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月芽激动得很,一把将她抱了起来,用小棉被把她裹着抱了出去:“小六会喊奶奶了!咱们家小六可真是聪明!”
其实杨宁馨还是在五个月的时候就发现自己拥有了说话的能力,那一次廖小梅抱着她在乡村小路上散步的时候,她瞧见了路边的树上掉下来一只鸟,摔到地上一动不动,她忍不住喊了一声:“鸟……”
这话还没说完,廖小梅就满脸疑惑的看了看她,拿着她的一只手晃来晃去:“小六,刚刚是你在说话?”
杨宁馨忽然意识到,自己竟然能说话了,不再是一开口就咿咿呀呀的乱喊。可是当她看着廖小梅瞪得溜圆的眼睛,她觉得自己不能让杨家人被她的早慧惊吓,于是她决定装傻。
“呵呵……哈哈……”她望着廖小梅傻笑。
廖小梅轻轻的吁了一口气,把杨宁馨抱紧了几分:“吓死妈妈了,还以为你在说话,原来是妈妈听错了。”
五个月会说话,说出去只怕任何一个人都不会相信,自己不用这么着急长大,循序渐进比较好,免得被人私下议——唐太宗的徐贤妃,五个月能说话,被人写到史书里,认为是异事,更别提在这闭塞的小山村了。
杨宁馨细心控制自己的成长速度,她很辛苦的忍着,九个月的时候她开始嘟着小嘴喊妈妈,杨树生听着廖小梅开开心心的应着,硬是凑过来让她喊爸爸。
“喊爸……爸……”
这个三十五岁的汉子眼睛一眨也不眨的盯着杨宁馨,嘴巴一张一合向她示意:“爸、爸……来,跟爸爸说……爸、爸……”
杨宁馨扭着身子咿咿呀呀的笑,就是不跟上杨树生的节奏,廖小梅在一边得意洋洋:“你一个星期才回来一次,小六跟你不亲!”
杨树生咬了咬牙:“小梅,我向你申请,买一辆凤凰单车!”
廖小梅一怔,转过脸来:“咋啦,咋想着要买单车哩?这可不是小钱!”
“我一个星期才回来一次,小六跟我都不亲!我要买辆单车,每天都骑着回家来!”杨树生一只手拿着饭碗,一只手拿了调羹,努力的追着杨宁馨这边扭到那边的脸:“小六,吃点东西了,骨头熬的小米饭!”
在这个年代,能吃饱饭是人们为之奋斗的目标,而杨宁馨却吃上了骨头熬稀粥。
每次杨树生回来,都会捎几根骨头,挑着小骨头剁碎了,放在饭碗里,洒一把小米放到锅子里蒸着,不用多久,厨房里就弥漫着一种香喷喷的气味。
杨宁馨张开了小嘴,油汪汪的汤泡着煮烂的米饭,吃到肚子格外舒服。杨树生看着她笑得甜蜜,整个人都觉得轻松了不少,好像要飞起来一样。他做着最后的努力:“小六,跟着我喊……爸、爸……”
为了奖励杨树生的辛劳,杨宁馨决定开口喊他:“爸、爸!”
杨树生支起了耳朵,不可置信的看着她:“小六,再喊一句?”
“爸爸!”杨宁馨干净利落的喊出了两个字,杨树生的眼睛越瞪越大,把手里的饭碗一放,把杨宁馨抱了起来转了个圈:“乖乖小六,小六乖乖!”
廖小梅在一边看着杨树生那傻乎乎的样子,抿嘴偷偷笑:“看你,都傻成啥样了?知道的人晓得你是开心,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咋了呢。”
杨树生抱紧了杨宁馨,伸手抹了抹眼睛:“十多年了,好不容易听到有人喊我爸爸,心里头高兴。”
廖小梅沉默了一下,眼圈子也红了。
瞧着两个人这模样,杨宁馨赶紧发挥她的卖萌功能,抱住杨树生的脖子奶声奶气喊了句“爸爸”,又转过头来冲着廖小梅笑了个不停:“妈妈!”
“小六真乖!”杨树生和廖小梅又惊又喜,两人合抱住杨宁馨,盯住她看了又看,眼睛里全是泪。
杨宁馨喊出了爸爸妈妈以后,就在计划着要挑个合适的时候喊爷爷奶奶。
王月芽一直在巴望着她快些喊出“奶奶”两个字来呢,平常逗弄她的时候,有意无意的在她耳边嘀嘀咕咕:“会喊爸爸妈妈了,什么时候能喊奶奶呢?小六啊,咱们也快了吧?”
看起来这是排队等候召唤的样子啊……杨宁馨排了个顺序:过两天就喊奶奶,再过几天喊爷爷,接下来是哥哥、叔叔、婶娘,先把家里的人笼络完全,再冲出杨家,走向湖泉村。
今天她睡得香香,醒来以后神清气爽,看到王月芽扑在床上逗弄她,杨宁馨觉得,这个时候开口最好。
果然,听到这一声奶奶,王月芽惊喜交加,抱着杨宁馨走到了外头:“老汉,小六喊我奶奶哩!”
杨国平这时候正坐在堂屋的桌子旁边,椅子上挂着一根木头拐杖,听着王月芽这么说,有些不相信的抬起了头:“才怪,小六肯定会先喊我爷爷,毕竟我抱她最多。”
生产队一天到晚都要出工,杨国平腿脚不方便,只能呆在家里看孩子,白天基本上是杨国平和几个哥哥在照顾杨宁馨,他的抱怨让杨宁馨觉得自己还真对他有所亏欠,赶紧张嘴就奶声奶气的来了一句“爷爷。”
“瞧,小六多聪明。”杨国平乐呵呵的瞧着杨宁馨笑:“不过是你先去抱的她,要是今天早上我去抱,那就该先喊我的。”
王月芽很得意:“谁叫你不先去抱她。”
杨宁馨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张开嘴乐呵呵的笑,两个老人凑到一处,全心全意的逗弄着她,忘记了刚刚的争吵。
“大家注意了,大家注意了!主席有新的指令!”
广播里忽然传来了说话的声音,杨宁馨抬头望了望天色,平常都得八点才开始有广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报道,今天好像还没到那个时候吧?
“快站好,主席有新的语录哩!”杨国平推了推王月芽:“把小六给我抱着。”
王月芽把杨宁馨打了移交,身子站得笔直,一双眼睛虔诚的望着前方,杨宁馨从下往上看,就只见到她下巴显得有些方,棱角分明,很坚毅的样子。
杨宁馨至今还说不上来,为什么这个时代的人有这么狂热的精神崇拜,每天都要“早请示晚汇报”,吃早饭之前,一家人对着墙壁上贴着的mao主席像跳忠字舞,手里拿着一本□□语录,伴着广播里传来的歌声,挥舞手臂动动脚,左边晃晃,右边晃晃,晃过来晃过去,看得杨宁馨都有些发昏。
杨国平是唯一不用跳忠字舞的人,每次大家跳舞的时候,他就抱着杨宁馨坐在一旁看热闹,不时还指挥几句:“狗蛋,你胳膊有些歪!”
在杨宁馨眼里,忠字舞就跟现代的机械舞有些差不多,每次音乐响起,全家老小齐上阵,胳膊和腿动的幅度僵硬机械。杨国平摇头晃脑的打节拍,口里还念念有词:“忠字舞,手应锣,脚应鼓,一声号令为军伍……”
要是杨国平的腿没有被砸断,他肯定会是忠字舞大军里的一员,说不定还是领舞者哩。杨宁馨睁大眼睛看着杨国平兴奋的脸,心里寻思着,这可能就是时代精神吧,每个时代都有自己专属的精神,在这个时代,mao主席就是精神领袖。
“mao主席教导我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
杨宁馨耳朵竖了起来,她总算知道自己是哪一年出生了。
公务员考试的书籍不是白看的。
一九六八年十二月,mao主席发出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的三更说明下情况哈!
因为明天要上收藏夹(相信在晋江看文的小天使们都知道收藏夹排位意味着什么),某烟会零点过八分发布第一章,两点夹子更新的时候位置肯定会掉下去,如果支持某烟的读者菇凉不多,向前爬行速度缓慢,另外两章会在晚上十一点过八分掉落。
然而,如果小天使们热情高涨,能坚持到零点第一时刻买V,让某烟在夹子上位置变化不大,那么中午十二点会有第二更掉落,晚上十一点八分掉落第三更!
夹子,夹子,都是夹子惹的祸!某烟真想一次性甩出三章啊,那样有很爽的感觉!
有木有,有木有,有木有!
PS:很多菇凉都在问某烟,是不是每天都有三更掉落呢,关于这个问题,敲黑板,画重点!
作者能多更新,是因为出于对文文和读者的爱,如果读者觉得这篇文章不错,喜欢它,经常留言与作者互动,作者菌的潜能就会被激发出来,就能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
哈哈哈……解释一下,就是说读者留言越多,作者就越有码字的动力!(最好每章都能按下你们可爱的小爪印啦~~某烟发三章,每次都是第三章留言多,第一章第二章都很冷清,看着挺桑心的……)
然后……请收藏一下作者专栏啦~~作收越多,作者菌也更有码字的动力啦~~
最后,感谢支持我的小天使们~~
☆、第 23 章
知识青年下乡,在六八年之前就已经有过几批; 最早是五十年代; 城里的娃儿自愿去农村和边远的山区参加劳动。那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 百废待兴; 知识青年去支援条件艰苦的地方,无疑成了一股重要的力量。
但是那时的知识青年下乡,却仅仅只有少量的志愿者; 并没有形成大规模的运动。然而六八年这一次; 却掀起了热潮。
老三届学生积压; 毕业分配的去向,这是当时的中国急需解决的问题,知识青年下乡; 使得这批学生有了新的出路。
湖泉村也迎来了十来个知识青年; 分散安排在村民家。杨国平家条件好; 队里给安排住进了两个年轻姑娘。两个人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年纪,生得水灵标致,腰身挺拔; 就像一株蓬勃向上生长的青松。
“这位叫左亚辉,她是从艺校毕业的; ”队长杨林江先指着高个儿的那个向杨国平一家介绍:“人家可会唱歌了; 以后咱们队上有人带着跳忠字舞了!”
农闲时; 大队上会组织一些活动,学习mao主席语录,跳忠字舞; 湖泉村好几回都没有比得过别的生产队,杨林江一直深以为憾,这次听说来了知识青年,他赶着先上大队部去挑人,别的队里都喜欢男知青,可他却拣着女的挑。
有人笑他:“老杨啊,怎么净选些姑娘家?到时候咱们几个队比起来,可别嚷嚷说就是选了女知青才会落后的!”
杨林江笑了笑不说话,心里头暗自嘀咕,你们晓得个屁!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湖泉村多的是年轻后生子,姑娘比较少,男多女少不平衡,平常有姑娘在的时候,那些后生干活都比平常要起劲,如今来了城里头的女知青,队上的后生子还不干劲十足?更别说这些女知青里头还有艺校毕业的,肯定能歌善舞,以后大队要搞啥活动,湖泉村可就不会落后啦!
看着别的人都拣了些男知青回去,杨江林心里头嘿嘿直乐,这些城里来的年轻后生,瘦津津的,站在那里跟芦苇杆子差不多,鼻子上还架副眼镜,要是干活的时候眼镜掉田里头,还不得眯着眼睛伸手到泥巴里去摸!
得意洋洋带了十位女知青回了湖泉村,杨江林就琢磨着要把她们放到哪些人家住着才好,对于左亚辉他尤其看重,这可是村里的宝贝疙瘩,得放到好人家住着才行。挑来挑去,他选中了杨国平家。
杨国平家的经济条件摆在那里,是村里的富裕户,这当然首要原因,更要紧的是老杨家三个儿子都结婚了,而且还本分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