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经对付完钱三郎,杨厚照也回宫去处理钱宁了,李昭得了空闲,开始布置屋子。
她之前要开绸缎庄完全是为了跟钱三郎竞争,现在这个理由已经没用了,她准备成立个报社。
先把柜台改成桌椅,然后请些文人写稿子。
所以又要着手装修。
力工进进出出的搬东西,李昭和秦姑姑看着,这时出门采买的小鹦鹉突然空着手回来了,到了李昭身边道:“太太,出大事了,有人来看您了。”
来看她怎么叫出大事?
李昭眼睛瞪圆,低声道:“太后?”
除了太后来宫外抓她是大事,还有什么人知道了是大事?
小鹦鹉眼睛一亮道:“太太就是聪明啊,不过不是那位,是两位老先生。”
李昭面带不解。
小鹦鹉轻轻说了两个人的名字,李阳东和杨廷和。
两位辅臣?
李昭听了小鹦鹉的汇报,微微张开嘴,确实让人惊讶,两个辅臣知道她出宫了?
不伺候皇帝来找她?
那到底是来抓她还是什么事啊?
****
李阳东和杨廷和在路上遇见了小鹦鹉,这是清宁宫的管事太监,然后他们就跟着来了。
李昭在后院的小厅里接待的二人。
等二人就坐,她笑道:“二位老爷怎么到了我们这个地方。”
老爷这个称呼,让李阳东和杨廷和面面相觑。
他们以为皇后会叫他们大人,毕竟这是尊称。
但是为什么叫老爷。
这是即不点破对方的身份,意思也不让他们点破她的身份。
更重要的一点,她不觉得自己贸然出宫有问题。
二人一起看向李昭,十分年人的女子,明媚的脸上还带着些许稚气,她端坐在主人位置上,眼角略带微笑,但是嘴角没有,故而那笑容显得精明客套亲而不近。
一个后宫女人,出宫了被辅臣发现,没有惊慌之色反而落落大方的控制着谈话的局面。
这就是能力。
这也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稚嫩的女人。
李杨二人再次四目相对,眼里的意思达成了共识,皇后比皇上精明,是个人物。
二人之前还都没见过皇后庐山真面目呢。
李昭不点破对方的身份,李阳东也十分实相,叫着夫人,然后道:“还是回家的好吧。”
李昭眼睛微弯,与其意味深长:“李老爷,您公务不繁忙吗?”
所以潜台词是不要拐弯抹角了。
李昭确实不喜欢东扯西扯的人。
恰好,李阳东也是这样的人。
皇后都发话了,正好不用浪费时间,他们本就不是劝皇后回宫的。
他道:“我二人今日的来意是跟钱宁有关的,杨大爷早朝上说要处置这个人,夫人有何看法?”
李昭对钱宁一直是睁一只眼睛闭一只眼睛的。
因为就算什么事都不出,杨厚照还说会嫌弃钱宁。
历史记载中,杨厚照喂老虎的时候笼子突然开了,老虎虎视眈眈的盯着他,杨厚照不敢跑也不敢动,钱宁就在杨厚照身后,杨厚照喊着小宁儿,快来救朕。
可是钱宁自己都吓哆嗦了,没管杨厚照,是杨厚照后来宠幸的另外一个军官救了杨厚照。
所以从那以后,杨厚照没有惩罚钱宁,也跟他不亲了。
要知道上辈子杨厚照自己可能知道自己无法生育,所以还认了钱宁做干儿子呢。
大家都叫一个太监干殿下。
所以这个杨厚照,真是荒唐,也真的对内侍掏心掏肺过。
回到钱宁身上来。
钱宁相对于赵瑾,他只是个擅于谄媚的人。
没有做过什么大的坏事。
他精神上背叛过杨厚照,“出轨”了宁王,历史中记载,钱宁收受过宁王的贿赂,所以有可能是宁王的人。
但是李昭知道,其实这些人就是拿宁王当冤大头,可能什么事都没出过力。
就说他眼前的杨大人,据说也拿过宁王的钱啊。
宁王花钱了觉得心里踏实,旁人拿钱却还是等着杨厚照生儿子呢。
都没有实质伤害过杨厚照。
钱宁也是如此。
不过钱宁的叔叔作死,这辈子钱宁竟然是这个落败法,世事难料。
李昭道:“我的看法就是,杨大爷处理的对啊,包庇自己的家属欺压百姓,还有什么看法?杀之。
不光如此,还应该以儆效尤,达到震慑作用。”
李阳东和杨廷和都注意到了。
皇后信口说来,没有一点点推辞之一,一般都女人还会客套一句,我一个女人懂得什么。
正好,他们今天来就是想问商改的事的,皇上早朝上也提出来了,怕有人过了这个风还要犯,所以要他们拿出制度来约束这种事。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听就是皇后的提议。
但是具体怎么实施,他们也不好做决断,皇后之前有过很多革新条案,他们二人都知道是皇后起草的,所以今天就来了。
是请教。
李昭并不避讳,李阳东很想知道皇后要怎么改。
道:“老夫先说说老夫的看法,要想根除此类事情发生,几乎是不可能,商户买卖自由,朝廷一般不干涉的,这种变革太大了,娘娘有何高见?”
不是朝廷不干涉。
是朝廷没办法干涉也不想干涉吧?
明眼人不说暗话,这两个老狐狸,是逼着他说呢,李昭听了都笑了。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m。
☆、第五百零二章 交易法
商户地位很低,宫廷的税收从商户这里来,而不是国库,收税都是宫里的太监在把持,所以文官系统懒得管也不好管。
商人不像是农民和军户之类,商人重利的属性决定了,怕事听话,这也意味着特别好牺牲。
所以哪怕有的商户已经做到首富,朝廷说砍了也就砍了,但是朝廷对一个族长之类,却可得掂量掂量。
再一个就是没办法干涉,因为京城的条件决定了,达官贵人以权代法,都有这种那种通天的关系,欺压商户,要改革,这些人的利益就都给动了。
谁愿意没事得罪这么多人,还都是不可撼动的人。
这些道理李昭知道,两位辅臣都是精明无比的人,难道不知道?
所以是想要从她口中说出来改革的办法。
李昭笑过之后没什么埋怨,有些东西,她比别人更执着于做某些事,所以就应该承担过多。
毕竟有没有这些改革,别人的日子都照样过,只有她不行。
再看李阳二人,不见得会信她多少,但是不因为她是女子就轻视她,反过来亲自上门请教,这样敢打破常规的辅臣,已经是十分难得的人才了。
她点着头,知无不言道:“也不是没有办法,是要看大家有没有这个决心而已,修改律法,将最终的交易仲裁权利交给司法部门,而不是锦衣卫东厂各部,大理寺和刑部还是要担当起来。”
也就是内侍可以是监管市场运作的人,收取税收等,但是如果交易出现问题,大理寺要管理,还要立法让大理寺管。
李阳东和杨廷和也有这方面的意图,但是他们没想过立法。
一旦立法,那就是大理寺有权管理内侍了。
而内侍是皇上的人。
李阳东道:“这样怕动静太大,两边本来就是个管个的。”
李昭道:“跟二位老爷说话就是累。
你们不明说,那我就明说吧。
不让大理寺监管内侍,所以就可以‘监守自盗’了。
我们应该明确一点,司法部门就是为了平衡人和人之间不公平的事,它是社会道德的最后一条底线,不应该把人情规矩习惯带到律法上面来。
我们还应该明确一点,大家各司其职都是为了食君俸禄忠君之事,怎么本职的任务做不好,反而还要找许多借口来为他们开脱呢?
宫廷将市监的权利交给内侍,不是为了让内侍作威作福的。
至于那些被这些贪官污吏保护着的王权贵族,朝廷也不是不准他们开店,好好经营一样可以赚钱,怎么还要顾及他们赚多赚少呢?
如果什么事情都要想别人的脸色行事,那就什么都别干了。
我的意见,就是修改律法,单独拿出一部律法,叫做交易法。”
她说的干脆甚至言语和语气都有点刻薄。
着让习惯于打太极拳的官场老油条都有些不习惯。
李杨二人顾及的也多。
杨廷和道:“夫人如此直接,那老夫也直说了,这其中我于李大人也没有利益关系,我们没必要庇佑谁,只是前面刚刚税改,今天才实行一年,眼看着有成效,但是抱怨声也很大。
又要开放海事。
现在又要整顿市场,甚至是修改律法,步子迈的太大了吧?
我们是怕反对的人太多,那就实行不下去。”
所以提出一项改革,是多么难的事。
但是税改才是动摇国本的事,这件事能成,其他的事就都不足以为惧。
太祖做了一件坏事也是好事,就是武将权利给降低了,都归在文官手下。
这个问题一旦战争爆发,军队战斗力减弱,但是平时真的十分太平。
那些贵族虽然有封号,地位崇高,可是没有军事实力。
所以他们反对,顶多是心里向着宁王之流,希望杨厚照下台。
但是上辈子杨厚照没儿子,他们这些人心里也没少替宁王使劲。
所以侵犯他们的利益不怕。
倒是内侍比他们力量还大些。
王朝有十二监,四司,八局,这些都是内侍统领下的。
而且不是所有人都在宫里,他们的职责也涉及到很多制造部门。
像历史书中说资本主义萌芽,这里面也有。
举例宝钞司,不是印钱的,是给皇宫印厕纸的,厕纸柔软细腻,非常好用。
剩下八局就更不用说了,基本都是手工业的从事者。
但是也只是几个零头的太监得利多,下面小太监都非常辛苦。
而再领头的太监,这已经不是唐汉了,皇权十分集中,也都是皇帝养的奴才,这给改革提供了土壤。
所以李昭在之前就想过,这次改革涉及的人多,地位比税改涉及的那些人地位高,但是其实都不是可以颠覆王朝的根基人员。
改他们更容易。
一定要改,不用害怕的改。
李昭让秦姑姑把她起草的交易法案拿过来。
之前在宫里她看了刑部的那些法规,涉及到经济法的非常少。
所以她就凭着自己的经验写了,她不是法学厉害人物,她只是研究社会现象的人,所以肯定很多漏洞。
秦姑姑拿来后她让李杨二人看,然后道:“拍板敲定的决策权还在几位老爷手里,我这个,刑部可以当作参考。”
李杨二人随手翻了翻,见有的条规把户部也都参与进来,加上御史给事中属于监管实行的部门,做到了有冤有地伸,朝廷必须管,如果处理不公,还有御史监督督察院审核,相当于杀人放火的罪行来办案了。
这也太重视了。
二人惊讶的还不止于此,以前他们只知道皇后奸诈主意多。
但是一个女人,能懂得司法的事,这一件超出了聪明女人的范畴之外,这比有些男人都精明务实啊。
二人看完竟一时间说不出来话。
李昭是个喜欢掌控局面的人,制度实行的好坏在于人。
她道:“这方面缺少专业的人才,可是也不怕,税改的时候咱们都预料过,有些大户会因为支付不起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