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她也偷偷打开瞧了,就是一个弹劾八虎的文章。
这几天杨厚照气色特别好,跟八虎该玩玩该吃吃,说明他根本就没重视八虎的事。
这几天跟八虎有关的奏折特别多,但是通政司都没送来。
估计是不敢扫皇上的兴。
如此下去,这事岂不是要被杨厚照抛到脑后?
但是弹劾八虎势在必行的事,杨厚照躲不过去,她也躲不过去,既然谁都躲不过去,她还是要按照原计划行事,既不能让杨厚留有昏君的骂名,还要铲除马永成。
所以她也希望杨厚照能早些正视弹劾之事。
今天送来的折子刚好又和八虎有关,放在最主要的位置,说明这折子与众不同。
必须得让杨厚照看见,但是用什么方法呢?
李昭回身抱住杨厚照的腰,阻止着他的掠夺,大眼睛渴望的看着他:“太早了,人家还想再看一会故事,万岁爷,在你房间里找到的故事书,可好看了。”
杨厚照:“……”
之前李昭去他房间找史记,这也算了,毕竟是正经书,可是还有狗腿们找来的别的书呢?
若是被李昭看见他看不正经的书,那他多没面子啊。
杨厚照忙拎起李昭的书看看封面,然后松了口气。
没事,关键的她都没找到,这是一部兵法书,三国演义,讲的是三国鼎立时期,那些智者都是怎么打仗的。
不过在他看来,有些智者的智商也不是很高,只是被夸的近乎于妖怪,但是还行吧,起码不是小**。
杨厚照把书还给李昭,然后道:“阿昭,咱们商量给事,你以后看什么书,直接告诉朕,朕都找给你。”
但是不要去偷偷翻他的书。
李昭听明白了,反问道:“可是我不知道要看什么啊,就是觉得万岁爷看的,什么书都好看,您看什么我就看什么。”
杨厚照:“……”
他的小女人以他为榜样呢。
对上眼神中充满崇拜之情的大眼睛,杨厚照拒绝的话又说不出来了。
心想我以后看到小**,就都秘密的藏起来,把正经书摆在案头,这样阿昭就找不到了。
绝对不能让阿昭知道他不务正业啊。
杨厚照眼珠一转,阿昭这么好学,如果他不做个榜样,以后怎么让皇后崇拜?
男人要有担当。
杨厚照放开李昭,坐到自己的位置上。
道:“那朕也要处理正事了,阿昭你好好看,等朕忙完了,再陪你。”
谁用他陪?
三国演义李昭看过两遍,所以对故事都了解,并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杨厚照坐过去,她用余光偷偷盯着,杨厚照好面子,这回应该会看奏折了吧?
☆、第二百一十九章 螳螂捕蝉(二)
杨厚照坐下之后习惯性的拿起右手边的折子,刚要打开,心想这几天言官出幺蛾子,天天要弹劾狗腿,那这些坏蛋会不会把折子参合在国家大事里给朕看啊?
他盯着那折子上的封面看了一会,后暗下决心,如果是,如果有,肯定骂死他们。
这样想着他慢慢打开奏折。
李昭:“……”
杨厚照脸黑了,完了,眼睛瞪圆了,脸红脖子粗了,毁了,要发怒了。
“真是岂有此理。”杨厚照一拍桌子。
李昭:“……”
看吧,生气了。
她放下三国演义,十分心疼的样子问道:“万岁爷怎么了?出了什么事了?”
杨厚照招招手:“阿昭你快看,这人好像是在骂老刘他们,但是怎么朕看不懂呢?”
李昭:“……”
怎么还好像呢?
她把头凑过去,杨厚照把折子拿向她这边给她看。
李昭:“……”
杨厚照道:“你能看懂吗?”
李昭摇摇头,方才她就看过了,不少地方都看不懂,可是她是现代人啊,杨厚照这个古人也看不懂吗?
杨厚照伸出纤长的指头指着那些骈句:“你看,感觉写的很好啊,字朕也都认得,那怎么放在一起不知道说什么呢?”
李昭又看了一遍,发现了问题,奏折的内容辞藻华丽,引经据典,文笔优美,可就是引经据典太多了,很多故事她肯定是没听过的,意思就更不懂了。
所以就如杨厚照说的,到底秀个什么玩意儿。
她想想道:“万岁爷管他说的是什么东西,只要大概内容明白了就行吗?”
反正八虎的名字她认得,就是一封弹劾八虎的奏章,被内阁十分重视,理解其中的涵义就行了。
杨厚照听了李昭的话却将奏折往桌子上一扔:“话都说不明白,还听他们什么?脸大,朕不听。”
随后杨厚照站起,转身抱着李昭道:“咱们回去吧,还是抱阿昭比看奏折高兴的多,今天不看了。”
小皇帝说话的时候不时翻着白眼,语气优雅但满含埋怨,这是厌恶什么东西的表现。
接下来肯定不会再看奏折了,而且有可能厌恶的接下来几天都不看。
李昭多么了解杨厚照,这时候绝对不要再劝他了。
她趴在杨厚照怀里,目光却看着那桌子上躺着的孤零零的奏折。
忽地她眉心一蹙,也不知道这几个字到底是谁写的?难道身为王朝的官员,都不知道自己皇上什么水平吗?拽什么拽?
真是气死了。
………………
奏折的署名是户部尚书韩文,其他几个大臣都署了名,也就是大家附议,都是要除掉八虎的。
但是李昭不知道的,写这份奏折的人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大才子,他叫做李梦阳。
前面几个奏折石沉大海,这让韩文觉得,杨厚照肯定是个不折不扣的昏君,一想起来小皇帝的所作所为,韩文就忍不住老泪纵横,痛心不已,先帝就这么一个独苗,可怎么办啊?
正好这李梦阳和他是好朋友,也有一腔热血,二人晚上从衙门里出来,约到一个小酒馆喝酒,韩文一杯佳酿下肚,顿时感慨万千,感觉既对不住朝廷也对不住黎民百姓,竟然不能把昏君变成明君。
李梦阳就说,身为国家大臣,却只会哭,能哭出什么名堂来。
韩文问他不哭又如何?李梦阳说,近来言官弹劾八虎的奏章很多,三位阁老都主张严办,如果内阁之外的大臣能够联络好了,同心协力,想来三位阁老一定会响应,到时候弹劾如潮,皇上还怎么保护八虎。
李梦阳的意思就是人多力量大。
韩文一听是这个理,于是令李梦阳提笔写下一份奏折。
这李梦阳是出了名的大才子,写这一个小奏折还不是绰绰有余?
说道李梦阳的才华,那读书人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非是者忽道。”
一般这种尚古的人,就是那种对辞藻要求特别高的人,李梦阳也正是如此,文笔极好。
得到韩文的委托,李梦阳费了一夜工夫所写的奏折,看起来是一篇非常精彩的文章。
韩文看了惊叹才华横溢,于是署了名,再联合几个要好的重臣,一起附议,这折子就交给了通政司,通政司就转给内阁、司礼监……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内阁二楼的小会议中,五位辅臣都在,这是内阁临时召开的一个碰头会议,专门针对八虎的。
刘健主持,他懊恼的敲着桌子,道:“再一次留中不发,很有可能皇上还没看,就这么不了了之了?各位阁老,你们都是国家的顶梁柱,都有什么主意,拿上来提一提,咱们食君俸禄,必然要忠君之事,不能让八虎这样的阿谀奉承小人留在皇上身边为虎作伥。”
之前他可是信心满满的,因为折子并不是御史写的,可是六部大臣联合,分量极重,却得不到皇上的重视。
刘建这一声之后,杨宁等人理论纷纷。
有说皇上是故意不看折子,这就是昏君之相,然后把皇上一顿批判。
有说说是八虎怂恿皇上不理朝政的,把八虎骂的狗血喷头。
还有给刘健出主意,让刘健直接闯宫去见皇上,跟皇上对峙的。
简直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但换个角度想,好像也是黔驴技穷的感觉。
李阳东听了好一会,突然道:“元首,能不能是奏折太深奥,皇上看不懂。”
其他四人:“……”
大家都用恍然大悟但又有些不可思议的目光看着他。
李阳东这个猜测绝对不是凭空想来的,韩文的奏折他也看了,一看文笔,就知道是李梦阳写的,这个才子他认得,非常尚古,有些傲气,所以文章写的很好。
但是别的方面,也就是书生意气多一些。
所以在奏折呈报之初,他就不看好能收到什么好的效果,但是刘健和杨宁非常推崇李梦阳,更相信六部的分量,非常推崇这个奏折,他就不好泼冷水。
而事实上,跟以往的奏折投进去,效果没什么两样,应该就是看不懂。
☆、第二百二十章 螳螂捕蝉(三)
李阳东又说了一句:“自打先帝仙逝,皇上上课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了。”
众人:“……”
所以小皇上那文学水平……
刘健想了一会,暗暗心惊,李阳东说的,非常有可能是真的,皇上看不懂,所以署名都不看。
刘建:“……”
他犯了“不了解敌人文化水平”的错误,但是错误已经造成,内阁首辅是不能认错的。
他缕着胡子,声色威严道:“西月你说说看,你有什么高见,你有什么办法能让皇上正视这件事。”
李阳东道:“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从御使给事中,到三品大员联合起来弹劾八虎,皇上应该已经意识到,八虎这样的谄媚小人,不适合留在他身边,但他年少,也有自己的主意,所以刻意躲避,留中不发,也就是说从局面上来讲,现在火候已经到了,我的意见是,咱们内阁应该起带头作用,韩尚书的奏折皇上留中,那元辅大人应该署名奏折,咱们都来附议,难道皇上还要躲避吗?”
他的意思,是内阁正面跟皇上对上。
其他三人都看向刘健。
刘健想了好一会,确实已经没别的办法了,只能硬碰硬。
他微微颔首:“火候到了,也确实该拿出个像样的章程来了。”
如果说御使给事中们的奏折是一种信号,是一种探视,那么到了内阁这里,影响就非常大了,甚至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可是连六部尚书的奏折都石沉大海,除了内阁起草弹劾的奏折,还能拿出什么章程来吗?
刘健说了话,其他三人都没有异议,李阳东就是提议的人,他就更没有异议了。
刘健接下来安排工作:“西梦,你文章写得好,这奏折你来起草。”
李阳东心想其实奏折根本不用写得多么完美,应该是越简洁,越通俗易懂才好。
这个度他也能拿捏,没有拒绝。
但是刘建不知道李阳东所想,为了吸取之前的教训,他在散会的时候故意走在后面,还拉了拉李阳东的袖子。
李阳东等别人都走了回过头看他:“元辅大人,您有何吩咐?”
刘建低声道:“还是要顾及一下文章的实用性,语言浅显些,咱们万岁爷……可能看不懂。”
李阳东:“……”
“卑职记下了。”
接着二人一同出门,到了回廊里,李阳东突然想起了问题的关键,道:“元辅大人,万岁爷这几天据说都不看折子了,写了怎么让他看见。”
刘建捋着胡子想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