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久不见。”
“哇哦,这位东方瓷娃娃是?”瑞德好奇地问。
“陈。”詹力弗向他介绍,“她是今年得大热门。”
“嗨。”
瑞德一拍脑袋想了起来,“是她!嘿,我知道你。”
“我叫瑞德。”
“你可以叫我陈。”
“你们听说了吗,刚刚走红毯的时候凯莉和肯接吻了吗?”
詹力弗露出八卦的笑,“他们和好了?”
陈敏娇可不是他们好莱坞圈子的人,对于他们说的话也插不上嘴,只好坐在一旁等待着。阿诺稍微晚了一点来找她,带着她往剧组的位置走。詹力弗和瑞德朝她挥手道别。
跟阿诺一起走在通往座位的台阶上时,陈敏娇觉察到许多人的目光,或者善意,或者好奇,或者别的。她惊讶地发现她心中竟然没有多少欣喜或者激动,是的,这是奥斯卡,但在清楚自己的结局之后,陈敏娇只能让自己的角色退一步从竞争者变成话题度。
虽然她已经习惯了成为了话题度。
华语电影或者华语电影人要在奥斯卡有所成就,或许是一件非常难的事,百年来能出两三个,都算不错,比如李安,比如成龙。奥斯卡不是国际电影节,他是属于美国电影的狂欢,可不凑巧的时候,美国电影占据了世界电影的2/3。
陈敏娇仰望着舞台上的水晶灯,她一时有些恍惚。
什么时候,金像奖也能够做到这种地步就好了。可是好难啊,现在才不过是刚刚开始,她呀,还有好几十年的未来需要奋斗。
作为全球最有话题度的电影节,奥斯卡的颁奖典礼当然不会差。陈敏娇安安心心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当一个吃瓜群众。
事实上,在她自己看来,《信笺》这个故事和奥斯卡一贯的口味有些脱轨。奥斯卡喜欢的是拥有明显善恶且能够凸显社会价值的作品,而《信笺》则有几分非主流的劲道在里面。估计是看《信笺》票房不错,或者今年的工会出了奇葩和阿诺死忠粉。
陈敏娇不认为阿诺能够凭《信笺》在奥斯卡拿下1983年的最佳影片。
果不其然,获奖这不是他。阿诺明显地失落了,陈敏娇伸手拍了拍这位导演怪才的肩膀。
阿诺朝她笑笑,“没事,还有最佳女主演。”
那就更不可能啊。
“在《信笺》中,她是隐忍痴狂绽放于法兰西的东方玫瑰。”主持人如此说道。
阿诺比她还高兴几分,“陈,提到你。”
陈敏娇看着舞台。等着主持人念出最后的名字。
“本届奥斯卡最佳女主演获得者是——”
“卡特·斯塔!”
啊,她就知道。
陈敏娇抬手鼓掌,她笑得很真诚,开心于自己的陪跑工作终于可以完成。
她如此淡定,可有人为她抱不平。每年都有这样的事,粉丝或者一般观众爱对奖项花落谁家这件事进行探讨,就好像自己是资深的表演艺术点评家一般。
她已经习惯了。
上辈子作为最佳编剧和最佳原创剧本的陪跑者,她已经习惯了这种时刻。
没人会关心她为什么不得奖,他们只关心能不能从她的口中获得一些具有爆点的舆论,最好再能造出一些风波。可是陈敏娇注定要让他们失望了,她像是有一套天然的应对社交的防罩,让她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变得滴水不漏。
她累得不行,高跟鞋踩在脚下就快要起泡,她只觉得浑身没有力气。终于等到回家,那是鹤庆年在美国买的房子。照他的话说,作为一个满世界跑的人,必须要在世界各地都留下房子,才能够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总之回到家,鹤庆年居然给了她一个惊喜。
“这是什么?”
陈敏娇看着面前歪歪扭扭的手掌大的金色物体。
“你再看看。”
陈敏娇又看了几下,“金子?”
“是小金人!”他拿了块黄金亲自融了一个奇形怪状的小金人给她,底座上还刻了字,写着,你永远是我人生的女主角。还用的是英文,事后陈敏娇问他为什么是英文,靳斯行说,好看一点。
陈敏娇手一松,小金人差点砸到地上。
还好鹤庆年接住了,“这么开心?”
陈敏娇皱了皱眉头,她挤出一个笑容,心下却是有些烦恼。她怎么刚刚没握住那个东西?是她今天太累了吗?
“有点累。”
鹤庆年把她揽入怀中,吻了吻她的秀发,说,辛苦了。
第82章
八十二
时间是一种很神奇的存在; 特别是对观众和影迷来说。他们对于世界发生的事的记忆性,有时候是依靠媒体产生的。有时候,即使过去了五年十年甚至百年; 甚至当他们已经对于时间失去概念的时候; 只要一个看到残留了过往信息的媒体; 就会重拾那份记忆。
就算他们本人并没有亲身经历那个时代的那一刻所发生的事,但观看着影像,就好似又置身其中了。有时候都不需要影像,只需要通过交流; 也可以做到。
就像陈敏娇这个名字,在大众眼底已经消失了快三四年; 却能够因为一部纪录片,而再次被人人传颂。
纪录片的名字叫《仅供观瞻》。
《仅供观瞻》的导演是陈敏娇,而记录对象; 也是陈敏娇。
至于记录的时间; 是她自1983凭借《信笺》拿下戛纳影后以后,消失于荧幕的这几年。
这几年对于大众来说实在是发生了许多事。
金像奖一届比一届办得成熟,它俨然成为了一个大陆与台湾互相交流得平台,越来越多的; 世界各地的电影人来到香港,参加金像奖。金像奖的颁奖典礼甚至登上了美国电视台进行转播。
香港电影在金像奖的影响下; 也对自己的产业进行了调整,或许这种调整一开始很细微,但是毫无疑问; 金像奖给香港电影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发布后,内地电影与香港电影的关系也有了变动,□□电影渐渐开始在香港市场上占有地位,同时,香港电影也不断进入内地,在与中影的交手之下谋求更大的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在开放了外国电影以后,不到一年,内地的制片厂联合起来对中影集团进行反抗。
其反抗的原因居然就是陈敏娇当初提到的,由于中影对待内外电影的分红方式不同而引起了众怒。
这种怒气爆发后,带来的后果就是内地电影的大改革。并且在越来越多的外来电影与香港电影的影响下,内地电影的发展开始有了质的变化。
香港电影大面积进入内地市场所带来的电影商业化从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内地电影文化的进步。
天娇影业所笼罩的电影帝国也越来越壮大,不仅仅是院线的扩张,就连前期制作后期冲洗都完整地无懈可击,天娇影业几乎成为了整个香港电影圈乃至华夏电影圈内影响最大的影视公司。
当然,天娇最为出名的,还是陈敏娇。
自她于1983年拿下戛纳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后,她就在大众的眼前消失了。
她留给观众的,只有轻轻举起奖杯低头吻上的照片。
对于她的消失,所有人都开始了新的猜测。
有人说她是因为涉黑而被封杀,但香港警署亲自发文澄清这件事并不属实,并且将陈敏娇与黑道的关系说得清清白白。涉黑不过是污蔑。
又有人说,她嫁入豪门后做起了富太太,无心演绎。但这种猜测很快被推翻,陈敏娇的个人资产已经过百亿,她完全不需要再依靠婚姻的方式来获取钱财。更有人采访了杜风,作为陈敏娇的前合伙人,杜风一度被人猜测与陈敏娇有着更深一层的关系。然而杜风滴水不漏地否决了这种猜测。
时间一久,人们对于她的猜测就越来越千奇百怪。
他们已经开始不关心真相是什么了,只关心什么才是具有话题的。
比如陈敏娇赴日整容失败,无颜重新面对观众。又比如她去泰国旅游,被某个王子看上了,两人一番爱恨情仇,最后陈敏娇决心为了王妃之位归隐江湖。
要是再尖酸刻薄一点,就会说,陈敏娇是怕了。拿下戛纳影后以后觉得不会再有比这还高的荣誉了,于是干脆在辉煌的时候退居幕后,还能留个好听的名声。
可不管人们怎么猜,怎么说,作为陈敏娇娘家人的天娇影业公司,从来没有出声讲过一句话。
天娇好像默默放任了这种舆论的发酵,并且渐渐使得陈敏娇的行踪成为了一个未解之谜。
八十年代,人们最大的谈资就包括这个。
他们一度以为,这件事会成为永生不解的谜题。
可陈敏娇在1987年,就亲自揭晓了答案。
所有的答案,都在《仅供观瞻》里。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作为一部纪录片,《仅供观瞻》仅仅上映三天,票房却以令人惊愕的速度冲破了五千万大关,而这还仅仅是在香港。《仅供观瞻》于1987年全球同步上映,毫无夸张,几乎就是全球。它以无人可当的姿态,于欧美,内地,香港,台湾,日本,甚至东南亚上映。上映时间很短,但票房却直接创造出了当年的神话。
当那一长串零作为票房出现的时候,人们才彻底明白,陈敏娇三个字,究竟代表了什么。
她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演员的名字了,而变成了一种文化现象。
其实拍摄《仅供观瞻》这部纪录片并不是陈敏娇一开始就愿意的。但鹤庆年一直陪在她的身边,他在知道了她想要拍最后一部电影的时候,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阿娇,不如就拍你自己吧。”他说。说这话的时候,鹤庆年正拉着她的右手臂给她按摩,一点一点,从麻木的掌心,到往上的小臂。他的动作很轻柔,陈敏娇甚至可以从肌肤中感受到他心脏的跳动以及呼吸的频率。
从她知道那个结果后,她就从没看鹤庆年在她面前有过不笑的时候。他带她去了北欧的小岛,岛上有白色的城堡。
他朝着她伸手,身后是天空与大海的尽头。
“我的公主。”
他一把将她拉入他为她制造的奇幻梦境里,并且丢下一切陪她生活。尽管她正渐渐地变成同木头类似的存在。
他并不是永远都是灿烂的大笑,只是会在嘴角或者眼角透露笑意,吻她的时候也是,会在伸手把她揽入怀中后,拍着她的后脑勺说没事,声音里也有笑意,像是会震动的空气。
起初回应鹤庆年的拥抱很简单,可到了后来,陈敏娇只能看着鹤庆年走过来,然后低头吻她,将她抱着。
他以一种奇妙的肌肤连结的方式,企图把他们的生命连接在一起。
陈敏娇不想要拍自己也是这个原因。
她在荧幕上留下了很多的影像,或是娇媚,或是潇洒,或是豪气,或是天真。她永远在镜头下都是生动的,像光影的精灵。可现在她已经没法生动了。
“再见了。”
《仅供观瞻》的开头很静默,只是一片没有边界的海,冰很蓝,天空很低,一个背影坐在遥远的岸边。
风声很轻微,海浪的声音也可以听闻,起落间,一下又一下拍打着,如同人的呼吸。
接着,《仅供观瞻》四个字出现在了荧幕前。
黑暗,一直都是黑暗。
“那天是4月23日。”是陈敏娇的声音,这个时候,她的声音还很自然,“我永远忘不了这个日子。”
4月23日,她出乎所有人意料,拿下了戛纳影后的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