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良帝后-第1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厚照撑着胳膊看了一会,又看了一会,最后脸上笑容变成小愤怒:“喂喂喂,阿昭,别睡啊,朕还没跟你说话呢?”
  真是够了。
  陪吃陪喝陪睡不够,困成狗也得陪聊。
  李昭不理他,翻个身贴在他的胸口,手习惯性的攥住小豹子,这就是身体暗号,该睡觉了。
  杨厚照摸着她的背道:“朕现在一闲下来,就想着怎么让那些文官同意朕的提议,阿昭,为什么不可以强制下旨呢?给他们这么多时间。
  朕看他们研究来研究去还是不想同意,干脆别管他们得了。”
  说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李昭一下子就精神了,倏然睁开眼道:“当然不能强制,也不能马上宣布执行,咱们要造势。”
  “造势?”
  李昭点头:“万岁爷不知道讯息的力量啊。”
  王朝灭亡有很多原因,很多表面现象都在指向一个问题,就是党争。
  有人说是阉党灭国,更多的人说是东林党人。
  东林党人原本不是什么党派,他们是王阳明的一些拥趸,就是学心学的。
  但是正统官员都怕心学,因为这个学说跟朝廷的管理理念相违背。
  还有他太蛊惑人心。
  以魏忠贤为首的当时的王朝管理者,非常讨厌心学拥趸的各种学说。
  恰巧,魏忠贤管理时期,跟他作对的就有几个心学学者。
  他把这些人罢官流放,有几个东林之地的人没什么事做,就成立了东林学院,起初只是学习讨论,纯粹的学者,就像当年王安石驱除理学那些人一样。
  但是因为科技的发展,造纸业的发达,人们识字成本变低了。
  东林学院的学术和思想很快得到传播。
  还有各种民间和画本子的隐喻讽刺,百姓对王朝满意度越来越低。
  而人这种群体是经不住煽动的,所以当天灾来临之际,朝廷拿不出钱赈灾,各地就纷纷起义谋反。
  军队离心相悖,也不能打胜仗,所以王朝就被农民起义给灭亡了。
  所以,信息的传播是非常可怕的,它可以起到鼓动人心的作用。
  历史中朝廷中人不会运用这个手段,或者说东林党更会运用这个手段,长时间宣传朝廷不好,然后他们文化人又多。
  这次李昭决定她要借鉴,这些好用的统治手段她来用。
  她继续道:“朝廷官员越反对的事,说明对他们越不利,而官员这个阶级的对立面,就是被统治者,也就是普通的老百姓。
  官员不高兴,老百姓就高兴了,朝廷的舆论越长,老百姓知道多久越多,皇上在为他们争取利益呢。
  而舆论多了,如果最后不实行,老百姓就会失望,最后会有反抗情绪,这些情绪会成为压力转移给内阁,内阁压力大了,万岁爷您这边的担子就小了。”
  然后他就能逼着内阁同意他的提议。
  理想的实现是十分振奋人心的,而最能刺激神经的时候不是实现之后,是要实现之前。
  杨厚照听的无比兴奋,将李昭紧紧的抱住:“阿昭,你怎么这么聪明呢?”
  李昭回抱着她的男人,身子温暖又结实,这是她的依靠。
  她笑道:“哪里是聪明,不是万岁爷教的吗?”
  杨厚照跟她离开一条缝,不解的看着他:“朕教的?”
  李昭指着小豹子:“万岁爷不是说阴阳之道吗?阴阳之道来自于易经,然后被老子感悟易经传有道德经,道德经给孔子感悟孔子决定拜老子为师,后孔子撰写十翼解读易经,孔子传世语录论语中又说,欲速则不达。
  咱们的宗旨就是不着急,不是正好印证这句话?
  天下学问都来自于易经,万岁爷的太极正好取其真谛,所以都是万岁爷教的好。”



  ☆、第四百零六章 上书废后

  拍马屁的话谁都会说,但是能把不学无术的人拍成博学多识的,逻辑还毫无破绽,这就难了。
  杨厚照在李昭眸子中看到了自己,那水盈盈的目光中有种迁就的爱慕。
  就好像他什么在她眼里都是好的,哪怕事实并不好。
  杨厚照抑制不住的想把李昭镶嵌在自己身体里,哈哈大笑道:“阿昭,你肯定很喜欢朕。”
  那是,爱极了。
  接下来就到了皇后用大块时间吹捧皇帝的时间了。
  *****
  慈宁宫的稍间里,茶香缭绕,酥糖传香。
  小王氏和太后的嫂子王夫人递帖子进宫了,太后在招待娘家人。
  虽然一入宫门深似海,但是到了太后这种级别,想见娘家的妇人还是能见到的。
  不过这次是小王氏和王夫人代表家族来见太后的。
  小王氏和姐姐比较亲密,无话不谈的那种,所以下人退去,小王氏便开门见山道:“娘娘,皇上要税改您得劝一劝啊,这不是胡闹吗?”
  王太后道:“这种事哀家怎么劝?皇儿操心国事,这是好事。”
  自己儿子突然间有出息了,站在太后的立场可不是好事。
  小王氏道:“可是娘娘,皇上是要让大家拿钱出来啊,这跟抢有什么区别?
  咱们家光下人就有一百五十多人,好几百张嘴,全靠那点地租吃饭呢,一旦纳税,哪有钱养活这些闲人?”
  王太后道:“那就卖了,一些偷懒耍滑的,用不上的,该卖就卖了,人少了,用的钱不就少了?
  皇儿下定决心要做的事,难道王家人还反对?”
  她又要惯儿子了。
  王夫人听不下去了,柔声道:“娘娘,收租的也不是咱们一家,你卖我也卖,最后卖给谁?
  卖不出去,也养不起,最后这些人都放到街上还不闹事?
  皇上年轻,做事头脑一热,这纳税之事祸国殃民,可万万不可啊。
  再者说,咱们是公侯之家,只有买人的份,哪有卖人的份?
  过日子都盼着家族兴旺添人进口,全卖了世人如何猜测?
  也不符合咱们家的身份啊。”
  贵族本来就是要鲜衣怒马,出入满是随从,把奴婢都卖了还能是贵族?
  可是不卖人的话,如果收税,下人真的养不起,肯定要天下大乱。
  王太后被嫂子和妹妹左一句右一句的说的害怕了。
  怕她的皇儿惹祸。
  可是她很为难道:“后宫不得干政,哀家如何劝说皇儿?”
  小王氏嘴角一动道:“娘娘,您还不知道?外面都有传言了,收税的主意不是皇上提的,是皇后,一个年轻小妇人都能干政,您劝说不了皇帝?”
  李昭给杨厚照出主意的事根本瞒不住,毕竟皇上什么水平大家清楚,所以是皇后所为。
  聪明人,了解皇上的大臣一下子就能猜到,再加上一些内侍放风,起初还没到人尽皆知的地步。
  但是杨宁告诉了杨婉莹,杨婉莹被韩澈骂了之后去找父亲告状,父女二人一合计,还是跟皇后有关。
  正好杨宁不想改革,杨婉莹痛恨李昭,于是一拍即合,打算用计策废后,先使了小动作,就是散布皇后干政的言论。
  所以现在外头都在说皇后用屁股决定事情,只有王太后不知道。
  王太后眼睛倏然瞪大:“皇后的主意?”
  小王氏蹙眉:“娘娘,您还不知道啊?您还是管管吧。”
  儿子能理朝政,不管是管出什么样,她看着都高兴啊,只要儿子上进就行,但是如果是李昭怂恿的,那是儿子的本意吗?
  王太后一拍桌子:“说她是妖后一点不为过,就是想天下大乱吧?
  孩子也生不出一个,哀家这次不会饶了她。”
  ****
  有杨厚照护着,太后连李昭的影子都抓不到。
  但是不代表皇后干政的事情就这么过去了。
  杨厚照和太后周旋两天后,五封要求废后的奏折落到了杨厚照的御案上。
  杨厚照现在什么都可以没有,就是不能没有妻子。
  谁敢说她妻子不好,就是想找他拼架。
  他把司礼监的太监叫来,然后准备个小本子,把弹劾皇后的那几个人的名字都记在小本子上。
  后拿给司礼监的太监看:“这次,什么都不要说,找个借口,把这五个人发配出京城。”
  皇上变奸了,不跟人争执,开始给人穿小鞋了。
  司礼监的太监把小本子拿到手,然后下去了。
  李昭刚好从外面遛弯回来,等人走的没影了,从门口走进来:“万岁爷给他们拿的是什么?”
  杨厚照怕李昭伤心,忙道:“就是普通的奏折。”
  小狼狗眉梢怒气微笑,嘴角却要敷衍的笑,显然是在安慰她。
  李昭走到书案前将散落的奏折拿起来看。
  她看到一半,杨厚照抢到手道:“阿昭别看了,朕自己的皇后朕还保护不好?他们太小看朕这个男人了,朕绝对不会让你受委屈的。”
  旁人如何给她委屈,只要他的男人不放弃她,旁人再打击她,她都只有甜蜜。
  李昭也不恼,问道:“万岁爷是打算怎么办?”
  杨厚照道:“来一个就赶出京一个,这次朕也不跟他们吵,让他们自己脑去。”
  就怕有时候是有心人怂恿,逼着你把事情闹大。
  李昭眼珠转了转,最后这句话没有说,把奏折放下,跟杨厚照讨论改革的一些措施,她说起正事总是认真投入,清晰的思路侃侃而谈,文官想要废后的事,好想一点都没对她产生影响。
  *****
  五本奏折石沉大海,这还不算,那五个人在接下来的日子中接连犯错,很快被贬到不毛之地去了。
  杨婉莹最近没回家,一直在娘家,听父亲说到这件事,她急道:“这是不是皇后在报复啊?”
  肯定是了,不然也是皇上在给文官穿小鞋。
  这次还学奸诈了呢。
  杨宁在屋子里踱步,后喃喃道:“这样下去不行啊,皇上自己是想不出那些鬼点子的,都是皇后怂恿,所以皇后不废不行。”
  不废总是个麻烦。
  杨婉莹当然比父亲还希望皇后被废掉,这样她不光是解气,皇后没了封号,她要办事就方便多了。



  ☆、第四百零七章 百官哭城门

  可是皇后有皇上这个糊涂蛋护着。
  杨婉莹想了想,脑中忽然金光一闪,道:“爹,孩儿还记得您给孩儿讲过百官哭城门的事,是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
  当年钱皇后应该跟英宗合葬,但是宪宗不肯,百官体恤皇后,跪在城门处哭谏,那气势,哭的十里八村都听见,百姓当时都以为皇帝驾崩了呢。
  所以就逼得宪宗同意厚葬钱皇后了。
  杨宁听了双眼一眯,回头看向女儿:“你的意思……”
  杨婉莹嘴角挂着志在必得的冷漠笑意,道:“百官不想纳税的人多吧?爹爹只要带个头,想废除皇后,简直一呼百应。”
  杨宁暗暗点头,因为皇后这一个政策,得罪的人可多了。
  而废后的理由也够,不孕不说,干政这一件,祖宗家法就容不下她。
  ****
  文华门外哭声阵阵,宫门口都隐约能听见。
  王云匆匆进了慈宁宫的稍间,太后在坐在榻上等着呢。
  他没到太后跟前便把打听到的消息说了:“是皇上不肯废后,官员一百多人跪在文华门前哭呢。锦衣卫廷杖了十人,可是越打越哭,看来那些人是要跟皇上杠上了。”
  这就是当年百官跟宪宗过招的招数。
  当年是为了钱皇后。
  说来讽刺,她的皇儿娶李昭非要用当年英宗娶钱皇后的规模来娶。
  如今大臣们也是为了李昭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