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八零年代金满仓-第3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怎么样,这种关系重大的事可不能让上海人知道了,虽然她们似乎已经开始融入这个小集体,可钱文文觉得还没到能知道这种私密事情的那个程度。
  “你们在说什么呢?”卢娟丽和杜小娇有些听不懂:“谁摔跤了?谁会算命?杨宁馨吗?她会算命?不可能吧?”
  “我跟你们说,杨宁馨早几天说过,那个英国的首相会在人民大会堂前边摔一跤,向中国人民赔礼道歉,昨天她真摔了!”钱文文拿着报纸给卢娟丽和杜小娇看,长长的吐了一口气:“真舒服,这几天可把我憋坏了!”
  卢娟丽和杜小娇看了看报纸,也惊讶得说不出话来:“真有这事!那等杨宁馨回来,可得让她给我算个命才行!”
  杨宁馨坐在实验室的窗户边,拿了一本英文论文期刊在努力的,里边生词太多,以至于她看句子都是断断续续的,有时候不得不拿了专业词典去查阅。
  阳光从窗外照射进来,她的鼻子上一抹亮光。
  “小六,你来看看这个!”
  邱成才兴奋的走到了杨宁馨的身边:“我们有了重大突破,荧光剂提取了链接!”
  “真的吗?”杨宁馨把手里的期刊放了下来,跟着邱成才走进了最里边那间实验室。
  这间房子有些黑暗,没开灯,但是能隐约看到机器的大体轮廓,邱成才伸手拉住了她朝前边走:“小六,小心一点。”
  他的手心温暖,热乎乎的,杨宁馨觉得那热流通过他的手传到了自己手上,并且一直延伸,一直到了心底。
  每一步都是那样小心翼翼的行走,唯恐惊扰了什么,杨宁馨知道他此刻紧张的心情,也不说话,只是跟着他朝前边走。
  机器前边有几个黑乎乎的人影,因为穿着白色的衣裳,所以分辩起来并不为难,杨宁馨跟着邱成才走到那里,看到机器的平台上有一个标本,上边有淡淡的绿色的光芒闪烁,就如前世商城里的商标条码一样,很多根竖立的细条,宽窄不一。
  “啊,成功了?”
  杨宁馨替邱成才感到开心,如果真的成功了,那他可真算顺利。
  “不能说是成功,只是说我们的研究又向前推进了一步。”邱成才的声音里有压抑不住的兴奋:“做了好几个月了,一直没成效,今天我偶然失误,把几种剂量的配比弄混了,结果反而是歪打正着。”
  “是吗?”杨宁馨笑抬头看了他一眼,此时看不到他的眉眼,只能看到一个黑乎乎的脑袋:“偶然里也有必然的存在,这就是辩证唯物zhu义。”
  莫非邱成才也有田中耕一的运气?杨宁馨替他感到开心,那他可真是天选之子,自带锦鲤属性。
  实验室里的人都在低声议论这件事情,杨宁馨推了推他:“你赶紧去打电话告诉董教授,我想她一定会想知道这个结果。”
  邱成才点了点头:“是的,我这就去打电话。”
  走出那间实验室,到了外边的时候感觉光线很亮,实在有些刺眼,回头看看那间实验室,黑黝黝的一扇门,心里头感叹,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着,都是因为有一群人埋头苦干而得出的成果,要是没有这群坚守的人,社会就会停滞不前。
  应该向这群科研工作者致敬。
  研究小组的成员们都从实验室里走了出来,大家聚集在大房间这边等董熹瑜,一边在谈论着新鲜事,当然包括目前最火热的就香港问题的中英谈判。
  “好像说我们邓主席放了狠话!”
  有人不知道从哪里拿来了一张报纸,开始朗读起来:“时间不能再等了,不能超过两年,两年里一定要把这个问题解决!如果香港在这一段时间里发生了异动,或者是我们在一些原则问题不能达成共识的时候,那我们就要重新考虑收回香港的时间和方式……”
  读到这里,他停了下来,一脸兴奋的看着周围的同学:“你们说,重新考虑收回香港的时间和方式是什么意思?”
  有人捏了捏拳头:“武力!”
  有女生一双手捂住了嘴,惊呼出声:“动用武力,提前收回?”
  屋子里瞬间沸腾了起来,大家都在讨论与英国武力较量的可行性。
  前不久英国与阿根廷的马岛之战,因为和自己国家并不相关,所以报纸并没有大肆报道,知道的人也不多,可这件事情完全不同了,这是关系到祖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问题,所以举国上下都在关注。
  邱成才带着一张报纸走了进来:“刚刚底下传达室的把今天最新的报纸送过来了,”他看了一眼杨宁馨,脸上露出了一种惊讶的神色:“英国女首相摔跤了!”
  “什么?摔跤了?”一个男生飞快的从他手里抢走了报纸:“在哪里摔的?”
  “你自己看,头版就有。”
  邱成才走到杨宁馨面前,盯住了她:“小六,你未卜先知啊。”
  杨宁馨一摊手:“那次跟钱文文开玩笑呢,也就是随口说一句,怎么竟然成真的了。”
  邱成才握住了她的手:“那你赶紧再说一句,让这个女首相快点回国,乖乖的把香港送回来!”
  “你还以为我说什么就是什么啊!”杨宁馨觉得有些好笑,自己只是因为前世考研的时候对于政治方面下了点狠功夫罢了,没想到这辈子在邱成才眼里还成神算子了。
  “我怎么觉得你还真有些神。”邱成才盯着看了许久:“感觉你就是仙女。”
  “胡说八道。”杨宁馨笑了起来:“你也说点靠谱的可以不?”
  “我觉得我说的很靠谱啊。”邱成才笑嘻嘻的,心里忽然浮起了一种异样的感觉——既然他能重新活一辈子,说不定小六就是小红活转过来呢?
  这个想法在他脑海里出现,马上就扎了梗,真的有这种可能?他上上下下盯着杨宁馨看了许久,暗自摇头。
  她和上辈子完全不同了,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气质,小红……他努力的想着,可形象越来越模糊,他只记得她那张苍白的脸和一双无助的大眼睛。
  或许是因为遇着了杨树生和廖小梅,一切都发生了改变,上辈子的小红如果遇到了他们,也会是现在杨宁馨这个样子吧?邱成才下意识握紧了杨宁馨的手几分,无论如何,他都不会让她再离开自己。
  第四百一十二章
  董熹瑜走进实验室的时候,一切如常,最开始的那种兴奋逐渐冷却,大家已经散开,各自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实验室里一地温柔的阳光,金灿灿的映着人影。
  “成才,真的成像了?”
  甫才进了房间,她便将邱成才找了过来,一双眼睛盯住他,嘴角浮现出笑容:“怎么忽然就成了?”
  “外婆,这纯属意外。”
  邱成才有点尴尬,昨天他睡得有些晚,今天早上起来有些迷糊,在准备试剂时居然记混了丙烯酰胺和甲叉双丙烯酰胺的配比分量,当他想起来的时候,实验已经开始,如果终止实验就是浪费了这些试剂,作为一个农家孩子,邱成才觉得浪费实在太可惜,与其终止不如让这个实验完成,看看会有什么结果。
  然后,他得到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结果。
  董熹瑜拿了那张切片看了很久,叹息一声:“原来只是试剂配比的问题?”
  切片上荧光淡淡,一点冷光,可她的心头却很热。全组人为了这个DNA自动检测仪努力了半年多都没太多起色,最关键的是荧光不着色,不能清晰成像,她已经开始在思考用荧光代替同位素是否适合——毕竟这只是杨宁馨的设想,她并非生物学人士,这个观点虽然新颖,可不一定能够取得突破。
  可是万万没想到,九月的某一天,被外孙邱成才误打误撞做成了这一部分的实验。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有了这一步,接下来的就会很容易了。
  “成才,恭喜你取得突破。”
  董熹瑜抓住外孙的手使劲摇了摇:“加油,继续,胜利就在眼前。”
  她笑了起来,或许成才就是天生的科研料子,命运女神竟然如此眷顾于他,实验室这么多学生,谁都没有他这样好的运气,阴差阳错的竟把最难的这一关攻克了。
  “董教授,是不是荧光成像以后就可以比较轻松了?”
  从董熹瑜脸上的表情,杨宁馨可以看出她很高兴,也就是说邱成才的发现至关重要。
  董熹瑜笑着看了她一眼:“是的,我们现在已经爬过了一座高山,接下来的路会平坦一点点。今天晚上你们研究组成员都来华山路吃饭吧,算是小小庆祝一番。”
  杨宁馨讶然,实验室里有几个研究组,分别研究不同的课题,她和邱成才分在DNA检测研究组里,团队由六个同学和三位教授组成,要是大家都过去吃饭,加上林家那几个人,会把那张圆形餐桌坐得满满,阿大只怕是要忙一阵了。
  “外婆……”邱成才有些不好意思:“这只是我误打误撞……”
  “误打误撞也要庆祝啊,只要结果出来了,咱们不管过程。”董熹瑜笑得很和蔼:“今天的配比记录了吗?”
  邱成才点了点头:“记录了,我打算再调整一下多做几个实验,看看它们的清晰度。”
  “好。”董熹瑜很开心的肯定了他:“就是要有这样研究的精神,我们才能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不断前进!”
  邱成才向研究组的成员转达了董熹瑜的邀请,大家都很开心,其中有几个曾经去董熹瑜家吃过饭,一听到说今晚研究组聚餐,高兴得眉飞色舞:“董教授家那个厨师手艺老好了,保证你们吃过一次就忘不了。”
  “真有这么好吃吗?”没去吃过的很神往。
  杨宁馨看了一眼邱成才,两个人嘴角露出了微笑。
  阿大的手艺虽然不错,可两个都觉得不及廖小梅煮的饭菜,或许是口味问题吧。
  下午四点半,DNA自动检测组的同学们停下手头的活,大家走到外边去换衣裳,另外几个组的人看着他们离开,各种羡慕嫉妒:“你们都得感谢邱成才,没有他们,你们哪里有丰盛的晚餐!”
  “是啊,没有他我们这组的研究就卡在这里了。”
  最开心的不是晚餐,是这项研究终于有了突破,压在大家心头的一块大石头总算是被挪开了一些,感觉轻松了不少。
  华山路上开始有了法国梧桐的落叶,虽然不多,可依旧能显现出早秋的迹象。落在地上的叶子还带着深沉的绿色,可叶片边缘已经有了淡淡的黄色,叶片卷曲着,如一只只色彩斑斓的蝴蝶。
  六个人沿着华山路一线院墙朝前走,一路上都在谈论着董熹瑜。
  “董教授真是……”一个男生很敬佩的口吻:“学术泰斗,道德楷模。”
  董熹瑜对学生们很好,格外关心他们,虽然说不是经常喊他们去家里吃饭,但是为研究组的学生们争取工资,为他们做好后勤工作,让他们能更好的投入研究中去。
  更重要的是,她指导学生写出的论文,从来不把自己的名字写成第一作者,总是排在学生们的后边,有些学生心理不安,主动提出要把论文挂上她作为第一作者,董熹瑜婉拒了:“我都这把年纪了,论文上写不写名字都无所谓,可你们还年轻,正是要积累资本的时候,当然要把你们写成第一作者,以后对你们有好处。”
  虽然大家知道她说的没错,可有多少个教授能做到这一点呢?
  杨宁馨尤为佩服,前世所遇到的不少导师,都是把研究生当成他们自己的资源,供他们掠夺,研究生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