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王之友-第4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言玉似答非答的应了两声,缓缓道:“这片土地,不可能不流血。下头已经乱了,那些被压了三年的积怨都爆发出来了,没有血他们是不可能平息的。”
    何元白手中笔一停,望向了言玉,震惊道:“你原来是这么打算的么?可若是再一波战火、这这——为何不投降大邺,让他们来镇压下头的叛军。”
    言玉斜眼:“下头已经疯了,你以为大邺镇压得住?我以为你已经够了解人性了,他们已经陷入了要各自为王的狂热中,就算大邺占领了建康,他们也不会停歇的。”
    何元白已经理解了大半:“叛军打上来或许会流更多的血,你确定要用南周可怜百姓的性命,去换他们大邺的清名?”
    他有些话却没说出口:夏桀商纣,半碗水的罪孽,满到溢出的骂名,名字都是用来背负一个时代的,他殷识钰的名姓世人不敢言,真是苦了往后的诗人词家了。
    言玉轻笑:“我就是这样,我不太在乎那些我看不到的感觉不到的事情。我只想换某个人的轻松罢了,但她必定会转头骂我的虚伪。我都能想象得到她的语气,她瞪圆眼睛指着我一副要作呕的样子怒骂哈哈哈。”
    何元白一时不知该怎么接,只听着言玉笑声戛然而止,半晌才叹气:“……可怜百姓苦。就算是统一的路上,也是血淋淋的。”
    言玉冷笑:“何必这样。你我不过只是能感慨两句,你何姓出身,吃过最大的苦不过是行军打过几年仗,我也不过……就我们这样的人,坐在这儿高高在上的感慨,哪里知道什么叫真正的百姓苦。不能理解,我也不试图去理解的,反正天底下不知百姓疾苦的人,也不只我一人。”
    他看着门推开,柳先生躬身走进来,衣袖上沾了些黑红色的痕迹,言玉缓声道:“还要劳烦你再去跑一趟,让人将郑十一葬了吧。离他那列祖列宗远一点,省的回头到了地底下还要遭罪。”
    
    第319章 305。0305。#
    
    崔季明对于南周发生的事情几乎一无所知; 南周境内起义军已经达到了二十多支,其混战的状态唯有当年刚刚脱离控制的叛军之地可以相比。然而那时候叛军之地拥兵还不多,而如今的南周是一个战力相当强大的国家被肢解; 瘦死的骆驼被拆骨,腿骨依然比碗粗。
    崔季明打下江州并不是难事; 江州唯一的水军抵抗并不像黄璟那般执着; 毕竟是南周皇帝已经失去了对长江的控制,他们这座孤岛、这颗弃子坚持也没什么意义了。眼前是刘原阳磅礴的水军; 季子介的骑兵围攻鄱阳湖岸边的州城; 殷胥又正式出面,以大邺急缺水师这样的名头提出招揽,江州的仗不过打了两三天罢了。
    然而以前每次打仗,几乎都用持续武力强攻下来; 各个州城内外都被损坏的差不多,侵占之后受到的反抗自然也会小很多。
    而崔季明居然在江州一代受到了反抗,来源居然是一座寺庙。
    江州靠近庐山; 附近有一座东晋古刹东林寺。在殷胥登基前,大邺最盛行、地位也最高的就是净土宗,而东林寺正是净土宗的祖庭,也是长江沿岸规模最大的佛门道场。一边是大邺的崇道灭佛,薛菱主持的推倒佛寺改建书院计划,百姓的心思在读书做官面前,佛门都要靠边站;一边则是行归于周本来就借势佛门而起,当年永王之乱的时候,不少私兵都是先放在佛门下头掩人耳目,那时候空宗可也没少给舆论添乱。幸而在山东河朔一代,匪首豪强没了钱先去找富得流油的佛门,把当地的各大寺庙毁了个一干二净,但在南周立国之后,江南境内还是给了佛寺不少优待。
    崔季明还记得自己当年和黄璟、言玉与殷胥相聚在江南的小小寺庙内,为了佛门的强势而忧虑,如今就撞见了这么个几乎在江州立了个小国似的东林寺。
    大邺有了各种各样朝廷建立的设施,从戏台瓦舍到慈幼药局,这些当然也不只是因为上层心善,更多的是为了缓解战争后的流民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救助贫农贫户来维护统治。而南周没有精力也没有闲钱这样做,只能加倍的扶持有悲田有病局有市场和戏台的寺庙。世家也开始用佛门来帮助他们隐藏民户、私兵。像东林寺这样的大寺庙,僧侣有上万人,附近供养他们且没有登记在册的十几万隐户,再加上上万人中大半的僧兵和私招的民兵,财产集中,宗教洗脑,这里显然以佛门为根基,建立了庐山附近一个政教合一的小国。
    这才只是他们遇到的第一个。
    往南推进,特别是到了建康附近,这样的寺庙不知道有多少个。
    他们打仗是一码事儿,但打寺庙就是另一码事儿了。附近那些隐户对于自己被从户籍上抹去这件事,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意识,他们信赖着佛寺也不得不依存着佛寺生活。也不怪他们,毕竟早很多地方上,是没有王法的。但他们不明白外头的世界在一点点改变,在大邺越来越多的百姓去告官,越来越多的状师随着事无巨细的律法而诞生,这些民户他们根本不明白自己已经成了奴才,被征收多少赋税,被杀被殴打都没有写成明文规定、如何解决,更何况去争取。
    崔季明确实是想打的,当她带兵马到了东林寺附近,先遭遇到的不是私兵而是手持农具的民兵。她可以杀兵,毕竟对方以打仗为职业战场上死了也是怪择业、怪技不如人;然而眼前的人连弓箭都不会用更别提什么被甲执锐,他们不过是一波可怜的农户罢了。
    崔季明看他们可怜,他们却不理解崔季明,以自杀一样的态度以血肉之躯冲向了他们的战马。
    这样她就有点出奇愤怒了,东林寺作为南方佛寺的中心之一,居然会让僧兵躲在庙中,让民兵出来跟他们抵挡?!究竟是世家为了利益改变了佛寺的性质,还是佛寺为了维持自己的‘纯粹’而使出这种手段来。
    若是一直教百姓忍耐苦楚的空宗也就罢了,南周朝廷没少利用空宗洗脑穷苦百姓,可净土宗一向是贵族皇权所支持,是入门要求极高的宗派,居然也为了利用百姓赡养而想出了什么洗脑的教宗么?
    崔季明没法打这种仗,她几乎没让人出手便退兵了。
    殷胥想了想,后面肯定还会遇到不少这种状况,他们必须想出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来。攻下城池最重要的就是重新划分土地,然后安定百姓,记录户籍,然而江州几乎成了一个宗教城市,州城的刺史都直说,这江州附近的地并不是他们的而是寺庙的。
    大邺境内对于寺庙拥有的僧侣数量和土地都有严格的限制,既然打下来了,这里自然也要按照这个规矩来。攻打佛寺会有民兵出来维护,可是占据庐山外头这么一大片土地,不可能处处都有人看着吧。
    趁着他们过年过节期间,大批的兵力连夜圈地占地,扎起围栏,立起帐篷塔楼,权把农田当作了营地。没过两天,民户们怒气冲冲的带着武器来准备砍这帮在他们农田旁边扎营的‘流氓’士兵了。“不要踏苗”“还我土地”,外头这样喊起来,崔季明都有一种自己恶霸一方的感觉。
    然而俱泰带着户部官员们露面了,在军营外头支了几张小桌,不干别的,就是发米放粮。给的量当真不算少,可以说是一户的几个月的口粮。这笔口粮的意思是大邺皇帝的体恤粮,因为战争之后一部分民户可能会重新获得土地,因此这比口粮是用来过冬的。所以来人需要登记名姓、家中几口人,地有多少,住在何处。
    俱泰对于游说,早就磨练的无人能及,先是说背后这支部队拥兵多少多少万,半年多以内打下了多少座大城,打赢了多少南周将军,想要夷平江州是轻轻松松的事情。然而大邺天子却不愿,一是体恤百姓,不忍见血,二是天下土地都需要有人种有人耕作,在这儿打起仗来死伤无数,地不也就空了。
    诸位登记名姓后,便是和现在被攻打下来的其它城镇一样,赋税减免,按照户头重新分地。
    而且大邺从去年开始,贯彻一种政策,就是各户头要交的赋税与户头下拥有的土地相当,比如大地主交的赋税略高于同样面积分散到百户之后的赋税总和。各个民户下拥有的土地上限是有限的,因为本来大邺官员就高薪,又不愿让官员称为地方豪强,所以普通民户与官员的上限是一样的,只有朝中中央地区的高官和皇亲国戚,户口下能登记的土地更多。
    土地的交买税率也与买卖双方户头下拥有土地面积相关,原本拥有的土地越多,想要买入负担的易地税也就更高。
    一旦发现没有户主登记的土地,朝廷将予以收取,而后分放给该地主手下无地可种的佃户,亦或是直接招贴拍卖使用权。
    毕竟是早些年的世家不在,朝廷对付一些商贾大户还是轻轻松松的,像舒窈手底下的铺市和土地面积就远远超过崔式名头下的上限,她一部分是将土地分给了手下的几位掌柜,却牢牢把控住了商路人脉等等,另一部分则是从朝廷和成都府手中购买的使用权。
    使用权上限是十五年,也就是每隔十五年有一次议价审查,按照当时朝廷制定的土地市价进行微调,土地原有的使用者拥有下一使用期的优先获得权。
    因此也就有大量的土地进入了循环,商贾豪强或当地官员想要避人耳目,偷买土地,然后超过份额的土地接着被发现、被政府征收,流入普通民户手中,而后再有一小部分流入市场。渐渐稳定下来后,政府不但能收几波在赋税,民户、佃户和地主的数量比例也能渐渐稳定下来,几次被收缴土地的损失,也会有更多的商贾选择从朝廷手中买使用权,朝廷也能真正把控住大片的商用、庄园土地。
    殷胥不愿意对土地放手是肯定的,因为他一直不太抑制土地兼并,却也不可能再让世家那种级别的大地主继续诞生,不单赋税要压制,上限要压制,也要让朝廷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最大地主才能维持统治。
    虽然这点让不少商贾为之诟病,但他们显然还不具有全面对抗朝廷的能力,只能不断的想办法找漏洞。而洛阳的刑部和律科师生也不是吃白饭的,殷胥大力扶持,也通过了制定了分门律法的政令,殷胥的要求就是尽量缩短律法回馈修改的周期,但尽量避免律法中人为量刑的环节,几乎是要求从百姓矛盾到商贾纠纷,几乎所有的大大小小能出现的问题,都在各个层级的律法中,都能找到律条。
    这些眼前的民户既然是成了大邺民户,登记了名姓人口之后,自然能获得土地。
    俱泰还要说明态度,圣人自小被道门养大,却也不是真的要对佛门赶尽杀绝,洛阳长安依然还有不少佛寺。只是这净土宗曾经多次对朝廷出言不逊,在肃宗时期就得罪了皇帝跑到这里来,圣人不介意大家信佛,只是这东林寺有罪,不灭不行。
    上面这句话就是真假参半了。
    总之一部分人听闻可能还用自己原来的土地,而且来年还不用纳赋税,再见到身前有寺庙几倍人数的军队,也不会认为自己真的能做对……一部分人开始心动了。
    不管什么别的,今日说个名字,就能先带着米粮回家了,挣扎之后拒绝的人少之又少。俱泰就这样得到了相当一部分当地民兵的住址和名姓,开始从崔季明手底下讨兵力,直接夺地分地了。
    拥有武力的民兵分到的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