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出闺阁记-第1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善后。奴婢委实替奶奶不值。”
  说到后来,她那眼圈儿便红了,却又怕郭婉从此后与马氏生分了,便又强按下了脾气,低声劝道:“奶奶切莫与舅太太一般见识,那就是个糊涂人儿,最不经人撺掇的,指定这又是哪一路的军师想出的馊主意呢。”
  马氏从娘家带来的几个婆子,惯会调三窝四,绿漪瞧不上眼,可马氏对她们却是言听计从,所幸韩老太爷夫妇还在,郭婉自己又精明厉害,这些人才没翻出花儿。
  可饶是如此,这一回还是郭婉吃了个暗亏。
  郭婉便叹了口气,将身契收进旁边的一只锦匣里,拿了把亮锃锃的黄铜锁给锁了,一面便摇头道:“舅母应该也不是真有坏心,就是怕罢了。”说着便低低地咳了一声。
  绿漪忙递上茶盏,郭婉就着她的手喝了口茶,又道:“舅母大约是没想那么远,原只想着在何太太跟前卖个好儿,等人真到了,舅母又不知该如何处置了,便只能要我帮衬。”
  绿漪并不笨,很快便想明了其中之意,暗自恨了一声,面色铁青,却不敢再言。
  倒是郭婉眉眼不动,面上还浮着一个极淡的笑,道:“那明心是个大不吉的,也只有我这样大不吉的主子,才能克化得动。”
  马氏才透出意思来,郭婉立时便知晓,她这是怕明心克了自家人前途,于是才把人送到了寡居的外甥女这里来。
  这世上所有的寡妇,不都是克夫之人么?再加上郭婉又是个失妇之女,这命也是足够硬了。如今多了个克主的明心,两下里倒是凑了一对儿。
  郭婉被自己这想法逗乐了,“噗哧”一笑,道:“明心现下跟了我,却不知我与她到底谁厉害些?是她克我,还是我克了她?”
  这话听来自嘲,即大有苍凉之意。绿漪心下极是不忍,红着眼圈儿往地下连“啐”了几声,急急地道:“奶奶可别这么说,佛祖会听见的。奶奶是天下间最好的人,定会长命百岁、一生欢喜。”说罢便双手合什,默默祝祷,面色十分虔诚。
  郭婉见状,知道方才的话说得草率了,咳嗽了一声,低语道:“罢了,我也不过就这么一说,往后再不提便是。”
  绿漪见她又咳嗽起来,不由那心便又提起了半颗,忙将那大盖碗里温着的参汤递了过去,柔声道:“如今有了陈三姑娘帮衬,奶奶往后的日子必会越来越好的,奶奶自己也要往宽处想才是。”
  郭婉低头将参汤喝了,一面拿帕子拭唇,一面便笑道:“我本就没多想,倒是你这丫头惯会想东想西的。”
  她主仆二人情分不比寻常,绿漪闻言便笑了起来,车中氛围亦不复方才惨淡。
  再说笑了几句,话题便又转到了明心身上,郭婉便道:“明心之事,外祖父定是允了的,不然舅母也做不成。”
  她的面色十分淡然,语声更无起伏:“等到了济南,不拘找个什么地方把人安置了,我这里也算有了交代。”
  其实,她还有一语未曾言明。
  这件事,韩端礼不只是默许了,甚至很可能就是他叫马氏去做的。
  她的祖父这半生过得压抑,亏就亏在不该只盯着一条道儿走,如今好容易将那枷锁给卸了去,他自需多多交好各方人士,这何君成与李珩关系极近,他帮着解决何家的麻烦,便是希望李珩念他的好。
  思及至此,郭婉便轻轻摇头,自语地道:“不过是换了一条枷锁罢了,外祖父……”
  她叹了一声,没再接着往下说,只垂目盯着脚边的那只锦匣,思绪仿佛飘去了极远的地方……


第216章 请拉车帘

  却说这一路,众人晓行夜宿、诸事顺遂,倒是半点麻烦都没遇上,而被倪氏视作大敌的明心,则更是连面儿都没露。郭婉对此的解释是“明心得了不能吹风的病,只能在车中静养”,就此得来倪氏好一通夸赞。
  由此可知,明心在黄县的出现,不过是郭婉给倪氏她们打个招呼、知会一声罢了。她深知倪氏等人心中所思,因此招呼打过之后,便又把人给关起来,不叫其出来惹人厌。
  裘四奶奶如此知情晓事,即便出身低些,倪氏也还是极为欣赏的,且对方又将那才出的几品“芳露”赠了好些,纵是见惯了好东西的李氏亦称其不凡,倪氏看郭婉便愈加顺眼起来。
  半个月后一个微雨的黄昏,马车抵达济南府,众人在城门处分作两路,郭婉自有韩家管事前来接洽,而李珩之母——李老夫人,也早在两个月前便住进了知府官邸,这几日皆派了管事在城门处候着,此刻那管事亦自迎了过来。
  透过薄薄的雨幕,陈滢掀开车窗处的锦帘向外看去,便见李珩父子正立在车下,与一个样貌精干、穿灰布衫的男子说着话。
  “这是齐管事,是祖父身边最得用的。”李惜在一旁介绍地道,说话时两个眼睛亮晶晶地,好奇地打量着不远处的城门。
  陈滢点头不语。
  李氏也曾约略提过李家的情形,陈滢知道这齐管事名禄,乃是李家世仆,从小便跟着外祖父李缜当书僮,如今几十年过去,当年的小公子成了老太爷,齐禄也成了大管事。
  与齐禄简单的聊了两句,李珩便又命车队启程,马车缓缓驶过高大的城门,进入了济南城。
  因要接手公务,李珩会在半道儿拐去府衙,一众女眷则是会在仆役的护送下直达官邸。
  陈滢还是第一次见到古代的济南。
  这座历史上著名的古城,在这个时空亦同样令人印象深刻。高大的城郭庄严肃穆,整齐的灰色墙砖堆叠出雄浑的气韵,当马车自城门洞下驶过时,陈滢恍然有种于历史中穿行的感觉。
  入城之后,却见宽阔的马路以大块石板铺就,其市面繁华不输盛京,却又有着一种前者所欠缺的朴拙之气。马车驰入道中,沿路时可见柳、偶遇秋花,虽非书中描写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之景,可其沛然悠远的况味,却又远甚于纸上所书。
  “都说山东人实在,在蓬莱我可没这感觉,如今这济南府倒是让人觉出点儿这意思来。”李惜在旁摇头晃脑地说道,一时又叹:“可惜下雨,瞧也瞧不尽兴。”
  陈滢未曾说话,眉心却蹙了起来。
  繁华的大街上车来人往,男女老幼皆有,可若是细细观察,便会发觉,路上行走的女子多为妇人装束,年轻的姑娘不能说没有,但却极少。
  李惜很快便也发现了这一点,便拿胳膊肘拐了拐陈滢,笑嘻嘻地道:“表姐快瞧呀,这里的姑娘们出门儿穿得可真严实。”
  李惜所谓的严实并非指的衣裙。时至初冬,人的衣裳本就厚重,这无可非议。李惜所奇者,是那些年轻女子的长幂篱,那厚密的纱罗重重叠叠,直拖到地,连脚面儿都盖住了,根本就瞧不清姑娘们身上的衣着。
  “真真和京里不大一样。”又看了一会儿后,李惜便再度说道,语气中还是多为好奇。
  便在此时,一个身影突然出现在车窗前,把李惜吓了一跳,身子朝后便仰,还好被陈滢给扶住了。
  “姑娘们还请把帘子合上。”那窗外之人恭恭敬敬地道。
  李惜立时便听出这声音的主人,微有些着恼,嗔怪地道:“常妈妈你也真是的,突然就窜出来了,直唬了我一跳呢。”
  那常妈妈便赔笑道:“奴婢给姑娘请安,惊着姑娘是奴婢的错儿,姑娘万莫恼了去。”
  这些仆役皆是李家的,李惜个个皆熟,此刻便摆手道:“罢了罢了,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儿,你下去吧。”
  那常妈妈闻言,却是并未离开,继续赔笑道:“姑娘们且把帘子放下,奴婢这就去。”
  李惜便有点儿不大乐意了,不耐地道:“我们就看看罢了,又没下车,常妈妈快去便是,很不必你来多管。”
  李惜平素极得李老夫人宠爱,言语间自不会那么客气。
  常妈妈如何这知这小祖宗是得罪不得的,只她也是无可奈何,只得小心翼翼地道:“姑娘莫恼,奴婢一会儿自己掌嘴去。只这济南府和别处不大一样,姑娘还是请听奴婢一句话,把帘子合上吧。”说到最后,语意极是哀恳。
  李惜皱起眉头,还欲再说什么,陈滢却轻轻拍了拍她,上前把帘子拉上了,一面便道:“妈妈去吧,我们知道了。”
  常妈妈大松了一口气,千恩万谢地去了,李惜便撅着嘴一脸地不高兴,坐在那儿生闷气,大约是气陈滢不肯帮她。
  陈滢既觉好笑,又是无奈,遂上前拉她的手道:“你方才许是没发现,那外头有好些行人对着我们的车指指点点的,常妈妈也为难。”
  李惜闻言,不由便恼了,也不去生陈滢的气,只掐腰道:“这些人管得真宽,我自瞧我的,关他们什么事?”
  “自不关他们的事,但有些人就爱管这些。”陈滢摸摸她的头发,语声轻柔:“想必此地民风十分古板,常妈妈也是好心。”
  纵然她并不认同这样的民风,甚至对此嗤之以鼻,但同样地,她也不愿意为难这些无辜的下人。
  这本就是时代使然,与个人无关。纵使她自己愿意飞蛾扑火,却也不能强拉着旁人认同于她不是?
  马车很快便到了地方,李惜也抛开这些烦心事,开开心心地下了车。
  她自小就在李老夫人身边长大,祖孙二人感情极深,如今将要见到祖母,她自是欢喜不禁,下车后那嘴巴就一直翘着,两眼都放出光来,一个劲儿地催促陈滢快些。
  陈滢由得她拉着往前走,待坐上那青帘小轿时,便掀开轿帘四处打量。


第217章 悲乎喜乎

  知府官邸共有四进,风物俨然,气韵十分端凝,建筑风格尤具当地特色,一应楼台亭阁、轩室厅院,或疏阔、或雅致、或沉静、或雍容,却唯独欠缺了几分灵秀。
  在一众丫鬟仆妇的围随下,众人在垂花门前落了轿,陈滢凝目看去,便见贯穿府邸中轴线的那条石路尽头,翘起了一片飞檐。
  “瑞藻堂”,正是主院上房,乃李老夫人居处。
  到得此处,李氏头一个便红了眼眶。
  一行人沿石路前行,未走出多远,一个年约四十、穿墨绿长比甲的妈妈便迎了出来,揉着眼睛便要屈身见礼。
  倪氏忙抢上前去扶起她来,含笑道:“齐妈妈快起吧。”
  李惜便在旁轻轻地告诉陈滢:“这是齐禄家的。”
  陈滢“哦”了一声,玩笑地道:“多谢表妹解惑。”
  李惜心下大是得意,眼睛都笑得弯了,那厢齐禄家的便又上前给李氏见礼,两个人皆是红着眼圈儿,齐禄家的不住去拭眼角,道:“听说老爷和姑太太今日到,老太太天没亮就起来了,主子们快请进吧,老太太正等着呢。”
  李氏此时神情激动,也顾不得旁的,当先便提步往里走去,众人紧随其后,穿小径、上台矶,转过那石青色香云纱六扇素面儿围屏,待看清那堂上端坐着的白发老妇时,李氏脚下微顿,旋即踉跄了几步,“扑通”一声便跪在了地上,膝行向前颤声道:“不肖女见过母亲。”
  李老夫人早已眼圈通红,颤巍巍叫了声“阿璎”,人已是离座而起,也不需人扶,便自踩着那脚榻走了下来,拉过李氏便一把搂在怀中,母女二人抱头痛哭。
  “我的儿”,李老夫人边哭边唤,直哭得气促声咽,那倪氏的眼圈儿也跟着红了。
  自李氏出嫁后,李老夫人便再没见过自己的女儿,李氏这些年在国公府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