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氏笑着应了,出了清草堂,便往齐云斋而去。
    也不知道郭氏在齐云斋说了什么,就在当日午后,乔月珍竟然转了性子,亲自来瞧月华。
    当着槿娘的面,乔氏拉着月华的手,“是我不好,嘴里说着贤惠大度,但事到临头却又小气起来,妹妹还莫要生我的气才好!”
    一句“妹妹”倒把众人吓了一跳,连月华都吓的往回抽手,她抬头看了看槿娘,见槿娘轻轻摇头,这才又停下,由着乔氏拉自己的手,口中连道不敢,“三奶奶不怪我,我已经感激涕零,若是三奶奶再这样说,月华越发要无地自容,三奶奶放心,就算是月华生下孩子,也是您的孩子,您说什么,月华万不敢不从的!”
    乔月珍的眼睛轻闪,“瞧妹妹这话说的,我呀,如今只盼着妹妹养好身子给三爷生个大胖小子才好!”
    那边冷砌端了梨汤过来,“三奶奶,月华姐姐该喝药膳了!”这是要撵人了,槿娘可不想多生事端,早早的吩咐下去,只要乔氏在这屋里呆了超过一刻,便让人过来送梨汤。
    槿娘笑着解释,“春日干燥,月华有些咳嗽,祖母担心的紧,便请了刘老大夫来,老大夫说月华如今有着身孕便不好用药,只让每日午睡后喝上一碗梨汤!”
    乔月珍瞧过去,见梨汤里点着几颗红色的枸杞子,倒也漂亮,不由眼睛一闪,伸手欲接,“妹妹若是原谅我,便由我来喂妹妹可好?”
    月华大惊失色,连连摇头,冷砌也惊在那里,只不敢将汤碗给乔氏。
    槿娘却道,“既然三奶奶有心,月华你也不用怕,这么多人在场,三奶奶不会害你的!”
    乔氏眉眼轻跳,她脸色有几分不好看,却还是接过汤碗,“二嫂说的是,有老太太在上头,我可怎么敢!何况妹妹如今要到老太太院子里去住了,到时候千万多说几句好话给我才好!”
    月华看着槿娘轻轻点头,便轻轻张嘴就着乔月珍递过来的小小的白瓷勺,喝了一口梨汤,梨汤清甜入口,还没下咽,就听到冷砌喊了一声,“不好!”
    月华一惊,当下便咳了起来,虽已用帕子捂了嘴,却还是溅了出去。
    “哎哟!”乔氏一向爱干净,这下连忙站到一旁,可手中的汤碗却紧紧抓住不放。
    “你这丫头,这是怎么了?”槿娘一面训斥一面上前去拉乔氏,眼睛却闪了一下月华。
    冷砌哭丧着脸道,“是奴婢的错,大夫人嘱咐梨汤里要放些蜜,奴婢竟给忘了!”
    “真是没用!”槿娘说着转头跟乔氏赔罪,“丫鬟愚笨,倒让三弟妹见笑了,还请跟我到那边坐坐,待月华换了衣裳再来说话不迟!”
    乔氏还要犹豫,却已经被槿娘拉了出去,临走时却不忘把梨汤交给冷砌。“待月华换好了衣裳再喝,大夫嘱咐过的,一口也能少!”说完,槿娘就看到乔氏脸上的笑容堆了起来。
    待二人回来时,月华果然端着梨汤在喝,乔氏满意的松了口气。
    又闲话了几句,这才将乔氏送走,槿娘便冲着翠玉道,“去把刚刚三奶奶碰过的那碗梨汤送去清草堂,交给丁姨奶奶!”
    翠玉应了。提了食盒,亲自将那梨汤送了过去,里面还放了些新作出来的桃花酥。见人便道,“二奶奶做了新吃食,给老太太送去尝尝!”
    槿娘常常给老太太送点心,倒也无人疑心。
    点心和梨汤一起送去了清草堂,当晚。丁姨奶奶就从申婆子住的房里子搜出了上百两银子,还有一包红花粉。
    绿柳听了消息恨恨的骂道,“这个婆子,定然是收了人的银钱替人办差!”
    槿娘却是嘱咐道,“事儿知道就完了,管好院子里的人。莫要乱嚼舌头!”心里叹息,恐怕秋暮在府里的日子快要到头了。
    果然,不过一日的功夫。申婆子就被牙婆领了出去,而秋暮也跟着被卖了,申婆子出府之时哭闹不已,只秋暮却是一言不发,好像料定了这个结局一般。让槿娘又跟着叹息了一番。
    又过了没几日,周姨娘就病了。徐老夫人叫了徐承宗和桂氏来,一番商议之后,周姨娘便定下被送到了庄子里荣养。
    槿娘去碧桃馆看望徐纤儿,就见她看着一个扇子,那扇面上画着一个穿青衣的女子拉着个五岁的小姑娘。
    见槿娘进来,徐纤儿这才仓皇的把扇子收起,槿娘却是一把夺了过来,“好漂亮的扇子,送给嫂子可好?”
    竟是不顾徐纤儿的不情愿,硬是把扇子压了去。
    次日,一辆马车停在了二门处,槿娘奉了老太太的命送周姨娘上马车。
    周姨娘穿了一件青色的妆花斗篷,皮肤略显暗沉,显然这些日子过的不好,眼神里的木纳也少了几分,多了些难言的愁绪。
    槿娘使了个眼色过去,绿柳便带着丫鬟们帮着周姨娘将箱笼装上马车,槿娘则拉了周姨娘去旁边说话。
    周姨娘伸着头看向碧芝馆的方向,可偏偏徐阶和郭氏竟是谁都没有来送。
    “姨娘,有句话我一直想问你,却没有机会!”槿娘的声音冷冷的,她打量着这个似乎木纳的妇人,却不再往下说。
    周姨娘抬起薄薄的眼皮看着槿娘,“二奶奶,有些事情是不用说出口的,我既然要出府了,你再想报复却是容易的很,我在庄子里等着就是!”
    槿娘蹙起了眉头,“你这样为大哥大嫂,他们又何曾把你当成亲娘?”
    周姨娘笑的有几分凄凉,“小姑娘,当娘的,为儿子做什么都是应该的,你这辈子未必能有子嗣,若是不然,也会跟我一样的!”
    “承蒙姨娘惦记,那碗避子汤槿娘还不曾入口!”槿娘看着周姨娘那吃惊的脸,将手中一把折扇递了过去,“二妹妹心里还是有姨娘的,可是姨娘心里恐怕只有大哥,您去看她,也不过是给大嫂递消息。我只问姨娘一句,您可曾真的为她想过?您可曾真的把她当成自己的女儿?”
    周姨娘接过扇子,慢慢打开,只见扇子上画着一个穿青衣的女子拉着个很小的小姑娘,整个扇面上开满了海棠花,红的发紫,喜庆的扇面却让周姨娘看的泪流满面。
    看着马车驶出了府门,渐渐消失在晨光中,槿娘的心也跟着渐渐明亮起来,徐陵已经说服了徐承宗,只要月华生下儿子,就为徐隃请封世子。
    到那个时候,自己就可以离开这个地方,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想起要离开徐陵,槿娘的心就有几分沉重。
    阳光渐渐升起,照到了槿娘的脸上,转眼却被阴影盖住,她回过头,就看到徐陵站在那里。
    “二妹妹让我替她谢谢你!”徐陵咧开嘴,认真的笑了,没有戏虐,没有无赖,让槿娘看的心中一动。
    她脸上一红,只觉得心要飞起来一般,一时有几分慌张,便掩饰一般的回过嘴去,“关你什么事!”转身却跑的远了。
    徐陵看着消失的身影,嘴角渐渐歪了起来,眼里又带出了那分无赖与惫懒,用无人听见的声音低语道,“看你能跑到哪儿去!”
    海棠轩的海棠花开的正艳,不时有花儿伸出墙头,墙头掉落的花瓣随风飘散,将天空扮成了粉紫色。
    PS:  第二卷终于完了,求票票~
    晚上那章可能会稍晚一些,X∩一∩K~
第一卷玉屏风 第一百六十七章悲喜(二更)
    曾经的相爷府,半年多以来一直闭门谢客,自从白正圃出京,这府邸似被人遗忘了一般,连这门口的路都干净了许多。
    只今日却是鞭炮作响,人声鼎沸,四处张灯结彩,无论是门上的家丁,还是往来的宾客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灿烂的笑容,就连门房的老王头都换上了逢年过节才穿的新衣裳。
    梅氏满脸的喜悦,早早在二门处侯着。
    眼看着徐府的马车靠的近了,她便连忙吩咐小丫鬟道,“还愣着做什么,还不快快去搬矮凳来,没看到九姑奶奶来了!”
    小丫鬟唬了一跳,连忙小跑着去搬了下马车的矮凳,心里却郁闷的很,刚刚七姑奶奶回来的时候,大夫人可没这样紧张。
    梅氏亲自走上前,堆了满满的笑意迎槿娘下车。
    车帘一闪,却是绿柳的脸,“大夫人亲自来迎,奴婢怎么敢当!”却是袅袅婷婷的走了下来,冲着梅氏福礼。
    梅氏的笑脸僵在那里,一张老脸转眼紫的像猪肝,她再生气却也不好表现出来,只是收了笑意道,“怎么是你?你家奶奶呢!”
    绿柳笑道,“恭喜大夫人!我家奶奶去了铺子,过会子就到,我家奶奶说了,怕大夫人着急,让奴婢把贺礼送来,还请大夫人不要嫌弃才好!”
    这小丫头,竟然敢这样跟自己说话!若是以前,梅氏早就一巴掌掀过去,打的绿柳满地找牙了,或者几句话吩咐下去,就有人拖了绿柳出去打板子,就像那一回。
    可如今梅氏却不敢发作,槿娘再不是那个白家的九丫头,她不止是徐家的二奶奶。在这京中的贵人圈里也有自己的门路。
    自打进了五月,福建那边便捷报连连,五皇子得了皇上几分的赞许,连着徐陵这种小角色都水涨船高。更不用说槿娘的铺子终于开张,虽说铺子不大,名气却大的很,开业的那一天,除了大王妃和五王妃派人送了贺礼,连一向不爱多事的福慧郡主也差人去贺,还应景的买了几盒子金糕回去。
    绿柳是槿娘身边最得意的丫鬟。情份也不是一般丫鬟能比,她只好忍住气,脸上勉强堆出笑意。“姑娘说笑了,怎么会嫌弃!来人,还不把贺礼抬下去!”
    要知道,梅氏回京,可不是来得罪人的。
    白临德自打四月中进士的消息传到山东。梅氏即刻就启程回京,准备为其操办婚事,前些日子刚给姜家下了聘礼,昨儿个又传来消息,白临德考中了庶吉士,不日便要入翰林。
    白家后继有人。终于扬眉吐气,今日得了消息的亲朋好友便前来恭贺,以往都避的远远的人们。如今都贴了上来,可做了这些年的相爷夫人,梅氏多少也知道知道,哪些人是靠的上的,哪些人不过是跳梁小丑。
    徐家是第一个不能得罪的。
    而有了槿娘的这门亲事。徐家才能靠得住!
    想着白临德的前程,梅氏终于将这口气咽了下去。她笑着吩咐小丫鬟,“把绿柳姑娘迎进去好好招呼,若是慢怠了,小心打断你的腿!”倒把那小丫鬟又吓的一哆嗦。
    绿柳笑着安抚,“大夫人这样疼奶奶,奶奶知道了定然开心的紧,奶奶说了,今儿铺子里有急事,这才来得晚了,不过定然给大夫人带了新出的点心,让大夫人尝鲜!”
    梅氏心里这才舒坦了些,要知道,槿娘的铺开了不过半个月,点心也不过十余种,却是日日排了长队,每日不到中午点心就几乎卖完了,别说那卖的最好的金糕,就是普通的山药糕去的晚了照样买不着。
    梅氏来京没有多少日子,只吃过一回金糕,竟是怎么也忘不了,偏府中事情繁多,也不好差了人专门去排队,又拉不下脸去徐府托关系,毕竟就是一口可有可无的吃食。
    不说自己吃,若是槿娘带的多些,能摆到厅里做茶点,那可是极有面子的事情。
    果然,午后槿娘过来的时候,带了几大盒子的点心,让梅氏脸上乐开了花。
    见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