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门风华-第4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颜彦是在饭后伺候丈夫沐浴时才知道,原本辽国并不想答应大周交换土地一事,主要是耶律洪禄怕女真再次崛起,契丹人没法应对,毕竟女真盘踞这块地盘时间太久,随便往哪片山林一钻,就拿他们束手无策。

    后来,还是陆呦擒下了女真皇帝交给辽国,同时也答应放弃女真的一切权益,耶律洪禄这才应允下来。

    另外,陆呦这次也把朱晋带回来,他已经查到朱晋通敌的罪证,一并交给刑部了。

    “可惜,该让那个女人看到这一幕好了。”颜彦不无遗憾地说道。

    因为大周律法有明文规定,若是牵扯到通敌、叛国等罪名,一律褫夺爵位,也就是说,朱家的平西侯一爵就此终结。

    非但如此,朱家的成年男子还有牢狱之灾或是性命之虞,朱家的女人们极有可能会发卖或充军,不过这就要看朱晋犯事的大小。

    但有一点很肯定,朱家的富贵荣华肯定是就此结束,百年世家轰然倒下了。

    故而,颜彦才会觉得,若是朱氏不死,看到这一幕,只怕也会再次吐血而亡。

    陆呦听了这话脸上的神情有点古怪,摸了摸妻子的脸,“娘子,皇上今儿问了我一件事。”

    原来,方才在南书房时,李琮打发了其他人,问起了陆呦对朱晋和陆鸣的看法。

    朱晋倒是好说,肯定是有牢狱之灾,爵位也肯定是要被褫夺的,只是皇上念在朱家先祖对大周的功勋上,想从轻发落朱家的其他族人。

    不过对平西侯本家,李琮倒是没想开恩,之前朱韬、朱氏、朱老夫人那几笔旧账他还没好好清算呢,这次找到了合适的理由,他是绝对不想轻饶的。

    此外,李琮的意思是朱晋跟陆鸣时间最长,一向以陆鸣的马首为瞻,因此,李琮认为,朱晋的通敌某种程度是陆鸣的授意,或者说是受陆鸣的影响。

    因为之前李琮接到陆呦的奏折,朱晋通敌也只是出卖了颜彦的秘密,既想借助女真的手除掉颜彦这个眼中钉为他姑母和表哥报仇,同时也是为自己买一个平安,他不但怕死,还怕疼,压根就忍受不了女真的那些酷刑。

    基于这种情形,皇上也想把陆鸣的世子一职褫夺了,大周本就有连带罪,更别说,这两人渊源还这么深。

    只是陆呦不明白的是,皇上为何要跟他说这些?

    “估计皇上是想试探一下你对这个公爵是否有兴趣,皇上已经试探过我了,我没什么想法,世袭罔替的平燕侯也不错了,你觉得呢?”

    陆呦一听是这事松了口气,握住了颜彦的手,“娘子说好就好,我也无所谓,就一条,有生之年我不希望再和你分开了。”

    这话说到颜彦心坎里了,主动环住了丈夫的腰,把头靠了过去。


………………………………

第八百一十五章、封王(一)

    次日一早,天刚蒙蒙亮,颜彦还在睡梦中呢,陆呦悄悄爬了起来,他要去上朝了。

    这是皇上昨日特地嘱咐他的,说是要论功行赏,也要对朱晋问罪,他必须得出席。

    陆呦赶到的时候,宫门口聚集了一堆人,本来正围着陆端说笑,看到他出现,纷纷围了过来,打趣他又成了大周的风云人物,也打探皇上这次会给他什么恩典。

    陆呦一边抱拳一边说道:“不敢不敢,大家同为皇上效力,只是分工有所不同,小可不敢居功。”

    陆端见儿子一来便成了众人追捧的对象,心下既是自豪又是酸涩,自豪的是儿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今的声望早就超过了他这个做父亲的,酸涩的是,他缺席了儿子的成长,说缺席或许还不准确,是放弃,从儿子一生下来他就放弃了他,唯一可以称道的是,他替他娶了个好女人。

    还有一个感触良多的人是颜芃,颜芃见陆呦仍是一脸谦恭地应对众人的追捧,不由自主就拿他和陆鸣做起了比较,越比较,心情就越复杂,既欣慰又苦涩,欣慰的是彦儿嫁了一个如意郎君,自己总算不负父母和兄嫂所托;苦涩的是,颜彧就没这福气也没这眼力,年纪轻轻就香消玉殒不说,好好的一个家也支零八碎。

    陆呦正应对众人的盘问时,忽一眼瞥见了圈外立着的两个人,陆呦愣了一下,继而,穿过众人,走到陆端面前,正要跪下去请安时陆端先一步扶起了他。

    随后,看着比自己还高半个头的儿子,陆端刚要开口,却觉眼角一热,忙替儿子整了整衣衫,再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推着儿子转向了颜芃这边。

    陆呦走到颜芃身边,刚要长揖一礼,颜芃也上前拉住了他的手,拍了拍他的肩膀,“不错,真的很不错,我还是那句话,好好对彦儿。”

    “二叔放心。”陆呦只了这四个字。

    颜彬不知从哪钻了出来,挤到了陆呦身边,“爹放心,大姐夫绝不会辜负大姐的。”

    颜芃斜睨了儿子一眼,正要开口,宫门打开了,他只得把话收住了,跟着大家陆陆续续地往里进。

    众人进殿时,李琮也满面春风地大步进来了,后面有两对太监各自抬着一幅大卷轴进来了,待大殿上的文武百官站好后,李琮命这四个太监打开了这两幅卷轴,都是大周的舆图,所不同的是,一幅是旧的,是燕云十六州收回来之前的,另一幅是现在的,多了燕云十六州,还多了之前的南京道一带的六个州。

    众人见此,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于是,场上有人欢喜有人惋惜也有人长叹,欢喜的是这次跟着陆呦一起上战场的还有一部分武将世家的世子,他们也或多或少立了些战功。

    惋惜和长叹的是那些追随陆鸣去蒙古战场的世家子弟,陆鸣因为朱氏之死不得不早早归京,连带着他们也跟着受影响了,到战争结束他们也没有拿下蒙古一寸土地,只是帮着辽国把蒙古人赶出了他们的地界。

    还有一个扼腕长叹的是吴起,明明一开始他才是女真战场的统帅,却因为技不如人被陆呦接管后又被皇帝召回,白白错失了这么好的立功机会。

    唯一觉得安慰的是,吴哲伤好后又重返战场,和陆呦一起参与了几个战役,幸不辱家门。

    “诸位爱卿,看到这两幅舆图,想必你们也清楚接下来朕要说什么,我大周自立国以来,和邻国之间常有纷争,尤其是辽国,更是我大周的心腹大患,这些年几乎就没停止过争斗,更因为燕云十六州,历任先祖均死不瞑目。。。。。。”

    李琮把大周立国后历任先祖和辽国的几场大战役复述并点评了一遍,随后又报出这些年因为征战所耗的兵力和财力,最后落到了陆呦身上。

    “平燕侯陆呦,这些年征战沙场,可谓鞠躬尽瘁,先是夺回燕云十六州,一吐我大周忍辱百年之气,今又联辽灭金,壮我大周之声威,并为我大周版图再添上滦、平、榆、宗、利、绥六个州,实乃我大周第一功臣,理应重赏,各位爱卿,依你们之见,该如何赏?”李琮说完,往台下扫了一通,从武将缓缓扫到文官这边,最后在王实修脸上停顿了一下。

    王实修乃中书省右相,这些朝政决策、诏令、诏书什么的一般先由他起草,故而皇上才会示意他先站出来。

    可问题是,事先皇上并不曾和他通过气啊,他如何才能揣摩准皇上的心思?

    罢了,看皇上的意思是要往高里抬抬,侯爵再往上就是公爵,凭陆呦的功勋,再封一个公爵也不是什么大事难事,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不对,若单单只是一个公爵,皇上会为难么?上次陆呦收回燕云十六州,皇上直接给陆呦封平燕侯时和谁商量了?不就是直接当堂宣布的吗?

    彼时朝堂上反对的人不少,可皇上不是一一驳斥了大家最后力排众议定下此事,因而,这一次绝不仅仅是赐封一个公爵这么简单。

    联想到陆衿和李熙的亲事,联想到陆呦的火药和火炮,联想到颜彦的火枪和望远镜,再联想到这些年颜彦上缴的税赋以及捐赠的银两,再联想到大周接下来要修的长城,最后再联想到颜彦和颜彤的关系,王实修两手握拳,深吸一口气开口了,“启禀皇上,臣以为,以平燕侯这些年的功勋足以封王,外姓封王的先例本朝也不是没有过。”

    王实修的话像平地炸起了一声焦雷,大殿上顿时响起了嗡嗡声,反对者居多,气愤者也有,赞同者寥寥,欣羡者亦有,看来,这个提议委实太出乎众人意料。

    因为大周只在立国之初封过一位外姓王,这人就是当年蜀国的国君,因为国力渐空,无力和大周抗衡,同时也不愿百姓遭到战争荼毒,在大周士兵入蜀之际,这位蜀国国君主动提出归顺。


………………………………

第八百一十六章、封王(二)

    彼时,太祖皇帝也不是很愿意和蜀国打,毕竟连年征战,他的内耗也不是一般的大,真要打起来,不说两败俱伤,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因而,见蜀国主动归顺,且对方提的几点归顺条件都是为蜀地的百姓着想,太祖皇帝感念这位蜀国国君的大义,封他为蜀王,世袭罔替,只是不再有兵权,但藩王的其他待遇不变。

    可这跟陆呦是两回事吧?人家当年是蜀国国君,因为归顺大周赏了他一个蜀王的称谓而已,也没有兵权,不过就是用银子白养着他罢了。

    而陆呦是谁?他是镇国公之后,本就是出自武将世家,征战沙场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既是责任,之前赐封他为平燕侯已经是额外的恩典了,难道这还不够?

    封王,陆呦若是封王,那四大公怎么办?

    难道他们当年的功劳小了?谁不是陪着太祖皇上南征北战数十年,谁没有开疆拓土,谁没有九死一生,陆呦若是封王了,那皇上又该如何补偿他们?

    “皇上,不可啊,祖宗之法不可废。”

    “大周律法何时何处提到不可封异姓王?”有人驳道。

    “皇上,异姓王没有先例啊。”

    “蜀王不是先例?再则,收回燕云十六州不是先例,拿下女真开疆拓土不是先例?”又有人驳道。

    “既这么说,我们先祖追随太祖皇帝哪个没有帮着开疆拓土,可我们谁被封王了?”

    。。。。。。

    大殿上的争吵声此起彼伏,就连李稷等人也加入了争吵,倒是也有少数人仍保持了冷静和沉默,一个是最有话语权的李琮,他坐在金銮殿上看着台下的众生相一直没有吭声,还有一个是当事人陆呦,陆呦是有点发懵,似乎没有反应过来,脑子里一片空白,失去了思考的能力,确切地说,他这会满脑子都是颜彦,都是和颜彦成亲时的一个个片段。

    陆端也是沉默的一员,他也没想到王实修居然提出给陆呦封王,这会的他琢磨的是这到底是王实修的主意还是皇上的授意,他究竟是该赞同还是该反对。

    剩下那几个保持沉默的人是和此事没有关联的,可他们是不想开口得罪人,不论是陆呦还是陆呦的反对者,他们谁都不想得罪,也得罪不起。

    短暂的愣怔过后,陆呦的脑子逐渐清醒过来了,见大殿上已然乱成一锅粥,他站了出来,只是没等他开口,李琮伸手示意了一下,继而说道:“平燕侯稍安勿躁,先听听徐相意下如何?”

    皇上一开口,大殿上顿时安静了,几十双眼睛纷纷看向了徐良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