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笑笑看不懂他,有时候她会疑惑的看到赵乾看婉儿姐的眼神,有一丝欣慰,又有一丝依恋,还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悲伤,像是一个人寻找一个人多年,终于在不经意之间找到了她,此时的他已经不会哭了,不会笑了,只会默默的站在一旁,注视着,等待着,倾听着……
赵乾摸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道:“闲来无事的时候,婉儿已经将《石头记》其余内容告诉我了。”
陈笑笑点点头,思索一下婉儿姐和这位三皇子之间别人看不懂,他们自己或许也弄不懂的情感,擎起笔,记叙着从赵乾嘴巴中流淌出来的词句。
林婉儿不想也不敢改动《石头记》中的点点滴滴,但是赵乾对这本书籍没有过多的敬畏感,他私下将贾环改成了贾仁美,目的就是映射潘仁美写《魔女林婉儿》,此外还增加了一个新的情节。
贾宝玉被贾仁美用蜡油灼伤眼睛之后,黛玉、宝钗和史湘云去探望宝玉,借助心直口快的史湘云之口,说出了一句话:“我看那贾仁美名字中虽占了仁美两字,实际上是面善心黑的狼心人,是一个假仁假美假善的假人。”
陈笑笑写完这一句,心里格外解气,愤愤的将笔丢下,冷哼一声:“再让那个潘仁美嚣张,让他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刀笔,句句割心窝子。”
赵乾无奈一笑,这陈笑笑也是一位妙人,心直口快,想来和那《石头记》中的史湘云多有相似。
他伸出一只手,窗外的阳光照射进来,阳光如同点点滴滴的小精灵,活泼好动,在他的指尖不断跳跃,折射出层层迷离,然后顺着他的指缝投射过来,将他的手影投射到地上、墙上、林婉儿的床上。
好像一张温柔的手在抚摸林婉儿的脸庞,顾盼生情,缓缓的、柔柔的、慢慢的,刹那芳华。
那一刻,陈笑笑似乎有一种幻觉,婉儿姐和赵乾之间隔着很近,但是又很远,两人的交集只是那只手影,可是又那么真实。
抚摸你的脸颊的我的手。
☆、第177章 《石头记》出版
陈笑笑将刚刚写好的《石头记》整理妥当,冬虫夏草进行校验,当初在澶州时节,两个丫头对此已经轻车熟路,青竹娘作为第一个读者,认真阅读了一遍,哭成了泪人。
林乾毅听闻大姐搭错了筋,勤勉的写了几章《石头记》,特意请来妍儿郡主,妍儿读着读着也泪眼婆娑。
生性活泼的柔嘉公主也读了一遍,但是没有哭,也没有感觉《石头记》有多么深情并茂、入木三分,但是大家都说好,她也就人云亦云的说好,至于好在什么地方,她是一点都不清楚的。
她只是知道如果不说好,会显得自己很没有水平,没有水平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
整理出来之后,陈笑笑将《石头记》放在林婉儿的床头,让她过目,林婉儿那种写书的激情已经消弭的无影无踪了,再加上她越来越懒惰的脾性,更不想翻阅。
看着厚厚一摞放在床头的书稿,她自我感觉良好,自己真是一只勤劳的小蜜蜂,一下午的时光竟然默背了这么多章节的《石头记》,看谁还敢指摘本姑娘懒惰,哼。
她浑然不知,自己默背着默背着便睡过去的事情,大部分的《石头记》都是赵乾帮忙默背的。
很满意的拍拍手稿,林婉儿吧唧一下嘴巴:“行,送去书局吧,让刘老板和沈老板都高兴一下。”
那天,陈笑笑郑重其事整理好书籍,用包裹层层整理好,塞在怀里,然后让武功高强的李慕白亲自护送自己去了书局。
她怕有人半路拦截,抢了这书稿。所以草木皆兵的有些过分郑重其事了。
到了书局,刘宏达和沈松文早就站在书局前等候了,刘宏达倒背着双手,眼睛望着远方,但是掩盖不住眼中的阵阵精光。
刘宏达识书、爱书,也能辨书,他自然知道《石头记》的难能可贵。情感、文笔都是极为出众的。大魏国没有一本书能出其右。
只是这更新实在有些惨目忍睹,等待更新是一个漫长、困苦的过程。
刘宏达从满心期待,到了留有幻想。再到心静如水,最后到了如今的麻木不仁,最最后发出了他终极感慨:“闲时看庭外花开花落,坐看天边云卷云舒。哎,一切啊。随缘吧!”
将《石头记》前十章已经翻了十遍的他,决定再看第十一遍的时候,一个天大的好消息突然降临,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沈松文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来回踱步。
自从《石头记》前十章在上京城风靡之后,他就一直想着趁热打铁,让林婉儿一口气将《石头记》全部写出来。好好挣上一笔,可是才女林婉儿就是不写。每次不写的理由各个不同,让人忍俊不禁、无奈苦笑,但是却无可奈何。
他曾经找过不少所谓文采斐然的书生去续写《石头记》,有的才情到了,文笔也到了,可是总是少了一丝淡淡的情思,少了一点韵味。
商人习性的沈松文一想到手边有钱不能挣,那颗心就如同在油锅里煎炸,浑身难受,焦急、恼火、愤怒……各种情绪不一而足,可是还不能对林婉儿发,只能低头赔笑。
低头赔笑无所谓,关键是林姑奶奶麻烦您高抬贵手,写上一两段,行呗?
有一次,沈松文做梦,梦见大魏国的辣椒都告罄了,只有自己家里有一屋子的辣椒,而毫无弱点的林婉儿发现自己最喜爱的辣椒竟然买不到了,她便到自己家中“求借”几根解解馋。沈松文扳着身板,说,不是不行,可是《石头记》?林婉儿脑袋如同小鸡啄米一般,连说,明白,明白。
她自己乖乖的研磨,持笔,在那兢兢业业的撰写《石头记》,一刻也不停歇。沈松文都觉得有些辛苦,让林婉儿歇一歇,林婉儿脑袋又摇得如同拨浪鼓一般,连说,我不累,我不累。样子要多可怜,就有多么可怜,啧啧,那个可怜的小样子,让沈松文于心不忍,“赏赐”给了林婉儿几根辣椒。
沈松文心里乐开了花,睡梦中都忍不住笑出声来。一睁眼,才发现是一个美梦,忍不住叹了一口气。突然听到房间外,有小贩叫卖:“辣椒,辣椒,上好的辣椒,家中自己种的上好辣椒。”沈松文走出房间,眉头微皱:“你这辣椒怎么卖?”那叫卖人说道:“便宜,三文钱一斤,您看这辣椒鲜红如火,吃起来爽辣无比。”听到如此便宜,沈松文极为恼火,梦想很美好,现实太骨感,做梦做到辣椒稀少,现实却如此残酷,这辣椒不但好,而且便宜,他恼怒的说道“这么便宜,你不会卖贵一些?你傻啊!”卖辣椒的人弄不明白,这辣椒好,还便宜竟然成了坏事。
沈松文精心挑选了一提袋辣椒,亲自送去林家小院,弯腰赔笑。
林婉儿双眼放光,干嚼了一根辣椒,说道:“还是沈老板知道心疼人。”
沈松伟干笑两声,连说,应该的,应该的。心里却想着扑通一声跪下去,喊道:“婉儿姑娘,您也心疼我一下吧!写写《石头记》吧!”
如今好了,《石头记》最新的书稿就要到手了,沈松文心里激动,忍不住用衣角擦了擦眼角马上就要溢出的幸福而且感激的泪水了,谢谢婉儿姑娘,谢谢。
书稿到了书局,刘宏达双手颤颤巍巍的接过,然后递交给身旁的沈松文,沈松文双手也是颤颤巍巍,生怕一不小心弄褶了书籍。
两人对着头将《石头记》新出的几个章节,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了,刘宏达更为夸张,忙让下人端来一盆水,洗手,净手,然后认认真真从头到尾看了一遍。
轰隆一声。上京城再次炸开了锅,《石头记》又更新了,薄薄几章,远不如潘仁美的《魔女林婉儿》字数多,部头大,但是却更能吸引人,成为了街头巷尾的讨论中心。
《石头记》和《魔女林婉儿》是两种风格作品的相互碰撞。前者的思想性和文学性已经将后者落到爪哇国去了。像是一颗珍珠,璀璨无比,光芒万丈。
一直以身体为由告假的纪昀大学士听说这《石头记》更新了。头也不疼了、腰也不酸了,命学士府小丫鬟去购买几册,小丫鬟马不停蹄的去买了几册,期间不小心崴了脚。疼的掉金豆豆,可是还是被吹胡子瞪眼的纪昀大学士好生责备了好一通。
如今再去阅微草堂。纪昀先让客人去茅房一趟,体验一下厕纸《魔女林婉儿》,然后才入大堂,一边喝茶。一边一同品阅《石头记》。每每此刻,纪昀大学士总是微笑着、享受着、微微点头着,特别是读到那句骂贾仁美的“假仁假美的假人”。总是忍不住捋须,写得妙。骂得好。
有一人比纪昀还要激动三分,那就是夏侯大将军,这位面若重枣、武功盖世的大将军听说《石头记》更新的时候,正站在梯子上修建一颗海棠树,脸色突然变得更红,脚下梯子不稳,还差点摔下来,毁了一世英名。
大将军将从来不离身的腰间竹简书籍《春秋》放在一旁,捧起《石头记》,转而又放下,平复一下心情,再次捧起来,再放下,如是三次,最后才双手捧起,趁着灯光烛火,细细品味。
还有一位书迷不得不说,那就是皇宫大内的太后,书是皇后转交的。太后自从那夜见到徐骁之后,心中似乎就有了一个结,整日闷闷不乐,皇后和陛下长谈一番,轻轻说:“这事儿就交给我吧。”
于是,那本《石头记》就到了太后手中,皇后还特意派去一位声音浑厚的国子监祭酒,专门给太后读书,当读到贾政打宝玉的桥段时候,太后她老人家也已经是泪人了:“这世间最揪心的书啊,一字一句都戳中了心窝子。还有这贾仁美,蛇蝎心肠,歹毒心思,该死、该杀!”
太后无心的最后一句,让在一旁的柔嘉听到了,看热闹不怕事情大,越大越热闹,放出风去,就说太后开金口:“仁美,蛇蝎心肠、歹毒心思,该死、该杀!”
一传十,十传百,流言蜚语像是长了翅膀,飞进相府,让趴在床上的潘仁美噤若寒蝉,吓得双手发颤,要在床上挣扎爬起来,负荆请罪,让太后饶了一命。
别管对错是非,潘仁美这些年学会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出了事情,先认错,然后再认错,最后还是认错。
是潘美美和欧阳小兰将他按回床上,好生劝慰了一番,潘美美带上父亲,两人马上进宫,找到赵硕,觐见皇后,四人一同去了太后寝宫,才将事情弄清,水落石出。
皇后何等玲珑心思,眼睛一扫,便知道事情始末,淡淡的看着柔嘉。
坐在旁边眼珠子一直滴溜溜转的柔嘉公主,被看的浑身发毛,呵呵笑着拿起一颗葡萄,也没有剥皮,直接吞下,不识酸甜滋味。
《石头记》和《魔女林婉儿》带着两位作者的恩怨在上京城掀起了书迷之间的论战,都想说自己喜爱的书籍压对方一头。
《石头记》的书迷出身都比较良好,学识和阅历也比较高,都有一种优越感,吸引了一些社会名人,比如夏侯大将军、纪昀大学士,他们或多或少,或表露或隐藏的表露出对《魔女林婉儿》的不屑,称其为“水漫三军,不能再水。”
正是这些名人的助阵,《石头记》明显把握着舆论风向,处处压制着《魔女林婉儿》。
某些《魔女林婉儿》的书迷忍不住也买了一本《石头记》,拿回家里去读,坐在那半天,连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