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王之友-第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殷胥站在原地轻轻垂下睫毛,仿若不闻。
    他感受到一束目光落在他身上,微微抬起眼来,对上了殷邛投来的目光。
    殷邛眉梢轻轻动了一下,殷胥则表情如常的转脸看向泽。
    泽所说的方向基本和殷胥之前所说的一致,只是他虽有框架,但细节并不完善。但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太子,能这样关心民生,殷邛也表现出了适时的赞扬。
    不少神农院与户部官员也对于他的说法进行了一些完善补充,朝堂上开始一阵热烈的讨论,殷胥仿若事不关己,听着户部的说法,对于户部官员的行事风格与此事的可实施性也有了数。
    殷邛也难得向其他几位皇子发问:“你们对太子的说法,可有什么想到能补充的么?”
    修是想说点什么却说不出来,对于自己的不务正业终于有了点羞愧,红着脸摇了摇头。
    兆则如同有备而来,虽然想法还有些幼稚,但显然也说了许多自己的见解。
    柘城眼睛都直了,外人都能看出来他离睡着只有一线之隔,殷邛也给自己这个爹留点面子,绕过了这个睁眼睡觉的儿子,转眼看向殷胥。
    殷胥轻轻摇了摇头:“太子殿下所述已经十分完备,儿臣想不出别的。”
    殷邛也不再多问。
    这一次小朝会又进行了一个多时辰,讨论了些京官与春闱的事情,到了接近中午的时候也散了朝。一群大臣着急忙活的出门上厕所,另一批则饿的两眼发昏,往各个部门的“机关食堂”赶去。
    等五个少年并排从含元殿离开,修高兴的开口道:“哥你好厉害啊!你怎么想到的?哎我看你这几天老是挑灯夜战,都不跟我玩,原来在干这个啊!”
    泽满面兴奋,笑道:“你以为都跟你似的,每天就知道玩!几天前跟父亲讨论冻灾一事,他提到神农院的新稻种一直推广不良的事情,我就想到了能不能就趁着冻灾推广呢。只是神农院的那些老头子们,实在是倨傲的很,我叫人去问他们要些数据,他们都很敷衍。”
    修道:“神农院,不就是种地的地方么?我听说他们自己在坊内开了一大片田,种了各种各样的奇怪东西。不过他们性格的确是都比较奇怪。”
    兆忍不住道:“他们也可能是觉得太子殿下不懂农产的事情,听说父皇就在他们那里碰过几次钉子,这样没有作为又不圆滑的地方,怪不得遭到各方挤兑。”
    泽似乎对刚刚直抒己见的感觉仍有几分恋恋不舍,手抚过折页本锦缎的皮面,道:“好不容易最近感觉到有了些方向,父亲也算是能跟我多讨论几句,我以后……要千万倍的努力才行。”
    柘城挠了挠头,很老实的笑道:“泽是咱们当中,能见到父皇最多的了,得到的帮助自然也是最多的,唉,反正我读书是没救了。”
    这话显然让泽很开心,他最近发了疯似的勤奋,殷胥自然也看在眼里。
    一般有朝会的时候,殷胥都会直接去薛妃那里请安用饭,这次也不例外。
    薛妃口味贪鲜,手底下的厨子也一个个出神入化,殷胥纵然不留恋吃食,也偶尔会有所期待。殷胥向来是不太爱言语,他默默低头吃饭,薛菱今日却开口道:“之前你因课业去了几次万春殿,这段时间怎么没去了?”
    殷胥放下了筷子,答道:“父亲本对我也没有太多关注,或许是我令他失望了。”
    薛菱笑:“是么?你的课业我也辅导了有有一段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你就不愿意与我说么?”
    殷胥沉默。
    薛菱这段时间对他算得上是倾囊相授,从时政到律法,她虽然说都不是研究太深,但涉猎极广。渊博的人也大多显得有趣,薛菱时常会用饭后的时间,与他探讨些宫内外的事情,她多有角度不同的见解,言语之间是一种能说服他人的自信与锋芒,他大抵也明白了为何殷邛一面偏好温柔的女人,一面又对薛妃念念不忘了。
    “不愿说便罢。”薛菱对这个儿子向来没辙,她纵然知道消息,也不好逼问。
    殷胥却还是开口:“我建议父皇,取消部曲制度,废除奴籍。”
    薛菱瞪大了眼:“哈?你再说一遍?”
    
    第63章
    
    殷胥:“我还说了,均分天地被豪强兼并,再洗牌均分,再被豪强兼并,是一个重复了几朝几代的死结,高祖不抑兼并,未必不是明智之举。”
    薛菱呼了一口气:“你这孩子,胆子比我还大。你后面这句,我心里也明白,但你说废除部曲,我倒是想听你怎么说。”
    殷胥端起了粥碗,淡定道:“嗯,等我先吃饱。”
    薛菱:“……”
    用罢饭后,殷胥坐在了西边侧殿的书桌旁,道:“废除部曲、奴婢制度,实际上也是在削世家手中的财产。如五姓之家,隶属他们的奴籍人口就相当之多,完全受他们控制,虽不以私兵的名义存在,但仍然与私兵并无太大区别。奴婢制度本就是先魏时期他们那套奴隶制的衍化,现在天下完全可以将更多的人口流通出来,编成户,税收也能因此增加不少。”
    薛菱坐在他对面,沉思道:“可你知道的,你父亲一直着手于将府兵制消除,南北各地,共有三百多军府,少则六百八百人,多则上千人,府兵制的败落是必然的事情,崔夜用朝堂上的所作所为也不过是想拖慢这个速度。一旦军府不存,这就有三十万的散兵,外军、各地州兵最多也就只能吸收十五万,剩下的十五万户人口多出来都是问题!”
    民无事可做,各地必生事端。
    殷胥:“需要人的地方太多了,冻灾后,若是实行太子提议的新稻种与稻麦复种,必定会增加垦田。外军与州兵都只会挑选强壮的雇兵,剩下的就是些并不足以称为兵的民户,以及从各个世家手下独立出的奴婢部曲,或许阿娘会觉得我的想法有些天真,但我想要推行契约制度,我想通过父皇手中的能力,扶持一个能与世家对抗的阶层出来。”
    薛菱今天第二次觉得自己脑子跟不上了:“你再说一遍?”
    殷胥的想法在这一段时间的反复酝酿下,比上次见到殷邛时,表达的更成熟了。
    殷胥:“我想扶持寒门阶层,来消融世家门阀。若天下再无世家与寒门的鸿沟,那帝王至高,则能无往不利。”
    薛菱大概知道之前殷邛的表情为何那般诡异了,这会儿连她都接不上这话:“你觉得解放出天下奴籍,就能扶持平民阶层了?”
    薛菱就是世家出身,她很明白世家为何能延绵几百年,因为阶层之间是根本不会流通的,世家的人堕落到极点也是人上人,寒门死命往上爬也是昙花一现。
    当然她所说的寒门,还不是普通的百姓,她口中的寒门,都是一州一县内令百姓仰慕不已的乡绅门户了。
    殷胥条理十分清楚:“很多问题倒推就好,如果我们想做到这点,应该需要什么。”
    他娓娓道来。
    所谓想要平民阶层更加壮大,通俗说来,一是本身在认知上要具有平等性;二是平民阶层要能有一定可以与世家对抗的工具武器。
    其实殷邛也不是没有这样的想法,只是他的方法比较直接,就是重视科考,采用糊名制,削减世家恩荫官职,重用寒门官员。但自高祖开始重用寒门,百年间寒门官员人数并没有大幅度的增加,这显然也是根上有问题的。
    寒门在读书上或许能勉强一比,但对于朝政一窍不通,对圣上心意与各年朝堂上争论的问题也一无所知,怎可能在科考的答卷中有出彩的地方。
    不过这只是一个非常细窄的上升通道,就像是在世家与寒门之间无法撼动的墙上穿了个针孔,便有光挤过针孔,小部分寒门官员崛起也证明了平民庞大基数本身就有的压迫力。
    多少年皇权与世家的争斗从未结束,斗得血雨腥风,多少皇帝死于世家联手的权势之下。殷胥想的便是给世家树立新的一批敌人,坐山观虎斗。
    他这两点说的直击问题的根本,薛菱忍不住想,认知上有平等性,从部曲与奴婢的消失上可以做到,那么所谓寒门或平民的武器,到底是什么?
    她望向殷胥。与殷邛的多疑敏锐,她自己的诙谐怪思相比,殷胥显然有自己的特点,他更多的时间在沉静思考,这也使得殷胥看问题有种总能拨开乱象的锐利。薛菱思考半晌,才仿佛彻悟般道:“你是说律法?”
    殷胥道:“正是。如今契约制在民间广泛流传,天下必定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契约。从没有奴婢后不得不雇佣平民为仆从丫鬟的雇佣契约,到如今四通八达的运河沿线逐渐出现的货存契约,还有早就不公平的逼死一批一批佃户的租佃契约。契约,就表示这些事情都是要明文写出来,要遵守一个规则的,纵然仍有不公存在,但也比连句解释没有,直接压死人的从属关系要好。”
    薛菱努力从胸腔中挤出一口气:“你想最早从租佃契约开始,完善契约的律法,使得手握大批土地的世家或士绅受到约束。这些契约的设立,不但可以得到广大佃户的拥护,也可以让底层先贯彻律法的存在,日后从契约立法再往上,一步步将如今律法的框架,填充的无缝可循。”
    当律法细密,一切有法可循,“法制立,万事有经,而治道可必”,世家将被拢入法治的网。
    薛菱明白,或许殷邛接受这想法后,心里想的是立法权在皇家手中,游戏规则便是有皇帝所定,他自然会对这种做法有期待。然这种认为皇帝是绝对立法者的思想,实际上是几百年前的法家思想。
    殷邛这么想是一回事儿,实际未来的结果绝对会是另外一回事儿。
    这张立法的大网,必定连皇权也会受到律法的桎梏。
    这一点或许殷胥还不会明白,但薛菱明白。
    她不会说。这是殷姓所不能容忍的,却是她最渴望见到的。
    天子所与天下共也,薛菱觉得,这好像是她少年时读书时那个令人一笑而过的“天下大同”之梦,可她第一次觉得,这是有可能的。
    殷邛能理解她,欣赏她,可十几年他的性格已经根深蒂固,本身行事思想的局限性也显露在她的面前,可薛菱不得不借他的手,来实现她一个女人想做到的事情。
    然而除了殷邛,她发现自己有了更好的人选。
    殷胥性格沉稳,年纪尚幼就观念广达,善思辨,行事坚决。虽无太深的母子情意,但显然殷胥也十分愿意采纳她的意见,有几分“师徒之情”。
    薛菱沉思半晌,在这被阳光映照发亮的桌边,开口问道:“胥,你回答我。”
    “你想坐上那个皇位么?”
    **
    当崔季明从长房书房里回来时,回到二房的主屋里,没进门就听见妙仪想哭不敢哭的声音,以及舒窈气的直拍桌子的说话声。
    崔季明不用人扶也能踏过门槛,跟个老爷子似的将手里的铁杖往地上敲了敲,无奈道:“干什么呢?舒窈你又老训她,她就是爱玩,你让她玩去就是。”
    这三姊妹的相处方式,简直就是一家子。
    妙仪是啥都不懂就知道玩乐的傻闺女,崔季明就是永远站在妙仪这边维护的孩子他爹,舒窈则是典型的“老娘管教孩子你别插嘴”的冷脸娘亲。
    崔季明这个孩子他爹,也不得不服二房地位至高无上的崔舒窈。
    果不其然,崔舒窈虽然动作温柔的来扶她坐下,语气却开始告状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