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搞清这些就要先找地图,地图应该只有官府和军队有,就是不知道书局有没有大致的地图!没搞清最好不要下结论。
报名的日期只给两天,也就是两天内大家就要做出决定。“大人,我们能不能进城买一些物品带上?”有人在地下高声喊道。底下有小声议论的,却没人敢大声问。这会有人带头了,下面一片问询声。
高嵩用手向下压压,让大家安静下来道:“报上名的就可以进城购买随身物品,不过路途遥远,不易携带过多”
“大人能不能提供一份简易的地图,也好让我们知道要去的位置和那里的环境?”问话的是董福增。众人齐齐看向老爷子。
“这个?今日报名处我们会大致勾画出两处迁移的位置,也会告知大家那边的环境,这些可以了吗?”
董福增深施一礼:“多谢大人!” 高嵩一走,众人围上董老爷子。敢跟钦差大人说话就是本事人,大家更想知道他的选择。
这些雨桐不急,她估计诸葛家会跟着董家走。一个人朝着城门口去,后面却跟上一个少年。“你去哪儿,一个人别乱跑”是董宝坤。
“我想去看看地图,了解一下咱们要去的地方”
“我跟你去,人太多,很乱。会有人趁机掠走女孩子,我听人说的”董宝坤跟在雨桐身后,两人挤进人群,门口已经排出一排桌子,给做出选择的人们登基。
两人看了一圈,两边都有人去,大家好像也是没头绪,随便点个地方。两人正看的时候,衙役拿出一块木板,上面简单勾画了整个赵国疆域图。把他们去的地方圈起来作了说明。
有一名差役在一旁念着两个地方的环境位置和特点。“云州多山、四季分明,冬寒、土质黄含沙,草多树少,水量一般,据关口二百三十里,人口混杂,商贾之道,关外多突厥人。
燕州多山、多树、四季分明,冬寒,土质黄微黑,水量均匀,距离州府两百五十里,属东北道管辖,人口混杂,多鞑虏人”
等差役读完,身后有人拍董宝坤:“这位小兄弟,衙差老爷说的是什么?我是大老粗,没听明白”两人回头,身后站着一个二十左右的汉子,汉子一身脏兮兮的破衣,腰间扎了一根麻绳。身体高大,脸黑瘦,一双眼睛分外明亮。一看就是有些头脑的人。
董宝坤道:“上面是说了两边的地理位置和人口等等,咱们要去的有两个地方,云州和燕州。这两个地方都是山地多,距离边界关口近,冬天冷。云州好处在于那边是商道,走商的一般会经过那边,缺点是土质不好,黄土含沙,庄稼不会很好。
燕州冷清,估计咱们去了就是一片荒地,人口分散。冬天应该比云州更冷,好处就是那边的土质会好,种两三年的地就会成为好地”
“谢谢小哥,原来是这样,一看你就是读书识字的,懂得的道理多。我叫高山,叫我大山就行。北河村的,这次遭了灾,到这儿几大家子剩下七八口,我们村跑出来的也就一半,当时堤坝决的口子离我们太近。。。。。。”
“我叫董宝坤,这位是我没过门的媳妇”董宝坤有些不自然介绍道。
“董家兄弟,你们决定去哪了吗?”
“我们要听从长辈安排,我个人建议去燕州,咱们百姓不就是想弄一个温饱吗?好好侍弄土地,温饱应该没问题”董宝坤道。原来这个人也有话多的时候,雨桐仔细观察董宝坤。
“谢谢小兄弟,我回去跟家里说一下,如果你们去燕州,等走的时候我们能不能一起走?”
“可以,我们窝棚就在那边,那个挂着一件衣服的那个”董宝坤用手指给了高山。
“好,我回头找你们”高山回去找家人,雨桐看他:“还问不?”
“问不问都这样,回去看看爷爷什么意见,你要是舍不得家人不如两家去一个地方”董宝坤看向雨桐,通过这段时间的相处,他倒是很喜欢眼前的小姑娘,做事干净利落。大大方方的,没村上一般女孩子的矜持和羞涩。
“我会跟我爹说的,燕州的确是最合适的选择,但是过去就要做好忍受几年辛苦,开始什么也不会有,只能靠手慢慢来”两人回来的路上遇到了也往回走的董明仁兄弟,他们跟他俩一样,都是探听情况去了,正好一起回去。
而这个时候董福增与儿子们回到窝棚胖一块空地,周围各家的代表都聚拢过来。范泊实在不远处盯着那群人,仿佛自己才是那中心点。
“董老,我们都听您老的。您说去哪儿我们就去哪儿”众人纷纷道。诸葛茂祥蹲在一边眯着眼等着亲家的决定,这门亲结的真好。
董福增很谦和地对所有人道:“大家先等等,我家老大、老三已经去问了,等知道详细情况咱们再定。情况不明,咱们不能草率是不?”
“是,还是您老考虑周详”
“董老,老话说故土难离,叶落归根。依您看咱们走好还是不走好?”
“老哥哥说的不错,故土难离,我也舍不得,几辈子都在这儿生活着,真不想离开啊”老爷子考虑的多,他一直认为中原、江南读书风气浓,脱离开这里仿佛远离了这个圈子,以后怕是再没了走仕途的机会。
“不过有句话也讲得好,人挪活,树挪死。咱们这一片地方好是好。可就是隔几年就给你来一场洪水。河道难治理,往上多少代都没什么好办法。辛辛苦苦的家业眼看着毁于一旦,心疼啊!如果官府有好的治理方案我也不主张走”
“董老说的对,我们跟着您了”几个人忙表态。董明仁和董明远分开人群进来,大伙儿一看等的人来了让出地方。
“爹”
“官府怎么说的?迁移的地方都弄明白了吗?”董福增让两个儿子给各位叔伯见礼后问道。
董明仁老成持重,盘腿坐地上道:“我们问了主簿大人,留在这里的朝廷只给七天的粮食,将将够你回家。而且没说给耕地的种子,堤坝说是等入秋征集徭役再修,眼下没时间。也就是说老家暂时回不去,回去也没地方安置”众人一脸失望。
“那迁移的地方如何?”
“两个地方都是人烟稀少,物资匮乏。西北边陲战事不断,但没战事的时候也是著名商道。东北苦寒,虽然偶尔有异族侵入,但很少,生活相对安稳,更适合大面积种植。开始几年可能不好过,以后温饱不成问题。最后主簿说朝廷会安排车辆人手把咱们送过去”
第326章 326。耕读之家 6
众人听出来了; 朝廷还是想把他们迁移出去。强留下朝廷不修堤坝、不救济; 这片土地就等着年年被水淹,这就是逼着大家迁移。
“大家都听明白了吧,有什么想法都说说”董福增道。
“董老; 这还有什么说的?朝廷就是想我们走!”
“朝廷为什么不就近安置了我们?一个县的人口现在好能剩下多少?怎么就容不下我们啊!” 一位老人哭诉起来。
“爹”董明仁看向董福增。董福增起来在地上来回走动; 看向众人:“各位不妨先跟家里商量一下; 我们家也研究研究,晚上大伙过来聚聚再定如何?”
“好吧; 那我们晚上过来”众人离去,董福增看向老大:“明仁,你希望走还是留?”
“爹,我想留下,留下才有希望; 不然宝山的学问就丢了; 可是咱们这半年怎么过?没住处; 没地,更没钱。”
董福增看向老三“ 明远,你呢?”
“爹,我跟您,您去哪儿我们就去哪儿”
“我是问你有什么看法”
“要一定选我就去燕州,到哪儿还不混口饭吃。等有了积蓄再合力供孩子们里面资质最好的回来读书”即使大儿子没希望; 过两年自己的小儿子也许有机会。现在整个董家也就只能供大哥家的宝山一人。董明远一样希望自己的儿子有机会。
“老四什么想法?”
“爹; 宝丰太小了; 禁不住折腾啊; 能留我还是想留下”老四的孩子都不大,最小的刚三岁。
董福增最后把眼睛落到没了当家人的二房上,“坤哥,你就代表你家表个态吧”
董宝坤给长辈见了个礼:“爷爷,我想出去看看,咱们这里下雨了是洪涝,不下雨是干旱。出去也许是出路,留在这儿我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而且我觉得燕州虽然苦寒,但是过去了开出来的土地就是我们自己的了。听说那边土质肥沃,生活应该不成问题。就像三叔说的,日子好了回来读书是一样的”
“你们只说了一部分那!”董福增仰天道:“官府肯定是想迁移人口过去边陲。这就是机会,所以逼着咱们离开。不管是西北还是东北,绝不是好呆的地方。别的不说,深山老林的没土匪也是有豺狼虎豹的,西北更别说,那就是土匪窝。
另外读书是一回事,我们过去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孩子们婚嫁。人过去的少了选择面就窄,女子少了男孩要打光棍,男子少了土地耕种就是问题。。。。。。”董福增把自己能考虑到的全部说了出来。
老太太闻着声音听了一些插嘴道:“老头子你别说那些没用的了,你说咱们能留下不?留不下就做走的打算。别的我不管,这几个孙子的媳妇我们是要先寻着了。女孩子该找人家的先定着”
老太太一插话,董福增扫了几个儿子一眼:“你们哪家有能力留就留下,但是家里没有钱留给你们。要是没能力就准备着离开,回头让你们的媳妇操持给孩子找媳妇。”
老爷子一发话,几家衡量其自己的能力来,最后只能妥协走人。要离开现在最要紧的就是给几个到了快到了年龄的孙子孙女找人家。这关系到后代的事不能马虎。
“老头子,不如趁这次灾荒,有不错的孤儿,或者也有咱们这样想法的人家不错的,就帮到年龄和快到年龄的先定下来。”老太太道,这一说法得到众人赞同。
晚上又多来了几个,董宝坤看到了大山兄弟几人。雨桐尾随着爷爷和她爹也过来,被孙氏看到心里又是不舒服。这样的女孩子怎么配做她家的儿媳妇?
老太太倒是开心,让宝莹招呼着。大家都关心今晚的决定,所以也都伸着耳朵听火堆周围的人议论。老爷子有了决断,当即把决定一说,各家都没什么想法,尤其一个村来的,平时都很尊重老爷子,这次也就不例外。
“老爷子,那就这么定了,明天我们就去登记,我白天看到里正大人了,听说是不走了,先住儿子家”里正的儿子在府城有铺子,不走说得过去,毕竟村上有人家大片的土地。
“愿意走的我再提醒大家一句,看着家里姑娘小子快到年龄的赶紧找人家。不然过去了可没那么多合适的姑娘小子”
“呵呵,谢谢董老提醒”众人忙道谢。雨桐一听这话,还真是有先见之明。别的不说,自己大姐的小叔小姑可都差不多了,人不错,不能不管。笑着和董家人告辞跟随朱葛胜喜回住处。
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拉着赵氏、大姐说这事。赵氏一听还真是,老大成亲了,老二算是定下了。剩下一儿一女都不大,不急。但是大闺女没了公婆就是长嫂,小叔小姑的事是一定要操心的:“大丫头,你妹妹说得对,明天娘陪你就去找人”
“娘,这人哪是说找就找的?”
“大姐,现在你要出去就知道了,到处都有卖儿卖女的,现在估计给点钱或者粮食就能买到一两个人”
“可我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