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实的萧弘林看看哥哥看看弟弟,然后把目光投向老爷子。萧德富沉吟片刻道:“你们都想自己做是吗?”
萧弘喜有些不好意思道“我也是想多赚几个钱,眼看着志强和双凤都大了,嫁娶都是不小的开支,豆腐卖得这么好为啥我们不去多开几间?”
萧德富看看在坐的人:“你们都什么想法,老二家的你大哥他们意思你明白了吗?你怎么想的?”方子毕竟出自老二家,都单干了,老二家那边总的给个说法吧!
“爹,我本打算到了年底就退出来的,既然大哥想去县城也是好事,这一样豆腐坊养一家人富裕。养咱们这么多家就有些多了,忙一年一家也分布多少钱。我赞同大哥的想法”雨桐说完,倒是出乎王氏等人的意料,他们还怕雨桐提出什么条件呢!王氏本就做好了分成给雨桐的打算,听二弟妹的意思是不想搀和了?
“老三,你们的意思呢?”
“爹,我听您的”萧弘林道。
“老四!”
“我同意大哥的意见”
萧德富看向大儿子:“你们都同意各干各的,就按你们说的去做吧,这不都到了入冬嘛,等年底了你们把账算清了,铺子谁留下谁出钱”
李氏偷偷拽了一下萧红胜,使了一个眼色。萧红胜道:“爹,我们孩子小,能不能把镇上这个铺子留给我们?”
萧德富看了一眼四儿子,那点小心思他还不明白?只不过不想戳穿罢了:“你想要就跟你两个哥哥说,这事以后我们不再搀和,明年开始你们各家只给孝敬钱就行了,不过现在跟以前不同,以前你们没收入,等你们都各自做营生了家里也不会那么困难,以后各家每年给我们老俩口五两。先前的还有一些,足够我们花销了”
五两相比老爷子占分成还是小数,各家自然同意,萧红胜对雨桐和萧弘林道“二嫂、三哥,大哥想去县城,你们有什么想法?”
雨桐笑道:“我自己人单力孤,就不做了,把地收拾好了一样来钱,再说我还能偶尔进进山,打个猎物卖卖”
萧弘林老实的过分,更不会说什么:“四弟想留在镇子就留下,我和你嫂子去其他镇上看看”其他镇离这里就很远了,那样家里就要舍弃,两口子这么老实,还真不放心!雨桐暗想,两口子一直对他们不错,还是想想其他办法好。
陈氏对于儿子们的分家一句话没说,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以后这个家怕是越来人越少了!
雨桐在思考着怎么给萧弘林一家找个营生,北大营那边来了人,送信的人,郭永业想见她,有事商谈,雨桐看着信笺,有事?什么事?估计也就是开垦荒地的事,见见也好,正想给老三家找点事做呢!
第64章 64。农妇日常
见面地点君再来,雨桐带了一车韭菜给君再来和得月楼; 两家早点都有韭菜鸡蛋的馅饼; 中午晚上有韭菜馅的饺子; 和气生财嘛!饺子雨桐可一分钱没要; 你君再来要是消耗不了就不要挡着把饺子的制作传出去,现在雨桐的韭菜真的不愁卖了; 主要是镇上有钱的人家偶尔也要买上两捆。
“萧夫人”自从上次打了一架,郭永业对雨桐很是恭敬; 武人更讲究强者为尊。
“郭将军让您久等了”
“没什么; 夫人请坐”
雨桐坐下; 屋里除了郭永业、史勇还有另外两人,一个文质彬彬; 一个透着精明。
“夫人; 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我的司务长关长青; 主管我们的内务; 这位是我的一位朋友何建成”郭永业又对那两位道:“这位就是我跟你们提起的萧夫人”双方见礼后再次落座。
郭永业道:“上次夫人的提议回去我们商议了一下; 斟酌再三给朝廷上了一道奏折,一是我们要求开垦荒地; 自己解决部分粮草; 二是让朝廷允许随军家属做自己的营生,将士那点军饷根本养不了一家人。
奏折上去后; 我们的提议得到批准; 所以上次我们要了那部分粮种; 现在家属和将士们都在开荒,我过来就是和夫人商谈一下上次您说的那个牛肉干的买卖,不知道夫人有什么想法”
雨桐笑道:“朝廷给了你们多少荒地?”
“五万亩,北边荒地多,说是五万亩,差不多也就随我们开了”
“那还真不错,做牛肉干的营生是你们军方出面还是怎么个章程?”雨桐问道。
“我们名义上是给家属找的营生,但是你也知道,那么多家属给谁不给谁?我们商量的意思是,我们由我的朋友何建成出面,与您合作,人工就由家属里面找,按月发工钱,盈利会用在改变他们生活上或额外加在将士们的军饷上,这样大家都受益”
雨桐赞同点头:“将军的想法不错,我们就谈谈买卖合作方案”与当地军队合作,对她最是有利,人工有的是,运输不用管,还没人敢来找晦气。经过一系列讨论,军方出地方材料建作坊,雨桐监造,盐由军方出,他们走官盐便宜而方便。雨桐出调味料,涉及到秘方问题。
牛的钱会从盈利里面出,售卖雨桐也交给了军方,利润三七开,双方签协议算是买卖谈成。
签好协议后,雨桐心情大好,“将军明年的新地还需多种大豆为好,大豆养地,新开出来的土地为生地,需要养上两三年,我稍后会告诉你们沤肥方法,用肥力慢慢把土养过来,以后庄稼会越种越好”
“种那么多大豆?”
“最好是,你看土质好的可以种玉米,我那里还有两种高产的土豆和红薯,产量非常高,要不你们也试试?”
“那就多谢夫人了!我会派专人负责,到时候请多多指教”
雨桐想起来老三俩口子的事便道“将军给将士们改善生活可以增加豆腐、豆芽之类的,以后你们产出的多了,除了人吃还能给马当饲料不是?”
“夫人是想把豆腐方子卖给我们?”郭永业有些不敢相信,这女人坐下来说话越看越顺眼。
“方子就不给你们了,我家三弟夫妻可以到你们那边开一个豆腐坊,你们军方吃的豆腐就让他们提供如何?”
郭永业了然,我说这女人怎么会把这便宜事给他们!原来是给自己家找生意,不过也不错,不然将士们每天吃食也是发愁的事,多种是种,也不是啥贵东西。
“这事好说,他们想什么时候去,就找长青,让他帮着安排一下”
雨桐道:“在你们北大营能不能给他们找一个房子最好带院子的那种,不然找块地方我们自己盖。要是他们忙不过来会雇你们家属,等你们的黄豆下来就可以直接用来加工豆腐,都是自己人,你们出点加工费,他们赚点小钱怎么样?”
一旁的史勇笑道:“夫人这些不用说,要说地方我们倒是多得是,给他们腾出一个院子应该没问题”
雨桐满意回来,把消息告诉了萧弘林夫妻,夫妻自是感激不尽,却让李氏有些泛酸,好在只是心里,知道雨桐强悍,又有能力她就是有意见也不敢说。
年底各家分分钱,雨桐连本带盈利应该分的二百一十六,可惜铺子上压了三百九十两,钱给了萧弘喜和萧弘林后,留下铺子的萧红胜只能老两口子一百两,剩余的和雨桐的只能先欠着,雨桐自然没话说,谁都知道她卖了一冬韭菜,钱也没少赚。过年回娘家的萧红艳满脸喜气,两口子大半年积攒了家底,孩子大人心情好,人都胖了一圈。
来了除了给老两口的衣着吃穿还偷偷塞给老太太十两银子,她能有今天可多亏了娘家,老陈氏欣然接受,儿女的孝敬那是心意,一定要,但是孩子的红包也不少。
老陈氏拉着闺女道:“你啊最要谢的还是你二嫂,要不是你二嫂你哪能有钱赚有如今的日子?”
萧红艳道:“娘,我记着呢,这次我们商量了一下,决定拿出两成给二嫂,多了怕她不要,娘说好不?”
“算你还有良心,我算看透了,人啊没有不为自己打算的,这也没啥,但是你二嫂把钱看得最轻,亲情看得最重,以后我们不在了,你二嫂就是娘家,有事只管找她就是,她会给你撑腰”
“娘,你说的我都记住了,我这就过去看看二嫂,把买的衣料送过去”老陈氏点头,送走闺女,嘴里唠叨着,都长大了!
雨桐拒绝了小姑的好意,兄弟的方子都是白用的,怎么可能要小姑的钱?不过小姑能想到这个她自是高兴。也真心把小姑当亲妹妹一样疼爱起来。
开春都去忙生意,那三家的地顾不过来,想租出去可别人家地一样不少,最后只得求助雨桐,雨桐跟他们签了协议,把土地全部租过来,去北大营雇来闲散人员种了一半玉米,五亩土豆、五亩红薯、五亩棉花和五亩谷子,二十亩黄豆、两亩大麦、两亩小麦,她要试着种种,按理说这里种麦子应该可以,她在离水源近的地方开了两亩稻田,不试试总归是不死心。
地一种完,那边牛肉干作坊也完工,调味料雨桐配好后用布袋装好,一包包的拉了满满一车,谁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买来的那些料。
今天第一次做,何建成和关长青都在,牛已经宰杀好,牛肉被分割成大块,雨桐指挥着将牛肉改刀,炮制。牛头和骨头找了一个大锅也炖煮上。大锅炖上的时候让人把牛杂弄来,何建成不解:“这些腌臜东西还要?”
雨桐笑道:“这些都是好东西,到时候怕你争着抢着吃呢!”
何建成倒是相信,这个女人说话从不含水分。作坊建的位置好,是离水源不远的地方,牛肚和大肠洗干净后焯水加作料炖煮,煮好了酱制一部分,凉拌一部分,炒制一部分,今天都累了一天,晚上郭永业带人也跑来看热闹。
牛杂一盆盆端上来,然后牛头肉切出来凉拌,牛骨头炖好了装在大盆里喜欢吃的过去拿一块。
改刀切好的牛杂刚来的不知道,吃上一口大呼好吃,何建成笑眯眯看着一群人哄抢,忍不住吃了一口,再来一口,再来一口!
雨桐毫不避讳跟他们坐一起大口吃喝,“这些都是牛肉?以前怎么没吃过?”郭永业道。
“是牛的一部分,这些以后敞开的吃,多了还可以送去军营给将士们吃”雨桐道。
“咱们不卖了?”
“卖,咱们卖的是牛肉干,不是这些,这些做不成牛肉干”
“那是什么?”郭永业更想知道。
“是牛杂,还有牛头牛尾等物”雨桐道。
“嗯,我吃着比那肉还好吃呢!吃那肉塞牙,吃这个过瘾!”何建成听了憋笑,要是将军知道吃的是什么就不会这么说了!
牛肉干经过煮制晾晒后打包,装库,雨桐在作坊呆了整整十天后在回家,回来装了一车做好的牛杂和牛骨,那边定期运送一批调料后就乐意放手。
这事雨桐没瞒老爷子,儿媳妇做事有分寸,萧德富自是不会多说。以后作坊那边就是一笔固定收入,她相信绝对好卖。
萧红胜夫妻在北大营扎下根,有军队的大订单生意自然好,随后把两个闺女接过去一家人在那边生活下来,偶尔过来看看老人。
萧弘喜一家是带着雨桐的儿子走的,县城的教书先生毕竟好于镇上,还有知强作伴,雨桐把儿子交给他们也放心,交给喜李氏她反而不放心,李氏那些小心思太过明显,她还真怕儿子在那边吃亏。
土豆和红薯在北地广泛种植,渐渐流入中原,小麦的成功让北地人吃上了面粉,水稻产量出奇的高,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