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鲫鱼豆腐汤,一个酸豆角炒肉; 一个青菜。
简单又朴实的家常菜,非常大众; 越是平常的菜; 越是考验一个人的厨艺水平。
显然,巧儿不是王婆,没有自夸的成分; 厨艺真的很不错。
“爸; 姆妈; 你们快尝尝这个鲫鱼豆腐汤。”巧儿一脸你们快点尝; 快点夸她的兴奋表情。
看着卖相很不错的鲫鱼豆腐汤,赵国生兴起一丝对巧儿另眼相看的目光; 挺出人意料之外的; 还炖出了乳白色,几许葱花的点缀显得更加美味可口。
“嗯,不错。”刘兰秀先是抱着怀疑的态度试着喝了口汤,不可置信的又夹了块鲫鱼肉吃,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原以为巧儿这细皮嫩肉; 娇生惯养的,一看就不是常进厨房的模样,对她手中自卖自夸的厨艺,刘兰秀没抱多大期望,知失望不要太差劲就好。
还准备着,只要饭菜能进口,她这个婆婆就昧着良心夸赞她几句,以此鼓励。
看来,刘兰秀又得反省反省,不能从表面去片面的给一个人定下印象。
“爸,你觉得味道怎么样?”巧儿听到婆婆的夸张后,喜笑颜开的又转头问赵国生。
“兰秀啊,以后你可以偷懒了。”赵国生看似答非所问,实则给出了最诚实的回答和褒奖。
“我等这一天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了巧儿。”刘兰秀心满意足的又舀了半碗汤在碗里,这是大实话,她没有因为赵国生的话而生气和心里不舒服。
“爸,姆妈,那以后家里煮饭做菜就交给我了。”巧儿拍拍胸脯笑着保证道,那神色,似乎很有把握赢得全家人的胃。
有些人,她喜欢煮饭做菜,当成是一种爱好和乐趣。
巧儿就是这种人。
想想她娘家父母有多宠她?她两个哥哥又是捧着国家饭碗,不说是含着金钥匙长大,与其相比,受宠程度也差不到哪里去。
可以说,在这个年代,作为一个农村姑娘,她从出生到现在,还没下田插过秧,收过禾,正常吗?
正常,一个是她在家受宠,另一个是她承包了农忙期间的后勤工作。
“好啊。”巴不得呢,刘兰秀早就甩掉这个锅了,天天围着灶台转,她也有不耐烦的烦躁时候啊。
现在有人帮忙分担,她高兴还来不及呢。
“爱华,你也喝点鲫鱼汤。”从上桌到这会,她一直在小心翼翼的讨好公婆,把赵爱华冷落到一边去了。
“是啊,爱华,你也尝尝。”赵国生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又舀了一碗鲫鱼汤。
赵爱华:“……”
谢天谢地,巧儿终于记起饭桌上还有一个他了。
刚才他们三人之间那股子亲密劲,知道的人,知道巧儿是赵家儿媳妇,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巧儿是赵家的女儿呢。
还有他爸,鲫鱼豆腐汤,汤全没了,就剩下鲫鱼和豆腐了,让他喝什么汤?尝什么?
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他更想知道的是,在他上午去春根师傅家这段时间,巧儿喝他爸妈到底发生了?
不要当他是瞎子,他姆妈的态度,前后变化太明显了。
一顿午饭过后,巧儿在刘兰秀心目中的印象更好了。
在这个年代,婆婆对儿媳妇的要求,无非就是希望儿媳妇贤惠能干,好生养,又孝敬公婆。
其他,别无要求。
目前,除了生养这一条没看出什么来,另外两条都很符合。
“姆妈,把我屋里那台缝纫机抬到你屋里去吧。”巧儿拿着小板凳坐在堂屋门口陪着刘兰秀一起在洗衣服。
“怎么了?”刘兰秀抬头奇怪的问。
“我不会做衣服啊。”巧儿答得很理直气壮。
偶尔用缝纫机缝缝补补还勉强凑合,要她用缝纫机单独用布料裁制衣服,那是天方夜谭。
一开始,她娘家爸妈就说过,这台陪嫁的缝纫机就不是准备给她用的,只是单纯想添大件来撑场面的。
上次回娘家,她姆妈再次提到了这个问题,既然她不适合,那么让她把缝纫机搬出来当成公用的,博取婆家好感。
“我屋里有一台缝纫机啊。”虽然有点旧,但是还能用啊。
奇怪了,你不会裁剪缝制衣服,你娘家为什么要陪嫁缝纫机啊?纯属摆设吗?
不过,这孩子倒也实诚,有一说一的,也不怕她不高兴。
要是刘兰秀知道巧儿娘家之前还想着陪嫁一台电视机,一辆单车,不知道她又作何感想?
“姆妈,那怎么办?”就放哪搁置了?不是浪费吗?
“没事,我教你啊。”这方面,她也算得上半个裁缝师傅。
刘兰秀一点也没有想过以旧换新的把那台新缝纫机给占为己有,尽管她这么做,一点问题都没有。
“噢”巧儿低头应了声,这一点她姆妈和娘家嫂子没有预料到啊。
接着,刘兰秀就着缝纫机的话题聊到了给孙子做小孩衣服的话题。
巧儿脸皮薄,基本上是刘兰秀一个人在哪里一个劲的说。
好在经过赵国生的敲打,刘兰秀在说这类话题时,很有分寸,不过过度和刻意,显得很顺其自然。
没一会儿就把巧儿的思维带沟里去了,让她情不自禁的幻想有孩子后的画面。
赵国生下午去了镇上,给赵美艳送‘传家宝’戒指。
春天,是求实者、勤奋者的季节。
这个季节青睐的是脚踏实地的行动者,只有这样的人才可真正体味到春泥的亲切。
耕地插秧,锄地种菜,一阵忙碌。
“美丽,等下你不要出去了,你陪你嫂子在家洗衣做饭,空闲时,多温习下功课。”刘兰秀放下手里碗筷,胡乱的抹了下嘴巴,又准备出去忙了。
“姆妈,衣服早上已经洗过了,家里什么事,我也跟着一起去吧。”巧儿有点拘束不安的说。
两个年幼的弟弟都出去帮着插秧了,她一个大嫂空闲着在家摇二郎腿,不好吧?
公婆不说什么,她自己心里过意不去啊。
“别了”刘兰秀连忙摆手拒绝。
不是刘兰秀心疼儿媳妇,怕她累着或晒黑了,实在是巧儿的‘战斗力’太惊人,刘兰秀怕了。
只要巧儿不去田里给她添乱,刘兰秀就谢天谢地谢谢她了。
一想到巧儿在水田里的表现,刘兰秀就哭笑不得的无奈啊,一个连在田里行走都很困难的人,你能指望她插秧?
一脚一个洞,还是半天拔不出来的那种,就算□□了,又对着蚂蝗尖喊鬼叫的大惊小怪,简直就是一出闹戏。
不但惹得他们这些人哭笑不得的耽误工夫,还要赵爱华那个排行第一的劳动力分心,得不偿失。
“姆妈”巧儿低声喊道,声音很内疚和自责。
“咳咳,姆妈,你快去忙吧,随便给我爸他们带点水过去。”还是赵美丽看不下去了,催促着化解尴尬。
赵美丽非常了解她姆妈的性格,说一不二,她嫂子这事,不说也罢。
等刘兰秀跳着一担秧苗走远了,赵美丽才安慰巧儿道:“大嫂,姆妈没有生气,真的。”你再死缠烂打的粘上去帮倒忙,姆妈才会生气,好吗?
“真的?”巧儿不太相信。
“姆妈要真生气了,要么大发脾气,要么不理你。”她姆妈对她嫂子够好的了,不然也不会把她也留在家里了。
留她在家里的意思,不就是想减轻她嫂子的愧疚感吗?
当然,也有想让她在家看书复习的意思。
“那你快去屋里学习,家里的事就交给我了。”巧儿想了想,不知道对赵美丽的解释听进去了没有,脸色的神色倒是好了许多。
“……”
赵美丽不可能真的躲在屋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偷懒了,她忙着呢。
或许巧儿娘家人知道她的‘德行’,怕她在婆家受到刁难,她爸妈硬是在春忙期间抽空过来帮忙插了一天秧。
人多力量大,就第二天,赵国生家的所有水田全都插上秧苗了。
“国生,老三家的田还没有插完。”刘兰秀的言下之意是想问,要不要过去帮忙。
“好像亲家的田也没有插完?”赵国生摸着下巴嘀咕道。
礼尚往来,赵家也应该主动登门去帮一天忙啊。
先不说人家需不需要你这劳动力,你必须的把态度给摆出来。
至于老三家嘛,赵国生真心不想去帮忙。
作者有话要说: 衣服干了还是是有一股湿润的感觉,烦躁啊。
真的,特别讨厌太阳的渣作者,第一次这么迫切希望出大太阳。
第203章
有些人; 脸皮厚,把赵国生家的帮忙看成了免费的劳动力。
凭什么?
尤其是赵宏生当上那什么赵家村的小队长之后; 王梅芳的尾巴都快翘上天去了。
张口闭口全是赵宏生去大队开会了,去镇上开会了,不是开会; 就是帮赵家村村民解决困难去了,总之就是忙忙忙。
然后; 用这个借口来匡人。
不用说,刘兰秀的意思怕是王梅芳明天又用这个借口来请他们家帮忙了。
哼; 前些天; 他们家起木匠工作间和猪圈时,想同赵宏生说一声,让他帮忙做见证人去同邻里协商换块地; 谁知赵宏生不在家; 王梅芳狐假虎威的摆起架子来了。
赵国生二话不说; 转头和邻居一起找了村子作见证; 签字盖章,一只野鸡; 两包烟; 瞬间搞定。
等到赵宏生得知此事来道歉时,杂屋和猪圈已经起好了。
都说朝中有人好办事,那得看这人是不是干实事的。
赵宏生的道歉,他收下了,王梅芳的推三堵四; 他记下了。
还说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在赵国生看来,王梅芳坑得就是自家人。
“明天,我们和爱华他们小两口一起去巧儿娘家帮忙。”赵国生心里衡量了一下,思前想后,在老三家和亲家之间做出了选择。
“你确定?”刘兰秀似笑非笑的说。
其实在她看来,赵国生不会做出这么明显得罪人的选择,这不符合他好老实人的性格。
按照他的性格,应该是他们两口子去帮老三家,赵爱华两口子去帮巧儿她娘家。
两边都顾及到,谁也不冲撞。
看来,上次王梅芳真的惹怒了赵国生。
拿着鸡毛当令箭,真以为她男人那小队长是很大的官?还摆谱?
恐怕某人忘记了,那个小队长的竞选资格是怎么得来的了。
“那好,我听你的。”刘兰秀也就在心里吐槽和不满,嘴巴很有分寸的紧闭。
她可以私底下跟赵国生抱怨老三媳妇几句,但是她并不会在赵家人面前说老三的不是。
“好了,这事你和爱华他们提一句,我去爸妈哪里说一声。”家里没人,鸡鸭和猪也得有人管啊。
除此之外,他要先一步让赵父赵母知道这件事,不能让某人故意扭曲事实的恶人先告状。
而且,老三家还没来请他去帮忙呢。
春风的和煦,春意的韵味。
迎着春风,赵国生故意绕路而行,不愿意让远处斜对着赵父赵母家屋子的王梅芳看到,免得被她抢先一步开口邀请帮忙。
“爸,姆妈,在家吗?”推着虚掩的门,赵国生试探的往里喊道。
一般这个时候赵父赵母都在家,坐等着孙子孙女们放学回来热闹一番。
“是国生啊,我和你爸在后院呢。”
一听赵父赵母在家,赵国生便不客气的直接推门而入。
虽说是赵国生是嫡亲的儿子,但是他可不想在没有人在家的情况下,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