,赶紧去打电话通知你家里人。”杨升奶奶马上忙了起来,“老九家的,之前老八家的寿衣买回来,你知道她放哪了吧?”
“知道,就在那边柜子里。”九叔婆从后面进来。
几个老太太一起操持了起来。
周在平抹了眼泪,就要往外面跑。
“我家有电话。”杨桃溪忙提醒。
周在平刚出台门,又马上折了回来。
杨桃溪跟着回家,和老太公汇报了八叔婆的事。
“她家就她一人了,你现在是杨家家主,她的后事还得你操持起来,有不懂的都可以问阿福。”老太公叹了口气,吩咐道。
“桃桃,谁没了?”杨桃溪正要出去,被老太太喊住,她只好转回来,轻声回答了问题,老太太一下子就掉了眼泪,“她比我还小几岁呢,怎么就走前头了。”
这话还真没办法回。
杨桃溪安抚了两句,去后院找了杨元乔回来照顾二老,自己出去帮忙。
周在平打过了电话,紧跟在后面:“桃溪,我爷爷和爸妈马上过来,这需要多少钱办事儿,我们会出的,只是,这人手还得请你们帮个忙。”
“八叔婆是我们杨家人,为她办后事是应该的,你放心,而且,八叔婆有自己的养老钱,应该够用了,不够再说。”
杨桃溪笑笑,也没说她打算补全不足的部分,免得别人以为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以后又找她麻烦,不过,在她心里却有了一个想法。
杨家没有后辈的老人其实还是有不少的,平时有村民们照应,生活没有问题,可到了这种时候,就得需要各家凑钱。
问题是,如今各家也不是特有钱。
当然,现在还不是细想这个时候。
九叔婆几个老太太操持过不少次这样的事,都不用别人吩咐,很快就准备了起来。
老太太们一起给八叔婆洗漱换衣的。
杨海树等人开始忙着搭灵堂。
福太公听到消息马上就来了,带着杨桃溪走流程。
第1671章 这笔钱我们不能收
请念经超度的师父,选报丧、入殓、出殡的吉日吉时,派人整顿寿坟,安排酒席,还有谁负责做孝服,谁负责守灵,谁负责接收人情往来,谁又负责做孝子贤孙摔盆。
各种琐碎的事情,都得安排到位。
好在,以往这些事都有定例,也有专人。
福太公说得仔细,完全是为了教杨桃溪。
“报丧要用的长伞,伞头朝上柄朝下,放在门外,来表示凶信,老八媳妇也没有几个亲戚了,大概也就需要十三四把伞,她还有一位姑表弟在外地,人跑过去不太现实,只能寄焦头信。”
“另外,她膝下已无人了,这孝子贤孙还得侄子们来,老九是亲小叔,这孝子贤孙还得海树他们来,一会儿就让他们守上孝服,准备好菜肴酒饭,到门外烧一些银锭、草鞋送无常。”
杨桃溪一一记在心里,全程学习,同时还抽时间找村长伯商量了成立基金会的事。
她准备每年从她的收入里取出一千元投入基金会,这笔钱主要用于村里的孤寡老人和孤儿,老人的生老病死,孤儿的生活费学费,都从这部分出。
村长伯大加赞赏,当即召集了村干部们开了个会,又向上申请这个基金会的资格,也将村里的收益拨出一千元投入。
林九诚知道后,也掺了一脚,出了五百。
杨东溪跟着出了五百。
他们一动,顾商、魏兰、姬无炎等人全都行动了起来。
金额不一,但汇集起来却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村长伯和众人开会商议后,把基金会一分为二,一个叫九星安康基金,负责孤寡老人的生老病死,一个叫九星希望基金,专门给孤儿们用。
当然,这些人必须是陡门村的人才行。
八叔婆在家停了七天灵才上了山入了土。
办后事花了三百多元,她平时省吃俭用的居然也攒了百来元,余下的,九星安康基金全给出了。
至于八叔婆用过的饰品,全放到棺中让她带走了,留下的一些体己也意思意思的分给了当孝子贤孙的杨海树父子,剩余的全给了周在平。
至于八叔婆的房子,老太公发话,村长伯当见证人,由杨桃溪出钱买了下来,房子毕竟是杨家的,不能让给外姓人,不过,看在周在平一家平时照顾挺尽心的份上。钱都给了他们家。
“杨村长,桃溪,这笔钱我们不能收,就留在基金会吧。”
哪知道,周在平一家却拒绝了这笔钱。
“为什么?”杨桃溪挺惊讶。
她以前也见过他们,只知道他们对八叔婆很好,只是因为家在镇上,平时家里事多、工作也忙,没办法天天过来,八叔婆又不愿意搬去跟他们一起住,才只能每隔四五天过来一次,每次都会送些好吃的,将八叔婆收拾得妥贴才回去。
但,她从没有跟他们怎么接触过,所以也不熟。
“我们照顾太婆是应该的,再说,这次治丧的钱还是你们出的,这些钱就当是为太婆积福,留在基金会给需要的人。”周在平讲这话的时候,目光清澈坦诚,神情自然得很。
第1672章 报答(1)
杨桃溪见周在平说得真诚,也不再坚持,联系了村长伯来办手续。
周在平捐了钱,留了八叔婆的名字之后,又带着家人把桌椅板凳、碗盘筷碟全还清之后才离开,临走前,他还来向老太公打了个招呼。
“倒是个可以结交的。”林九诚看着这一家人离开的背影,对杨桃溪说道。
“姐夫要是欣赏他,可以考虑下找他来帮忙呀。”杨桃溪笑看向林九诚。
鹤鸣山的项目,要用人的地方多着呢。
周在平在八叔婆这件事上,表现挺不错,是个踏实做事的人。
“我也是这么想的。”林九诚笑了起来。
“桃桃。”王新娥刚扫了院子过来放扫帚,听到两人的对话,心里一动,立即过来,“那个……”
“婶子有话直说。”杨桃溪有些惊讶。
这位婶子虽然话有些多,人也泼辣,但,她知道好歹,上面又有杨海树压着,平时行事也算是比较向着他们家的。
“那个……我也想找个活,那个,什么都活都可以,这不,家里孩子大了,你九叔公九叔婆年纪也大了,一家老少都靠着你海树叔,我心疼。”王新娥难得的红了脸。
“婶子想帮我们做事,还是自己找个路子?”杨桃溪并没有敷衍,而是认真的考虑了起来。
杨海树和杨海夏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
无论前世今生,他都对她姐弟照顾有加,私底下还不止一次的劝过杨海夏。
前世她离家之后,他还几次去市里看她,想要确定她过得好不好,直到确定她衣食无忧才放心。
甚至可以说,他比杨海夏还要关心她姐弟,可后来,他却被程翠娟和虎爷忌惮,处处打压,想做的生意全被搅黄了,最后也只能在村里种田卖力气度日。
想到这些,杨桃溪心里就有些愧疚。
今生她归来,还没有好好的报答过这份恩情。
现在倒是个机会。
“啊?”王新娥愣了一下,“什么叫……这帮你们做事我懂,这个……自己找路子是怎么个说法?”
“娥婶,桃桃的意思是,你是帮我们做事拿工资,还是想让我们出个主意自己做老板娘。”林九诚在旁边笑着解惑,“前一个,工资可能少些,但胜在安稳,后一个有风险,但做好了,自己能当家作主,赚的也多。”
“这也可以吗?”王新娥惊喜的看向杨桃溪。
她只是一时兴起想来试试,没想到竟给她真的问着了。
“只要你想,当然可以。”杨桃溪轻笑,“不过,婶子,做生意不是闹着玩的,辛苦不说,一个人也撑不起来,所以这事儿,你还是先和海树叔商量商量,确定了再说。”
“好好好,我马上找他说。”王新娥高兴的跳了起来,急冲冲找杨海树去了。
“有好主意?”林九诚看向杨桃溪。
“海树叔一家对我们不薄,我早想着回报一二了。”杨桃溪看了一眼九叔公家的方向,笑着点头,“只是,这也不是小事,为免好心办坏事,事情还得等他们自己下定决心再说。”
“你说的对,涉及了利益,还得小心些。”林九诚赞同的点头。
“姐夫准备什么时候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