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八零年代金满仓-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一声:“成才,快过来,爸爸带你回家!”
  不仅是邱成才,就是在场的孩子们都冷不丁打了个寒颤。
  邱成才他爹……大家都同情的看着邱成才,这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啊!
  杨宁馨又推了推邱成才:“邱成才同学,你快些跟你爸爸回去吧,看上去他很生气的样子呢。”
  小六这是在关心自己吧?邱成才低头看了看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心里头乐呵呵的。
  “好,我跟我爸回去,咱们明天见。”
  邱成才一步三回头的走到了邱兴国身边,被他一伸手把脑袋板正:“上车的时候注意点,可别摔下来!”
  “爸爸!”
  邱成才不满意的嘟囔了一句,小六肯定看到他爸这个动作了,自己的光辉形象肯定被他爸爸给破坏掉不少!他心里头有几分埋怨,低着头爬上车,一双手捉着自行车的后座,不敢再回头看。
  他害怕自己一回头,就看到她那张笑盈盈的脸孔。
  或许正在嘲笑自己呢。
  邱成才有些惭愧,把脑袋埋在了邱兴国的后背,闭上眼睛回忆着过往的一切。
  前世他活到了十八岁,在父母的保护下,对于周围的一切感知都有些迟钝,他甚至没有想到小红的父母竟然能狠心到这个地步。重活一世,应该要成熟了不少,可是邱成才惊奇的发现,自己好像越活越回去了,仿佛还是一个小孩子,做的事情说的话,还是小孩的思维。
  他难道不应该深沉一些吗?可为啥还是那样稳不住,看到小六,他就忍不住有些情绪失控,他做的一切都在围绕着小六转。
  回到家天色已晚,林淑英站在地坪里已经盼了好几回,见着邱兴国载着邱成才回来,松了一口气,可忍不住埋怨了两句:“咋这么晚才回家,学校里放学不是挺早的吗?”
  邱兴国一边停车一边指着邱成才向媳妇诉苦:“你问他去,小崽子长大了就不听话了!”
  林淑英一愣,伸手拉住邱成才:“虎子,怎么了?”
  邱成才没有说话,从衣兜里掏出了三块钱:“妈妈,给你。”
  这三块钱是今天一早林淑英给邱成才让他带去学校给陈莲的:“虎子,你把这个交给老师,不管多少,总归是你一片心意。”
  咋又拿回来了?林淑英不解的看着邱成才:“怎么了?老师不收吗?”
  “用不着了。”邱成才瓮声瓮气的回了一句,把钱塞到林淑英手里,“蹬蹬蹬”的跑进了屋子。
  “那小姑娘……”林淑英心里头有几分发紧,看了一眼邱兴国:“是不是没了?”
  “我哪里知道咧!”邱兴国停好车走了过来,还有些埋怨的情绪:“今天我去接虎子,他嚷着要跟陈老师去卫生院看那小姑娘,我说骑车载他去,偏偏不干,非得和陈老师一块儿挤拖拉机,我只能死命蹬着轮子追,好不容易赶到卫生院,他们已经出来了,喊虎子跟我回来,他还不乐意,这小子跟没坐够拖拉机似的,唧唧歪歪的说要和陈老师一起坐拖拉机回去。”
  林淑英笑了起来:“小孩子对老师有一种崇拜的情结,这很正常。”
  邱兴国没念过什么正规的学校,她跟着父母下放到旺兴的时候,他是跟着他爹有一搭没一搭的认字,后来他爹把他和邱安国托付给她的父母,空闲的时候就跟着他们学点知识,语文数学科学什么的,一鳞半爪的学。
  在那艰苦的岁月,他总是偷偷的给家里捎点东西来,虽说不多,也足够让家里支撑着度过了最困难的一段时间。就是在那时候,她对他有了好感,觉得这个年轻人心好,长得也不错,两颗心慢慢的贴近。
  邱兴国没上过学,自然不知道老师对于一个孩子究竟意味着什么,林淑英自己有过这样的经历,刚刚上小学的时候,她觉得班主任是世界上最知识渊博的人,就连在复旦工作的父母都比不上她,而且班主任生得那么美,她觉得每天看着班主任都看不够。
  “你别怪虎子,过了一段时间,他对学校慢慢适应,这就好了。”林淑英笑着纾解丈夫的情绪:“我知道你工作累,还要去接虎子,你辛苦了。”
  听着媳妇轻言细语,邱兴国心里的气烟消云散:“辛苦什么,不都是为了孩子,走走走,吃饭去。”
  走进屋子,邱成才坐在桌子旁边,桌子上摆了两副碗筷,邱兴国心里头一热,忽然觉得自己没有白养这个儿子。
  “爸爸,对不起。”
  邱成才低声道歉:“我不应该和你犟嘴。”
  邱兴国笑了起来,摸了摸邱成才的脑袋:“没事,你妈妈说,这是因为你对老师有一种崇拜心理,是爸爸没有体会到你的心情。”
  邱成才一愣,对老师的崇拜心理?
  不不不,他只是想和小六多呆一会儿。
  邱兴国看着儿子这傻样,笑了起来:“你不知道也是正常的,你妈妈念过书,她明白你的心思,爸爸是大老粗,肯定体会不到了。”
  “爸爸,”邱成才鼓起勇气抬头:“下次你别来接我了,我们家到学校没多远,我可以走路回来的,你每天上了班还要去接我,很累。”
  邱兴国愣了愣,咧嘴笑了起来:“成才,你怎么这样体贴起爸爸来了?”
  还是要念书啊,一上学就懂事了,知道父母的辛苦了,邱兴国心里感动得不行,伸手擦了擦眼睛,为啥这眼睛有点湿哩。
  林淑英在旁边微笑:“虎子,你还年纪小哩,等着明年你大了些,就自己走路去学校吧。”
  “妈妈,这自行车叔叔也要用的,不能被我们家给霸占了。”邱成才摇了摇头:“我们村不还有在湖湾小学念书的吗?我跟他们一块走路去走路回就行了。”
  邱兴国和林淑英两人相互看了一眼,实在惊讶。
  “霸占”这个词,他们从来没教邱成才说过,怎么他忽然间就用上了呢?
  家里买自行车虽说主要是为了接送虎子念书,可邱安国平常也要骑着去公社那边办事,虎子说的还真没错,可不能被自家给霸占了。
  邱兴国点了点头:“中,成才,明天你一个人走路去学校。”
  林淑英还有些不放心,邱兴国推了推她,在她耳边轻声说:“明早我跟在虎子背后走一趟,看看他路上会不会贪玩。”
  第二天一早,邱成才就背着书包出了门。
  天空已经放亮,一丝朝霞渐渐在东方晕染开来,碧蓝的天空一角,白云层叠里有了点点粉色,渐渐的这粉色愈来愈深,面积也愈来愈大,没一会儿东方的天边就是一片艳红。
  在那一抹艳红里,少许金色渐渐的透了出来,如在溪水里洗过一般透明柔嫩的金色,照着人的脸,让脸孔也渐渐的变得明快起来。
  邱成才脚步轻快的穿过自家地坪朝前边走了过去,地坪外边种着几棵枣树,上头已经挂了枣子,只不过颜色还是青的,拇指大小。
  他站在树下看了看,心里头想着,等过几天枣子转黄了,他要打几颗下来送给小六去尝尝鲜。

  ☆、第 41 章

  第六十五章
  “怎么样,虎子有没有走错路?”
  看着邱兴国骑着自行车回来; 林淑英赶紧走上前来询问。
  夫妻俩昨晚唠叨了好一阵子; 两个人都觉得不放心,可是已经答应了邱成才让他一个人独自上学; 说出的话不能收回来。
  “曾參杀猪,咱们也得要懂得那个道理。”林淑英只能用这话来给自己打气,极力说服自己他们的做法是正确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说话不算话; 会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
  “曾參杀猪?”邱兴国很茫然的看了林淑英一眼:“咱们队里没有一个叫曾參的啊,再说现在杀猪做啥子?不得等着过年才杀年猪的?”
  林淑英笑了笑,虽然丈夫有时候不能跟上她的思维,可她依旧不觉得有什么惆怅。
  不过是他没有出生在一个好的家庭环境而已,要是兴国的爸爸妈妈也是高级知识分子; 那他懂的肯定比自己还多。
  对于丈夫知识上的缺陷,林淑英总是回之以极大的包容心和同情心。
  兴国一点也不笨,遗憾的是他家不能让他像她那样; 从小就看很多的书。
  人无完人; 除了没太多文化; 兴国其余都好; 是个不错的男人。
  看到林淑英的笑容; 邱兴国即刻明白了,这个曾參肯定不是生产队的人,他是属于书本上的人物,是他没有接触过的东西。他决定不再追问; 明天跟着邱成才到后边走一圈,看他到底认不认识去学校的路。
  骑着自行车跟在邱成才身后不紧不慢的走,亲眼看着这臭小子在没人一起行走的时候走得挺带劲,不时的停下来看看头顶的树枝,伸手摘了路边一束蒲公英。
  “成才还挺快活的嘛。”
  邱兴国看着自己的娃儿,心里有一种由衷的骄傲。
  自己才带他走了两回,竟然知道去学校的路,到了岔路口连个停顿都没有,直接奔着朝正确的路上去了。
  “虎子的记性不错。”邱兴国回来喜滋滋的向林淑英报告:“像你。”
  林淑英听了总算放了心,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但愿以后他成绩好,能考回上海去。”
  “淑英,这不是没考试了吗?都是推荐上学,咱们家根正苗红,想要推荐还不容易吗?”邱兴国觉得,他爹是生产队长,他在大队的供销点做得不错,上次公社的供销社主任还说要调他去公社那边做采购呢,等到成才十七八岁了,他应该也在供销社立稳脚跟,给自己儿子弄个推荐啥的,应该没问题。
  林淑英白了他一眼,只觉得丈夫有些短视。
  虽说邱家是根正苗红,可她出身并不咋样,you派的大帽子曾把她家压得抬不起头。到成才年纪大要推荐去读大学的时候,如果遇着有竞争对手,人家保准会去揭发成才的外婆和母亲都是you派,出身不好。
  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往往会做出损人利己的事情,正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种告密的事情林淑英看得多了,并不觉得有什么值得惊奇的,她现在觉得儿子想要念大学,还得靠自己的真本事。
  她远在上海的母亲也和她说过:“一定要让成才和成功好好念书。这世道时时在变,以后知道会是什么样儿?一个国家需要人才才能兴旺发达,靠着那些工农兵大学生,咱们国家还真难以发展,我觉得总有一天,推荐上大学会被取消,高考肯定会恢复的,只要成才成功学习好,不愁没有机会来上海念书。”
  林淑英的母亲回上海以后继续在复旦大学工作,她很失望,她教的学生大部分都只有初中甚至小学的水平,只因为出身好,有推荐,一颗红心向着党,就这么被弄进大学来念书,很多时候她把那些课程尽量容易的讲解,学生们都是一副茫然的表情。
  一个国家需要的是人才,像这些滥竽充数的人才,必将会被时代淘汰,林淑英的母亲坚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总有一天,这个国家会重新采用选拔人才的那个程序——高考。
  她希望她的两个外孙能通过高考考回到上海来,学好知识为国家做贡献,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林淑英牢牢记住了母亲的话,她要把两个儿子都培养成才,让他们走出这个小山村,回到繁华的上海,走向广阔的天地。
  听说儿子记性好,没走错路,林淑英笑了起来。
  看起来儿子还是很聪明的,孺子可教。
  邱成才拿了一把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