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暴君每晚梦我-第1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负责去南康府暗察的人是我安排的。”赵珩牵起她的手,“租田政策的公文下来之前,南康府巡抚将查抄的良田私分了部分给驻军将领。”
  “将领要田产干嘛,难道是除了驻军外还私自屯兵?”苏绾吃惊不已。
  军中所有的将领和士兵,都是登记在册的,每月有固定的粮草和军饷供应,并且会随时被调走,没必要屯田产。
  不是家人就在驻地,就是有另外的地方还有不是正规军的兵力。
  “刚刚查出来驻军将领私自屯兵六万,太师当初想要借着洛州水患一事起兵,便是因为这个原因。”赵珩语气平缓,听不出丝毫的怒意,“梨廷在南境处处受阻,也与这驻军将领有关。”
  “注意安全。”苏绾握紧他的手,开玩笑的语气,“你我还没交换庚帖。”
  赵珩含笑点头。
  回到客栈吃过饭,苏绾跟着他上楼,一起去他住的厢房。
  赵珩拥着她走出外廊,目光悠远地看着夜色下的江州城,沉默不语。
  这两日他冷静下来,仔细琢磨了苏绾提出的问题,发现自己并未比父皇高明多少。父皇娶了无数的妃子,生育了三十多个皇子十余个公主。
  不足月早夭的十余人,十岁前早夭的二十来人,那些未能出世的不知有多少。
  能活下来的皇子公主,也不过一手就数得完。
  生了那么多,北梁依旧千疮百孔,民不聊生。
  他不愿意成为父皇那样的君王,却又执着于自己的子嗣,本质上他们父子是一样的人,一样的希望通过女人巩固皇权。
  不管是几十个女人还是一个,并无太多差别。
  苏绾提出的问题,只是假设自己便心生退意,甚至想卸下肩头的重任,去逃避自己的内心和肩头的责任。
  若真的禅位给二皇兄,苏绾只会离他越来越远。
  就算北梁真的成了太平盛世,没有苏绾,还有什么意义?他喜欢的苏绾,从来就不是会在婚后安于后宅的女子。
  他喜欢的苏绾内心柔软强大,聪慧而不张扬,她若是准备好接受自己,便不会提出任何问题。
  会主动说起,说明她内心深处还有不确定,还有犹豫。
  是他不够强大,才让她如此担忧。
  赵珩稍稍用力圈紧的怀中的苏绾,郁结两日的情绪豁然开朗,唇角微微上扬。
  他心中有答案了。
  “不是有话要跟我说吗?”苏绾歪头枕着他的肩膀,艰难仰起脸,“不说我便回去了。”
  明天知县到任,她会直接递上帖子拜访新任知县,跟他谈合作。
  赵珩低头亲了下她的脸颊,贴着她的耳朵呢喃,“没有子嗣也无妨,有你便够了,这便是我的答复。”
  苏绾怔然,“你可要想清楚,我会当真的。”
  不是说了回了汴京才给答复的吗?
  “君无戏言。”赵珩握着她的肩膀将她转过来,目光深深,“我登上帝位不止是为了母后和玄鸣,还有舅舅和北梁的万万百姓,若是连朝臣都无法控制住,如何给百姓太平盛世。子嗣不该是稳定朝局的棋子,若真能有你我的孩子,是我之幸。”
  随缘就好,能有她在身边已经足够。他还有许多未尽之事没做,孩子来得太早未必是好事。
  “玄黎。”苏绾喃喃唤了他一声,踮起脚尖吻他。
  这才是她喜欢的那个赵珩,那个见过人性丑恶,却依然心怀苍生的赵珩。
  赵珩往后倒了下,扶着她的腰靠向身后的墙,吻了许久才放开她,嗓音喑哑,“等回了汴京,我便去交换庚帖。”
  “好。”苏绾脸颊发烫,“我等着。”
  赵珩喉咙里溢出一声闷笑,抱紧她柔软的身子,愉悦眯起眼。
  等处理完南康府的驻军,新年也差不多该到了。
  元宵灯会,他会陪着她一起去看灯,不必像中秋时那般只能站在她身边,却无法牵她的手。
  冬夜风寒,两人回屋里待了大概半个时辰,墨竹来敲门。
  苏绾送赵珩下去,忍不住又抱了抱他,小声嘱咐,“一定要平安。”
  赵珩捏了下她的脸,趁着其他人不注意,低头在她耳边说,“陛下尚未与臣大婚,臣不敢抗旨。”
  苏绾忍不住笑,伸手勾下他的脖子亲了他一下,“我会每天想你。”
  赵珩点了头,松开她,依依不舍坐上马车出发。
  处理完南康府的驻军,北梁才算是真正的掌握在他手中。
  车队乘着夜色走远,转眼不见了踪迹。
  苏绾搓了搓手,回客栈梳洗一番,认真准备见新知县的资料。
  她也要加快动作了。
  隔天一早新知县到任,县衙的公告也贴满了全城,将在县衙门外办理租田登记。
  百姓奔走相告,不多时便人尽皆知。
  苏绾让秋霜去递了帖子,一直到傍晚才见到新上任的知县。
  新任知县四十来岁,穿着一身官服,面向周正气质儒雅。
  苏绾跟着他去书房坐下,开门见山的说明来意,“江州的甘蔗收割拖了将近一月,百姓已极为不满,榨糖的作坊如今被官府查抄罚没,民女想买下这些作坊,让百姓立即开始收割。”
  说着,她拿出准备好的资料递过去,“这是作坊的估价,您看看还有什么意见。”
  除了作坊的估价,还有她熬夜写的一些改善民生的建议。
  他的品行若是和张奉如差不多,应该会同意。
  作者有话要说:  赵珩:臣表现得如何?
  苏绾:哪方面?
  赵珩:……


第142章 
  新任知县看过作坊的估价,随手放到一旁,继续看下面的资料,神色凝重。
  他接到任命文书便从同安府昼夜兼程赶来,未有见到所谓的钦差。
  早上天没亮他便到了江州城,趁着吃早饭的工夫,打听了下江州的情况,这才知晓陆常林是派自己来救火的。
  江州有韩丞相和徐太师的部分封地,这二人被抄家斩首后,封地归江州县衙管辖。
  此番圣上下旨将良田分租出去,前任知县未有执行,还下令抓捕自行收割甘蔗的农户。
  大致的情况就这些,眼下急需解决的,也是甘蔗收割一事。
  江州是富庶之地,自己一个师爷忽然当了官,做不好便愧对陆常林的举荐。
  这女子给出榨糖作坊估价不低,便是不卖给她,自己也得找买家接下这四个作坊,让百姓尽快收割甘蔗,以免闹出事端。
  至于她给出的改善民生建议,不得不说,确实有些东西。
  她建议在甘蔗地里套种黄豆,在稻田里养鱼,建议将猪圈养起来,取猪粪肥田。还建议多开水渠,增加第二季粮食种植的水田数量。
  最重要的一条,若是她培育出高产的粮食,种子免费送给江州县衙分给百姓。
  这不是和北境安宣府知府张奉如,合作过的那姑娘吗?!
  自己今年真是走了大运,没花钱捐官便有人举荐当了知县,一来就遇到贵人。
  同安府在北梁东边,北境棉花收购的事,整个北梁的官员都知晓。他也听闻了那女子的所作所为,未曾想自己竟有缘得见。
  新知县仔细看罢这些建议,含笑出声,“姑娘纸上谈兵的功力不错,这些建议似乎很难实现。”
  她所有的建议都非常有用,他是农户出身,春闱落榜后拿不出银子捐官,便回了同安当师爷。
  同安巡抚因犯下谋逆大罪被抄家灭族,之后他便遇到了陆常林。
  不过数月时间,他当了官。虽未有为官一方的经验,倒是记得陆常林的教诲,为父母官须得凡事为百姓考虑。
  “大人觉得是纸上谈兵,我却不这般觉得,不如你我明日找农户问问,是否可行。”苏绾微笑,“民女敢提出来,便是有十成的把握。”
  除去养猪那条,剩下的可都是现世用的最多的增产办法。
  江州一带养的猪都是放养,她来的路上没看到,也有可能没注意。这是庄子管事说的,特别是城外的村子里,农户养的猪基本都是放养。
  “冲着姑娘的十成把握,你稍等一下。”新任知县笑了下,起身去叫来自己带来的师爷,命他去准备契约书。
  尽早解决这事,他才有功夫处理上任知县留下的烂摊子。陆常林在信中嘱托之事,也得尽快落实执行。
  自己虽只是七品的知县,也得把事做好。
  “多谢大人信任。”苏绾弯起眉眼。
  拿到作坊,剩下的事交给庞永鑫,他要在庄子上住一段时间,等庄子管事从靖安回来才能回汴京过年。
  不多时,师爷拿着契约书进来。
  苏绾仔细看过,签上自己的名字办了地契房契更名,将准备好的银票递过去。
  “明日一早,本官便通知百姓开始收割甘蔗,希望日后还能继续与姑娘合作。”新知县含笑拱手,“这边还有许多事未有处理,就不留姑娘了。”
  “后会有期。”苏绾礼貌回礼。
  走出知县书房,外边也黑天了。
  苏绾马不停蹄,带着秋霜秋梅去庄子上找到庞永鑫,给他布置任务。
  甘蔗的收割没那么快,就算收了也可以暂时放着不怕坏,花几天时间把所有的工人请回来开工,问题不大。
  “姑娘你这速度够快的,我还想着你是不是不打算做这个生意了。”庞永鑫仔细记下她说的事,拍胸脯保证,“放心,我在这一带也算熟脸了,一定把这事办好。”
  “需要什么只管到客栈去找我,等这边的作坊运转起来,我就去南康。”苏绾唇角含笑,“我相信你能做好。”
  庞永鑫挠了挠头,笑得有些不好意思。
  砂糖可是金贵的玩意,一斤就得三两银子。自北梁和东蜀通商,多少商贩盯着这门生意,她说拿下就拿了下来,像是一点都不费劲。
  甘蔗一斤几文钱,一千斤的甘蔗能出三到四斤砂糖,刨除人工一斤砂糖净赚二两银子,江州一地的甘蔗收割完纯利就有两千两。
  她要是再拿下兴南和南康府的甘蔗收购,一年就将近一万两的进账。
  寻常人真做不来。
  “我先回去,明日秋梅会随你去办这事。”苏绾起身告辞。
  庞永鑫起身送她。
  庄子在偏僻处,外边黑咕隆咚。
  秋霜提着灯笼给她照亮上了马车,随口问道:“我们不去兴南?”
  兴南离江州很近,马车过去一日半便到了。南康府距离江州有六天的路程,去南康府等于是直接绕过兴南了。
  “不去兴南,直接去南康府。”苏绾靠着软垫,曲起手指在衫裙上轻敲。
  秋霜点下头未有再问。
  苏绾余光瞥她一眼,垂眸看着袖边的竹枝刺绣,若有所思。
  梁淑妃带着六皇子和婉儿公主在兴南,江州这边的动静不小,梁淑妃又是从宫里出去的,应该已经听到风声。
  她看着不争,便是为了儿子也会在汴京安插几个暗桩。
  不用查别的,只兰馨坊卖香料这事,梁淑妃就能断定自己的身份。
  自己出现在江州,刚到第一天江州知县就被撤职,她只稍稍动脑子就知道还有谁一起来了。
  曾经葬身火海的人活生生的开了铺子,能安排这一切的人,除了赵珩没别人。
  自己若是去了兴南,到时候梁淑妃把甘蔗收购权要过来给她,不如不去。
  那是赵珩的家事,自己不插手为好。
  六皇子虽然还小,终究是皇室血脉。赵珩出家带发修行,后宫无妃无后,总会有些朝臣为了稳固自己的权势,暗地里做两手准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